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放鬆能讓你的移動更加的順暢和靈活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a=page%3D1&mobile=2
胯的作用
http://www.hdplive.net/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21-9-6 15:47 編輯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TOP

灣灣亂聊基本功——重心(一)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前言:看到許多球友和我以前一樣不切實際的瞎弄,長時間的停滯不前做著無用功,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非常心疼,感觸頗多由此發了一貼,有部分球友希望把學球心得體會更詳細與他們分享,如果此辦法真能讓球友漲球,哪怕只有一個人練好,我也必須付出十倍努力幫助,就像“濕父”、“教練”、“濕胸們”敦敦教誨一樣。


    大徹大悟 茅塞頓開

    和所有乒乓球愛好者一樣,特別喜歡看電視轉播中運動員多板數的相持對慫,被行雲流水、力拔山兮的氣概所震撼,感覺帥呆了,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和他們一樣。


某日,偷偷的模擬的一下全台攻,通過連續攻的體驗,終於大徹大悟、茅塞頓開,原來打乒乓球和手一毛錢關係都木有,腳不到位,同時重心也不可能到位,重心不到位就沒法回原位,更別提擊球了,手離球一大截,妄談什麼發力打球,妄談什麼全台攻,毫無意義。


    通過實驗,認識到腳和重心以及蹬轉在練習中、實戰中其實都是保持一致的,在沒有解決好重心的情況下,說什麼練什麼都是浮雲。說起收小臂打球就惱怒不已,白白浪費了三年的時間,造成手永遠比腰腿快,我咋就怎麼逗皮啊,一天到晚就拿著手瞎比劃,試一下全台攻不就知道手和腳在打球中起個什麼作用了嗎?懊惱的恨不得給自己頭上長得貌似是腦袋,其實是傻瓜上問候一套組合拳。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了學球的標杆,紙上談兵、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徹底滾蛋。


    按照順序 逐個突破

     想明白道理之後,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首先要解決的是重心問題。人體自然垂直向下作用力最大的地方,即為重心。例如“金雞獨立”造型,支撐腿是右腳,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手會自然伸開,重心會全壓在右腳上,這個很容易體會。


    怎麼在打球移動中踩實重心呢?怎樣才能做到快速重心轉移呢?慢慢摸索,由淺到深,自創武功,收穫頗多。全程身心放鬆,用心感受重力的震撼。

    1.原地慢跑,踩踩踩!

    2.加快節奏壓低重心速跑,為了保持平衡,雙手會很自然的放在腹前,有點打球準備狀態的意思。

3.把腳稍分開,原地兩邊踩踩踩,感受膝蓋受到重力的壓迫,別挺著,膝蓋也放鬆(敢不放鬆,半月板變成碎月板,腳丫子也得無條件放鬆),讓重力透過膝蓋直接壓到腳上。

    4.加快左右踩踏速度(重心轉移速度),會發現一加速兩支腳掌會和地面大面積接觸,嚴重影響速度。

5.為了加速,不得不再次壓低重心掂起腳來,讓腳前掌接觸地面,但是也快不起來,你只能一隻腳一隻腳老老實實踩實地面,將全身重量壓在上面,發力蹬回。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只有這樣才能、才叫結結實實踩住重心了。然後發力把全部身體重量向前向上彈出,這才叫的蹬,這才叫用身體打球。


試一試,可以連續左右蹬幾下,非常非常費力,這也解釋了國手為什麼打一局球就大汗淋漓,而業餘球友打個三五局一點感覺都沒有,區別就在於國手發力靠強有力以身帶手的蹬轉而業餘發力靠走靠手,一個是準確有力,一個是軟弱無力。


    通過踩實重心,發現的自然現象。

放鬆、含胸收腹在此項練習中始終貫穿全過程,我反複試驗過,如果不做好這兩項,將大大減緩兩腳之間重心轉移速度,這兩項也是打乒乓球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用腳找點以及踩住重心後,為了頂住強大的身體慣性,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不至於摔跤,含胸收腹壓低重心,手也會自然甩開,呈現出引拍的動作。


    假象實戰,如何及時調整重心的高低程度呢?

    前文講過腳和重心以及蹬轉在練習中、實戰中其實都是保持一致的。打球過程中,來球或高或低,或上旋或下旋,如何及時調整重心的高低程度呢?膝蓋的彎曲程度是調整重心高低的重要元素,來球高時,踩重心時不用壓到膝蓋,直接用腳前掌發力蹬轉,來球低時,放鬆膝蓋,重心透過膝蓋,壓在腳外側,用整隻腳發力蹬轉。 (濕父講過,腿部像個安了彈簧一樣,壓得越實,彈力越好)。

    打乒乓球有容錯率的,需要作出很多調整才能做到精確打擊,上述為打球中大方向的身體調整,以後會講到詳細的各種調整順序。


    利用一切機會苦練

    怎麼練習呢?沒事的時候都來一段踩踩踩,每天這樣的機會大把的,等人,等車,或者和球友在球館聊天的時候都可以,甚至是上衛生間的時候,都可以像一隻猴子一樣,左右踩著重心躥進去的。別不好意思,習慣成自然,說不准人家一看還誇,鍛煉身體真會利用時間,其實,當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去,是不會在乎別人說的,燕雀焉能懂得鴻鵠之志。


   告誡

如果誰照此方法,一個月後告訴我已經學會踩重心和重心轉移了,今後不再練習了,那麼恭喜你,最佳腦殘獎非你莫屬,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這是要天天練、反反复复練的問題,要把有意識的行為變成身體本能行為。


    總結

通過踩重心和重心轉換的練習,找到了放鬆、調整重心、含胸收腹的訓練方法,當時也沒想到有什麼用,一門心思就是踩踩踩,就想怎麼才能使重心轉換快點,現在回想起來,大有用處,不經意間我還練了體能和腳部力量,隨之而來的是體重大幅度下降,“身輕好似雲中燕“”時,能量自然大爆發。肌肉酸痛也循序漸進發生改變,先是大小腿,然後是臀部、腹部,肩膀胳膊酸痛和我說88了,俺也不愛和你玩,快走永別。


事後得知,其實專業選手是有大量的體能訓練的,主要是下肢錘煉,而我們業餘總是在手臂徒勞的做文章,總覺得自己的手臂不夠粗壯而拼命揮揮揮,大家可以看看國手,下肢普遍肌肉發達,而上肢呢,可能還不如各位業餘的。


我還發現了學球奇怪的規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拼命想改正什麼卻根本改變不了,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一不小心就破了,破解時覺得太輕鬆了,解決問題為嘛要去鑽牛角尖浪費時間,而不順手牽羊呢?實踐中寶貴的經驗。


引用一句話“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這樣的練習,只要有意識的把重心踩好,腿部受到外部強加的壓力,身體本能反應會急於擺脫,自然發力蹬起,釋放能量,什麼含胸收腹、放鬆、蹬,引拍,以身帶手都順帶自然完成了,根本不用單獨練習體會,多省事啊,只是多費點氣而已。打乒乓所有動作都是有關聯的,離開出發點(重心)的任何單獨練習,個人覺得幾乎很難成為一個體系。當然,有人會不贊同,不奇怪。我就天天踩踩踩,你就天天揮揮揮吧,嘿嘿,胳膊擰得過大腿貌似木有聽說過啊!


    知心愛人的朋友——球友們,欲知蹬轉收,且聽下回分解!唉,重心,蹬都好講,唯獨這轉......!


十八灣瞎談野球和練球之結合【乒乓網】

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191198-1-1.html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6 11:19 編輯 ]

TOP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乒乓講堂--關於乒乓球技術之拉弧圈的力量從哪裡來?綜合討論2017-12-15 13:511



loyalwei29樓主

1樓

2 小時前

    要明確拉球的力量從哪裡來,換句話說,拉球的力量是怎樣產生的,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明白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拉球時,身體有哪些部位、哪些肌肉群參與了運動。


從拉弧圈的動作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全身幾乎所有的大肌肉群都會不同程度的加入到拉弧圈的動作中來,從腿部到腰部,然後是上肢,包括大臂和小臂,最後是手腕、手指,都協調的參加了進來。不同的是,每次拉球,根據需要來使用力量,比如,台內拉球,主要是前臂(小臂)和手腕、手指的力量,近台拉,大、小臂的發力比較明顯,而中遠台,或主動進攻、搶位較好的情況下,全身的肌肉都會動員起來。肌肉群參與的越多,產生的力量就越大。





    第二,是拉球時肌肉的用力順序。


    要產生較大的力量,就必須強調肌肉的用力順序,這叫用力順達。只有用力順達,才能產生合力。那麼,拉球時的用力順序究竟應該怎樣呢?


    基本的原則是從下到上,從遠到近,即從下肢、到軀幹,再到上肢,不能錯位,不能顛倒。比如,有的人在拉球的時候儘管上肢向前向上,但臀部卻有往下坐的毛病,這樣,腰部的用力與上肢的用力方向就根本相反,不僅形成不了合力,還影響到身體重心的還原,對後續動作的跟進產生負面作用,這就叫用力不順。再比如,上肢在拉球時,不是大臂帶動小臂,而是以小臂的動作為主,用小臂來帶動大臂,這都對發力有所影響。





    第三是用力的方式。


    拉球需要的是速度力量,即爆發力。尤其對手臂的加速運動有特別的要求,我們可以用甩鞭子來比如這種用力的方式,鞭子掄起來後突然發力,就會發出啪的響聲,掄的越順,發力越快,力量就越大,聲音也就越響。拉球也是同樣的道理,引拍時上肢要放鬆並適當打開,迎球時要順勢(即協調配合下肢與腰部的力量),重點是在大、小臂的加速運動上,形成類似於甩的的動作。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15 16:39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右手握住一顆乒乓球,站在一個空曠的場地裡,用弧圈球的動作將球扔出去,如果你能輕鬆的將球拋遠,說明你的發力機制越好。就像游泳一樣,會游泳的人,即輕鬆又快。你扔5分鐘,100個球左右,你的理解和感悟會突飛猛進,因為你會發現自己越扔越遠。練習過程中,會有這樣的感受:

1.放鬆。是拉球的重中之重。無論引拍還是發力,整個手臂都是放鬆的,出手瞬間,大臂會稍微繃點勁,肘部以下依然放鬆。同時,你也可以試試手臂緊張是什麼效果,感覺用了很大力量,但球就是扔不遠,因為緊張會產生對抗力。

2.身體發力。球扔的遠,力源是蹬地轉腰,而手臂只是順勢一甩,將速度傳至手指。你也可以試試不蹬地、不轉腰是什麼效果,扔不遠的。

3.收小臂。收小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收小臂不是主動的發力,而是一種順勢而為,如果“1、2”做好了,小臂自然會快收,加速將球拋出去。我在上文中提到,為什麼大臂要稍微繃點勁呢?因為大臂繃點勁,會突然制動,而小臂會沿著慣性加速收縮,這就是雙節棍的原理。你也以試試主動收小臂的效果,感覺比較費勁,而且扔的不遠。

4.協調。協調的本質是為了合力。這是一種感覺,需要量的積累,但100個球之內,你肯定會做的協調,找到這種感覺。

5.空揮拍。至此你已經掌握了發力機制,拿起球拍按照你自己領悟的要領去揮。你會發現,這種發力機制和之前大有不同,這就對了,說明你改進了、進步了!記住這種感覺,去球檯試一試吧。

6.連續拋球。你可以節奏是先慢後快,練習連續拉球,重點是球與球之間身體鬆緊度的調節。這種練習的好處是:效果直觀,對比明顯,不用別人指導,自己就能篩選出最優化的動作。拉下旋向前上方扔球,要扔的高扔的遠,拉上旋是向前扔。反手的練習也同理。

   最後要強調的是,這種方法並非能在5分鐘內學會拉弧圈球。因為弧圈球技術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死”的,一方面是“活”的。

  “死”的方面是發力機制,它就好比是數學公式,無論是誰、在哪都得這麼用,可以速成;

  “活”的方面是指找點、​​取位、板型調節及打磨比例的調節,這個不能速成,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總結。也就是說,你記住了數學公式不一定會解應用題,但反過來,記不住公式肯定解不出題。這就是發力機制與實際應用的辯證關係。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21 21:27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在乒乓球運動中,手腕的運用是相當重要的,由於其動作幅度較小,變化隱蔽等特點,在實戰中是否能運用好手腕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有關手腕動作的幾個術語:


    1、吊腕:正手進攻的時候,一般手腕應該稍微緊張一點,但基本和手臂是在一條線上的,如果你太放鬆了以至於手腕向下垂著,那麼這就叫做吊腕。


    2、外展:如果你把手臂伸直掌心向下,此時手臂不動而手腕向右運動(右手運動員)這就是手腕的外展。


    3、內收:與外展相反,如果手腕向身體的內側運動這就是手腕的內收。





1、吊腕:吊腕一般運用於弧圈球中,由於此時球拍拍頭指向前下方,如果此時運用拉弧圈球的動作便會拉出具有側旋的弧圈球,如瓦爾德內爾的側拐弧圈球便是利用吊腕的方式打出來的。


    2、外展:一般對於正手而言,手腕外展的技術一般有搓球、撇球、拉球,而這幾項動作的最終目標就是將球送到對手的反手位置。以拉弧圈球為例,當拉球的時候將拍頭朝前偏身體外側,拉球的時候手腕繃緊,用腰和小臂的力量將球拉出去,此時拉出弧圈球一般都是對方的反手大角度。


3、內收:內收這個動作一般不是固定的一個動作,一般它是一個完整動作的收尾動作,例如拉正手斜對角弧圈球,若想拉出更高質量的弧圈球,手腕的動作是不可少的,拉球時將手腕由外展動作變到內收狀態,可以將弧圈球拉到角度比較大的位置。對於台內球的正手挑球則是手腕內收動作的最佳代表,在挑球時將拍子插到球下側迅速揮動手腕內收將球擊出,收的早了容易下網,收的晚了容易出界。





    總之,手腕的靈活運用不僅在台內小球處理中可以占到先機,而且在相持過程中可以運用手腕合理的控制出球的路線,達到壓制對方弱點的目的。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20 17:30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1、弧圈球是一項全身協調發力的技術,要掌握和運用好此技術,必須科學地理解和洞悉它的構成要素,然後使之合而為一。這就是學習法中所說的:先分析,再綜合。


    2。弧圈技術最大的特點是穩,然後是轉、快。要做到既穩又轉、既穩又快,就必須形成一個穩定的發力機制。 (當然穩定並不是死板不變,而是隨機應變中的內在穩定)


    弧圈動作的分解與合成


1、在腰和上身不轉動的情況下,人成預備擊球狀站立,大臂從貼近身側帶動小臂向上揮動(特別注意:這是在一個平面內的揮動),那麼整個手臂所揮動過的平面可以與地面形成0到90度的各種夾角。 (高吊與前衝的區別之一就是球拍前傾角度的不同)。可以說,這樣的大臂帶動小臂在一個平面內的揮動就是弧圈球中整個手臂經過的路線,但還並沒有形成內切形的弧線,手臂和拍面還是在同一個平面上的運行。


    在這個分解動作上切忌:


    手腕不相對固定,在揮拍過程中隨意抖動、轉動。這會造成最後整體弧圈動作的擊球不穩:即產生髮力不穩、方向不穩、拉漏拉飄的現象;手臂擺動不在一平面上,形成弧線,後果是常常拉下網、拉漏拉飄、即使拉上的球也往往顯得軟弱無力。


    小Tips:在沒有轉腰的前提下,大臂帶動小臂的揮動應當在一個平面之內,這是弧圈發力集中的重要關鍵之一,也是實現弧圈技術穩定特點的第一要點。


2、恰如其分的預擺:腰帶動右肩左轉(一般轉過20度左右),右肩稍稍低於左肩,大臂自然貼近身側,千萬別隨意或故意向後拉,相對固定手腕,並根據來球特性和自己使用什麼樣的弧圈(高吊或前衝)控制好球拍的前傾角。此時身體重心在右腿。這樣就形成了預擺,要記住:正確而穩定的預擺是弧圈技術動作完整正確和發力穩定的必要前提。


    3、成預擺後,支撐腿要蹬實。 (許多書上說要蹬腿,看了照練,往往過分發力蹬腿,身體被蹬得往上串,導致重心猛地上沖,造成手臂發力過猛,常常拉飄。孔令輝的蹬腿動作極為講究控制,所以看上去很協調,平衡;而有的球友蹬腿過猛,還沒打到球,人已經散了架,那樣會穩嗎?)所以,要蹬實,保持起動前瞬間的重心穩定,然後,腿蹬實,助腰轉、腰帶肩、肩帶大臂、大臂帶小臂,手腕相對固定並控制好球拍的前傾角。更簡單地說:腰一轉,拍就動。肩、肘、腕三個關節是力的傳送點。這個過程,就把兩個動作合而為一:腰肩的橫向轉動和手臂與球拍在一個平面上揮動相結合,球拍的內切弧線已經基本形成。



    弧圈技術的內在發力機制


    1、擊球前的勻加速發力


    腿要蹬實,支持腰勻加速轉動,在肩、肘腕關節的帶動下,球拍呈一定的前傾角向前上方作勻加速運動迎擊來球。


    2、擊球時的突然變加速發力


當球拍撞到球前的一瞬間,小臂藉著重心轉移的力量,突然加速內收,(此時腰、肩、大臂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並適當收緊,肘關節依舊保持弧線運動,並成為小臂內收的支點和軸),此時要保持相對固定的手腕和拍形,根據來球,微調球拍前傾角,打磨結合,適當運用中指頂拍的力量。整個身體的感覺是適度繃緊狀態。


    用重心轉移的力量擊球是弧圈發力穩定的最關鍵所在。能夠用重心轉移的力量來擊球是很舒服的,有些球友拉不上球反而感覺吃力,就是因為沒有用球與拍撞擊和摩擦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抵消部分重心轉移和小臂加速內收的力量,從而用身體和手臂硬生生地收住這種力量,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


    3、擊球結束後的還原放鬆


打磨結束,球離拍而去,重心轉移和小臂加速內收的部分力量被球卸去,但畢竟是部分而已,所以必須用左腿支撐和收住手臂來緩解剩餘的力量,並放鬆身體、手臂和手腕,調整步伐,呈還原姿勢迎擊下一來球。


    弧圈球的發力方向


    1、向上與向前


    整個手臂揮動平面與地面形成的夾角,決定了是向上拉還是向前衝。一般與地面成70到80度角時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與地面成40到50度角為向前拉(即前衝弧圈)。但由於很多前衝弧圈是打磨結合的,有了打的撞擊力,球脫拍較快(這是相對於純粹摩擦的前衝弧圈),所以,50到60度的前傾角擊球也是可行的。


    2、向左、向右和向中


    向左方拉時,在起動時適度向內鉤腕;向右方拉時,在起動時適度向外伸腕;向中間拉時,在起動時保持直腕。


    弧圈擊球點和擊球時機


    1、擊球點


    右腰側上方與腰的距離約一肘半,與身體所在的平面約成45度角處為最佳。


    2、擊球時機


    前衝弧圈


    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擊球。個人認為最好是與網差不多高的下降前期擊球為最佳。因為此時最適合主動發力打磨,而高點期擊球若是拍形控制不好或大力前衝極易打出台。特別是業餘球友,更不提倡在上升期擊球,我認為這樣的擊球風險太大,對方來球下旋強則極易拉下網,下旋弱則極易拉出台。若對方來球不很高,短而轉,業餘球友去拉上升期,成功率實在太低,還不如在下降前期拉一板中等力量的前衝為妙,因為此刻必然比上升期離球檯端線要近,容易拉上球。


    高吊弧圈


    一般在下降前期拉球最合適,因為此時拉出去的球速度較快,對手放手相對難。而在下降中、後期拉出的球速度回慢些,但旋轉可能會更強。


對於弧圈,總結為三句話:腰肩的轉動,帶動手臂揮動平面成弧線運動;重心轉移帶動小臂的揮動中突然加速擊球;手腕不要亂動,應相對固定,控制好前傾角和方向,中指適當頂拍,打磨結合。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21 10:40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loyalwei31樓主

1樓

8 小時前

用力和放鬆

用力和放鬆,本來就是一組“相對”的名詞。

例如要做仰臥起坐時,前面的腹肌絕對沒有放鬆這回事,放鬆的是其他肌肉,特別是背后腰部的肌肉。如果腰背肌肉也一起用力,便會造成前後角力,增加仰臥起坐的困難。同理,拉球收前臂的時候,手臂前面的二頭肌努力地收縮,手臂後面的三頭肌必須放鬆。

對於這種放鬆,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能很自然地做得很好。可是在急速的打球當中,會因緊張而做得不好,當發大力的時候,更連肩膀也會抽高,手不夠伸展,造成效率的下降。



發力時機

用力時機很重要,就以拉球收前臂為例,如果開始時是臂伸得比較直了,太早發大力,根據槓桿原理,力的效率是很低的。

大部分力都作用到關節上,當臂彎成90度時,收前臂的效率才最高,由於肌肉的總力量是有限的,為了不浪費肌肉的力量,開始時發輕力,當接近120度時(因為多了大臂的作用,90度不是最好,而且手也太不伸展了)才爆發力量,這樣才會有最高的拉球效率。



協調發力

所謂協調發力,就是技巧地、有效地用力。

以挺舉為例,運動員先將要舉的重物擔在肩上,用腳發力向上推,當重物有了向上的初速度後,才加上手力去舉。將這原理應用到拉球上,收前臂並不是一開始便努力去收的,開始時轉腰,利用轉腰帶動出前臂有一個向前且微微向上的初速度後,臂彎接近120度時才發力收前臂。



要利用轉腰帶動出前臂的初速度,上臂不能放鬆讓它盪後,否則轉腰的作用是零。這需要一個“鎖肩”的過程,上臂的力是凝而不發,也不需要向前發力,力的大小只要不讓前臂盪後太多便可以。

當前臂已發力向上收時,大臂才放鬆順勢跟著向上,這便是所謂的“以前臂帶動上臂”,其實只是在形容拉球後的放鬆,也暗示著“近台”拉球時,拉大臂不及收前臂重要。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21 21:25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正手弧圈球技術是當今乒乓球的主流技術,基本上大家也都能揮上兩拍,偶爾還能拉出質量不錯的前衝弧圈球。但是,真的掌握了嗎?那倒不盡然。拉球看似簡單,門道還是挺多的。





    正手弧圈球的擊球點


在身體的右前方(以右手為例),和以胸腹為平面成大約30°到60°角之間,距離不小於前臂的長度,而不超過整個手臂伸直時的長度,前提是這個長度不能用身體的被動前伸和後退來調節。確切的說,擊球點實際是上述所描述的一個大致範圍。


    判斷最佳擊球點


要判斷拉正手弧圈球的最佳擊球點,當然需要良好的步法,主要是向右前方的跨步、撲正手位大角的交叉步、向後的交叉步(側身)、以及用於調整身體重心的小墊步。判斷最佳的擊球點位置,好比是足球和籃球中的跑位。跑點是保證拉好正手弧圈球的關鍵,無論是拉前衝弧圈球還是加轉弧圈球。否則,拉球的動作就不舒展,發力也不能充分,至於還原和拉球的連續性就更加無從談起了。跑點時,主要是判斷擊球點,決定身體重心是向右前方跨步移動,還是迎前上步;是向右(右後)方移動,還是要向左(左後)方側身移動,使得拉球時不是彆扭的做動作。





    力量傳遞要注意轉肩


    大家都知道拉弧圈球主要以腰腿發力為主,但力量還是要通過手臂傳到球拍上,腰腿力量靠什麼傳遞到小臂,進而到球拍呢?可能是靠肩,不僅僅是肩關節,而是整個肩部,力量的傳遞要靠肩部由後向前的轉動來完成,進而帶動手臂來完成腰腿力量的傳遞。很多球友在拉球時候,覺得自己是蹬腿轉腰了,但力量怎麼還是不大呢,就是因為沒有轉肩,光揮動手臂而沒有轉肩是不能將下肢的力量傳遞到球拍上的。而且是要用肩部的轉動來帶動手臂的揮動,而不是用大臂的揮動來帶動肩部。這裡有個主次問題。所以身體發力的先後順序是:蹬腿、轉腰、轉肩、揮臂。


    板形控制在在60°-80°之間


    控制板形前傾角度也非常重要,否則拉球就容易失誤。弧圈球講究打摩結合,板形前傾的角度過大,一是會造成對球的壓力不夠,影響速度,二是影響摩擦球時,由於對球的壓力不夠,球拍不能很好的吃住球。球拍的前傾調度一般在60°到80°之間。有人拉球時喜歡轉動手腕,但在揮拍的過程中,手腕一定要蹦緊,保持穩定,否則會影響拉球質量,甚至會造成拉球失誤。





    球拍運行軌跡要平穩


    有人喜歡向後引拍,而有人喜歡向下引拍。這都無所謂。但最重要的是:揮拍的過程中(從身後引拍到球拍觸球前這段過程),球拍運行的軌跡不能起伏太大,要保持平穩,用數學的術語解釋就是引拍的軌跡線彎曲不能太大,盡量是平直的。這主要是保證拉球的穩定性,減少失誤。


    重心移動要與揮拍一致


拉球時候,身體重心是有起伏的,但起伏不能太大。重心移動的軌跡和揮拍的軌跡相似,而且是一致的:先是重心降低,然後隨著揮拍向前上方升起,在球拍觸球瞬間,向前方移動,然後順著擊球後的慣性,向下壓,重心由右腳轉換到左腳,最後通過小墊步完成重心的調整。這是對正手弧圈球的理解,反手弧圈球雖然有點差異,但道理也是想通的。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23 10:59 編輯 ]

TOP

TOP

TOP

前段日子聊了重心以及蹬,踩重心和蹬的原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有把憨力氣都容易學會,但轉內容太多,它是由許許多多的細節構成的,細節決定一切,一個細節的疏漏和錯誤,將造成整個技術動作不合理或者有嚴重的缺陷,學乒乓就像搭積木一樣,哪根柱子都不能搭歪了,為什麼有這麼多球友重練基本功?甚至有的是多次推倒重建?其中有一個關鍵技術沒有掌握好,那就是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的——放鬆。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成年人學球,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論體系,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隨時都在拷問自己。在學習徒手蹬轉和正手攻時,對放鬆的概念也在逐步加深,初期是為了加快蹬轉速度,後期是為了讓手臂及身體在連續攻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後來發現,打開小臂和手腕以及擊球時的微調與放鬆的關係也密不可分,由此可見,放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用具體的事例瞎聊一下放鬆!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去打球的心情是沒有說滴,家和球館之間連接著一堵小圍牆,高兩米,長三四米的樣子,臥槽,暴露了!交待了吧,反正大家都不是外人,家距球館直線距離不超過一個梯子的距離,到球館的時間以鈔來計算!走到中途時,突然發現有一個人背對我,手趴著圍牆,準備從圍牆上跳下來,又有點害怕遲疑的樣子,仔細一看,唉!是咱的那個熊孩子,好好的路不走爬什麼圍牆,腫麼和他爹小時候一個熊樣,不省心的節奏,著急啊!不敢叫也不敢去動他,怕他失手從上面摔下來,好不容易下來後,突然看見我站著他的面前,嚇了一大跳!本來想狠狠地訓斥但忍住了,只是說了一句爬牆危險後果自負,因為此時腦海裡浮現出我小時候爬圍牆的樣子,基本上是爬上去,跳下來,比這熊孩子膽子大多了,但是,這種榜樣是打死我,也不會和他炫耀的。


    還記得第一次跳下圍牆時的情景,猶豫了半天,害怕不敢跳,被小伙伴們嘲笑,不能認慫啊!鼓足勇氣,眼睛一閉,硬著路的節奏,落地的一瞬間,一股強大的衝擊波,從腳後跟沿著身體直接貫通到後腦勺上,牙齒咔吧一聲,腦袋轟的一聲,一個大屁股墩結結實實摔倒在地上,頭暈目眩,屁股痛那是必須的!這種體會和跳水扎猛子失敗不相上下,砸肚皮的節奏,五臟六腑感覺全都出來了,此種體會一生難忘!





    為什麼他們不會摔,怎麼弄的。善於思考,善於學習,善於總結,不恥下問是本人的一貫的優良作風!唉,慚愧啊!讀書這種作風則讓狗吃了。漸漸地,本人成為了高手,它的流程是這樣的,坐在牆頭上,含胸收腹壓低重心,思想上身體上保持一個放鬆的狀態,輕輕地呼一口氣,輕輕躍下,雙手略張開保持平衡,身體放鬆的像一團棉花一樣,腳尖先著地,然後從下到上逐步用每個關節去緩衝(分擔)落地的撞擊力,當力快傳輸完的時候,向前一躍,0K!





    這是我這輩子體會放鬆的最佳狀態,回想到這裡的時候,一陣驚喜,這這這,為啥子不可以應用在乒乓中呢?認真研究後,發現放鬆和緊張是相對應的,比如死死地的握著拳頭,鬆開拳頭的一瞬間,就是放鬆的,比如被驚嚇之後,心情身體會覺得瞬間放鬆,上述事例證明,只有絕對的緊才可能出現絕對的松,而不是說想放鬆就放鬆,想緊張就緊張,必須有一個極端才能到另外一個極端。





    跳牆實踐證明了,放鬆是為了落地一瞬間的衝擊力而準備的,落地後輕輕一躍,身體又是放鬆的。根據試驗,放鬆和緊張是可以人為製造的,把有意識的緊能變成無意識的松!那麼在打乒乓球時,怎麼找到這種緊的感覺呢?使勁握住球拍肯定是不可取的,能用什麼來製造緊呢?轉變一下思路,可不可以怎麼理解,受力點是緊的一種現像或方式。假設,把踩重心的力放大到從牆上跳下來的力,身體是放鬆的,手臂更不用說了,踩下去再蹬起來,此時腳是受力的,蹬起的力也放大到從牆上跳下了的力,以上假設都成立的話,那麼伴隨的必然是身體的松。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反複試驗。當重重的踩重心到右腳時,全身的力集中在一點上,帶來一個意想不到好處,震動,如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欣喜若狂,當我們打球手酸了,會做什麼?抖動手臂,按摩中有一種手法,錘擊。震動、抖動、錘擊都是放鬆身體的一種手段。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要踩實重心?為什麼要重心轉換到位?原來腳上用力可以來抖動全身,踩得越重,放鬆越明顯。濕父,完全木有想到啊,怎麼高精尖的科研難題居然被我破解了!





    震動,既放鬆身體,正反手轉換,握板調整板型在這一瞬間完成,小臂手腕怎麼樣打開呢?被震開,就這麼自然,就怎麼簡單,如果它能帶來這麼多好處為什麼不做呢?十八癲由此而來,兩腳之間不停來回的輕微的踩動重心,不停的震動,還原、調整板型、移動步伐、放鬆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正手攻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當重重的踩下重心時,絕對的身體放鬆,伴隨而來的,絕對的集中發力愛你沒商量。一句話,沒有強有力的踩蹬,神馬都是浮雲!


    最後,提醒球友們,2018火山爆發,乒乓網要發大招了,加快練習基本功的節奏,驚喜等著你,當然,光說不練假把式,要拼實力滴!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一切技術動作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是肌肉的用力行為,因此學習掌握乒乓球擊球動作是一個不斷追求合理用力行為的過程,而不是苛求“動作規範”的過程。
    依據“蹬地移動身體,轉腰用力擊球”的分工,在整個擊球動作中,腿的作用是支撐用力,腰的作用是轉向用力,手的作用是調節用力。轉腰拉手是下肢推動身體,軀幹帶動四肢的動作。轉腰拉手常易出現的問題:
1.動作太大,右肩過低,吊腕,全身用力不協調等,都會影響到下一板的質量。
2.動作過大,會影響擊球時間,擊球點晚,命中率低。
3.手腕過於彎曲,拉球穩定。
4.右肩(以右手持拍為例)沉的過低,會容易向上用力,拉球質量受到影響。
正確之動作,應該是軀幹帶動四肢,以重心還原帶動手臂還原,轉腰胯拉手(勿拉手轉腰),轉腰胯拉手動作及拉手時球拍的位置高度要據來球性質決定,拉打上旋球球時,重心要略高,板頭前頂,這樣便於直接向前用力,提高拍頭有利於壓低弧線。拉下旋球時重心略低,板頭上仰低於來球的相對位置,從而確保提高摩擦擊球的弧線。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8-1-23 21:13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三把鑰匙訓練法之訓練筆記(二十五)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8-1-24 09:44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深入解讀“三把鑰匙訓練法”之本意

https://youtu.be/yNiOyDKRqgQ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8-3-25 12:21 編輯 ]

TOP

TOP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