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尷尬的中國乒超聯賽

尷尬的中國乒超聯賽

來源:福建日報|發布時間:2015年03月27日 08:10
在中國,有這樣一種運動項目。它有著扎實的群眾基礎,很多人都能煞有介事地來上幾招;它是電視轉播的寵兒,在中央五套每年的轉播時段上總與大熱的足球、籃球不相上下;它打造了一個號稱“中國NBA”的聯賽,集中了當今世界最優秀的運動員,讓歐洲五大足球職業聯賽都望塵莫及。
這項運動就是國球——乒乓球,這個聯賽就是中國乒乓球超級聯賽。那麼問題來了,成為乒超聯賽的冠名商,得花多少錢?
答案是,這個集中了高品質優質資源,並代表當今世界最高乒乓球水平的職業聯賽,還在苦等合作伙伴的出現。
18日,中國乒協將聯賽的冠名贊助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台上線招商,成為國家體育總局下屬首個將核心賽事資源公開掛牌交易的協會。盡管“第一個吃螃蟹”的乒協將聯賽描繪成“中國競技體育最優質的資產”,然後,一個星期過去後,面對仍無買家出價、議價的“最優質資產”,國球難免尷尬。
資料顯示,剛剛落幕的CBA聯賽的贊助合同是“5000萬元裝備+2.5億元現金”,2015賽季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冠名費用高達1.5億元,而乒超聯賽總代理方案標價只是區區的3000萬元。這筆錢只是今年中超國內球員於大寶轉會身價的五分之三。
多年來,乒超確實提高了中國明星球員的收入,令他們既能在國家隊的體制內“吃皇糧”,又能在市場裡“拿紅包”。乒羽中心為明星球員制定了收入標准,以奧運冠軍馬龍為例,他的級別是特級選手,乒超保底年薪50萬元,每打一場球就有1萬元出場費,獲勝有3.5萬元獎金,常規賽打完17輪,馬龍的聯賽收入已有139.5萬元,這還不包括他征戰總決賽的收入。
在運動員盆滿缽滿的同時,俱樂部的經營卻舉步維艱。俱樂部每年花掉高額的轉會費和年薪,得到的只是國手們3個月的使用權。在這種情況下,球員很難全力配合俱樂部的市場推廣和公益活動。
在歐美成熟的職業聯賽中,球隊冠名、球衣廣告、球場廣告、門票收入、球員肖像權等都是俱樂部的主要收益,但在乒超聯賽,球員肖像權歸中國乒協所有,位置最好、能被電視轉播覆蓋的大多數場內廣告板也歸中國乒協。沒有權益,連維持經營都困難,哪家俱樂部還能深入進行市場推廣?
如此窮困的聯賽卻養著一群動輒年薪百萬的運動員,這就是乒超聯賽的現狀。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乒協此舉是一次被動局面下的主動求變。被動,是自詡“職業化”多年的乒超聯賽在市場考驗下暴露出的種種“不職業”;主動,則是問價於市場,問需於市場,這需要的是非一般的勇氣。
其實,乒乓球所面臨的困境,也是羽毛球、跳水、體操等金牌團隊共同的境遇。無論最終的招商結果是溢價還是流拍,乒超聯賽“吃螃蟹”的嘗試無疑都值得期待和期許。而乒超聯賽的轉身,也將為那些打著“職業化”標簽自娛自樂的羽超聯賽、跳水聯賽甚至排球聯賽,做出一些示範。

TOP

乒乓球放棄國球虛名才能走向市場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命如五鼓銜山月,氣似三更油盡燈。屬於乒乓球的光榮歲月一去不複返,“國球”的頭銜對於中國乒乓球發展來說,不再是炫耀資本,而是沉重負擔。——乒乓球長期強調政治意義和思想建設,違背了體育本身的純粹性和市場本身的開放性,以至於上賽季“裸奔”的乒超被迫掛牌自救。

  古人雲,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古人又雲,名不副實者招尤,忝居高位者得咎。乒乓球在特殊時期被推上歷史前台,可謂根紅苗正、可謂體壇榜樣。然而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神化乒乓球的風潮早已消歇,人們開始厭煩國乒的自我優越感——春晚小品口誤事件,絕大多數人都站在國乒對立面,就是受夠了他們趾高氣揚拿“國球”二字壓人的行徑。

  中國體育史上最幸運的項目就是乒乓球。乒乓球原本並不受國人待見,抗戰之前的全運會從未設該項目,1935年全國普查,乒球受歡迎程度甚至排名跳繩、蓋房子之後……新中國建立後各種因緣際會,乒乓球才開始“又紅又專”。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如果不是國家領袖和民衆對於冠軍榮譽的強烈渴望;如果不是容國團為新中國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如果不是國際乒聯對華友好,是唯一不搞“兩個中國”的單項體育組織;如果不是美國只能通過乒乓球外交對華表達恭維和親善,乒乓球怎麼可能攀升到國球地位?

  乒乓球一切以“為國爭光”為核心,所以乒超聯賽就淪為了國家隊的附庸,沒有任何權威性和號召力可言。國手們利用這段時間敷衍、調整和養傷,他們知道得到劉國梁的好感,比得到俱樂部的好感重要得多——分房子領獎金還要靠奧運會啊!圈內人都清楚,弱化國乒才能強化聯賽,擺脫管制才能刺激市場,可惜既得利益者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胸襟,就像“養狼計劃”只是裝腔作勢一樣。

  中國乒協新賽季為乒超公開招商,設定的單賽季打包總代理費是3000萬(很有可能無人接手繼續“裸奔”),而平安集團僅僅冠名費一年就要支付中超1.5億,李寧公司則是5年20億贊助CBA,相比之下,乒超確實太寒酸了。乒超根本無法實現盈利,因為他們要自掏腰包推廣,央視轉播一場乒超,乒協至少要花費50萬。——而如今的中央政策和百姓聲音,都不支持江和平繼續把CCTV5變成“乒乓球台”了。

世界級的運動水平,鄉鎮級的市場運作。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乒超的困境:“乒超聯賽場均觀衆1000多人,但球票一般也就二三十塊。俱樂部沒有回報,久而久之心灰意冷,所以我們必須豐富聯賽現場展示形式,加強賽事的娛樂化、趣味化。”然而,時刻保持政治正確,時刻貫徹上級意旨、時刻遵循金牌至上的國球,完成歡樂、有趣的蛻變又談何容易!

  前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曾直言中國球員不夠“活潑可愛”,球員們千人一面、衆口一詞,好不容易湧現了桀驁不馴的“藏獒”張繼科,卻也被教練組敲打掉不少野性。國乒球員要提高個人品牌形象,就要會打扮、學外語、說真話、做實事、培養氣質、挖掘魅力,否則100個冠軍也沒一個福原愛親和力高。

  可以說,正是“國球”的盛名堵死了乒乓球職業化的出路,僵化死板的管理、緊張機械的訓練,讓乒超賽事不可能打造出節日氛圍。只有放棄國球稱號、收起嚴肅面目,才能使乒乓球恢複“游戲球”的本質,在比賽的互動性、趣味性上狠下功夫。

  蓋茨、巴菲特都是乒乓球票友,他們看重的是乒乓球的娛樂休閑屬性,而非競技對抗屬性。要想看慘烈的史詩對決,要想看和平年代的戰爭,美國富豪的首選當然是NFL橄欖球,NHL冰球,乒乓球格局實在太小了。所以,乒超不應該是國家隊的練兵場和選拔賽,而是要有更多即興表演、更多花樣技巧,到時候說不定蓋茨、巴菲特開心了,會投資幾千萬美刀呢!

  我們已經不需要徐寅生重扣星野的12大板提振民族士氣,而是需要乒超聯賽雜耍般的12大板愉悅觀衆眼球。

TOP

中國隊只是滿足了國家的榮耀,但忽略了市場的需要

外國人辦體育聯賽(不只是乒乓球),除了講求娛樂之外,也會講求「亙相利益」,各方面運作都會有利益,大家才有「動力」營運(球隊)、做宣傳、做市場推廣等等。做生意目的是賺錢,辨乒超聯賽都是為了賺錢。說句難聽的說話,中國隊只是為了「一己私利」,只想做到「人有我有」,美國有NBA,令到很多籃球明星賺了錢,中國隊也想學美國一樣,把自己認為心目中的國球(乒乓球)造成「好似」美國的NBA超級聯賽,但大部份中國人對運動市場推廣、運動員包裝等等專業跟本沒有「專業」認識,「胡亂」地辦運動聯賽,雖然令到運動員收入增加,但球隊的營運卻沒有改善。到最後:中國隊滿足了國家的榮耀,忽略了市場的需要。
我的人生觀
「勝而不驕,敗而不屢。屢敗屢戰,永不放棄者,為之『勇者』;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為之『敗者』。」

主板:Butterfly Zhang Jike Super ZLC  正手:729 啓源  反手:Butterfly Tenergy 6r
副板:Stiga Clipper Wood 正手:729 啟源  反手:Butterfly Tenergy 64

TOP

好像資本家要投好多$才可開始
<-->
.

TOP

說真話!!!!
........已經冇可能啦!!!!!!!!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