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尹霄回首直拍橫打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尹霄回首直拍橫打

[轉自乒乓世界]  Post By:2006-4-26 14:51:00

乒》:您早在1990年的《乒乓世界》中就著文提出了直拍橫打的多種模式,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回頭再看有什麼感想呢?

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種模式,或是斷言哪種模式最先進,我覺得這都是不全面的……

尹霄:當時為直板正膠設計了以橫打為主結合推擋、以推擋為主結合橫打以及反手完全橫打這三種模式,直板反膠也是這三種,共計六種。這十幾年來,直板選手對橫打技術不斷融合,歷經了一系列創新,但並不能說哪一種打法是最先進的。

王皓現在比較醒目,讓大家感覺耳目一新,實際上直板選手融進橫打技術以後,在他之前出的世界冠軍也不少,比如劉國梁、閆森、馬林……只能這麼說,王皓之前的幾個人,主要是把直板橫打應用於前三板和銜接環節中,屬於輔助進攻的技術,更多地是依*它的變化,但是沒有把它作為主項,他們的主項還是突出正手,所以在相持段中尚未能與橫板抗衡。而王皓這種模式,就實現了與橫板在相持段的對抗,這是它的長處,當然,把橫打作為主項也會影響到其它的技術,所以他的正手就偏弱一點。

如何使橫打技術成為個人的得分手段,如何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以更適合他個人的特點?我覺得是掌握橫打時比較關鍵的一點。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種模式,或是斷言哪種模式最先進,我覺得這都是不全面的。在這點上,我與蔡指導、劉國梁的觀點是一致的,只有技術全面並且能夠有機組合、合理運用,才能體現出打法的先進性,並不是沒有了推擋、反面能夠與橫板在相持中對峙就先進。推擋作為防守和調動落點的能力比反面強些,包括它的節奏變化,這些都是橫打不能替代的。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反手完全用橫打,變化或者正手就可能差一點;橫打只作為輔助進攻,相持肯定弱一點,但變化肯定又多一點。以劉國梁為例,他既有推擋,又有橫打,還有反手正面進攻,技術體系顯得比較豐富,三者運用得也比較靈活,這就與他的正膠快攻相吻合——變化多。假設完全用橫打,就是另外一條路,而且未必適合劉國梁的特點。

《乒》:那麼,什麼樣的人更適合王皓這種模式?什麼樣的人又更適合其它模式呢?

中國直板如果只走王皓這一種模式,可能也就是這種模式走到盡頭的時候……

尹霄: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模式,需要教練員在最早的啟蒙訓練中,就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設計將來的發展方向。國家隊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結果很可能就是打成了以推擋為主結合反面。很難斷言誰更適合某種模式,這裡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只有依*教練員自己的觀察、分析和判斷。

中國直板如果只走王皓這一種模式,我覺得並沒有體現出乒乓球的精神,那可能也就是這種模式走到盡頭的時候。目前,對手還感覺王皓的橫打技術與真正的橫拍反手有一定差別,特別是側旋。但是,如果大家都去學這個,就會形成“直板的橫拍選手”,一旦被國外選手熟悉了、適應了,它的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

《乒》:您剛才提到了推擋在防守時的重要性,可是我們知道,過去的乒乓球講究在處於被動時先防一下、調動一下,再找機會轉攻,而現在的三、五板和四、六板銜接卻常常是直接反撕、反拉,那麼,推擋如今還有多大作用?

我始終認為,乒乓球現在仍然沒有脫離技巧的核心……

尹霄:乒乓球是朝著凶狠、快速、主動的方向在發展,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乒乓球並不是純粹依賴發力的運動,我始終認為,乒乓球現在仍然沒有脫離技巧的核心,它最先進之處就是體現它的技巧性,而不是速度有多快、力量有多重、旋轉有多強。這三個要素固然是質量的體現,也是我們必須去追求的,這個並不否認它——軟綿綿的、沒有速度力量的球肯定是落後的,但這三要素每個隊員基本都能做到,彼此之間僅有微弱的差別,而更大的差距還是在於技巧和變化。誰的技巧性更強、變化更多,誰就能夠立足當今乒壇,而不是誰的力量大誰就能拿第一。並不是對方進攻我就必須反擊,你發力我發力,你快我更快,你轉我更轉……這是其中的一點,但乒乓球技術的全貌是你重我有輕,你重我有重,你輕我也有輕,對於只知道重的人,我打個輕的他還借不上力。而推擋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它迫使對方不得不作出調整。所以,看起來推擋好像是一項落後的技術,不能進攻,但它在這個項目中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符合乒乓球對技巧性、變化性的要求。我認為,直板中王皓的模式可以繼續走,以推擋為主結合橫打的模式同樣可以提倡。劉國梁是成功的,馬林可以說也是成功的,他如果不加橫打可能更難立足,只是他目前的推擋和橫打都還不夠過硬,一旦對方能在這個位置上抓住他,他想擺脫就有些困難。並不是打法設計有問題,而是掌握有問題,還沒到那個火候。

《乒》:王皓剛到國家隊時,隊裡也讓他加過推擋吧?為什麼後來還是完全橫打呢?

如果先練橫打再加推擋,恐怕是加不進去的……

尹霄:他剛上一隊時,包括蔡指導、我和他的主管教練吳敬平都建議他加入推擋。但是,他從小就沒有練過推擋,不可能再花時間去把這項傳統的技術掌握透,還要解決轉換的問題,所以難度就比較大,即使加了,也可能形成一個擺設。所以,試過一兩次不成功,就沒有繼續了,仍然讓他走自己的路,也是一種模式。這也符合中國“百花齊放”的思想——直板裡面就有六種模式,是一種極大的豐富。我覺得這幾種模式都是先進的,直板橫打的貢獻就在於解決了直板反手進攻的問題,這是質的進步。直到今天,韓國直板仍然沒有解決反手問題,包括亞洲其它國家的直板,不走(直板橫打)這條路還是沒有出路。我國直板橫打選手拿世界冠軍的已經有四、五個人,事實證明了它的成功。

王皓的經歷也給我們一種啟示,就是練習直板橫打要有一定的步驟。我認為,推擋必須先過關,再一個技術一個技術地加,如果先練橫打再加推擋,恐怕是加不進去的。先練推擋再加橫打雖然也有困難,但只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加,還是可行的。比如,先從拉下旋開始,再練一板台內的接發球,或者練一板銜接,或者推擋占據主動後有一板反攻,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揉進去……原來劉國梁也是這麼練的。

《乒》:前兩年有些輿論並不太看好王皓,認為他的正手偏弱,通過訓練,他的正手現在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這是否也是他這種模式很容易走的一條彎路?

問題在於他的連續性……

尹霄:他的正手是有一些偏弱,這幾年經過努力,速度、旋轉、力量都不缺了,問題在於他的連續性。由於他的站位和意識都是偏反手的,正手的連續性受到了牽制和影響,目前只是在身體到位、有所准備的前提下拉一兩下還可以,但連續性、處理不同來球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加強一些下降點的拉球,比如拉些高吊弧圈、拉過渡的球。王皓這種模式將來是比較均衡的,目前還是反手強於正手,下一步就是如何強化正手的連續進攻。一旦他的正手能達到相稱的能力時,整個打法就比較豐滿,威脅會更大。

《乒》:中國橫板選手的反手進攻能力一直弱於正手,現在王皓的反手比正手更強,能否說直板選手近年來加強反手的步子邁得比橫板更大?

正手的殺傷力、正手跑動的範圍還是我們處於世界最強的資本……


尹霄:這些年,中國橫板選手反手的主要技術是快撕,實際就是快節奏的拉,由於是在起跳點擊球,所以旋轉不會太強,但是速度快。自從改用大球以後,我們也在強調反手的殺傷力,表現在兩點,一是第一板對下旋來球的上手,二是相持中的主動發力。相持中的發力目前我們在近台可能有,但是會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還是要練些中近台拉球的發力,這項技術有些人掌握了,像張超的反手有時就能在中台發力,劉國正也有一兩板,包括單明傑等也有,但還不是每個人都具備。而且我認為,我們的這項技術與歐洲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王皓的先進性,就在於反手掌握了兩個區域的進攻技術,不但近台有快撕,退台也有拉球,並且有發力,力量足夠大,弧線帶側拐,已經形成了自身的主要得分手段。而目前我國的橫板都是偏向正手的,反手的進攻處於輔助地位,不是太均衡。

但是,假設要走成特別均衡的模式,可能就要放棄一些正手,而我覺得我們目前還是要偏重正手一點,正手的殺傷力、正手跑動的範圍還是我們處於世界最強的資本,對此我們並沒有否定,只是感到反手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只是去加強,如果走成了格林卡、普裡莫拉茨、科貝爾那條路,我自己覺得,並不適合中國人的特長。

《乒》:目前國家隊的苗子裡直板的情況似乎並不樂觀,將來會不會連王皓這種模式都後繼無人?

尹霄:直板像王皓這種打法也許還能接上,盡管國家隊的年輕選手中沒有,但我想省市隊已經有了,幾年以後還是會冒出來的。但我現在感覺到,正膠這種打法已經有些危機了,尤其是幾項改革以後,大家對這種打法逐漸失去了信心,不但一批教練失去了信心,甚至連家長也失去了信心。但我始終認為,它還沒有過時,客觀地說,它的難度比較大,花的工夫也很多,大家可能也不願意去自找苦吃,花了半天功夫也未必出得來,何必呢?有好練的打法,何必不去走那條路呢?也有可能,這種打法就會走向消亡。我還是希望,將來能看到以推擋為主結合橫打的直板正膠選手出現。

《乒》:關於直板橫打如何訓練的系統方法,目前在基層似乎還是空白,這會不會影響到直板橫打選手的進一步培養?

尹霄:我實踐這種訓練的時間比較長,在我看來,直板橫打有特定的訓練手段,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練員自己肯摸索,並不難。千萬不要等,不要看著上面怎麼走再去學,學只是一種參考,更重要的是自己去鑽,方法沒有定式。
香港乒乓網
查詢電話:97020720
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三:14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