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重心先行

重心先行

身体稍前倾
重点在于"身体稍前倾"的方法,如果只利用"收腹含胸、双膝稍屈"使上躯向前,实际上可能是只使脊椎、尤其是腰椎弯曲了,"重心在体前"的要求并没有完全做到位。有球友将"含胸收腹"理解为或做成了将脊椎向前弯曲使身体前倾的方法是错误的,"含胸"是使"胸廓"放松下降、"收腹"是使腹肌向"腰椎"靠拢,胸、腰椎并不能、也不需要向前弯曲,反而要挺直,而"身体稍前倾"是在合理地含胸收腹基础上由双侧骨股头、即"向前转胯"为主、"双膝稍屈(含双足跟微虚)"辅助来共同完成的。

注:胸廓,指由锁骨、胸骨及肋骨(含肋弓骨)共同组合而成的骨质区域,与胸部的区别是胸廓不包括胸肌群,只是骨架。
    含胸,可以理解为与广播体操中的扩胸运动相反地动作。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34098
重心的控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予备站位时的"身体稍前倾",大家都知道这是由"收腹含胸"的上躯动作与"双膝稍屈"的下肢动作共同完成的,"收腹含胸"中的"收腹",将腹肌群适度收紧向腰椎靠拢就可以了,如果只有弯腰而没有收腹肌动作是假收腹,重心会不稳定,发力时也会费力不讨好;"含胸"是将背肌群向上收紧与胸肌群会合使胸椎向前倾斜,但必须注意胸椎"向前"的状态,方法是用后颈部最突出的骨头即"大椎"处向前引导胸椎使胸椎平直向前,从而杜绝假收腹引起地脊柱整体弯曲向前的惯性现象,这时臀部会有向上的感觉。"双膝稍屈"是在收腹含胸基础上完成的,收腹含胸后分开的双腿会呈现绷直的状态,这是正确的,如果用假收腹降重心,双膝会自然向前弯曲,这是错误的!收腹含胸、双腿绷直后将双膝关节向内相向对扣至双膝部稍有向前的状态,这时臀部上翘的感觉会更明显,双足跟微虚、用双足前掌弹跳时会很轻盈。至此,重心的合理控制已完成了第一步,这种重心状态是合理打球的专业基础,要养成习惯!注意:"收腹含胸、双膝稍屈"是"身体稍前倾"的基本内容,其中的重点是用大椎处引导胸椎平直向前,这是重中之重!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307
"身体稍前倾"是在额状轴(左右轴)上的旋转体现,以此为基础,引拍时同侧的膝部再稍屈以"锁往"髋部,将收紧的腹肌向髋部靠拢的同时、上躯随着在垂直轴(上下轴)上旋转的"斜身"、在矢状轴(前后轴)上旋转的"沉肩"和"后拉手"的同步进行,引拍的三维运动过程完成,注意:在执行这个三维运动的过程时,仍然是由"大椎"引导脊柱的旋转完成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重心不会落到前脚掌上,拧腰就变成摆腰了。
迎前时,"大椎"引导脊柱复原、被拉紧的背肌群开始放松,由于髋部己被"锁定"、同侧脚前掌只是踩实,所以只是腰部回转带手臂向前并形成惯性力,这就是用重心引导发力的开始,也是顺势而行中的"势"的生成。这里要再次注意"大椎"的引导作用,同时注意只发三分力。
迎前完成即將触球时,回转身体的角度即将与膝部再"内屈"的角度重合而同向,中指突然顶板使小臂旋内、膝部挺伸、足跟转向使足尖朝向予定落点,使"大椎"、小臂、腰髋、足尖同步同向的暴发,完成集中发力。注意:在三分力的基础上"暴发"时不要尽全力,只加五分力即可,同时肘部一定要主动随送、大臂及时放松,使整体动作幅度不至过大。
肘部随送、大臂放松的同时,背肌群己全部放松,重心己落到了另一侧脚的前掌上、身体基本面对球台,随着小臂随挥的惯性余力向内收小臂、同时"大椎"引导脊柱使臀部向后、利用小碎步将重心回到双脚中间、持拍手置于腹前,完成还原。还原过程中,除去"大椎"的引导作用外,小碎步的合理运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球离板后目光随球走时脚下不能停,一定要协调重心还原并予动、以利衔接下一板。球离板后站在那里看球去、等球回的现象一定要克服和彻底杜绝!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30 13:46 編輯 ]

TOP

重心先行
步法只有六种基本方式,方法一看即会,可是为什么运用起来却是那么难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对"重心"认识不足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重心意识。很多人都知道跨步、并步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到了实际运用时大多是脚迈出去了,重心还留在原处,致使很多球都是够着去打,从而使发力动作过程走样、走形。其实练好步法的方法很简单,要诀就是"重心先于脚"、简单地说就是"重心先行",运用到实践中就是需要移位时脚不要先动,而是先将身体转向予动方向的同时再适度前倾,待前倾到极限时你的脚就自然会动。刚开始这样练习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或者感到移动速度慢,但只要勤加练习、熟中生巧,你的移动速度及移动效果的优势就会逐渐地显现出来。
    "重心先行"的原理同样适合于拉、冲球过程中的发力,拉、冲引拍结束时的持拍手同侧脚上如果没有承载重心的感觉,你的这板球的质量肯定会不尽意,如果在"斜身、沉肩、后拉手"的用身体引拍过程中注意将重心偏移到同侧脚前掌内侧上,发力时挺膝(蹬地)方向、顶髋带肩向前的方向、手(肘)挥动方向都集中于予定落点上,那么你的重心转移的方向就是科学合理的,虽然身体的重心经放松、还原还要经过异侧脚回到双脚的中间,但发力瞬间却必须要向前(予定落点)的。处理台内小球时同样需要重心先行,如此等等。

    综上所述,业余爱好者在基本功基本成型以后地再进一步完善发力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重点是对重心意识地确立和培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9353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30 11:57 編輯 ]

TOP

再说 "重心先行"



专业或有过专业训练基础的运动员是先移重心后发力,业余是在发力过程中移动重心,这是专业与业余的最本质差距。下面是我给球友一个回帖的内容,转过来供大家讨论:



看来你对以重心引导发力的原理还没有理解,"重心先行"并不是说重心动了脚就可以动、也不是说重心动了手臂就可以发力击球,重心要有支点,重心超过这个支点才可以形成身体向前的惯性,而这个"惯性"才是我们所说的"重心转移"地实际应用意义。以向右移动为例,过程如下:重心在右脚,在先转身朝向右方的同时身体再继续向前,右脚(重心支点)不动,身体前倾至一定程度时重心会通过右脚至体前,这时左脚会自然地提起,此时是左脚向右脚并一小步(使用并步时)的最佳时机、也是左脚超越右脚(交叉步)的最佳时机,此时移位的速度最快,更重要的是你的身体重心并没有下降,如果你用左脚蹬地向右移,那么你的重心在身体移动过程中会上窜,就会失去身体重心的稳定,而移位的速度和质量也会下降;同理,正手拉球发力时,引拍后重心偏到了右脚,在回转身体挥拍迎球过程中,重心会从右脚向着落点转移,当重心转移到身体轴线时,正是蹬地转髋助腰加速收缩小臂之时,如果你在挥拍迎球之前就蹬地发力、并在此过程中转移重心,那么你的球拍碰到球时已经没有多少向前的力量了,并且还会有挥拍向前时身体上窜或者臀部后坐的现象。



总之要记住一个要点:重心转移的目的是形成身体向前的惯性,而我们所有的发力都是在惯性基础上地再加力,这就是"以重心引导发力"的意义,也是我们运用步法和合理发力地关键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9614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30 11:57 編輯 ]

TOP

再说重心先行(续)



以下仍是一个回帖内容,转到这里供大家讨论:



挺膝蹬地时,"向上的力量占了主导地位"的现象大多是因为双脚的距离(以足跟间的距离为准)过小,需要在"等于肩宽"的基础上再增加3∼5cm,这样虽然"向前的力量还是有点不足",但可以减少身体上窜现象,同时利于"膝内屈"、可以增加蹬地的力量和速度。



如何"将蹬的力量传递并叠加到腰部转的力量,就是利用身体的惯性传递,将身体惯性再转变为转动惯性,从而形成转动向前的力量"?这里面有一个我常提到的细节必须要做到,就是在引拍时首先要将右膝再适度内屈、以基本朝向你要打向的落点(予定落点)为幅度标准,为蹬转向前奠定发力基础。接下来就是"将蹬的力量传递并叠加到腰部转的力量"环节,如何叠加?方法是:腹肌群收拢,在左肩向右向内带动下将收紧的腹肌向右髋靠拢,这样会有腹肌群向右下的走势、加上左肩的走势,就会形成向右后下沉肩转腰的过程,重心偏移到了右脚前掌、持拍手自然随势到位,引拍过程完成。这里要注意两个重点,一是必须要左肩先动去带腹肌右下走;二是转移身体重心过程中髋部要基本不动,如果髋也随腰转动了,说明你的右膝内屈幅度不够。



来球过网时基本完成引拍,来球落台起跳时转体挥拍迎球。回转身体迎球时,首先用左肩向前的走势带动腹肌群从右髋处向腹部还原、此过程为展腹 (但要适度保留含胸的幅度、以避免身体后仰及重心后坐),此过程中要注意右肩(含右臂)是随势向前、并没有主动发力,这个"走势过程"就是重心转换、形成身体惯性的过程,在身体惯性带动下,右肩及右手臂要有主动加速向前的动作过程、此过程为甩臂;当身体前平面将要与球台端线平行时(此时会明显感觉到右膝内屈的蹬地力量使右髋向前),球拍已经要接近触球时,拍面已从引拍时的基本水平状态由于展腹转体而逐渐立起,此时先手腕向上(由外展转内收)、然后小臂向前,使小臂形成内旋运动,与右膝蹬地的力量叠加形成二次加速,完成摩擦。这里也要注意两个重点,一是转体时一定要用左肩的向前带动腹肌群还原,这是保证重心由右脚向落点方向转换的必要条件,如果是右肩先动,会造成重心向左平移的后果;二是身体形成向前惯性时右肩必须要有主动加速向前的过程,使迎前阶段(一速)的速度和力量得到保证。



说明:以上以重心引导发力的基本过程和各环节衔接过程是弧圈技术基本功训练时的基本功,其中引拍时"右膝再内屈、腹肌群移动、以肩代腰"等三个要求可能会暂时不理解或不习惯,但通过分析就可以判断是否合理,第一,"右膝再内屈"避免了发力伊始就蹬地、使身体上窜现象,使重心稳定、合理、易控。第二、"腹肌群移动、以肩代腰"使发力过程中将背、胸、腹(含腰)肌群全部动员起来,真正地实现了用身体引拍、用身体打球地专业目标,因此,建议你在反复徒手体会地基础上用一点时间去上台用多球捡验一下,如果与以前的发力对比有了动作幅度小、发力顺畅自然、力量集中、易还原等感觉,就请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当然,实战中的千变万化一定会影响正常发挥,但基础打好了,动作结构就会合理,你的整体水平就会必然会有明显提高。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2261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30 11:59 編輯 ]

TOP

NICE
<-->
.

TOP

所謂知易行難,打得多就得喇
乒乓,象棋都是我至愛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