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讓你快速學會具有強大威脅的發球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讓你快速學會具有強大威脅的發球

文章來源:http://www.happypingpang.com/news/view/7257/b21e2188bc5701033afa862ea8f1b17f77b8f440

從乒乓球規則的演變上看,發球,已經越來越成爲核心技術,十一分制的實行,尤其給比賽帶來了不可定因素,擁有幾套有威脅的發球,是成就乒乓霸業的關鍵,也是乒乓球比賽中占據主動的最重要環節。


怎樣才算發球有威脅?
發球直接得分
對方拍子沒有碰到球,或者碰到球了,但是球沒有上台。
發球創造機會
一種是對方拍子碰到球,球上台,但回球高度等于網高甚至更高。一種是球上台,回球高度低于網高,但球出台了。
得到第一種療效,當然理想,實際上非常不易做到。發球環節,能夠收到第二種效果,已經算是比較成功的發球了,這樣會讓接發球方陷入被動防守之中。
如何才能做到發球有威脅呢?
發球本身質量高
無論何種性質的發球,均深得其中三味兒,該長的長、該短的短、該低的低、該轉的轉、該急的急、該隱蔽的隱蔽,該欺騙的欺騙,出手模糊,力量勁爆,飄忽不定!總而言之,質量是有威脅的前提,那是絕對沒錯的。
進攻能力超群
無論對手如何接你的發球,你都能做到用進攻的方式回接,並且穩定力、殺傷力非常出色,那麽恭喜你,你的發球,威力會成倍增加!原因不說自明,因爲你有了強硬的後續手段,對方在接發的時候,心裏總是惦記著你的下一板進攻,滿腦袋都在想:無論如何也得接好,不能讓你上手,越是這樣想,手越是緊,就越是接不好;而越是接不好,等下一個發球時他有著上一個接發球心病,還是會接不好,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反攻能力出衆
不管你的發球對方如何能夠上手,等待他的永遠是你的強有力的反攻,那麽,他必須得想法設法擺脫這個狀況,這就難了,技術的使用,可不是說變就能變的,尤其是業余選手,沒多少技術可用,能夠值得信賴的技術本來就不多,迫使其改變接法,無疑就是要了他命一樣。

有效的戰術與相應的發球配套組合

所謂戰術配套,是指發球者本人的技術長項與發球技術的完美搭配。

No、'配套組合示例之一

台內上手技術強,比如正手挑打和反手台內拉技術出衆時,多發台內轉與不轉短球,等待對手回擺短球時,直接上手台內攻。

No、;配套組合示例之二

正手拉攻下旋技術好時,可以發對方反手位底線長下旋急球,迫使其回搓然後拉攻。

No、配套組合示例之三

正手強攻技術強時,可以發底線側上與側下旋球加急上旋追身球,待對方回接時,直接進攻。

No、配套組合示例之四

反拉技術出衆時,可以發對方半出台下旋轉與不轉球,待對方回接反手位時,直接上手反拉。

No、配套組合示例之五

反手彈擊技術出衆時,可以發側上旋小三角球,或底線弱下旋球,等對方回接出機會時予以消滅。

No、配套組合示例之六

反剃技術和反拉技術出衆時,可以發對方中路偏正手半出台球和正手半出台弱轉球,待對方拉起後,直接反剃反拉得分。

各種高效的發球方式組合

介紹幾種高效的發球方式組合:反手發對方正手小三角轉不轉與對方反手底線奔球或急上旋與急下旋球的組合、正手高抛底線長上旋、下旋與對方正手小三角側上與側下組合、正手勾子小三角上下旋與正手底斜線側下、上結合的組合、正手半高抛反手小三角外拐球與正手直底線奔球組合、正手逆旋轉勾子側上、下旋至對方正反手(偏中間)近網短球組合。
發球的行爲欺騙

No、'落點上的欺騙

發球落點的習慣是每個球手都固有的,比賽中,突然改變以往的落點習慣,往往會産生非常好的效果。如原先經常發不出台球,到了比賽的關鍵時刻,一改短球路數,突然加長加急,會使對方突感不適,一時無法應對而導致動作錯誤,有可能會出現機會球,從而改變比賽局面。再比如,正手高抛發球時,通常而言,業余球手發的落點都應該在對方左半台,但你能夠發到其右半台且靠近前點(即近網)就能達到欺騙的效果。

No、;速度上的欺騙

所謂速度上的欺騙,首先是發球時揮拍的速度,想發急球時,慢慢地揮拍,但在觸球一瞬間,突然加速揮拍,從而達到欺騙對方的目的;其次是球離板後的速度,需要完成三類:一類是上旋球,初速度慢,但二速快,這就需要摩擦力度要大;二類是下旋,初速度快,但球落對方球台後不向前走道兒,這就需要找准觸球點且加上了很大的旋轉力度,迫使球成回跳之勢;三類是側旋球,由于加了強烈的旋轉,造成球落對方台上後産生一個強烈的側拐速度,從而形成欺騙之效。

No、旋轉上的欺騙

最大的欺騙是將接球方的旋轉方向判斷失誤,上旋看成下旋,下旋看成上旋;旋轉看成不轉,不轉看成旋轉;側下看成側上,側上看成側下。其次是把發球的旋轉程度騙過:強轉看成中等轉,中等轉看成弱轉,弱轉看成不轉;或反之。

No、力量上的欺騙

通過發球者的動作大小,形成一個力量大小的初步印象,全與實際發球的力量相去較大,從而形成欺騙。如:在發高抛球時,引拍動作做的足足的,給對方一種必須強轉和出台的架勢,但真正觸球時,力量非常小,球不出台,甚至三跳都不出台,從而達到一種欺騙效果。又如:初始動作非常小,但觸球瞬間,突然加大力量,形成急球、奔球,從而達到欺騙對手的目的。

No、手法上的欺騙

這個欺騙種類是最多的,目前流行的幾種手法欺騙方式有:轉與不轉的方式,例如劉詩雯、王皓的搓刀式發球;側上與側下模糊的方式,代表人物李佳薇;逆旋轉的側上側下式發球,張繼科、波爾用的最好;正手勾子側上與側下旋發球,代表人物柳承敏、馬龍;高抛轉與不轉手法,代表人物馬琳;抖動式發球,代表人物郝帥。

No、意圖上的欺騙

比賽中的第一個球,往往都是試探性發球,比如第一個發的是長球,被對方上手後失分,第二個發球,一般應該爲短球,此時,接球方通常也認爲會發短球,但你偏偏還發一個長球,就可能形成意圖上的欺騙效果;再如,一直發短球,教練叫了暫停,重新發球時,對方可能會判斷發長球,但你只是在落點和回接准備上作了改動,仍然發一個短球,可形成意圖上的欺騙效果。發球前,做一個正手大力量的拉球動作,然後發一個底線長球,對方自然不會回球到正手位,其實,反手早已蓄力完畢,等著沖對手的回球呢,這個意圖的欺騙,就有點兵法的意味喽?

發球的習慣欺騙

一個人的習慣有許多,包括動作習慣、節奏習慣、力量習慣、眼神習慣、發球位置習慣、戰術習慣等等。

No、'動作習慣的欺騙

比如,用相同的動作發不同的球是一種欺騙的話,那麽用不同的動作發相同的球也是一種欺騙;經常是小動作發球的人,一旦用大動作發球,通常而言,對手必然想到的是可能力量要加大了,更轉了,結果沒有,還是像以前那麽轉,甚至更弱化了,這也是一種欺騙;平時常用的發球動作,突然加上一二個欺騙性的動作,也會形成一種欺騙的效果。

No、;節奏習慣的欺騙

對方需要急時,你慢,就是一種節奏的上的欺騙;對方需要慢時,你快,也是一種節奏的欺騙;表面上看,是慢,實質是快,或是表面上快,其實是慢,都是節奏上的欺騙。

No、力量習慣的欺騙

經常發弱力的小球的人,突然發大力長球,對方一定不適應,經常發長球的,反過來發小球,對方一時一定也不太適應。

No、眼神習慣的欺騙

以前經常是看都不看對方就發球,現在呢?看半天不發,對方心裏不得發毛啊?以前經常是看左發左,看右發右,現在呢?正好相反,看左發右,看右發左,當然也是一種欺騙。

No、發球位置習慣欺騙

王皓是個中高手,從左側大角發球,改爲中間偏右位置發球後,發球的性質基本沒啥變化,但因爲發球的位置變化了,對方一時肯定會難以適應,因爲原來是反手接他的發球爲主,已經習慣了反手接他球的感覺了,突然發到正手位置後,大腦中還是會習慣于用反手去處理,但是,因爲位置已經變了,爲了求穩,他還會利用移動腳步的方法去用反手接球,盡管反手接此球仍然穩定,但是卻失去了最佳的防守位置,左側讓出了空檔,而這個空檔,正是王皓想要的的結果,無論對手接球回到台上的任何點,王皓均可以用強有力的正反手弧圈將此球拉至對方的反手位,而此時的反手位因爲防守空虛,就給了王皓得勢甚至直接得分的大好機會。

No、戰術習慣上的欺騙

開局用探索式的發球問路,中局用各種不同發球搞亂其視線,尾局用試過的最佳發球方式鎖定勝局。這是一般選手都會采用的基本發球路數。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雅典奧運會上的一幕,柳承敏一上來就采用了自己最強硬的發球,與王皓展開了白刃戰,自始至終,都是用了他最拿手的正手勾子發球與王皓對搏,而沒有走試探、擾亂的習慣路子,反而給王皓造成了被動,而始終沒有擺脫掉。這種不變應萬變,本身就是一種求變,讓對方總覺得他會變,但他就是不變,從而形成了不是欺騙的欺騙效果。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