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iberal.org.hk/tc/compone ... es/1023--20147.html
根據2014年的財政預算案,旅遊業佔香港GDP的比重是4.7%。
旅遊業對GDP的貢獻
訪港旅客為香港帶來巨額收入,而港人賺取額外收入後又會把收入用作消費,進一步刺激私人消費和GDP增長。當我們評估旅遊業對香港經濟貢獻時,不應忽略這連鎖效應。
旅遊業對零售業的貢獻
訪港旅客增加,零售業興旺,帶動其他相關行業擴張,包括進出口貿易、批發、運輸、住宿及膳食服務,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例如地產、金融、廣告及市場推廣)。各行業人力需求增加,有助降低基層市民的失業率(見表15)。特別是青少年(15 至24 歲)的失業率(見表16),以及低學歷人士(中三或以下)的失業率(見表17),在過去十年大幅下降,相信都跟零售業興旺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若然「個人遊」旅客下跌兩成,考慮到對其他受影響行業的連鎖效應,相信失業人數不止增加10,000人。短期內,其他與旅遊無關的行業未必可以吸納大量年輕及低學歷的失業人士。
總結
不錯,過去十年,大量內地人來港旅遊、升學、產子和置業,確實為港人帶來不便,承受不少生活壓力。然而,在這一切負面效果之外,內地人大量來港,亦會帶來一定經濟和非經濟利益。
香港始終與內地在經濟上互相依賴,互惠互利;過去數十年大量內地人移居香港,為香港的建設付出努力。港人不應排斥內地人,應該與他們在各方面互相交流,促進兩地的經濟及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達至「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