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板運動員的反手位永遠是弱點
縱使是採用國家隊最先進的訓練方法,王皓和許昕還是掩蓋不住直板的天生弱點:反手。人們會說,王皓的直板橫打已經爐火純青,運用自如了。是的,論單個技術而言他的直板橫打有超越橫板之勢,但在戰術組合上由於直板握拍手指手腕的生理特性,會造成反手位擊球的立體空間變小,從而導致直板運動員在處理反手位來球時處於劣勢,進一步影響正手的發揮。王皓在各種大賽決賽中總輸球,一個是台內球太差,另一個是他正反手銜接速度慢,沒有威脅。而許昕的反手屬於半成品,是致命弱點,本次世乒賽被對手牢牢抓住反手,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全台無死角進攻發展趨勢下直板顯得吃力
近些年,尤其是近3、4年來,在強調力量、旋轉、速度的新技術發展趨勢下,橫板選手在接發球中加入一個“擰”球技術,使得橫板在風格上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擰”融合了橫板兩面進攻和相持的優勢,擴大了進攻的立體空間,使得來球無論長短高低,都能發力進攻。這種極具侵略性的打法使得世界頂級橫板選手在技術上領先了直板選手整整一代。當張繼科們橫掃世界乒壇的時候,直板選手還停留在擺短劈長前三板這些老技術上,吃盡眼前虧卻毫無辦法。
受限於握拍方法 直板輝煌將一去不複返
由於握拍方法的限制,直板選手在擰的時候不能很好的發力,角度也很難控制,在擰的技術上占不到便宜,只能起到接發球多樣性和調整節奏的作用。
此外,直板運用“擰”還會帶來副作用:擰起來就意味著要和橫板打相持,同樣吃虧。許昕被譽為步伐世界第一和正手世界第一,但和張繼科相比,台內球擰不過張繼科,相持球沒張繼科全面,力量也沒張繼科大,正手和步伐的優勢被控制住後0:4落敗也在情理之中了。反觀橫板選手自從結合“擰”這項技術後,橫板的特點全活了,這種全台無死角進攻型打法徹底的摧毀了直板。
[ 本帖最後由 michaelwwk 於 2017-3-1 20:1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