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綜合技術]
我對日本隊年輕選手強勢崛起的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h51860
時間:
2019-2-3 17:36
標題:
我對日本隊年輕選手強勢崛起的分析
我對日本隊年輕選手強勢崛起的分析
熊志超
“過去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還沒有專門的乒乓球科研人員,相當多數大學內的研究人員對乒乓球還缺乏深刻理解,所以,其研究內容往往不大結合乒乓球運動的實踐。在這方面,我國具有明顯優勢” 。然而,日本人從十幾年前就有針對性地開始研究中國乒乓球長盛不衰的歷史和打法,向中國隊學習,輸送運動員出去中國打超級聯賽和引進前中國國家隊隊員來當他們的教練。現在的科研人員比我們還要多(每一位元重點培養對象配幾個科研人員),他們從屢戰屢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乘國際乒聯40+塑膠球改革對中國隊影響最大的東風,研究透了塑膠球的特點,較早地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
在技術層面上,他們與中國有差距就以揚長避短來周旋,本來改革後的球體增大旋轉降低必然來回球增多,可是日本隊帶來的,卻是相反的結果,相持回合反而減小。這是因為他們不與中國隊打相持,逼中國隊跟上了他們的節奏來打比賽,具體就是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速度優勢來近台打中國隊,凡是接中國隊的進攻來球第一時間變線,台內球敢於暴挑且成功率非常高,發球也很有特色,搶攻自然就到位,有點像以前中國隊的前三板優勢,打在前面往往令中國隊毫無反應,無法施展相持能力。他們這一招很有效,對中國隊威脅很大。乒乓球屬技能項目。“從生理學角度分析,運動員所掌握的技術、戰術無非是一種較鞏固的條件反射。當日本隊新技術、新戰術、新打法一出現,對中國隊就是一種新異刺激,所以中國隊的應激動作就會出現不準確、不協調,並帶有多餘的泛化現象”。“從訓練學角度看,因為中國隊目前帶有這些新異刺激的訓練太少(或者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訓練),他們對日本隊這種打法刺激還未建立起條件反射” ,所以會有暫時的不適應。不過在筆者看來,改40+後總的趨勢是來回球必然曾多,目前與日本隊較量相持回合反而減小只是暫時現象,中國隊一旦適應了,必定更多地通過台內和近台技術過渡到打長球逼對方跟上我們的節奏打相持,畢竟我們的基本功比他們好,比如台內劈長以“主動防守”戰術逼對方先拉起來然後反拉回頭形成相持、台內暴挑結合擰拉及其擺短中暴挑與下一板的銜接要好等近台和台內的應對策略。“中國隊欲不斷鞏固和發展目前在世界乒壇的優勢,除儘快適應他們的打法外,反過來必須也多創造這種對日本屬新異刺激的新技術、新戰術、新打法” 。
在心理層面上,他們捷足先登讓年輕隊員提前參加國際比賽鍛煉心理素質的目的明顯,就是考慮到將來。他們現在不予中國隊老隊員比一日之長短,而是放長線釣大魚。他們發現中國隊比賽都是為了政績,老隊員上場穩保冠軍,新秀根本沒有機會上場,幾年後,老隊員總有退役時,新生代就會接不上班。此乃日本隊早就料到的結果,現在中國隊決策層已有所覺察,最近讓新生代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比以前多了,但是為時已晚。舉例來說,我們的樊振東在2016年時已經是中國隊中最年輕最有前途的運動員,如果那時決策層不是要雙滿貫政績,硬拉不在狀態的張繼科上奧運會,而是讓樊振東上,不管決賽的結果如何,是不是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啊!現在必將非常強大,難不成壓住張本智和(樊振東與張本智和是東京奧運會男單最有力的爭奪者)。可現在的樊振東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讓張本智和追上來了。要知道,奧運會是最高級別的比賽,尤其是決賽的經驗對運動員來講是非常寶貴的財富。2014年世界盃科龍之戰,可能大家還記憶猶新,馬龍在技術上佔有優勢,雙方卻打得難分難解,最後馬龍還惜敗。為什麼?就是缺乏頂級大賽決勝局比賽的經驗,心理不過關。張繼科從2010年至2013年有過4次頂級決賽3勝1負的經驗,是大滿貫者。而馬龍只有2012年含金量不是很高的一次世界盃單打冠軍經歷,馬龍缺的就是頂級大賽的經驗。可見高水準運動員在旗鼓相當的時候心理素質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回到樊振東與張本智和爭奪東京奧運會的話題上,現在的樊振東與張本智和技術和心理都沒有任何的優勢,明年到了東京奧運會決賽場上,前者沒有奧運會比賽經驗,後者雖然也沒有奧運會比賽經驗,但是有主場之利。雙方技術上不分伯仲,心理卻有分別,張本智和是拼著樊振東打,壓力較小,更容易發揮出技、戰術水準。如果東京奧運會樊振東失利,決策層是要為此買單的
。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9-2-3 17:54 編輯
]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