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綜合技術] 熊教練看高水準乒乓球運動員一分球比賽視頻(動畫)戰術案例分析37 [打印本頁]
作者: h51860 時間: 2017-7-11 12:45 標題: 熊教練看高水準乒乓球運動員一分球比賽視頻(動畫)戰術案例分析37
熊教練看高水準乒乓球運動員一分球比賽視頻(動畫)戰術案例分析37
熊志超
關鍵詞:瓦爾德內爾;無名氏;“打中路殺大角”戰術;“雙邊直線”戰術;“結合戰術
本次高水準運動員一分球戰術案例分析選自40毫米時代瓦爾德內爾使用結合戰術的動畫,由於動畫被製作者忽略了比賽時間、地點,有點遺憾!我們看動畫(來源:博乒網友jdpyzjq)
http://f.bokett.com/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雙方運動員一分球比賽戰術對話方塊
無名氏(左手):1.發短下旋至對方中路
瓦爾德內爾 :2.擺短中路
無 名 氏 :3.劈長中路(為戰術做好下一板的準備)
瓦爾德內爾 :4.反手掛起中路(為戰術做好下一板的準備)
無 名 氏 :5.側身正手反拉回中路偏正手位(3、5板構成“主動防守”戰術)
瓦爾德內爾 :6.正手殺斜線(4、6板構成“打中路殺打角”戰術)
無 名 氏 :7.反手回直線至對方反手位元(被動相持)
瓦爾德內爾 :8.正手打直線(為戰術做好下一板的準備)
無 名 氏 :9.反手打斜線至對方正手位(7、9板構成“單邊直線”戰術)
瓦爾德內爾 :10.正手再打直線(8、10板構成“雙邊直線”戰術)
無 名 氏 :鞭長莫及。
1.戰術案例分析
雙方各自使用了兩個戰術。雖然無名氏率先在第三板劈長欲施主動防守戰術,但被狡猾的老瓦識破,他第四板用反手拉出一個對方沒料到的中路球,致使無名氏第5板正手本能地反應反拉出中路球,被老瓦有備第6板殺斜線大角(此乃“打中路殺斜線大角”戰術),左撇子無名氏只能被動地第7板反手回了個直線,被老瓦稍微向側身位移動步法第8板正手拉直線,對方第9板反手反拉斜線大角至老瓦的正手位,老瓦第10板早就等在正手位元再拉直線(此乃打“雙邊直線”戰術)結束戰鬥。老瓦這前後兩板不同位置的正手打直線就是壓一邊(對方反手),再打另一邊(對方正手位)的有效戰術。
這裡老瓦打第8板直線為什麼就知道對方下一板會回斜線呢?道理是老瓦利用了對方第9板“逢直變斜”的思維定式來預判打第10板的。也就是說,凡是在反手位元打直線,就要有等正手打的銜接意識(在正手位元打直線同理),這第8板打直線是打自己的銜接技術(知道對方會回斜線,就等在正手位準備打下一板),那麼打第10板直線就是打對方的戰術。可見,銜接技術與戰術是有密切關係的,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缺一不可。所以只要掌握了銜接技術,自然就會使用戰術,可以說,銜接技術也是戰術。
大家有沒發現,使用戰術不能單一,戰術與戰術之間要結合且越緊湊效果越好,即兩個戰術之間可以不連續,允許過渡一至兩板,但相隔不能太長,能連續疊加的戰術更好,這就稱其為緊湊),如本案例的老瓦前後使用了兩個結合戰術(4、6板的“打中間殺大角” 戰術和8、10板的“雙邊直線” 戰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實6、8板也可以構成戰術,之所以本案例筆者沒有當它是戰術,是因為第6板的小斜線和第8板的直線打到同一個位置,從線路變化規律這個節湊來看,對對方沒有構成戰術上的威脅,因此筆者將其忽略不計,也就是兩個戰術之間相隔了一板。
而無名氏雖然在3、5板構成“主動防守”戰術,但被老瓦識破後,由主動變成被動,因此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戰術,直到到第7、9板才勉強使用了第二個“壓一邊,打另一邊”的“單邊直線”戰術。顯然第一個與第二個戰術相隔太遠,與單個戰術在使用沒什麼區別,難以與老瓦緊湊的結合戰術相抗衡。可見,戰術要兩個以上的結合且能較緊湊地連續使用,甚至能疊加使用效果更佳。
2.可變形式
假如我們以40+時代的要求,把老瓦對無名氏這一分球重新演繹一下,可以有不同的戰術效果,我們看雙方運動員一分球比賽戰術對話方塊:
無名氏(左手):1.發短下旋至對方中路
瓦爾德內爾 :2.擺短中路
無 名 氏 :3.劈長中路(為戰術做好下一板的準備)
瓦爾德內爾 :4.反手掛起中路(為戰術做好下一板的準備)
無 名 氏 :5.側身正手反拉回中路偏正手位(3、5板構成“主動防守”戰術)
瓦爾德內爾 :6.正手殺斜線(4、6板構成“打中路殺打角”戰術)
無 名 氏 :7.反手回直線至對方反手位元(被動相持)
瓦爾德內爾 :8.反手打斜線(6、8板構成“雙邊斜線”戰術)
無 名 氏 :9.不死的話,正手回直線(7、9板構成“雙邊直線”戰術)
瓦爾德內爾 :10.正手位正手再打斜線(8、10板構成“雙邊斜線”戰術)
無 名 氏 :11.鞭長莫及。
這個可變形式就是老瓦從第8板改成反手打斜線,便可以與前面的第6板構成“雙邊斜線”戰術,對方不死的話,第9板正手打斜線較難,就只能打直線,老瓦第10板早已等在正手位再打斜線,此乃第8、10板構成的“雙邊斜線”。這樣的話,連續地疊加使用了三個戰術,分別為:第4、6板的“打中間殺大角”戰術+第6、8板的“雙邊斜線”戰術+第8、10板的“雙邊斜線”戰術。顯然這個可變形式出來的三個疊加戰術比原來老瓦使用的兩個結合戰術更有殺傷力且更先進,因為從合理使用戰術的角度出發,正、反結合使用戰術比全正手使用戰術的速度要快,移動位置也比全正手小,大球時代的運動員普遍依賴正手,40+時代正反手趨於均衡,甚至反手運用得更多,這就是40+時代與大球(40毫米)時代的區別所在。
下篇:熊志超看高水準乒乓球運動員一分球比賽視頻(動畫)戰術案例分析38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