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綜合技術] 放鬆能讓你的移動更加的順暢和靈活 [打印本頁]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5 11:37     標題: 放鬆能讓你的移動更加的順暢和靈活

所謂的放鬆,就是我們在進行乒乓球運動的時候,身體、肌肉、心理都處於十分自然的狀態,打乒乓球時,放鬆能讓你的移動更加的順暢和靈活。球的速度更快,動作協調好、還原快。太過緊張,會使你的動作僵硬泛化,移動慢、擊球時間靠後,連續性差、還原慢。所以我們在打乒乓球的時候要學會放鬆跟適當的緊張來結合,當然了,太過於放鬆,連球拍都好像握不住也是不好的。而放鬆與適當的緊張才是乒乓球運動的完美結合。適當的緊張令你的動作更具有爆發力,拍面更固定,命中率更高,擊球的時候更加體會到擊球的感覺。聽起來好像有些矛盾,球迷們應該理解得要適當放鬆。在單項的技術運用中,在準備擊球的時候我們的整個動作、心理、肌肉都應該放鬆,接觸到球的時候我們要有適當的緊張感,感覺到球出手以後身體馬上又放鬆。也就是:放鬆(擊球前)-----適​​當緊張(擊球時)----放鬆(擊球後)以利於你的連續進攻。這樣對你的球技有很大的幫助,你會感覺到你的球比以前更加的有速度,有爆發力,命中率也有所提高。能銜接到下一板的技術當中去。這個是本人在教學與訓練中的感觸,希望能給球迷們分享。


正手發力專家談

1.人體的關節多是槓桿原理,多是速度槓桿,因此分析發力不能脫離槓桿的原理。槓桿原理的核心是找到一個支點,所以從發力擊球來分析,第一個支點肯定是登地。這也是為什麼傷殘人坐在輪椅上不容易發力的原因!擊球瞬間的支點應該是髖關節,因為登地的力量需要通過髖關節向前傳遞到擊球的手臂上去。如果髖關節不穩定,力量就會向上,傳遞到肩背。發力不集中,

2.重心轉移在擊球前已經開始了,並且貫穿於整個擊球過程,問題的關鍵是在擊球瞬間找到一個支點,使擊球重心在瞬間保持一個停頓,這和擊球的線路有關,以側身拉球為例,拉斜線時,重心的支點應該在左腿上,拉直線的時候應該在右腿上!

3.脫節就是因為登地、轉腰不同步,不同向。協調的定義就是腿腰手同時向同一個方向集中用力。
  協調用力是基礎——腿、跨、手必須同時同方向動作
  向前用力是指導——腿、腰、手都必須首先向前用力作用於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調節
  用力支點是關鍵——近網球瞬間支點在腕關節,近台球瞬間支點在肘關節,離台球瞬間支點在
持拍手一側的髖關節!
  用力方法是技巧——根據來球和自己的戰術目的,可以採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彈擊等
不同方法

上述4句口訣請按順序查找自己動作中的問題,加以改進,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4.至於換手練習是因為原來的動作定型不易糾正的原因,我認為大可不必,不要把糾正動作理解成改正錯誤。應該理解為學習一個新的技術,或者新的擊球用力方法,這樣就不存在心理障礙了。

    無論是王勵勤還是孔令輝他們都在追求一種鞭打式發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過王勵勤的爆發力(擊球力量,更優於其他選手)所謂鞭打式發力是以腰跨作為向前發力的一個支撐點,在擊球一瞬間,腿部撐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見的一個暫停,形成一個穩固的支撐點,使手臂得以發力更優化。拉弧圈必須用手腕,現在的弧圈是撞擊和摩擦的組合,手腕觸球的彈擊成分多,摩擦成分少,這個球就比較爆。反之球就比較轉!手腕動作要強調力量從食指中指傳遞到拍子的擊球部位,而不是從手掌心傳遞,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為了控制低弧線因此也就出現手腕向裡鉤的現象。
    你們可以仔細觀察《乒乓世界》發布的著名乒乓運動員的弧圈分解圖,注意他們的腰跨動作和手腕動作。
  
  
1 練習基本功球時,一定要有節奏,對方過來的球,回擊時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擊,雙方才能有節奏的練下去,而且不累,這樣才能提高手感。
  
2 身體重心一定要低,這樣打球才穩。
  
3 重心由右腳移到左腳時,右腳蹬地不要使身體有竄高的動作,應該感覺重心是平行移動。
  
4 擊球時,手臂必須放鬆,有用腰轉動打球的感覺。
  
5 打球要有擊打(快攻)的感覺,不是摩擦。
  
6 腰部要放鬆,不要緊張,否則看起來是直著腰板打球。其實,整個打球過程中,只有擊球的瞬間是緊張的。
  
7 反手位側身時,身體更要低,才能打的準。
  
過網。
資料來源
http://www.pingpang.info/bbs/dis ... ;Id=110466#TTbottom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5 16:46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5 16:1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rzz-NxGpQh4[/youtube]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5 16:1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RJkFz3m2bGw[/youtube]
格林卡反手大法
http://flsport1.blog.163.com/blog/static/7773570420084391512424/
乒乓球技術:淺析反手拉球中的頂肘與抬肘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6411fffa574bd8678c8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6 13:48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5 16:2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UFEJ01dboBk[/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5mz9aHPO3oc[/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CsujsROPXE4[/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pHUwpTQ3JrI[/youtube]
弧圈球发力的物理原理图解
  大部分人都学不会弧圈,看视频,看教程,勤学苦练,用尽所有力气,球还是不转,不快,失误高,击球前没一点信心,为什么呢?这里给你答案。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6d0afd5c009e01890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xztD5Hn8gwU[/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zlZWQAfD04[/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9-11 11:23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5 16:36

新学员正手攻—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zOTk1NTc2.html?x
正手攻球—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zOTYzMDY0.html?x
正手攻球”竟然这么简单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9d07a20ceebdef756e7
在 YouTube 上觀看「탁구사랑 닷컴 - 세이크 (김무교코치)」 -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XHZQ_Mu-TVg&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2-3 23:46 編輯 ]
作者: kit0506    時間: 2014-1-25 18:06

Thanks!!!!!
作者: 乒乓在線    時間: 2014-1-25 18:29

NICE
作者: 刀疤新    時間: 2014-1-25 19:06


作者: 金擇魚    時間: 2014-1-26 00:17

引用:
原帖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5 16:18 發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JkFz3m2bGw
有冇師兄告知格林卡對手係邊個?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6 11:59

為什麼專業頂尖高手正手拉球又穩定又衝又轉?他們的動作和業餘球友很不相同,到底區別在哪裡呢?當然轉腰發力、收臂等有點不同,但個人認為髖盤部和腿部是動作的根基,專業動作和愛好者的最主要區別,或者說優勝之處就在這裡了。

   說到了拉球重心很低和右腳再拉球時會蹬轉後翻的問題,我覺得和將要討論的關於專業拉球動作都是同一個問題:這些都是專業高手才做得出的動作,因為他們的技巧和愛好者不同,愛好者是做不出這個動作的。但這只是技術問題,如果能夠破解這個技術,使用相同的發力結構和原理,愛好者也可以同樣做到(當然這只是單個技術而論,專業高手有專項身體和技戰術訓練這是愛好者永遠沒法比的)。
資料來源
http://tieba.baidu.com/p/1995130 ... p;cid=0#35132710221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463c1bad61c598c7fbf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27 16:54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6 13:34

乒乓技術:經驗分享快速掌握反拉弧圈球只需4步
資料來源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092d33090af211dad21
手腕外展與內收的同時,還必須要有手腕的適度內屈來配合才能完成小臂的收縮,我們將手腕的外展加屈、同時加內收使小臂內旋的複合動作過程稱之為小臂的"旋內"。 "小臂旋內"的過程是弧圈技術的基本摩擦型式,也是收縮小臂和小臂二次加速的必備過程,只有旋轉或者只有速度的弧圈球,一定是在"小臂旋內"的環節上出了間題,只有外展與內收的過程會只有旋轉、只有挺(伸)與屈的過程會只有速度,對自已的弧圈效果不滿意的球友,不妨自查一下是在哪裡出了問題。資料來源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2e70afcdebf0c521f10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9 15:51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6 14:40

資料來源http://www.cnpingpa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496593

拉弧圈基本上有2種方式,一種是中國式,以馬龍張繼科許昕為代表。還有一種是歐式,以薩姆索諾夫,波爾,奧恰洛夫為代表。兩種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小臂與大臂打開的幅度不同。中國式拉弧圈,大臂,小臂的夾角更大一些,歐式夾角更小。 2種拉法出球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中國式更快,更轉,更爆,線路低平。中國式拉法更講究手感,手感不好的人更容易失誤。而歐式的就一個字:“穩”。
業餘的我更推薦選擇歐式拉法,因為業餘對拉,上台率才是最重要的,不追求快速拉死對手。歐式由於手臂夾角小,所以引拍幅度不可能大的。而且球拍會更靠近頭部,更容易控制球,也更能利用身體轉動來發力。學動作的話,歐式最標準的是薩姆索諾夫。先去國球匯找高木和健一的教學視頻,大概有8個,每個視頻1-2分鐘。這個高木我不知道是什麼來頭,不過教學片中的動作是蠻標準的。然後去看薩姆索諾夫與莊智淵,許昕的比賽視頻。仔細觀察老薩大臂小臂的的打開幅度,然後再參考波爾等人的視頻,找到歐式拉球的特徵。注意多利用身體的整體轉動來帶動手臂發力,最後與馬龍的拉球動作做對比。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E6LK7bLBAA8[/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KYAsivpYZoA[/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RuFg7f0uVkU[/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6 15:12 編輯 ]
作者: kelvinyaar    時間: 2014-1-26 15:22

thz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7 12:00

波尔有一篇文章“我的弧圈与众不同”,其中强调两点,一,拉到对方球台的第一落点在球台长度的中间,第二落点紧贴球台端线落下,目的是让对方借不上力,发不上力,这个技术对当时中国的三大主力相当有效。后来他把这个技术用到了反手上,专门接发球时使用,也给中国队制造了相当的麻烦。现在也有些业余球员在起


下旋时增加使用的频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点是拉球时有一个拍贴球的动作 ,球拍几乎垂直向上摩擦,旋转强,向前速度慢,二跳在台上,不好借力和发力。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25058-1-1.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KhAI64BtQ_c[/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xeakrF9ZCf0[/youtube]
http://www.cnpingpa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25057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wUOO7U8GJgA[/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5-3-6 11:45 編輯 ]
作者: atcf    時間: 2014-1-27 13:09

Ching,絕對同意,說得好好,謝謝喔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9 15:50

乒乓球發力的種類大體上有四大類:一位移力(重心轉移)、二是扭轉力(蹬轉)、三是曲伸力(包括身體的曲伸和手臂的曲伸)、四是共振力(全身肌肉和骨骼瞬間共振)。其中位移力>扭轉力>曲伸力>共振力。但在高質量擊球中共振力是不可缺少的力,是球獲得穩定和極速的最重要的因素,咋來形容這種力呢?它就像甩鞭子時,鞭梢發出叭叭響聲那種力。當國手打瘋時就可看到這種力的發生,那叫人球和一的共振力! ! !如果在乒乓球運動中這四種力諧調了,發力順序也正確了,你才會發出最大的力。也可是用較小的力,打出你想像不到的高質量的球!也就是俗語說的:使的是巧勁,​​而不是蠻勁!
乒乓球發力順序為:順序和發力大小依次是腳>小腿>大腿>髖>腰>肩>大臂>小臂>腕>手.力的傳導方向為:腳→小腿→大腿→髖→腰→肩→大臂→小臂→手→球。這就是那些專業的小孩子把球打的嘎嘎山響的道理!而業餘的壯漢,再發力也打不出那樣的力道來!但是隨照台內球是腕部為支點,手部多發力;近台是肘部為支點,小臂要多發力;中台是肩部為支點,大臂要多發力;遠台髖為支點腰多發力.但要分配的合理,你那個發力支點特別疼,那就是用力太過,不合理了.需要強調的是:上一個關節發力不能大於下一個關節!如果發力大小和順序反了,力就開始分解了!因為力產生的動能從來都是從高流向低處的。換句話說:力沒完全作用到球上,中途浪費掉了。有的人說了是大腿在用力,腿的力量比腳大多了.我說腰還比大腿有勁呢?你不用腿,光轉腰,是假轉腰,沒有勁.反過來說你用腿發力,腳和踝骨不用力支撐你發力也白扯,你不信?當你腳傷了,我看你大腿還能發力不?腳是動力的礎基,反作用力的源泉,人身發力的最大支點!如果你的發力順序對了,那球速和旋轉都會有質的飛躍!如果發力順序反了,你就是頭牛,用了不少笨勁,因為你把力分解了!球就是不聽你的,沒有速度,你越發力,球越不走.和你發力不成正比,不信?你自已去試試吧? ? ?一般來說一發力擊球時,就發生跺腳聲很大!說明你肩以上(包括肩膀、大臂、小臂)各部位,發力太過,是被動發力方式,就是說上肢發力大於下肢了,腿被上肢發力拉了起來,出現了嚴重跺腳的現象!被動發力方式的出現,說明發力順序反了,拉球跟老牛是的,把吃奶的勁都用上了,最後累的要死,可球就是沒速度! ! ! !為什麼?因為你把力給分解了:比如果說你用肩發力了,並且發力大於下肢,在發力的同時,一主面要有力向上傳給大小臂,一主面要向下傳給下肢,最後導致大小臂向前揮,下肢被肩訊速提起(這個力遠比大小臂向​​前揮的力大好多倍)就是說你發10分力,用到球上好許能有2分!8分被跺腳佔去了!力的傳導出現瞭如下情況:腳←小腿←大腿←髖←腰←肩→大臂→小臂→手→球(請看清箭頭的方向,力從肩部那開始分解了),力被分解成兩個相反的方向,不是同時同向作用到球上了! 80%的力浪費掉了!這能不費力,球有速度嗎???這是我以前的教訓。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作者: Kinng248    時間: 2014-1-29 18:36

師兄真用心去收集那麼有用的資料給大家, 圖與片並茂,真難能可貴
謝謝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9 20:48     標題: 回復 17# 的帖子

其實這些理論末必是正確的,找出來給大家參考和討論,抛磗引玉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9 21:22

大小臂在正手拉球中的最佳运动模式:在腰转动下,使大臂获得惯性向来球方向运动(而不是由肩关节主动发力).定肘后大臂自然制动,小臂获得惯性后加速运动击球!可大部分业余选手由于预判不准,抢位不及时,肩关节没放松、僵硬。造成慌忙出手,自然用大臂主动发力击球。造成肩伤大有人在。解决的办法用多球先打定点,最主要的是放松肩关节,让大小臂在惯性中运动击球(这样合理的大小臂运动模式绝不会有肩伤和网球肘发生。)这样可确保拉球动作谐调有力。动力定型后再打多点和不定点球。当然在近台对付较快的前冲,要用快带来回球,这时肩一定要主动发力,不然会来不及回球了

打快攻因支点在肘关节,小臂要主动发力,所以得网球肘的人很多,要经常按摩肘部.近台拉弧圈支点在肩关节,(大多数人在此主动发力伤肩的多)有好多国手比赛前后由队医给按摩肩部.中台拉圈的支点在腰,腰主动发力,远台拉弧圈支点在髋关节,髋关节要主动发力,那为什么腰髋关节受伤的远比肩关节受伤的要少很多呢?那是因为腰髋关节是大关节,承受能力比肩大许多倍!再有近台弧圈使用率要高于中远台,因些现有的近台弧圈发力结构和模式须要调整:即由腰主动发力,大臂在惯性中运动,定肘制动后小臂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加速击球!(在此过程中无需使用快收小臂的意念和动作,而是自动由惯性完成)大小臂才能真正被解放出来,去控制击球方向,调节击球角度,精确落点、摩擦的薄厚等。


腰腿发力要强劲充分,引拍要充分。使肩部有足够的位移空间,在位移中获得较快的速度,才能给大小臂带来较大的惯性,定肘制动后,小臂顺得获得二次加速!!!


耸肩,端肩,架肘,翻肘等,都是大臂主动发力的表现.还有些教学片视频,记得有个教授的乒乓球教学片,他讲为了提高击球质量,可将大臂角度打开,伸开小臂增在力距在身体远端击球,纠正在胸前位击球的毛病,这是典型的以手代步的大错误!结果误导了许许多多的业余人,使之身受其害.造成大臂外展角度过大,外展过多,最终必然是用大臂发力,用手形代替步法击球.更使人生气的是有些人看了那个教学片,也照着做,结果正手快攻象大鹏展翅,正手拉球象投铁饼,把能量都浪费到半道上了.有时间看一看有丰富经验的马凯旋老师纠正业余选手的视频,那里关于大臂外展的角度说的很祥细!再说,就是最基层的启蒙教练,在指导学员正手攻球时,也不充许大臂外展,那是人所共知的错误!!!所以看教学视频不能什么人的都看,那样会造成误导,要看你最好看名运动员的教学片,那里有真东西,搞理论的做不了示范!!!切切。




拉球时可体验到大臂荡悠千的感觉,荡的越充分球就越转!说明小臂被二次加速。而大臂主动发力球不会很转!关健是引拍肩放松,让大臂在引拍后获得向前回摆的势能,同样定肘也要有一定的高度(与肩部一样高)。给下次引拍向后回摆带来势能,使腰不用力就可引拍(击球时腰一定要用力的)这样的大臂就跟钟摆一样借势能和惯性在运动,不用主动发力击球,其力的传递效率最高、最节能!由于摆动的频率与重心转移的频率相符,所以击球、落点稳定易控!上台率也高!


大臂不主动发力,但带着小臂走,不但击球有质量,而且落点,弧线好,上台率极高,如果大臂发力,再刻意收小臂,那是最低级的打法,不但累死人,而且稳定性差、上台率低,我已经看到写“刻意收小臂”文章的朋友的视频了,球不过三就下台了,准确率极低!那你还练什么球呢????还有,反手大多数人只知道用小臂去拨球,自已打出去的球心里都没数,为啥?球不准。反手大臂要有向外展的动作,大臂先外展,小臂错势跟出,那球不但准确,还有质量。质实上不会用大臂的人,就不会用腰腿发力,大臂外展的过程,就是腰腿发力的过程。这决不是我个人凭空想象的空穴来风。有实例为证:前几年由于发力不对右肩受了伤,不能打球了,后来就改练左手,因为不会发力,反手就用大臂外展代替小臂发力,结果练了三天就有惊人的进步!能打40-50个球不掉台。反手竞然可以当陪练了!哈哈,教练说我的左手比右手打的还好!是我天生左手就好???不是,是我撑握了乒乓球发力的规律,那就是;永远的是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发力,而不是小关节带大关节发力。如果发力顺序对,球不但准而且稳,最后才能狠!我们常犯的错误是:上来一就本未倒置,把自已误导到快收小臂的岐途上去了,球能准吗,能有质量吗!球打不准的朋友们,只浪费你10分的时间,在球台前站稳就行,别老想什么蹬转的事,只想用大臂带小臂向前走(就是让小臂做着大臂的车走),放松你的大臂,一板一板的打,小臂千万别发力。一会你的准确率就提高了,再一会你的击球质量也上来了。你总不相信,为什么这样打就准就稳?我说那是我们中传统观念的毒太深了!主要是乒乓球界重庄则栋老先生的毒太深!他打小球时最善用小臂!他是中国乒乓球之祖,可是没有永恒的真理!大球时代发力的结构已经变化,老黄历不再适应新规则!!!!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24 15:43 編輯 ]
作者: 水彈    時間: 2014-1-30 08:27

THANKS
作者: 柳承敏    時間: 2014-1-30 15:46

Thx!!!!!!!!!
作者: 金擇魚    時間: 2014-2-1 13:37

球友們應多參考這個POST,很充實.THX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1 20:00

引用:
原帖由 金擇魚 於 2014-2-1 13:37 發表
球友們應多參考這個POST,很充實.THX
也可指出不正確的,大家討論吓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3 23:54

技術:馬凱旋乒乓球教程弧圈速成的16個不等式
1. 撞击 + 摩擦 > 摩擦

   看到这个标题,我们的读者肯定笑了,“怎么还是撞击?”,对,现在弧圈球不同于二三十年前了,今天的乒乓球比赛中,大量出现的是上旋球,比如你拉起来对方平挡,推拨回来的球,拉这种球,讲究“打摩结合”,甚至有“先撞后摩擦”的说法。我个人观点,作为业余选手,如果你稍微有点条件:有一、二年的时间熟悉球性,掌握了最基本的攻球技术,有了一定撞击打球的观念,可以身前击球了,可以在最高点打球了,身体的交换重心有一些基础时,就可以尝试着练习拉弧圈球了。我的思路或许有些老套,但在教学中,我如果碰上个感觉好的小孩子,我会让他练习掌握基本的快攻技术,进而直接快攻(打)一段下旋球,而后再开始练习弧圈球。这样拉出来的弧圈球威胁会更大。当然,一般业余选手未必要采取这种方式。因为练起来有难度。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想说明撞击式的快攻会为你的建立弧圈球技术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d85e7e22a715dae0c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yI36eTwCWXM[/youtube]
http://www.tabletennis11.com/other_eng/rubbers
http://www.dpin100.com/goods-4185.html
http://www.dku51.com/goods-1949.html#pl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5-4-15 14:05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4 11:49

技術:球友關於乒乓球打磨技術最新解析從打到拉
前言:打磨的問題一直爭論不斷,原因就是那個"打"字容易造成誤解。看到許多朋友想用物理模型去解釋打磨問題,卻也因為大家在物理基礎觀念上的歧見更大, 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引起更大的爭論。本來是不該再談的,但最近這類帖子實在太多了,博乒的球迷們應該看的一頭霧水,跟帖多內容雜亂,大家看了也不會有什麼收穫。我想基於版主的責任被迫性的發帖反應,我在這做個小小的總結把內容簡化,讓大家容易解讀,目的就是不希望有人步入了"練球的誤區"。不期望可以統一看法,但起碼這結論對於幾位版主而言看法是相當一致的,提供給大家參考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35cafaab4be7a16afc9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4 12:03

技術:弧圈球教程關於拉球合力的作用方式大解析
拉弧圈球的基本發力方式是腿腰臂腕的力量合在一起,這個大家都知道,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蹬腿的力量比較容易施展,跑位不及時的話往往發揮不出來,這項技術多是牽扯到跑位的問題(有時腰部發力也是如此),這裡暫不討論。廢話到此為止,接下來步入正題:腰臂腕如何合力。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5626990c94e91c4de37
追加一個論文結果:(《對我國優秀乒乓球直拍選手馬琳王皓正手拉下旋球動作的運動學分析》吳瑜,北京體育大學)
   本文采用實驗研究法,數理統計法對我國優秀乒乓球直拍運動員馬琳和王皓的正手拉下旋球技術動作作了運動學分析,結合專家訪問法,得出了兩位優秀運動員的技術共同點和差異,並對兩人的動作做了細緻的動作結構對比和合理性分析,得出結論如下:(1)整個動作過程,馬琳和王皓的總時間和總路程都沒有顯著差異,馬琳的動作速度比王皓快,發力更加充分,動作幅度更大更舒展,但隨揮制動比王皓長;(2)擊球時刻兩位運動員擊球方向基本維持在矢狀軸上,擊球速度比最大揮拍速度稍早出現0.01秒或同時出現。兩人的擊球瞬間各關節速度有略微差異,馬琳的揮臂和轉髖速度比王皓大,而王皓右腿蹬伸速度大於馬琳,兩人的發力機制存在略微差異,馬琳以轉髖和揮臂作為動力來源,而王皓的動力來源主要體現為蹬伸;(3)兩位運動員擊球動作互相存在差異,與傳統教材中的標準動作也有一定差異(詳見結論中的各階段分析) ;(4)馬琳、王皓擊球發力並非完全符合鞭打動作原理。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2-4 12:17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5 22:19

乒乓球德国俱乐部联赛阿波罗尼亚vs奥恰洛夫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xMzkyMjY0.html
2010乒乓球奥地利公开赛决赛阿波罗尼亚vs波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xNTc4Mzky.html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2-5 22:30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5 23:27

王吉生技術帖匯總專輯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 ... B%E5%90%89%E7%94%9F
1、王吉生談發力
(1)人體的關節多是槓桿原理,多是速度槓桿,因此分析發力不能脫離槓桿的原理。槓桿原理的核心是找到一個支點,所以從發力擊球來分析,第一個支點肯定是登地。這也是為什麼傷殘人坐在輪椅上不容易發力的原因!擊球瞬間的支點應該是髖關節,因為登地的力量需要通過髖關節向前傳遞到擊球的手臂上去。如果髖關節不穩定,力量就會向上,傳遞到肩背。發力不集中,
(2)重心轉移在擊球前已經開始了,並且貫穿於整個擊球過程,問題的關鍵是在擊球瞬間找到一個支點,使擊球重心在瞬間保持一個停頓,這和擊球的線路有關,以側身拉球為例,拉斜線時,重心的支點應該在左腿上,拉直線的時候應該在右腿上!
(3)脫節就是因為登地、轉腰不同步,不同向。協調的定義就是腿腰手同時向同一個方向集中用力。
協調用力是基礎--腿、跨、手必須同時同方向動作
向前用力是指導--腿、腰、手都必須首先向前用力作用於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調節
用力支點是關鍵--近網球瞬間支點在腕關節,近台球瞬間支點在肘關節,離台球瞬間支點在持拍手一側的髖關節!
用力方法是技巧--根據來球和自己的戰術目的,可以採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彈擊等不同方法
上述4句口訣請按順序查找自己動作中的問題,加以改進,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4)至於換手練習是因為原來的動作定型不易糾正的原因,我認為大可不必,不要把糾正動作理解成改正錯誤。應該理解為學習一個新的技術,或者新的擊球用力方法,這樣就不存在心理障礙了。
生理上說:相鄰的兩個關節同時收縮就會感到收縮無力--稱之為主動不足;相鄰的兩個關節同時收伸張就會感到伸張無力--稱之為被動不足。因此肘關節與腕關節、肘關節與肩關節同時動作會出現上述問題--這裡講的是瞬間擊球確定“支點”的概念。 “協調用力是基礎--腿、跨、手必須同時同方向動作”講的是整體過程的“協調”概念。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2-6 13:12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13 14:10

无机时代乒乓球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51-1012403996.htm
作者: atcf    時間: 2014-2-13 16:15

Ching真係好有心呢!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14 17:45

正手拉球用大臂輔助

手肘穩定住藉以更加能加速揮動小臂,

轉腰、「此時利用背部的肌肉將手肘推出」,這樣力量就會傳達到球上。

手肘只是略微被推出,只要些微推出就會有很強的力量。

只要非常精簡的「頂」的感覺,大臂就可以給予很大的支撐力量!

擊球瞬間時,

手肘被略微頂出、頂出後手肘仍需定住讓動作穩定、小臂可以順利地收,

並非大動作才有力量,

而且不能是明顯的「大」動作,否則小臂的力量反而會使不上。





發力的時間點,要在擺動小臂的瞬間再稍稍延後一點點,
正手拉球用大臂輔助

「要在小臂啟動後再啟動大臂」,這很重要!

在小臂揮拍直到幾乎擊球的那瞬間,才啟動背部的肌肉去發力推出手肘,

如果在旁邊只看動作,會覺得好像這個人在擊球後手肘或大臂做一個延伸動作,

在這個時候,其實不完全是「延伸動作」而已,是要發力的,

在揮動小臂之後、幾乎擊到球時才啟動且立即在擊到球的瞬間將力量加上去。

時間點很重要!

https://www.hkttf.com/SkypiperVEVO
吾知點解連結吾到,請用〈天空笛之砲嘴響乒乓在 hkttf 上〉搜尋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2-15 00:44 編輯 ]
作者: johnli    時間: 2014-2-14 23:41

非常有用, 謝謝分享.
作者: Boo    時間: 2014-2-17 20:33

不只打球,做人也要放鬆D。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2-23 21:54

波尔的正手弧圈球技术图文详解

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75b0019a93f3dedcc2e

波尔有一篇文章“我的弧圈与众不同”,其中强调两点,一,拉到对方球台的第一落点在球台长度的中间,第二落点紧贴球台端线落下,目的是让对方借不上力,发不上力,这个技术对当时中国的三大主力相当有效。后来他把这个技术用到了反手上,专门接发球时使用,也给中国队制造了相当的麻烦。现在也有些业余球员在起


下旋时增加使用的频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点是拉球时有一个拍贴球的动作 ,球拍几乎垂直向上摩擦,旋转强,向前速度慢,二跳在台上,不好借力和发力。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sortid%26sortid%3D8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5-3-28 13:35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3-18 17:47

乒乓球運動中手腕幾種動作技術運用詳解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66004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3-18 17:49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3-27 10: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oziuYf2vX5M[/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onEkHHWzxW0[/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8-22 11:00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3-27 10: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RfKKC5rOlp4[/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CVq6MFFSGWY[/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3-27 10:18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3-27 10: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fVfFjS67bs4[/youtube]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3-27 1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NsAI4ZjcTMU[/youtube]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7-8 14:31

如何避免用大臂拉球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67582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8-21 11:28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7-21 15:04

乒乓球雖然是單手持拍運動,但它的動作組成需要靠全身協調運作來完成。概括來講,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項圓周運動,正手和反手都是以身體重心為軸心,以持拍手到身體重心的連線為半徑進行圓周運動,是一種裡的傳遞。想打好乒乓球,就要學會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腰部,腰部可以稱之為人體的核心區。寫信去是完成各種動作的核心環節,所有肢體運動都是以核心區為軸心進行的。下面我們通過五個方面來了解一下腰部對於乒乓球運動究竟有哪些幫助吧!動作乒乓球的每個技術動作都與要不密不可分。就拿拉球這一大家最關注的技術來說,拉球的整個動作需要腳、腰、前臂、手腕幾個環節同時集中發力,在最佳的擊球點上爆發出最大的力量。能做到精準、順暢的完成整個動作需要一個漫長的練習過程,但往往大家只注重如何發力,打出必殺技,所以力量的來源基本靠手。有些球友認為:自己不用腰的力量也可以完成拉球,當然,靠手打球並不是完全錯誤,在上旋拉球時完全可以做到這點,因為可以藉用對方的回球力量,但是擊球質量通常一般。在進攻下旋球式,單純依靠手臂拉球時不可取得,因為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源去抵消來求的旋轉,所以,手臂用力的方式只能處理一部分來球,而不是全部。所以我建議大家在練習拉球時,多注重腰部力量的使用,多加體會利用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最後產生的合力,隨之反饋到擊球的一瞬間。說完了進攻,咱們再聊聊放手與腰部的關係。可能大家比較好奇,放手與腰部怎麼會有聯繫?我打個比方:全集比賽時,一方在放手,分離保護自己的要害部位,那麼他的哪塊肌肉在用力?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腰部肌肉在緊緊支撐整個身體,保持好自己的重心不被對手破壞。在乒乓球的防守時,道理也是想通的,如果腰部沒有力量的支撐,整個身體會處在一個鬆弛的狀態,速度快,力量大的來求會把你沖散。如果身體緊湊,精力很集中的情況下,及時再快再重的來球,有了腰部支撐,也能利用身體的控制去防守。尤其專業運動員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明顯,在於他們交手時會感到他們的防守如同銅牆鐵壁一般。連接在打球過程中,很多人在那個是單一部位發力,要么手臂發力,要么腳下的力量傳遞不到手臂上,這恰恰反映了大家缺少對腰部力量的使用。腰部是人體力量的核心,也是上肢與下肢力量傳遞的樞紐,少了它,力量就無法有效的作用在擊球上,腰部就像一個導體,使整個力量貫穿到全身。如何做到肢體與腰部的連接?我建議將動作重新定型,比如在準備正手拉球時,一定要在腰部旋轉的同時帶動前臂的轉動,一定要在腰部旋轉的同時帶動前臂的轉動,一定要加深這個動作和感覺在大腦中的印象。大家在練習時,往往只做好了以此或者幾次,但是要把技術動作根深蒂固在你的腦海裡,形成一種條件發射,才能在比賽中做到游刃有餘。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根據來求的速度來決定腰部轉動的幅度,即來球速度快、腰部轉動小,來球速度速度慢則腰部轉動打的原則;上旋時,腰部平行轉動,下旋時,呈下斜線轉動。注意,只有腰部的轉動才能連接上肢與下肢的力量,使得在每一板擊球時,具有製造旋轉與速度的動力來源。穩定賽場上,技術的穩定性和威脅性同樣重要。出來千錘百煉意外,想提高動作的穩定性,腰部的力量必不可少,腰部就像韁繩一樣,可以拴住那未被馴服的野馬。我見過不少的球友,拉球的力量非常大,絕對是世界級選手的質量,但命中率基地,而且自己往往不能駕馭手上的感覺,只要稍微緊張,水平大打折扣,導致比賽嚴重失常。在場下,往往很清楚問題的所在,但一到了賽場上,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腰部力量永遠大於手臂力量,而手臂在乒乓球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調節來球,屬於非常細膩的動作調節,而非力氣活。不會發力和擊球不穩定的球友們,何不嘗試把手臂的力量轉移到腰部,從腰部開始,逐漸找到力的傳遞,換一種途徑來釋放力量呢?出來連接動作以外,腰部的作用還在於控制重心。大家可以做個試驗:在準備姿勢時,用力繃住腰部,會發現膝關節自然向下壓,兩腿頓時自覺用力支撐,會感覺整個人從上到下充滿了力量,這時,重心自然產生了。大家老問重心在哪,其實,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是重心,只是不太善於控制重心,或者控制的時間不夠。尤其在打球過程中,只要球沒有落地,你的腰部就要用力控制整個身體的重心,使其不被破壞,整個方面對於半路出家的愛好者來說比較困難,但我希望通過我的表述,你能很快的找到這種感覺,並作用到實際當中。流暢乒乓球的魅力所在不僅是速度與選擇的結合,還有流暢性。觀察一個球員水平高低的主要判斷,就是看他打球時的發力是否流暢自如、技術連接是否緊密。想使得打球更加順暢,每一個動作之間的還原十分重要,而還原的根本就是要不的快速旋轉。往往大家在動作結束後就忘記了還原,眼看著球過來之後再進行還原和下一個動作,還原的過程等於一個動作的結束,也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所以單獨依靠手臂還原是不夠的,必須依靠腰部帶動手臂整體還原。還原的目的是爭取打球的時間和空間,有了這兩點的保證,才能是運動趨於流暢、合理。在擊球合理的情況下,質量和命中率自然上升。腰部的作用就像一輛火車頭,把每一個單獨的技術環節有效的串聯起來,運用越多,運轉越快,使其發揮它的最大作用。發力 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拉球時究竟如何發力呢?為什麼力量使不出來?其實乒乓球的無法致勝要素中,力量只是其中的一種,還有四種可以在場上使用。我很理解他們的心情,不過我希望大家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畢竟贏球的方法有很多,這種行不通,可以換別的方式,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說道發力,大家的第一反應有可能是揮動手臂,而我的第一反應是全身動作。那麼哪一部分力量最大?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是腰部!說到這點,我不得不提到一種運動,那就是擲鐵餅,大家應該都看過這種運動,運動員通過幾圈的園地旋轉,使其身體像陀螺一樣越轉越快,通過運動​​慣性進行蓄力,在丟出鐵餅的一瞬那腳下制動,鐵餅像出膛的砲彈一樣飛出去。當然,打乒乓球時身體不用旋轉那麼多,但一定腰部要加速旋轉,腳下制動,控制力量的方向,使球準確去向要去的落點,整個過程類似丟鐵餅的動作。 “力量的來源是全身,核心力量在腰部,力量輸出的要加速。”記住這幾點要領,你的力量會更好的得到釋放!腰腹力量建議訓練法前屈後伸,兩腿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然後穩健的做腰部充分的前驅和後身各5次-10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鬆。轉跨迴旋: 兩腿開立,稍寬於肩,雙手叉腰,調勻呼吸。以腰部為中軸,胯先按順時針方向,作水平旋轉運動,然後其按逆時針方向作同樣的轉動,速度由慢到快,選擇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狀態,腰隨胯的選擇而動,身體不要過分前仰後合。交替叩擊: 兩腿開立,與肩同寬,兩腿微彎曲,兩筆自然下垂,雙魚半握拳。先像左轉腰。與此同時,兩筆隨腰部的左右轉動而前後自然擺動,並藉擺動之力,雙手一前一後,交替叩擊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連續做30次左右。雙手攀足: 全身直立放鬆,兩腿可微微分開,先兩筆上舉,身體隨之後仰,盡量達到後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隨即身體前屈,雙手下移,讓手盡可能觸及雙腳,再稍停,然後恢復原來體位。可連續做10次-15次。注意身體前屈是,兩腿不可彎曲,否則效果不好。老年人或高血壓患者,彎腰時動作要慢些。拱橋式: 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後頭部為支點(5點支撐),用力將臂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的進展,可將雙臂防禦胸前,僅以雙足和後頭部為支點(3點支撐)來進行鍛煉,每次課鍛煉10次-20次。




















专家揭秘什么是乒乓球的核心力量 如何发力_快乐乒乓网 - http://www.happypingpang.com/new ... dc0727f62ecd70db3a7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7-22 12:04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8-13 12:48

技術﹠訓練討論 轉貼
乒乓球基本上係尋找身體能量嘅最佳用法去移動同擊球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 ... mp;extra=#pid947153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8-21 10:57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8-17 23:57

錯誤問題綜述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69197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8-20 16:03 編輯 ]
作者: Skymark    時間: 2014-8-18 07:23

Very nice,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Mime    時間: 2014-8-18 19:02

很用心的分享 , many thanks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8-20 15:59

弧圈球 打磨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 ... =page%3D1#pid948566
作者: kel    時間: 2014-8-20 16:48

Thanks.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9-10 21:53

【720p】“打好乒乓球” 全套共50集
http://www.hkttf.com/viewthread.php?tid=65155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0-18 13:05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0-18 13:04

三點讓你輕鬆掌握反手拉球
http://www.hkttf.com/viewthread.php?tid=70424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0-18 13:06 編輯 ]
作者: mansun2011    時間: 2014-10-18 13:10

Very nice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0-30 11:26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 ... =page%3D1#pid967423
乒工廠長膠教程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0-30 11:27

反膠選手如何對付長膠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70661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1-13 12:10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70942
《乒工厂正膠教程系列》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1-13 12:12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1-25 15:48

拉球的十个要点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71160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1-25 17:08

拧拉或者叫侧拉,说穿了就是一种靠手腕制造旋转的台内侧拐弧圈。    通常是用来对付起跳不高且不出台的下旋球,采取了"避实而击虚"方法,在零点几秒的时间内,避开了三个"实",击打了三个"虚",轻松地完成了一件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拉球的十个要点)    拧拉时要注意三点:1击球点位。2击球时间。3击球动作。    为什么很多人都能比划出拧拉的动作却击不好球呢?因为1和2没有弄明白,或者说没有掌握。    1,击球点位    以下旋球为例。我们都知道球的正面旋转最强。如果你的拍子接触的是正面,加上身体僵硬,心里负担,十有八九要吃球。因此,拧拉是磨擦球的侧面,采取"避转"原理。    这个点位到底在哪里?

   ----不知各位懂台球不?专业台球高手在瞄母球时,能打出9个击球点来。而拧拉的击球点就是台球里"高杆左塞"点。具体点说就是乒乓球的左上部位。这样便形成侧弧圈,由于你磨擦的是侧面,所以不容易吃转;而由于你制造了上旋弧线,所以能飞过网,由于你板型压的比较平,所以不易出界。    因此,做到"避一实而击一虚"    当然,下旋球不是很转或不转的不出台短球可以磨擦球的正面。无论你是磨擦正面还是侧面,你的目的都是为了"避转"    2,击球时间    击球必须抢在抛物线的最高点,因为这个点在垂直方向的速度最慢,甚至是零,也是最容易出手的好时机,这个很重要,一旦提前或者错过这个点,拧拉的难度就会加大,失误率就会提高。至于速度,不出台半出台的球肯定很慢。所以,选择要这个点,这也是所有弧圈球当中,球速运行最慢的一种。    因此,在水平和垂直两个速度方向又"避二实击二虚"。3,击球动作。    我为什么要把动作放在第三位呢?    因为动作是实现原理的。根据原理来选择动作。要我说看过电视的人基本都能模仿出来。说点关键的----手腕非常重要。    有帖子说手腕需要多么有劲,多么有爆发力,身体怎么样,左腿在哪,右腿在哪等等。这些都对,但我觉得都不重要。

   我从没有练过手腕力量,拧拉时有时迈左脚,有时迈右脚,一样能球稳定的拧过去。手腕不是强调有劲,而是有翻转速度,在内扣展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种甩力,而甩力一般人都有。

   大臂几乎不动,用来固定肘部,小臂前送也不大。我的小臂磨擦瞬间外展不超过30度。有的人说小臂要伸直,要我说没必要,或者许我说的不对,但我觉得真没必要将小臂送出那么多的多余距离。但我的手腕从内扣到外展大概旋转了225度,这个动作才真正是”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再说说球拍的角度和板型。一个是与球台的角度,就是准备动作。

   当你上身前倾,顶肩提肘,手腕充分内扣,蓄势待发时,你的球拍与桌面平台角自然就会(几乎)平行,不用刻意去检查自己的平面角,让它自然形成。    另一个是触球时的角度,由于击打球侧上面,所以球拍与球台的平面角大概是45度到60度之间。如果你的球拍摆得太平,只能磨擦到球的顶部,那是强烈旋转区域。    后来我也琢磨了一下,要想在台内制造侧旋弧圈,这是唯一可以实现的动作。    与弧圈球相比,拧拉动作结构很简单,并不需要运动全身的力量,身体其他部位就是固定支撑,最难的抢点。弧圈球,搓球不存在这个问题,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区域(上升,高点,下降)内去击球,甚至球快落地时你也可以拉。    拧拉则不同,如果说拉弧圈是一个时间段的话,拧拉则是一个时间点,难易之分就在于此。
http://wap.happypingpang.com/news/view/8240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2 18:06

甩鞭甩出“啪”的一声,是因为鞭梢的速度超过音速产生的音爆。如果甩鞭过程是匀速圆周运动,一般人的速度是远远无法让鞭梢的速度达到和超过音速的。



鞭梢之所以能够超过音速,是因为在甩鞭的中后期,鞭的根部制动,但是由于鞭身柔软,鞭的尾部并不能及时制动,因此随着鞭根部依次制动,能量依次向鞭梢传递,最后绝大部分集中在鞭梢很小的质量上,造成了鞭梢极快的速度。



这里面除了开始用力挥鞭之外,有两个要点,一个是鞭身要柔软,一个是后面的制动。



要更容易的实现鞭打效应,就要放弃“击、打、发力、收(臂)”等概念,意识上要集中在一个“甩(甩臂、甩腕、甩拍)”字。



大臂有没有发力,有没有主动收小臂,都不要再去想了。只要各个关节动了,而且末端关节晚于前面关节动就行了,至于是肌肉收缩造成的主动动,还是完全甩动造成的被动动,无关紧要了,任期自然就行了。我们平时生活中做动作的时候,意识并没有放在肌肉上面,没有放在动哪块肌肉上面,而是放在动作本身,甚至关节如何动的我们都忽略了,完全放在目标上面,这样并没有影响大脑潜意识里面去调动相应的肌肉完成相应的动作。



“甩”的方式打球拉球,不光有利于鞭打效应的实现,因为根部(腿腰)的制动也更有利于快速还原。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 ... 1417514752_4289306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AJrXuBgW1IM[/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2 18:10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21 14:48

(原创)乒乓球正手攻球入门————时间和汗水换来的要领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的基本技术,练好这个才能持续提高球技。这几天通过看乒乓网湿父的横拍教学视频,反思自己打球几年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主要是正手攻基本功没打好,之所以没打好是因为自己觉得正手攻球差不多就行了,急于练好看的技术,现在想来,练好正手攻球看似简单其实很多细节,看似麻烦其实非常简单,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有几点向大家汇报:






张继科正手.jpg (25.22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22 13:58 上传







第一, 重心交换最重要。就是重心先左,腰带动引拍,重心到右,腰带挥拍,重心到左。一开始可稍慢便于固定动作,入门大约能连续打个20∼30板后,逐渐加快节奏,快打快还。需要提醒的是,不是越快越好,要有意识的控制击球节奏,个人体会变换节奏练习最有效,慢—————快—————慢—————快,熟练后可试一下慢打快还。在节奏变换中体会用腰控制击球节奏,体会重心转换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空间移动感,对加快动力定型用于实战非常有效。 第二,肘部固定也是重点。引拍,击球,还原都要把肘固定住。这个最难练,特别是不要盲目模仿明星夹臂动作,这些明星夹臂往往是在赛前对练不发力的前几板,后边发力打及比赛中大部分明星的攻球动作都是不夹臂的。大臂和肘部正手攻球中相对固定,但不是固定不动,是相对固定在一个距离范围内移动,辅助发力。如果夹臂和肘部过死,会导致肩部紧张,发力不畅。湿父视频中,正手攻球错误动作最多出在肘部。个人体会强制提醒把肘贴近身体、把前臂放身前,能用眼看到合理移动和制动,是不错的纠正方法。 动作掌握后就不必纠结,只要不出现拉,抬,翻等问题应属正常。







正手攻球.jpg (19.25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22 13:58 上传







第三,板型不是一个角度。相对固定大约70∼80度,但是一个球一个角度,就是说板型是要根据来球高低来调节的。这个手感与眼睛余光看到的板型角度,应该有些误差,训练量大了后,才会形成正确的板型调节反应,板型角度的调整最好要用前臂旋转来进行,不要用手腕,因为用手腕调整容易晃动,造成手腕翻,勾等多余动作。
第四,拍子击球前要有加速度。这个练熟了后才能体会到啊,手臂前挥不是一个不变的速度,应该愈来愈快,触球前最快。这就所谓的迎前,从引拍开始就要顺着来球引,引拍结束马上迎球加速度挥臂。而不是被动等在那里,球顶拍子了再去勿忙击球,早反应,等一下球,找到合适落点和时机才能更主动。
第五,击打扎实不要蹭球。蹭球不是摩擦啊,先练击打的感觉,就是拍子从后向前很正的撞击。蹭球其实是预判和还原慢造成的,来不及移动,来不及引拍,来不及调整动作,匆匆忙忙出手,发不上力,击打不实。其实,个人理解乒乓球比赛就是由各种短促、快速的动作串联组成的,基本动作掌握后,要想板板有质量,还原最关键,一板好不可怕,多板好威胁大!这其中还原是纽带。正手攻球站位近台,动作小,击球时间短,要想击球实,必须要发力,更要借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正手攻球1.jpg (27.28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22 13:58 上传







总之,不要急于练弧圈球。正手攻球,板子一压就是摩擦!但是撞击,击打最难练。练不好撞击就去练摩擦,到最后什么可能也练不出手,最重要地是练习由近到中台的撞击,快速击球快速还原,积累那种击打扎实的手感,非常熟练后,拍型前压,重心放低,整个攻球放大一些,就是斜撞击式的弧圈球,而且这个弧圈球是有威力、有质量的弧圈球。因此,基本功就是高级技术,不要急于学习所谓的高级技术。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4958-1-1.html
作者: andypoon    時間: 2014-12-21 15:11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作者: alberluk    時間: 2014-12-22 16:41

其實,放鬆后發力,不斷在打球時重複這動作,不論手,腰,脚。當你做到時,很多理論也不用,當然,體力步法才是運動的王者。但是,業餘很難做到
作者: mcm    時間: 2014-12-22 16:55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23 16:17

《徐旋教球》乒乓球运动分析(字幕版)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 ... 5%B9%95%E7%89%88%5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0v2ixALepnU[/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5-1-13 13:38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24 13: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cTb730VlDQw[/youtube]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26 17:05

再说用身体引拍  
我们都知道,引拍是否到位、合理,是决定这一板球的关键,以下内容是一个回帖,整理过来给大家参考:
     "转腰、沉肩、后拉手"这三个动作过程做完整了,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身体引拍",从外观上看这是一个完整地重心转移过程,实际操作中与发力过程中的发力方向一样也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是转腰,这是引拍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转"的过程中首先是折、其次是拧、最后是侧弯,"折"的意义在于腰椎应尽量挺直,在"收腹含胸"时由双侧骨股头处完成上躯与下肢的对折,而决不是胸椎、腰椎一起向前弯,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否则你的重心将不会真正地偏移到右脚,你的蹬转也不会有力,时间久了还会对腰椎与腰肌造成伤害;"拧"是用左肩的向右向内为主、右肩配合来转动腰椎,由于有了"右膝稍内屈"与"右脚稍后于左脚"的站位基础,这个拧腰的幅度不会很大,所以我们转腰引拍时的"转腰"幅度是由站位的左脚前于右脚、右膝内屈及适度拧腰共同完成的,而"拧"的作用是动员背、胸肌群有效地参与发力,而不是只用纤弱地腰肌发力;排在最后的动作是侧弯腰、即沉肩,"沉肩"时身体中轴、即脊椎有侧弯,幅度不大、但必须要有,它是重心转移的主要内容,又是"拉拍"是否到位的重要内容,又是身体是否是适度放松地重要标志。综上,是用"身体引拍"地基本内容,其中有一些细节对一些人可能很陌生,需要加深认识和反复体会。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06199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26 17:05

"转腰、沉肩、后拉手"
双膝稍屈:身体稍前倾的同时、双膝适度向前弯曲,这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球友的普遍站位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双手扶在双膝外侧以后同时向内适度用力使双膝有相扣,至双踝有吃力、双膝内侧有紧张感、臀部由下坐变为上翘的感觉后停住,记住这个姿式的幅度及感觉并养成习惯,这就是双膝稍屈。注意:找不到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你的双脚间的距离没有大于肩宽。

如果先蹬地发力,就是在发力中转移重心,这就是你的所有的问题的中心所在。转移重心的方法:引拍时,收缩腹肌、在向右后下转体的同时将腹肌向右髋靠拢,这是收腹,是拉球引拍时必须有的细节,转体到位后重心偏到了右脚前掌上、引拍结束;转动双肩(代替转腰)挥拍迎球的过程中逐渐展腹,要边转边展、使腹肌群逐渐还原,这时会有重心逐渐向落点提升并前移的螺旋式感觉,这是重心转移(建议多用徒手并慢节奏练习并体会这个过程),也是迎前,也是二次加速过程中的第一速,也是产生身体向前惯性的过程;身体即将转正时,也是球拍将要触球之时,向落点蹬地顶髋、向落点收缩小臂,完成摩擦。
这个产生身体向前惯性的过程说起来简单,但用背肌群(转肩)去配合收、放腹肌群的过程比较难掌握,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但是只要这个收、展腹的环节掌握了,连同在近台拉冲半出台下旋来球的所有难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http://www.chinatt.com/home.php? ... w=me&from=space
何峰的个人空间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30 14:09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28 23:47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64969&extra=page%3D2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30 14:08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4-12-30 12:00

"重心先行"
"身体稍前倾"是在额状轴(左右轴)上的旋转体现,以此为基础,引拍时同侧的膝部再稍屈以"锁往"髋部,将收紧的腹肌向髋部靠拢的同时、上躯随着在垂直轴(上下轴)上旋转的"斜身"、在矢状轴(前后轴)上旋转的"沉肩"和"后拉手"的同步进行,引拍的三维运动过程完成,注意:在执行这个三维运动的过程时,仍然是由"大椎"引导脊柱的旋转完成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重心不会落到前脚掌上,拧腰就变成摆腰了。
迎前时,"大椎"引导脊柱复原、被拉紧的背肌群开始放松,由于髋部己被"锁定"、同侧脚前掌只是踩实,所以只是腰部回转带手臂向前并形成惯性力,这就是用重心引导发力的开始,也是顺势而行中的"势"的生成。这里要再次注意"大椎"的引导作用,同时注意只发三分力。
迎前完成即將触球时,回转身体的角度即将与膝部再"内屈"的角度重合而同向,中指突然顶板使小臂旋内、膝部挺伸、足跟转向使足尖朝向予定落点,使"大椎"、小臂、腰髋、足尖同步同向的暴发,完成集中发力。注意:在三分力的基础上"暴发"时不要尽全力,只加五分力即可,同时肘部一定要主动随送、大臂及时放松,使整体动作幅度不至过大。
肘部随送、大臂放松的同时,背肌群己全部放松,重心己落到了另一侧脚的前掌上、身体基本面对球台,随着小臂随挥的惯性余力向内收小臂、同时"大椎"引导脊柱使臀部向后、利用小碎步将重心回到双脚中间、持拍手置于腹前,完成还原。还原过程中,除去"大椎"的引导作用外,小碎步的合理运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球离板后目光随球走时脚下不能停,一定要协调重心还原并予动、以利衔接下一板。球离板后站在那里看球去、等球回的现象一定要克服和彻底杜绝!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 ... =page%3D1#pid980335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4-12-30 14:05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1-1 13:43

再谈发力集中

在陆续发过的"用身体引拍、用身体打球、2�5发力方法、浅谈小臂的二次加速、浅谈顶髋、浅谈用指、浅谈弧圈技术的发力集中"等有关弧圈发力技术的系列文章中和各文的回帖中陆续地补充和完善了我对"用重心打球"的认识。 但这些独立的文章认识上断断续续,显得很不完整,致使有的球友在对集中发力的认识和理解上有脱节,甚至衔接不上。 现把这些东西加以梳理后,用一篇文章的形式重新组织说明,以助大家对2�5发力和小臂二次加速的这个正确地发力方法有个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更深程度地理解。 我曾在"浅谈弧圈球的发力"一文中把2�5发力方法的重点集中到"腰髋、肩和肘"这三个主要环节上,下面仍沿着这个思路,系统、详细地说一下。
   "斜身、沉肩、拉手引拍"是引拍动作的全过程。斜身、沉肩时,已将重心右移到右脚前掌上,右手"拉"着整条手臂根据来球的下旋强度的不同停在身体的右后下方、大腿外侧的某个位置上,在来球从台面上弹起时,身体左转带动手臂向前迎球、吃球、摩擦。 使身体左转的力来自于重心的左移,而这个重心移动的力是来自腰腹的肌群,这个力的大小,是直接体现在肩部的运动幅度上的; 腰腹发力的同时,右手臂和右膝也在同时发力,右手臂的发力,来自大小臂的肌群、以肩关节为总支撑; 右膝关节的发力,来自大、小腿的肌群,以踝关节为总支撑;大腿上的肌群,连着骨盆,就是说,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运动,是与大腿的肌群有直接关系的;"挺膝"的力是来自大、小腿的发力,以踝关节做总支撑的,这基本是身体左转击球的全部发力。
    既然这么多肌群都在参与发力,那么顺序应该如何呢!我们都说"力从脚上生",就是说蹬地的力是整体发力的基础、腰腹的发力是整体发力的主要来源、臂、手的发力是整体发力的最终端。那么,这三个力的相互关系究竟如何呢?有球友也知道这些力的重要性,也知道发力是从脚下开始的,但就是发出的力的"度"总是不理想,其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三个力的顺序和主次关系没有搞清楚。 在"浅谈弧圈球的发力"一文中我己把发力的过程简化了,即把蹬地的力直接"蹬"到肩部、肩部直接带肘部向前迎球、在击球瞬间,是小臂(及腕)在身体整体左转的一次加速基础上的再(爆发)加速的发力。这里说到了第一次加速,要解释一下:所谓第一次加速,就是在肩(腰腹髋)带身体左转过程中,蹬地时发力的结果。我们应能感觉到身体左转时,腰腹是以髋为支撑的、而髋是以踝为支撑的,这个身体左转的力只是引拍时"斜身、沉肩、拉手"动作的重心转移时的惯性反弹,好象一段立着的弹簧被上端向下加力一样,是重心压右后又向左的本能自然回移,因为从引拍到迎球的衔接非常快,有时甚至引拍没结速时就必须挥拍,如果你的身体各部都能各司其职、适度放松,那么这个顺势反弹的感觉只要用心就能体验得到;反弹时蹬地的发力只是顺势,是没有爆发性质的,实际上,蹬地转体就是第一次的加速,而反弹的初始,只能算是予动。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搞得复杂了,实际上,我们都在这样做、也必须这样做; 我们强调一次加速时的肩部运动的幅度,因为它是二次加速时的基础,所以一次加速的重要部位是体现在髋部,而用简单、直接、节约的办法则应是体现在肩部,这时腰腹的发力只是简单地匀加速而己;但使髋部前移的是腿(下肢),所以整体发力过程中最首先发力的是下肢、而不是腰,一定要记住这一点!第二次的加速是体现在"挺膝"动作上的,两次加速明显不同的是,第一次加速时只是重心的平移,内在感觉是身体是在围绕垂直轴和矢状轴在平转,外观上只是向前、向内、没有向上,并且这个"转"是匀速的;这时只是在蹬地和顶髋,"挺膝"并没有明显地动作,右膝关节也还是在内(左)扣状态,所以,身体只是在左转的同时向左倾斜、使身体复正,肩带肘向前迎向来球;触球前的瞬间,小臂要有原惯性基础上的再加速,小臂再加速的动力就是腰腹,这时就需要真正地"腰"了,注意,这时的转腰虽然有移动中的髋部作支撑,却需要由肘部来"牵引",为此还要强调,在蹬地发力的同时,膝关节要有个加速地"左前上挺";肘部正确前移的"牵引"同样十分重要、并且是一定要与"挺膝"同步的,没有肘部的"牵引"和蹬地、挺膝,腰腹的发力还将是匀速的、没有爆发性质的。还要注意,二次加速时的肘部"牵引"是围绕着额状轴在转,这个"牵引"的力是向上的,至此,总的发力己经是围绕三个轴在转了;所以,"挺膝和锁肩下的带肘向前"是腰腹正确发力的关键,而腰腹地突然发力又是小臂二次加速的全部动力。
   这个一次到二次的加速过程我们可以这样去感觉:随着拉手引拍动作即将完成、向右斜下的身体重心瞬间突然适度右压时,会有一个惯性的力加到右脚前掌上,造成重心偏离中心的瞬间失衡状态,这时的右足跟会由微虚自然地变成微提、右膝关节同时也会适度弯曲并自然内扣来承重,注意:这段过程中的斜身、沉肩、拉手引拍的动作是刻意的,而随后的曲膝和足跟微提却应是自然的,它们是因果的关系;随着这个惯性力的反弹,蹬地的力经踝关节上传到(适度弯曲并内扣的)膝关节处,由于膝关节的自然内扣,反弹力上传时,膝关节会"向左上惯性打开"以继续上传(注意:是惯性地打开),随着腰髋的左转、(身体稍前倾状态下的)肩的左转、手臂也在左转并迎球。应注意感觉这个过程中的力是平和自然的,因为这个力是惯性反弹的力(并无爆发性质),是围绕在垂直轴和矢状轴在运动的,所以,这个第一次加速应是匀速的,身体各部这时也是相对自然放松的。注意:这个过程中身体的重心一定是平移;触球瞬间,在惯性中向前运动的手臂有一个明显向上的力以产生摩擦,这个力是小臂的突然加速带动腰腹髋、而同时膝关节也与小臂同步突然地"挺",也同时在带动着腰腹髋,两个同样向左前上的力带动腰腹髋向左前上、而这时突然的转腰爆发又使手、肘加速向前,从而完成击球过程的最后动作,此过程中身体重心由平移转为提升。 这里要强调一下:身体的重心在一次加速中应是右后(脚)、左前(脚)平移的,只是在加速过程中的肩部是由斜身、沉肩的状态转变为恢复正常的向前,在二次加速时才会有相应的提升,如果从一次加速时就提升重心,不仅"吃球"不好,摩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这一点一定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切不能忽略!!
  到这里,我们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发力过程中的顺序和重点了,从感觉上:是肘和膝共同带腰来完成小臂及腕击球的,手肘与膝关节是主动的、腰是被动的;手肘与膝是同动并是首先发动的,腰腹是被动随其后的;但腰腹的"爆发"是整体发力中的主角,而蹬地、挺膝的力虽然也参与到了这个整体中,却只是"牵引"。所以,在整体发力过程中,蹬地使髋前移时,动作不可过大、过快、也没有必要过大和过快,只是注意到肩部的运动幅度即可,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二次加速即"腰腹的爆发经由肩部带肘、小臂加速反过来带渐放松的大臂和肩关节及腰髋的(2�5部分)继续前移"上,就可以做到发力集中了;这个二次加速的特点是瞬间的爆发,所以动作幅度较小且集中,但这个集中只是力的集中,还要再加止蹬地(挺膝)、转髋、手肘三部分的方向统一,才能真正称之为发力集中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观察明星们的动作时,外观感觉是在直着整条手臂在拉球,实际上从随势挥拍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确定,小臂二次加速的过程是瞬间的、并实际存在着的。
  希望此文能对关注2�5发力和小臂二次加速的球友们有些帮助!也欢迎大家继续交流、探讨并指正!!

以下是引用snoopy--在2007-8-16 21:08:00的发言:


第一步,使身体的各个部分获得一定的启动的初速,第二步,三位一体在矢量方向上保持一致,协调发力是关键!

编者按:snoopy球友简单的一句话,把本文的中心作了精确地概括,并把这个集中发力的方法起了个名字:两段论。这对我倡导的(2�5)发力方式--"两段论"、和发力方法--"三位一体在矢量方向上保持一致、协调发力是关键"的理解是前所未有的,也是非常透彻的,使我尤衷的佩服和赞赏!这段话,将会对理解本文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下是另一个回帖的内容:

筋和肌肉痛,是你大臂参与过多的原因,但主要问题却在于上、下肢的衔接上,就是说,你仍然用腰过多,还是在发蛮力,对迎球阶段是"以髋送肩"的理解还不够透。建议你先多做徒手练习找二次加速即发力集中的感觉,顺序如下:把引拍及迎球过程放慢速度,但要正常地斜身、沉肩、用手拉整条手臂引拍、即引拍时手在肘前先到位,注意:这一定要养成习惯!在斜身、沉肩过程中重心要有适度的移到右脚前掌上的感觉,注意是适度、即姆指根处踩实即可,不要太过、即右膝的曲也要适度、不要下蹲,这些就是正确的引拍过程,还要注意这时的两只脚应是左脚前于右脚多半只脚、手是在大腿外侧的;引拍完成后,慢回身、用髋带肩、肘与肩同步同速慢慢地迎向你予定的击球点,注意:这个过程重心是从右脚向左脚平移、身体只是在慢慢回转带手迎球;即将触球时,小臂突然发力,至此,二次加速完成!还要注意击球过程中和过程后手腕与肩都有自然向前的动作,这是摩擦的继续,也是放松地开始。按照这个过程,徒手多做几次,就会找到迎球、发力击球[一个过程、两个阶段]的[发力集中]的感觉。

以下是另一个回帖;

有球友问"匀速启动、突然发力、大幅摆肩"与以前说过的"两阶段发力"内容是不是一回事,刚从正手攻转到拉弧圈、没有基础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我们可以用"3+5"作为代表符号来理解,我们都知道,比赛时一般最大的发力不能超过自己平时最大发力的八成,否则动作会走形。我们就以这个"八成"为标准来解释"3+5"的内容:"3 "是指三成力,这里代表的意思是指"两阶段"中的迎球阶段。初练摩擦发力时,会控制不好因"斜身、沉肩、后拉手"的引拍全动作致使身体偏转、然后用回转身体过程来"迎、吃"球的细节,从而导致达不到"匀速"迎球的要求。建议从挥拍启动发力开始,只用三分的力量迎球吃球,接着再加五分的力量来加速摩擦,而这个"3+5"的全过程需用较大幅度的肩部运动来实现。
这样做,可以先体会发力集中的感觉,从而形成正确发力的基本框架,然后再从发力顺序的各环节中逐一修正错误,以臻完善。说明一下:这里的"3+5"中的两个数字,并不是必需的具体的量化,只是为了更形象、更容易理解而已。

初练弧圈摩擦发力的球友也请记住"3+5"吧!

             左肩的作用
   有几位球友问:用2�5发力方式、3+5发力方法拉球发力时,由于强调了右肩部的向前摆幅,球不转不冲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5"的加速阶段发力时感觉右腿"蹬"的感觉不明显,拉过去的球的质量还不尽意,如何解决?
    我觉得这在业余的初学者中应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即右手持拍者左半部的3�5部分如何配合2�5的问题,我在以前发过的帖子中曾谈到过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用左肩引导右肩即可解决。
   方法:迎球阶段只是身体的回转,右脚前掌也只是踩实而并无"蹬"的动作,触球瞬间突然加速发力摩擦时,左肩(3�5部分)同时应有一个突然向后的甩(左)肩动作来引导右肩大幅向前,这个向左后突然"甩肩"的动作不仅会使你能感觉到右脚的"蹬",更能感觉到腰部发力时的"扭"、而不是一般地"转"。这就是左肩带右肩的作用,它一定会使你的右肩大幅向前,更会使你的小臂加速效果大增,这就是小臂突然加速的主要因素,感觉腰部发力不足的球友不妨一试!
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 ... 1&authorid=8923
作者: sosumsum    時間: 2015-1-1 16:08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1-25 13:51

身体转正时,蹲升右脚, 从右弓步到左弓步(不停地从右弓步到左弓步,重心完全不断地转移),顺势微挥小臂击球动作十分小巧,并甩一下手腕,紧一下手指,从而产生鞭打效应。注意在身前击球,产生压住球、等球的感觉。
充分印证了——脚打七分,腰打二分,手打一分,而且主要还在手腕和手指上。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6882-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1-26 12:25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21044&mobile=2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1-27 10:50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弧圈球的发力其实很容易,我们经常看到高手拉球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即轻松又省力,因为他们掌握了这种技巧。
教科书对这方面的描述比较啰嗦,从脚趾到手指长篇大论,越看越迷糊,反而抓不住重点。最近我发现一种练习技巧,在几个人身上进行了实验,效果很好。
右手握住一颗乒乓球,站在一个空旷的场地里,用弧圈球的动作将球扔出去,如果你能轻松的将球抛远,说明你的发力机制越好。就像游泳一样,会游泳的人,即轻松又快。
你扔5分钟,100个球左右,你的理解和感悟会突飞猛进,因为你会发现自己越扔越远。练习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感受:
1.放松。是拉球的重中之重。无论引拍还是发力,整个手臂都是放松的,出手瞬间,大臂会稍微绷点劲,肘部以下依然放松。同时,你也可以试试手臂紧张是什么效果,感觉用了很大力量,但球就是扔不远,因为紧张会产生对抗力。
2.身体发力。球扔的远,力源是蹬地转腰,而手臂只是顺势一甩,将速度传至手指。你也可以试试不蹬地、不转腰是什么效果,扔不远的。
3.收小臂。收小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收小臂不是主动的发力,而是一种顺势而为,如果“1、2”做好了,小臂自然会快收,加速将球抛出去。我在上文中提到,为什么大臂要稍微绷点劲呢?因为大臂绷点劲,会突然制动,而小臂会沿着惯性加速收缩,这就是双节棍的原理。你也以试试主动收小臂的效果,感觉比较费劲,而且扔的不远。
4.协调。协调的本质是为了合力。这是一种感觉,需要量的积累,但100个球之内,你肯定会做的协调,找到这种感觉。
5.空挥拍。至此你已经掌握了发力机制,拿起球拍按照你自己领悟的要领去挥。你会发现,这种发力机制和之前大有不同,这就对了,说明你改进了、进步了!记住这种感觉,去球台试一试吧。
6.连续抛球。你可以节奏是先慢后快,练习连续拉球,重点是球与球之间身体松紧度的调节。
这种练习的好处是,效果直观,对比明显,不用别人指导,自己就能筛选出最优化的动作。
拉下旋向前上方扔球,要扔的高扔的远,拉上旋是向前扔。反手的练习也同理,。
最后要强调的是,这种方法并非能在5分钟内学会拉弧圈球。因为弧圈球技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死”的,一方面是“活”的。“死”的方面是发力机制,它就好比是数学公式,无论是谁、在哪都得这么用,可以速成;“活”的方面是指找点、取位、板型调节及打磨比例的调节,这个不能速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也就是说,你记住了数学公式不一定会解应用题,但反过来,记不住公式肯定解不出题。这就是发力机制与实际应用的辩证关系。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15144-1-1.html
作者: shlam6    時間: 2015-1-27 11:15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1-27 18:35

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20294-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2-11 19:43

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步法的力学研究[乒乓网]作者:乒乓网二次整理 来源:互联网[摘要] 乒乓球项目是我国的优势运动,是我国奥运金牌的重点项目。乒乓球正手快攻和弧圈球技术是该项目的核心技术,乒乓球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前途。对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及步法移动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对于保持我国乒乓球运动的长盛不衰,发展我国的奥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QUALISYS 三维运动学测试系统和两台KISTLER测力台系统,对10名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快攻和弧圈球技术进行了生物力学研究,每种技术又分中等力量和最大力量两种用力方式;研制开发了一套乒乓球步法垫测试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1名1级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步法特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研究结论如下: (1)球拍触球瞬间并非出现在挥拍最大速度时刻,大部分出现在挥拍最大速度之后。 (2)在击球的引拍和挥拍击球阶段,上肢各关节的动作不像其他生物力学研究所说的是鞭打动作形式,上肢各关节最大速度出现的顺序没有定式,动作与动作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3)乒乓球运动员完成正手快攻和弧圈球技术的力学指标差异在于,拉弧圈球时左右、上下方向上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最大值大于正手快攻。提示我们在完成弧圈球技术时,要加大左右和上下方向上的蹬地力。 (4)最大力量和中等力量两种用力方式完成正手快攻技术的力学指标差异在于,重打时垂直、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大于大于轻打。提示我们当要大力正手快攻时,要加大向下、向后的蹬地力。 (5)最大力量和中等力量两种用力方式完成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力学指标差异在于,重拉时三个方向上的最大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均大于大于轻打。提示我们当要大力正手拉弧圈球时,要特别注重加大蹬地力。 (6)本论文所研发的乒乓球步法垫测试系统可以用作对乒乓球比赛中步法的测试。可以获得整场比赛步法移动的运动学参数:步法移动的时间(左、右足腾空、支撑时间、次数;双足的腾空、支撑时间等)、步法移动的空间(步法移动的范围、步幅)及步法移动的速度、步频等指标。对深入探索乒乓球步法技术规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运动学、地面支撑反作用力、乒乓球步法垫测试系统、步法
[前言] 近年来,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竞赛规则的三大改革,以及现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的迅猛发展,都要求我们要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和手段更加全面地、深刻地认识乒乓球技术的规律,观念上不断地更新,技术上不断创新进步,训练方法上要更加科学合理,才能继续保持我国乒乓球运动的长盛不衰。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技术、战术、运动素质、心理和智力水平等)最终是通过运动员击出的每一板球表现出来的。而每一板球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技术所决定的。乒乓球的动作技术包括手法和步法,二者密切相连缺一不可。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手段与方法也不断地更新,研究内容和层次不断深入系统,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在许多运动项目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认识运动项目技术的规律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乒乓球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国内外还不多,并且已有的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所用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乒乓球专项化的运动生物力学仪器很少,对于许多动作技术原理尚未揭示,或揭示得还不够全面。 比如,运动员完成进攻击球技术过程的引拍和还原阶段中,上肢主要肌肉的用力顺序问题,乒乓球界对其的认识存在争议。乒乓球教科书和以往的研究认为是上臂带动前臂、手腕依次发力,而在运动实践中往往又有相反的感觉。以往对此问题的认识多停留在主观认识、定性分析和为数不多的定量分析上。对于此问题还需要深入地定量认识。 又如,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比较薄弱是公认的事实,而对于乒乓球步法移动的研究,现在还比较落后,少有定量方面的分析,在研究数量上亦落后对手法的研究。究其原因,是缺少合适的实验仪器。对乒乓球步法新仪器的研发及用于实际测试,会有助于乒乓球步法的教学与训练,为乒乓球体能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本论文根据乒乓球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乒乓球生物力学发展的趋势, 结合乒乓球运动需要,依据现有实验仪器、个人能力以及实验经费、时间的限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乒乓球生物力学的问题进行研究: (1)对乒乓球正手快攻和弧圈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每种技术分中等力量和最大力量两种用力方式击球,共4组技术动作,运用QUALISYS运动学测试系统与KISTLER测力台测试系统同时测试的实验方法,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进行研究。 (2)研制开发一套乒乓球步法垫测试系统。利用中科院智能所的先进技术――柔性薄膜阵列传感器,结合乒乓球运动的专项特点,研发一套专门用于乒乓球专项的步法测试系统。对于乒乓球专项仪器的研发做一尝试。 (3)运用乒乓球步法垫测试系统对乒乓球步法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揭示。对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的步法移动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 本研究不仅将丰富乒乓球的理论,而且对于乒乓球手法和步法技术水平的提高,乒乓球专项仪器的开发等将提供可靠有力的科技支撑,这对于进一步维持我国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先进性,实施“备战2008奥运科研攻关计划”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运动生物力学如何更好地结合乒乓球专项特点为乒乓球运动实践服务,和对于运动生物力学在其他专项中的应用,将起到借鉴的作用。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1817-1-1.html
作者: tomtom1995    時間: 2015-2-11 23:29

今日打波,兩個人正手相持對拉,感覺到自己好放鬆,就快忘我。放鬆拉波真的比以前沉,轉,快。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2-13 11:37

关于横板反手发力的问题——被忽略的前臂尺骨、桡骨在发力时的作用问题之我见
我在看了很多教学的书籍和视频后发现在反手发力的讲解中没有那一篇文章和视频提到过横板反手发力时小臂尺骨和桡骨这两根骨头在发力时的作用,所以今天就这一点,谈谈我的理解,也是困惑了我很长时间的反手发力的动作发力原理的问题。








6.gif (9.8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6 10:36 上传








在探索了很久,看了很多书籍和视频后按照讲解实践,却还是不能得到反手发力的原理,很是苦恼,这几天突然想到了小臂的两根骨头的问题,发现我在小臂的运用中使用的是桡骨和大臂配合,所以肱桡肌老是酸痛,因为老是用这块肌肉去带动桡骨发力,突然想到国家教练李晓东说的反手发力是靠手背的下面和手腕,特别是提到手背的下面,我摸了摸手背的下面,突然感觉到这下面连接的是尺骨呀!突然想到如果我发力是用尺骨和大臂配合是不是比用桡骨更好些呀,说做就做,慢慢体会新的发力机制,首先是感到肱桡肌的放松,然后是尺骨和大臂的支持力,这个力很重要,这个力就应该是唐建军老师说的把轴顶出去的力吧,我试着去实践,效果出来了,心里豁然开朗。









无标题.png (173.2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6 14:27 上传







原理上是要把大臂向身前放,这个在佩尔森的教学篇中,他强调的是把手臂放在身前,我想是把大臂向身前送,然后小臂回收使尺骨和大臂产生夹角,这个夹角是有张力的,这种张力不是肌肉故意绷紧造成的,而是尺骨和大臂在形成动力机制时自然产生的,这种感觉就是如果你继续回缩小臂,因为大臂的前顶,小臂在怎么回缩都缩不回去了,小臂和大臂自然相互支撑住,产生了张力,然后才是肌肉群的放松甩动,在绷紧,触球瞬间放松肌肉,从而达到了反手的发力,当然这些还要结合着,腰腿的作用力,在前一篇中我已经讲到了,所以不在多说。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21166-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2-13 11:39

正手高吊前衝拉下旋球技術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72492&extra=page%3D1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5-2-13 11:40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2-18 13:50

鞭打效应的本质,以及如何能够达到

甩鞭甩出“啪”的一声,是因为鞭梢的速度超过音速产生的音爆。如果甩鞭过程是匀速圆周运动,一般人的速度是远远无法让鞭梢的速度达到和超过音速的。

鞭梢之所以能够超过音速,是因为在甩鞭的中后期,鞭的根部制动,但是由于鞭身柔软,鞭的尾部并不能及时制动,因此随着鞭根部依次制动,能量依次向鞭梢传递,最后绝大部分集中在鞭梢很小的质量上,造成了鞭梢极快的速度。









2010617171926789.jpg (50.0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3 天前 上传







这里面除了开始用力挥鞭之外,有两个要点,一个是鞭身要柔软,一个是后面的制动。

要更容易的实现鞭打效应,就要放弃“击、打、发力、收(臂)”等概念,意识上要集中在一个“甩(甩臂、甩腕、甩拍)”字。









214549rvinarqium81nnr1.gif (769.2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3 天前 上传








大臂有没有发力,有没有主动收小臂,都不要再去想了。只要各个关节动了,而且末端关节晚于前面关节动就行了,至于是肌肉收缩造成的主动动,还是完全甩动造成的被动动,无关紧要了,任期自然就行了。我们平时生活中做动作的时候,意识并没有放在肌肉上面,没有放在动哪块肌肉上面,而是放在动作本身,甚至关节如何动的我们都忽略了,完全放在目标上面,这样并没有影响大脑潜意识里面去调动相应的肌肉完成相应的动作。




“甩”的方式打球拉球,不光有利于鞭打效应的实现,因为根部(腿腰)的制动也更有利于快速还原。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23158-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2-18 14:09

一丶放松的意义

(一)丶第一个放松的意义:放松才产生重量


人因为放松才产生重量,再把重量沉在於下肢三关节及脚掌下,进而产生重量往下传递多少下肢就反弹多少力量,首先要特别注意的是重量往下传递多少而不是下肢发力就行的,这是相对性所产生的力量,并不是单靠下盘就能解决,假设有一个人同样发出一磅的力量,第一次丢出火柴盒,第二次丢出一颗麻将,奇怪为什麽麻将距离比较远,请不要怀疑因为麻将比较重,这个道理适用於地球上任何动物。举凡人类所有的位移,如:走丶跑丶跳丶投篮丶推铅球丶踢足球丶棒球丶太极丶武当派丶少林派丶柔道丶相扑丶跆拳丶等等。上述所说的运动都必须要假借个人的重量往下沉再假借下盘三关节的弹性产生动力;所以不放松就没重量,没重量就无法有效率的弹跳,弹跳品质差;就不可能作出有效率的移动和发力。










1282299292_FjQcHU.jpg (48.0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3 天前 上传








(二)丶第二个放松的意义:就是柔软协调动作与协调爆发力的产生
假如髋骨以上的部位僵硬就不会转腰了,因为整个上半身像水泥雕像无法转动小腹带腰丶腰带上身丶身带肩丶肩带大臂丶大臂带前臂,因为水泥是整片动而不是传动也就没有柔劲了。 现在讲到手部的问题,假如:肩关节丶轴关节丶腕关节都不动,那就像机械人一样是用手来推,使上下左右都有困难且没有知觉丶方向丶力道丶速度等那如何打球,殊不知乒乓球运动的来球特性是前後左右丶快慢高低丶还有极复杂的旋转及旋转产生後的弹跳轨迹应变。那麽手部的变化也很多,如来球很快球拍几乎不後引只用到手指及手腕的动作,来球慢球拍後引多,肩关节丶轴关节和腕关节都会使用到,球高手部稍高拍面前倾,球低手部略低拍面略後仰,惟有手部放松才能应付这些突发状况,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发力的问题,肌肉的松与紧是爆发力的来源,举了上述的问题我想大家对放松应该多重视一些吧。

二丶因为心理因素所以不能放松


首先我们先浅谈初学者的心理:太认真...

(一)丶教练的话当成圣旨

初学者通常把教练的话当成圣旨,更因教练凶巴巴的训练方式进而导至学生心理紧崩且手脚僵硬,简直像机器人一样,心理压力越大越打不好,我们不反对心理上的专注,但手脚太专注会妨碍摆动的流畅度和关节的运用及肌肉的弹性控制。

通常教练指导初学者都会用比较具体的动作数据,如:正手直球,准备时大臂和前臂要保持几度,击球时前臂要向前挥多长丶多高,击球时拍面要向前几度,以及要击到球的中上部等等。其实教练是把动作的尺规大约表达出来,不是要学员完全照抄,手不能高一点低一点,拍面一定要几度,肩关节固定在那,轴关节要固定在那,因为初学者完全没有概念教练才会稍微规定一些具体的规定,其实任你怎麽背都没用,因为学生在练习时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手和球拍,殊不知技术丶技巧丶特技都是熟练的产物,是要发一些时间去练习去体会去揣模去认知去感受,如你的动作是制式的,僵硬且没感觉那如何能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呢?









1.png (301.8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3 天前 上传








(二)丶给自己一些时间练习

因此你的心里压力无须太大给自己一些时间练习,手脚随意点去执行教练所要求的动作此时你才能体会各关节如何启动,肌肉的松紧手腕及手指的运用等。所以专心是件好事,但身体各器官尽量放轻松,全身尽可能由下往上传动才能学到较标准的基本动作。最後希望教练也能轻松点,脸部表情轻松一点,口气轻松一点,示范动作也轻松一点,因为轻松是会传染的。

三丶学习的心态要调整

(一)丶《看结果比找原因还重要》的毛病

很多初学者犯了《看结果比找原因还重要》的毛病,很计较球有没有打进去,口中念念有词,球怎麽打那麽高,奇怪怎麽触网,咦怎麽打歪了,球怎麽没有速度又出界了。对自己诸多不满且及不满意,有些人会很恼怒有些人会挫折感很重,我常对学生说我打了三十几年的球,且天天都在摸球都会失误,那我一头撞死好了,再说世界杯冠军选手都会失误,那他切腹自杀好了,我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事,而不是要安慰学生,是要学生认清事物的真象及做事的顺序和学习的正确心态。

(二)丶正确的心态

所谓正确的心态不管是学术面或是技术面都是须要了解及花费很多时间去印证和练习,譬如:念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共十二年结果也有很多人没考上大学,试想心无旁物的花了这麽多的时间还达不到目标那又如何,尤其是技术面的问题更须很多时间去练习如上述世界冠军也会失误,你知道他从小到大每天花多少时间练习,如:国父所说有正确的思想心态才能勇往直前的行动。








Img347691102.JPG (60.6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3 天前 上传








(三)丶劝初学者几句话

想要把球打进对方球桌,认真心急不一定能把球打进去,心急只会让你脑袋空空手脚疆硬没有任何好处,唯有心平气和多练习多体会多和教练沟通才是正确的方法。

四丶因为正确的启动才能放松

(一)丶人体的结构

以人体的结构来谈,下盘不转上身所转的角度有限,上半身角度受限,紧接着大臂向後挥摆也受限制。

假如上述没有问题的话,作转身动作时将会产生上述两个卡点,这两个卡点严重时发生运动伤害,轻着产生不协调及勉强的动作,接下来就不必讨论放松的问题,除非它不是人,是鬼神。

(二)丶脚带腰,腰带手

据我所知很多老教练常提醒学员一句话:脚带腰,腰带手。这就是动作协调放松的意思,假如身体不动手单独动能放松吗,我说不是绝对的放松,因为手撑起来就须要力量再向後引拍也需要力量,挥拍的力量要大於支撑的力量那不是会产生抵抗吗,上半身自转来带动手臂也是虚的,我个人称之为《晃动上半身》不稳且发不出力量,只有脚板撑住地面是真的传动力量且上半身及手臂才能放松。








20140331114254-73471161.jpg (38.4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3 天前 上传








(三)丶老生常谈


上述所言虽是老生常谈,教练及学生或懂或不懂但都执行的不好为什麽呢,我个人认为是下列几个问题:

1.先天环境的惯性:

一个人从小到大使用最多的部位是右手,无论上下左右轻重快慢都能得心应手,且极为灵活是日长生活中最为倚重的器官。接下来讲到腰部记得小时後做体操都有很多前压後仰左转右转的腰部动作,日常生活也很多腰部的动作,那脚呢?除了向前走之外我想不出脚还有什麽功能,顶多是向前跑而以,而且跑的不怎麽快那怎麽办只好同情它,体谅它,给它多一点时间,因为乒乓球的步法要求很高,左右脚都要求能迅速的前後左右丶左前右前丶右後左後,最後还要快速还原到本来的预备位置,你说对於笨笨的双脚要执行这些动作实在是太残忍了吧!所以希望教练及学员都能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和耐性来练习步法,因为唯有稳故的下盘才能使上半身自由的转动进而让手臂能放松及含盖快慢高低前後左右的来球。

2.执行上要有方法:

主要是教练的心态是否正确,能当教练通常都是选手出身了解一般选手步法都不怎麽样,还要去要求年纪颇大的学员,只好多要求一些手部的动作,使学员能够早一点上手享受打乒乓球的快乐,基本上我不反对教练的心态,因为练步法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且进步有限,会有挫折感搞不好就不学了因为很无趣,但是我个人有一些建议,要求最简单的步法,就是走一步去打球,不要求踏出去的空间对不对,也不要求步法的速度及弹性,要求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也可以在指导别的单项动作时顺便提一下步法的问题,用上述的方法来练习应该比较能接受,因为最简单的动作学员应该做得到,久而久之习惯後就不会视为畏途,然後再循序渐进要求难一点的动作,讲了这麽多只是要求学员每一个动作一定要有重心,有重心才能由下往上传动,这样上半身才能放松。

五丶放松与支撑

(一)丶站姿

以准备击球动作来俗称站姿,下盘三关节到底需要多少力量来支撑身体的重量,以日常生活的惯性来讲平常走路的力量就够了,因为很少人会用多馀的力量,去走路和支撑上半身。








Img336042895.JPG (58.4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3 天前 上传








(二)丶击球的准备动作

不过走路和击球的准备动作还是有些不同,首先前脚掌要微微向地面施压力,称为《抓地》,除了前脚掌压地面五个脚指头也要往地面压好像吸住地面一样,此时任上半身如何摇晃下盘就像一棵大树的树根深入地面才能稳住上半身的摇晃。讲了那麽多,到底脚掌要用多少力量,我只能用经验法则来和大家讨论,现在假设有一足球员从中场带球门前停球准备射门,上述停球的力量也就是我要表达脚掌的力量。脚掌力量太重球会反弹太高,力量太轻球会继续跳动,简洁来说,在某种条件下人类作出最合理简洁的动作及最经济的力量来完成人类的目地。譬如人们日常生活的动作比比皆是如:走路写字拿杯子打字按滑鼠吃饭...

(三)丶拿球拍

拿球拍也一样只要球拍能左右转动,击球时球拍不会飞出去就可以,还有准备动作时前臂与大臂的角度约为九十度,那到底要多少力量来支撑前臂的重量呢,以物理现像来讲应该是前臂有多重就用多少力量来支撑,但是我认为大臂也能分担一些力量丶轴关节附近的肌肉稍微撑住前臂即可,还由一个方法就是双手放直慢慢抬到九十度,我想你应该知道多少力量才能撑起前臂...



(四)丶小腹的功能

最後来谈一下小腹的功能,我个人认为小腹的功能有三点,一是小腹撑住上半身的重量才能让下盘轻盈的移动,二是视来球的条件小腹传导多少重量给下盘作出适当的反作用力,三是只有小腹吸口气的转动才是有知觉的转动,小腹以上的部位单独转动称之为晃动,以上是静态的准备动作。

(五)丶适当的空间

假如是行进间的动作那还要有适当的空间,适当的时间及适当的准备动作才能放松,再谈下去可能会偏离主题,本章的主题是放松,因为放松产生重量,因为重量往下沉而产生动力,因为动力由下往上传动而产生协调性,要作好上述的课题并不容易,因为上述的问题变数太多了,到底变数有多少呢?假定一个人身高有一七零公分那就一七零乘一七零再加上重量由上往下传,力量由下往上传的顺序不能错误,朋友你们自己拿笔算一算吧!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20044-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3-12 13:35

1、拉好定点下旋球: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就是人们常说的又摩又打。拉冲下旋球旋转弱的来球要连摩擦带撞击,撞击可稍大于摩擦。拉冲下旋球旋转强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击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来球的旋转。在击球的瞬间要特别注意击球时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经常这样训练拉球,你对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拉球就会越来越有数,慢慢达到运用自如。训练的方法,在没有多球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拉球一方发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让对方搓长球到侧身位,然后发力拉冲这个球。拉球时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冲,不要考虑下一板球对方是否能够防过来。要的就是让你防不过来。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球力量一定会提高。在有多球的条件下,可让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侧身位,定点发力拉冲这种球。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在定点拉冲下旋球比较有数的情况下,再把来球的落点扩大到全台的定点拉冲,这样不断加大拉球的难度,拉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25596-1-1.html


有点疑问:“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处理方法是不是说反了?感觉应该是出界就多摩擦一点(弧线更高更弯更园滑),下网就多送一点(弧线更平更长)。请指证!
老伙计
:多谢,是弄错了,谢谢你的指导!感恩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25596-1-1.html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5-3-14 10:45 編輯 ]
作者: Bluebird    時間: 2015-3-12 14:01

太好的分享了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3-18 10:5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Fz6qZwb7QVc[/youtube]
http://www.hkttf.com/viewthread. ... mp;extra=#pid997598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5-3-18 13:23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3-18 13:27

斯帝卡乒乓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EoMvFyC_F8E5wNQw5Hc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3-28 11:18

击球前的停顿--追求真快,不要假快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跟球"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体会到高手在实战中真正到位的球击球前会有一个明显的停顿, 这个停顿就是"身体找球,重心右移下沉 主动蹬腿迎前"的特征, 而不是急急出手的"假快" .













  这个停顿,就是把能量储蓄到右脚再爆发出来的过程,以及,手等腰,腰等脚的准备。右脚到位踩稳,重心做好调整之后,蹬腿把重心送出去,这球质量自然就高了。所以平时就是要多练右脚找球的能力,重心要充分地压到右脚靠反作用力把重心再蹬出去,不管发多大的力量都要求自己,每一球都要把重心迎前的动作做足。(这边的迎前方向指的是击球方向)
  我跟同事在观察俱乐部的高手拉球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停顿感,那位陪练在爆沖一板时也是如此, 这是一般球友们没有的都是急急出手都把注意力放在手了,那是"假快",我认为这就是其中的差距。














  我现在练拉上旋来球没什么分前冲或者加转,摩擦动作上差别不大(不含起下旋加转那板),就只有力量大小跟击球时机的早晚(发力方向配合改变). 平时练球, 我认为就是要把动作做足 球挂过去 放松轻拉,多练走动拉而不要练力量跟速度 先要求跟球到位的能力 去感绝那个"停顿" 把重心迎前才出手,  才能達到"真快"的境界,等力量顺了再慢慢加重.或者是三板轻拉一板加重.拉冲,其实是身体在冲 靠的是两腿的重心转移节奏加快,不是手的动作加快. 暴冲的主要秘诀在脚而不在手。
  击球前人的重心 有如弹簧般的往右脚下压再反弹回来的过程.也就是击球前腿要先主动蹬出,重心要主动迎前(迎前方向同击球方向) ,只把右脚当做转腰的支撑是不够的,重心转移也不是被动式的转移. 这样才能做到“身体跟球”提高拉球的质量。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sortid%26sortid%3D8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4-12 10:24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 ... page%3D1#pid1000135
打長膠的一點體會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4-24 11: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84m08-0Hdq8[/youtube]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5-24 14:38

怎样寻找用身体(重心)去打乒乓球的感觉?乒乓球要用整个身体协调发力去击球这是每一个乒乓球爱好者都知道的最基本常识,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常识学过乒乓球的很多人都能耳熟能详,早已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较多的人都做不好,或者说逐步到位,尤其是对初学者能很快找到这种感觉或真正做到、做好对有些人来说并非易事,知道、想到,但是做不到。

       我们知道,在乒乓球学习、教学过程中,往往列举生活中常用的动作来类比,比如说:打乒乓球的这种动作,就像我们在做什么什么事那样,这样学习和教学比那些只讲什么生理结构、动作原理、先怎么样后又怎么样的效果要好得多,尤其是对孩子、认知能力较差的成人更是这样。那么怎样才能较快找到用身体(重心)去打乒乓球的感觉呢?现在介绍一个能够尽快找到用身体(重心)去打乒乓球的这种感觉的小窍门:其关键词是胸部。这个部位在乒乓球理论上往往被忽略,很少提及,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上连着臂,下连着腰,腿腰的力量要通过胸部才能转至臂膀。转腰实际上表象就是在转动胸部,怎么能不重要呢。











       具体做法是:以右手持拍为例。在屈膝、蹬腿、转腰和持拍手臂正确的基础上,把上臂要相对固定住,在练习攻球时把注意力放在胸部,感觉是在转腰的基础上,用胸部把球撞击出去(或感觉胸与肘关节为一体,胸带着用肘关节击球,但不是想着只是用肘关节击球,否则就有用大臂击球的嫌疑),此时先不要顾及臂膀和手的感觉,只要大臂相对固定自然收小臂即可,但是不可随便乱甩、乱晃,可以设定和固定挥拍击球的拍子的起点位置(右下方)、拍子的终点(鼻梁处)位置、板型角度、挥拍轨迹(一般为直线及与台面的角度),控制保证肩肘手在一个平面上并与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在练习找感觉的同时,保证了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但是千万不要发力(大臂相对固定、小臂自然收),注意力一定要放在胸前。















       在练习拉球时(在攻球动作的基础上,把动作放大,但是不要想增大拍子对球的摩擦),感觉是用胸部在摩擦球,感觉是在屈膝、蹬腿、转腰的基础上,用胸部把球从右下方向前、向左上方摩擦(或如上所述,带上肘关节),此时也先不要顾及臂膀和手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形成下意识动作后,再去找击球的手上感觉。强调一下,这些都是在放松的基础上来完成的,控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手臂和拍子的重量去打球。采用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击球时把注意力放在身体躯干上,先不考虑或少考虑臂和手的问题,通过调整意念的方法,以到相应的训练目的。此方法经过多人的体验,认为是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望还没有真正找到用身体(重心)打球的乒乓球迷朋友,不妨去试一下,或启发一下,举一反三,如试想用腰部转动来击球、或试想用胸腹部一起去击球、摩擦球等,总之可以发挥您的想象力,不拘一格,达到目的就行,融会贯通,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可以让更多的初学者得以受用。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运动天赋、性格特征等都是不同的,搬弄书面理论语言来学习或教授别人未必效果就好,还是要结合生活的、感觉的和想象的为好,乒乓球技术是运动技能的展示、比拼,而不是书面知识竞赛。以上只代表本人的体验和观点,写出来与球友交流。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sortid%26sortid%3D8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6-11 17:51

以前的帖子,从很多方面都比较详细了阐述了,我这样一个业余菜鸟,学习规范标准的拉球动作的各种体会,随着体会的不断加深,动作也比以前好了一些,特别对拉上旋的掌握感觉比以前好了很多,在这里再次总结如下,提供各位有意于向规范动作靠拢的球友的参考。
    1、架子。
    很多业余球友正手拉球首先站位不对, 正手拉球,右脚应明显后于左脚,我教练也没给一个标准,我自己的感觉,要想腰腿发力顺畅的话应该右脚 脚尖  距 左脚脚后跟至少 有个 半个鞋的距离吧。 这不是绝对,根据个人吧,总的原则是右腿不“顶”住腰,不影响腰部发力。
    2、握拍。
    握拍 我是横拍,所以只讨论横拍,弧圈横拍的握法应采用较深抓法,专业也都是这样抓的,这样有利于控制拍型,有利于力量最后传递到球的瞬间发力(手指发力)。业余球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几个方面:1、抓的太浅,拍子晃动的厉害。2、抓拍柄抓的太紧。3、拇指勾扣拍柄。 正确的抓法是后3指轻贴拍柄就可。
   
    前两点小结:看似简单的俩个要点,基本决定了你是否能以规范动作拉弧圈。 很多业余球友做错了还不自知,包括我自己,虽然有教练的指导,也直到上节小课,才对深握和手指发力有了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正手拉上旋的动作,也有了局部的变化。
   
     3、拉球的整体意识。
    从几个方面说:
   1> 拉球先判断球的落点位置和长短、快速移动步伐,步伐要提前到位,说起来简单,这其实是对你习惯的击球意识的彻底的颠覆,很多业余球友都似乎明白这个道理,但其实没能做到,这主要是意识问题,这个意识是不断练习出来的习惯意识,必须改正用手找球的习惯,要习惯人先于球到位。
   2》在球落下来之前做好转腰动作,也就是说做好击球前的准备动作,这也使很不容易改的一个意识。很多球友还是习惯手找球。

    4、 引拍、发力的问题。
    引拍不到位,或者转腰不到位也是业余球友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业余球友都是腰腿发力不足,或者存在假转腰,实则手臂发力为主的问题。我不敢确定专业是不是都是转到腰于垂直的程度,但是我觉得我教练和我自己转的都是基本到这个程度的。很多业余球友转的太少,腰腿蹬转的力量根本出不来。
     5、手指发力。
     这个参看孙雯蕾的教学视频吧,不再累述,视频比讲解清楚的多。问什么很多业余球友热衷于快收小臂或轮大臂去击球,主要是不会正确的摩擦,都是用个轮胳膊拿拍子去蹭球。也就是蹭着拉。所谓边磨边打,是业余圈里最常见最普遍的拉法。
     6、板型太压。
     这同样是不会正确摩擦的表现。正确引拍是要求拍子基本上是直立的,别说那是 纯撞击的拉法,因为你不懂正确的手指动作,不会拍型的变化。

     7、发力过于向上。
     
       收臂拉无可避免的都会 过度向上发力的, 正确的拉上旋的方法是 手臂向前走,切忌向上过多,向自己身体方向收小臂的任何动作都是极其错误的。切记向前,拉上旋一定要向前发力(这里不再纠缠收不收小臂的问题,主要强调意识上一定要向前)。
     8、合力。
     做到如上要求以后,会慢慢的体会到合力的感觉,这时手臂的力量会越用越少。
     
      感受和总结: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动作规范化的过程,不可能一下达成,或者看完我的各种体会的帖子后,就能够一下做到的,必须经过一个逐步改进,一点点变看到的东西为自身体会的东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你,刚开始会变得不会打球,水平一落到底,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再慢慢反弹、回升,而这个回升的过程会非常的慢,非常的难,乒乓球就是这样一个综合的东西,你要应用这个动作到你的实际打法中,要改改变自己的击球时间和击球点,以及打球的意识,专业队他们是经过长时间的 高强度的固话的训练,而且只要是真正的在职的专业水平的教练话,小学员的动作一开始就是没大毛病的,业余想改,想要做到很难,但是这种理解认识上的提高,以及动作越来越好看,也是一种乐趣吧。http://www.chinat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1540拉前冲板型必须得压,而且是要用重心压着球跑,冲下旋也一样是压着的。压板不是平行于台面,估计也有40度吧,不是薄蹭,是发出“啪”的一声的爆冲,比较适合近台发抢。打成相持后,我也喜欢板型亮一些的爆冲,弧线稍高些,长些,可以充分地撞击吃球,相持中一般都是上旋球,偏于甩开来反拉什么的,中台反拉往往在下降期,板型要亮一点。如果对方的弧圈球旋转强,弧线低,最好还是近台贴一板,等待下一板机会。旋转不强,速度又不是很快的球,稍退一点,可以反拉。

总之各种球的处理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千万不要把球练僵了。像打仗都知道导弹厉害,但有时候还不如一把匕首管用。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6-16 14:49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 ... p;extra=#pid1018650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6-27 13:17

拳击是对抗性最强的竞技运动,泰森无疑是最出色的的运动员,如果论力量,泰森并不突出,人人都有一击毙命的重拳。泰森出色的是速度,特别是还原,是重量级中最快的,而对手明显比他慢半拍,所以他能打到别人,别人却打不到他,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在我看来是他的防守技高一筹,无人能及。泰森是速度和力量最完美的结合。而晚期的泰森,速度慢了下来,身高和力量又不占优势,所以被无名小辈击出拳坛。
    乒乓球同样强调速度和力量,很多人为此苦恼。如果你不会发力的话,你可以练练拳击,尤其是摆拳,从中会受到很多启发。
    我们都知道发力要合力,具体怎么合呢?如果能从人类的本能中掌握这一要领,无疑是效率最高的。侵略性和攻击性是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天生就具备这样的本能。人类不同于豺狼虎豹,没有尖牙利爪,唯一的武器就是拳头。所以说挥拳攻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稍加调整,人人都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特别是对男性来说很容易。
    在我看来,乒乓球的正手发力与拳击的摆拳有90%以上的相似度。为什么刘国梁、孔令辉没有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呢?因为他们不懂拳击。同理,懂拳击的教练也从没打过乒乓球。而这两样运动我都玩过。在此就粗浅的发表一个新的观点,供朋友们批评讨论。
    拳击也分“引拍”和“挥拍”,我们看看泰森的动作,引拍过程中大臂贴近身体,身体保持一种紧凑感,转腰,重心下潜;挥拍时95%的力量来自腿部蹬地和腰腹扭转,而手臂相对于身体的运动幅度是很小的。在发力过程中,身体传递给手臂一股强大的力量,此时手臂的作用就是要绷住这股劲,一是靠肩,二是靠肘,三是靠腕。这三个关节有任何一个部位没有绷住的话,力量都会被卸掉,而且还容易扭伤。看过一些帖子,认为拉球过程中手臂要放松,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还有不少人讨论收小臂的问题,这个我还真说不好,反正我在拉球或挥拳过程从没有收小臂的意识。我们也可以看看泰森挥拳有没有收小臂。
    拳击也有连续进攻,连接的快慢完全取决于还原的速度。我们可以看到泰森发力时从不将手臂伸直,这样他的手臂又短一截,从杠杆原理来看,力臂短了,但扭矩更大(类似汽车的一档);运行轨迹短了,但还原更快,连接更快。他的还原依然是靠腰腹。
    所以打乒乓球和泰森打拳一样,靠腰发力,靠腰还原,手臂要随着身体同时同向运动,便会兼顾速度、力量与协调。乒乓球与拳击的站姿都是一样的,含胸收腹(腹部时刻绷住点劲),包括左臂,贴近身体,转体会更快,更舒服。其实正手攻球就是小摆拳,前冲弧圈就是大摆拳。
    最后,我在网上随手找了个视频,大家可以看看,最好是模仿泰森比划比划,你可以3拳一组挥一挥连续摆拳,即练发力,又练还原,同时也很快掌握还原的步法(这一点和乒乓球完全相同),会辅助你很快找到乒乓球的“感觉”。当然,并不是说你练好这个就能立刻打好乒乓球,还需要你对板型的控制、打磨比例的调节、击球距离、击球时间的掌控(上升期还是下降期...),这是软技术,(我认为)是乒乓球的难点。同理,发力挥拳也是拳击的硬技术、死技术,不难,普通体校的学生都会;控制距离、出拳时机....这些是软技术,决定你能不能击中对手,这也是拳击的难点。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37643-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6-30 15:54

下手攻球真的要收小臂吗?



  这贴子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论点:打乒乓球是不用刻意收小臂的。

  更准确点说,是不用主动收小臂的。再准确点说,主动收小臂不是标准动作,是国手在特殊条件下的补救措施。



打乒乓球,补救措施











张怡宁正手攻球

  引拍时结束重心在哪?在右脚是对的,但在右脚蓄力是错的。重心只是引拍结束的一瞬间在右脚,踩实了马上蹬回。右脚踩的象是个弹簧,踩到底,马上要弹起来,不能踩到底后接着蓄力。

  练习正手攻球的触球一瞬间,重心在哪?我们看张怡宁的动作,慢慢感受,应该在左脚,而不是在中间。重心从右脚到左脚这个过程,是迎前。所有的教练都强调,正手攻球小臂要放松。主动收小臂,是无法放松的。只有重心到达左脚后,猛地一停,大臂随挥,小臂好象不受控制一样飞出去,才能真正放松小臂。



打乒乓球,补救措施











张怡宁正手攻球

  扔保龄球时,看起来也收小臂,但那小臂是收出来的吗。不一样的感觉。一是右脚蹬地是个寸劲。二是收小臂也是个寸劲,这个寸劲不是收出来的,是完全放松放出来的。身边很多人苦练收小臂,研究收小臂的角度。实际上这些根本不用去管他,一切交给不收的收就好了。

  正手攻球之所以重要,就是要把这个劲练出来。弹击、台内的挑打,正手拉反手拉,都用的是这个寸劲。论坛里的一位朋友,找不到那贴子了,说正手攻球的感觉就象打耳光。谢了。我就是从这悟出来的。你面前站着一个人,你全力打他一个耳光,必须有重心转移,重心到左脚时必须支撑住,小臂有个二次加速,才能打的狠,呵呵。
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39218-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6-30 16:01

打乒乓球时,因为“力量”的误导



    乒乓球所谓的力量,其实讲的是乒乓球的物理运动速度。

    乒乓球质量很轻,要达到很高的速度并不需要多么大的绝对力量,而触球瞬间的拍速以及其后的加速却至关重要。体校小孩打出很有“力量”的球,其实是他们的挥拍速度快,而不是绝对力量大。我们一般人追不上兔子和老鼠,是因为兔子和老鼠的质量小,速度快,绝对力量并不大。



打乒乓球,老鼠,兔子










     我们打球,目标虽然是球,但是我们体内的肌肉要克服的不光是球的惯性,还有拍子的质量,以及我们本身肢体的质量(关节另外一侧阻抗肌的阻抗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和小孩所要克服的球和球拍的质量是相同的,但是要克服的肢体的质量是差别很大的,造成成人在打乒乓球方面的优势,没有其他力量项目那么明显。如果阻抗肌不能完全放松,那么自然连小孩都拼不过了。


    因此总是讲“力量”,必然误导大多数人,造成身体肌肉紧张(使力),反而速度发不出来。也就是专家说的发力渠道不畅,因为你的力量,都消耗在自己身体里面了,被阻抗肌消耗了。你说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必然会咬紧牙关全身绷紧憋足了劲准备狠狠地击球,这种情况下速度怎能出得来?



打乒乓球,老鼠,兔子











    如果能把“力量”的概念复原成“速度”,而现在讲的所谓“速度”(回合速度或者起板早晚)用另一个更合适的概念来替代,应该能纠正人们对乒乓球“力量”的误解。

    乒乓球的四大要素应该是“速度(原来的力量)、时机和频率(原来的速度)、落点和旋转”,跟传统的力量关系不大。“狠、快、变、转”应该改成“快、早、变、转”。


    把追求所谓的“力量”转而追求触球瞬间的拍速,能量更多的传递给了球,而不是消耗在自己身体里面。这样“爆发力”就自然出来了。

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38239-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5-7-1 12:27

http://wap.happypingpang.com/talk/topic/3363/5291/

https://youtu.be/msqxl9GzpXw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6-6-21 11:09 編輯 ]
作者: (=^x^=)    時間: 2016-4-4 16:15

Test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6-5-18 14:46

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79596-1-1.html
5dfkFaLXH0p3及乒乓网pingpangwang,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79596-1-1.html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6-5-19 14:15

湿父郭云鹏及乒乓网pingpangwang
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70995-1-1.html
什么叫内弧外弧?击打和摩擦能分开吗?_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6-5-22 15:38

https://youtu.be/WAEdfdMy1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WAEdfdMy1ts&feature[/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KdRWuSkrNys[/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6-7-1 11:03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6-5-23 12:04

https://youtu.be/nEj42CDEScE
https://youtu.be/MSTzw6MZwb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MSTzw6MZwb8&feature[/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nEj42CDEScE&feature[/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6-6-9 12:50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6-5-23 12:11

https://youtu.be/p9ZLt2nQLXg
https://youtu.be/DYCIB8n5SFk
https://youtu.be/fTzW2zewBl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fTzW2zewBlc&feature[/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DYCIB8n5SFk&feature[/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p9ZLt2nQLXg&feature[/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6-6-9 12:45 編輯 ]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6-6-27 19:40

https://youtu.be/v1XymoHVqc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v1XymoHVqcM&feature[/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6-7-1 11:05 編輯 ]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