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長膠] 長膠之優劣、誤區和突破 [打印本頁]

作者: wlwlwl    時間: 2011-10-24 09:35     標題: 長膠之優劣、誤區和突破

長膠之優劣、誤區和突破
原文由:http://www.bokett.com/tt/dispbbs.asp?boardid=119&id=463752&authorid=0&page=0&star=1

                                      墙外论道——长胶之优劣、误区和突破

      长胶是乒乓球运动最为特殊的武器,长胶技术、战法本身也是相互关联、相互否定的矛盾体,人们对它有褒有贬,爱恨交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方面,长胶打法不能代表乒乓球运动的前沿打法和发展潮流。在高层次和专业界,长胶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业余乒坛,长胶却有旺盛的生命力,人们对它推崇备至、趋之若鹜。这是因为长胶掌握简单、打法独特,最为核心的是能快速提升成绩。

      以本人为例,本人在使用长胶之前曾断断续续打过正胶、反胶,但成绩平平,最好成绩是某乡镇第4名、原市直某单位第1名,最高荣誉是1999年入选本市教委队(参加市运会,但寸功未建)。2008年9月,本人开始习练长胶,几年过去,成绩直线上升,先后两获本市乒协杯第3名(2009年、2010年)、两获乒临城下随州赛区45-55年龄组第1名(2010、2011),并取得了今年8月在武汉举行的乒临城下湖北赛区乒乓球挑战赛45-55年龄组第4名。

     长胶是一种催化剂,使我不断提升成绩、克敌制胜,并从中获得胜利的快感;长胶也是一种兴奋剂,使我始终处在一种亢奋状态,从中找到驾驭的快乐,并使原本朝三暮四的我连续几年坚守乒乓球运动。

      但是长胶并不完美,并非无懈可击,它在带给人们胜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困惑和无奈。长胶选手在弧圈高手冲击下的挣扎、别人对长胶的偏见、长胶本身技术的缺陷等问题总时时困扰着我。我本人也渐入技术瓶颈期,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但几年的长胶经历,使我对长胶有一点浅薄的认识和思考。

       一、长胶之优劣

      我打长胶时间不长,对长胶的体会和认识也许比较肤浅,但我还是想把它呈现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切磋。在我看来,长胶有长有短,优劣互现。

     (一)长胶的优势

      1、怪异。众人看长胶,怎一个 “怪” 字了得。为什么怪,一是“少”,打长胶的人太少,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比例,可谓凤毛麟角了。当反胶大行其道、风靡世界之时,长胶就是另类,另类就等于怪了。二是“反”,什么是反,就是反旋转,当所有人都适应一种旋转时,长胶反其道而行之,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力量,那种力量就是反旋转,人们自然感到怪,难以适应了。三是“飘”,飘是长胶特有的物理结构决定的,长胶受力往往在颗粒的上部,减力、回力、弹力等作用,使之受力不实在、不均匀、不规则,往往偏离人们预定的轨迹,让人无判断。

      2、控制。长胶另一杀手锏就是控制,由于长胶不吃旋转,对球的控制显得更容易一些。对下旋,可以用拱;回上旋,可以用挡、磕;对高球,可以打;求变化,可以用撇、括、挤。这些基本手法,既有效,又稳定,而且每种手法把球打过,都有出人意料的旋转、落点、变化和效果,都能给对手一定的杀伤。

      3、省力。我打长胶几年,最大的体会是省力。长胶打法多以防守为主、近台为本,这种打法大范围跑动少、步伐移动少,大力扣杀少、暴冲球少,同时,对步伐、攻击力要求明显低于反胶选手,非常节省体力,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4、变化。长胶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变化多。如果能有效的运用长胶技术手法,就能打出旋转、左右、长短、强弱变化的球,让人很难适应。

      正因为长胶上述特点,使长胶在业余乒坛独树一帜、所向所向披靡,一些纯业余、没有专业背景、半路出家的乒乓球爱好者运用这种胶皮创造出骄人的战绩。正如古人所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长胶的短板

      1、速度慢。长胶打过来的球,相对反胶、正胶、生胶,速度要慢许多,这就给对手很多反击的机会,当速度慢的时候,别人有充足的时间预判来球的线路、旋转、强弱,有充足的时间调整步伐和位置,有充足的时间选择攻击手段。特别是当别人熟悉长胶性能以后,速度慢的回球就等于送上下酒菜、呈上案板肉,人家处理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2、旋转差。虽然长胶能制造反旋转,磕、削、拱等手法制造的旋转也比较强烈,但相对反胶、正胶,它的旋转弱得多。旋转是反控制的利器,如果放弃了这种武器,比赛很容易陷入被动,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3、力量小。力量小是长胶又一短板和硬伤,长胶打过来的球力度不大,即使攻过来的球,力量也比较弱。尽管打过来的球路线古怪,不熟悉长胶的选手不易掌握,容易失误。但遇到熟悉长胶性能的对手,打过来的球反而可能成为别人反攻的号角,成为别人的靶子。

      4、发球差。长胶发球,虽然有时能产生出人意料、克敌制胜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旋转不够、力量不足、限制力不强、变化空间较小,容易让对手直接起板,从而迅速确立优势。

     现在很多研究对付长胶打法的球友,他们瞄准长胶的缺陷,拿起进攻的武器,只要功力达到,方法得当,长胶的优势瞬间变得微不足道,而它的四大劣势却被无限放大。

      二、长胶之误区

      部分球友在器材、技术、打法,甚至思想上存在偏差,走了很多弯路,特别容易步入误区。

      1、追求怪异。很多长胶选手,唯恐胶皮不怪,一门心思搜寻“更长”、“更软”、“更怪”的胶皮,凭借器材的怪异,依靠对方失误获取胜利。在笔者看来,这无异于自我麻醉、自我扼杀。虽然笔者也使用“大颗粒”,并靠它提升了成绩,但现在我已认识到其种种弊端,并认真反思和改进。的确,“大颗粒”能提升成绩,但对长胶技术的全面发挥、展示和提高,我认为:有百害之大、一利之微。第一,消磨意志。使用怪异长胶能制造强烈的反旋转,造成对方失误,并获取胜利,自然就乐不思蜀、不思进取了,我认为,这种态度是一种毒品依赖症。第二,淡化技术。怪异长胶虽然能运用各种长胶技术手法,但是从程度上,怪异长胶发挥和挖掘技术的深度、广度明显低于普通长胶。第三,崇尚防守。使用怪异长胶对业余选手(特别是不适应长胶的球友),胜算较大,因此,多数使用这类胶皮的朋友崇尚防守,甚至消极防守。

     2、追求全面。黄老爷子对长胶技术的总结,着实全面而到位,有十几种技术,有攻有防,有静有动,有左有右,有短有长。我认为,并非每项技术都要学精,核心技术不可少,串连技术可取代。特别拱、挡、磕、撇、挤、打等长胶核心技术,要学透学精,因为这些技术运用频率最高,实用而有效,而其它串连技术是可以互相替换和取代的,不宜过多追求技术的完整和全面。

     3、盲目模仿。有些球友在器材和打法上朝秦暮楚,盲目模仿,今天效仿黄建疆的长正组合,明天效仿徐伟雄的长反组合。今天学习王茵的长胶进攻,明天学习赵伟英的倒板打法。在器材、打法总是反反复复、飘忽不定,这样对长胶技战术的定型和成长极端不利。我认为:器材和打法要符合自己的技术、性格、体力和能力,使用长胶要对自己各方因素进行评估,确定适合自己的武器、战法,切不可盲目模仿。

      三、长胶之突破

      长胶作为一种独立的武器,存在一定缺陷,但如果与其它武器有效组合,挖掘长胶技术潜力,创新技术开拓思路,突出其反差性、侵略性、创新性,就能使其威力大增,成为一种锐利的武器。

     1、突出反差性。反差性主要体现在器材的反差上。就是根据胶皮的不同性能,交错使用,制造不同的旋转,形成反差,常见手法就是倒板或横打,倒板是长胶打法最见效、最常见、最风行的手法,横打对一些横打技术好,倒板感觉差的人最为适用。

     2、强化侵略性。长胶四平八稳、慢慢吞吞的打法已经不适应现代乒乓运动的要求,长胶发展方向就是侵略性,既使是防守,也要体现侵略性防守,进攻更要突出其犀利,王秋伊的打法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特色,正手有板有眼,横打虎虎生威。如果没有倒板技术或者倒板频率较低,长胶要走正胶化道路,即靠长胶进攻,这就要求在胶皮选用上突出进攻性特点,尽量选用适合进攻、容易控制的胶皮。以我的观察,石化赵大板的长胶进攻颇有正胶进攻的味道,值得我们借鉴。

      3、注重创新性。长胶打法多种多样,一些专家已经总结得非常之好。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法、习惯、技术根底,在专家总结基础上,大家完全可以活学活用,甚至可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打法。比如,广东雷磊的“括打”,这种打法到底是谁创造的我无从考证,但从长胶大会上他的运用,感到很有成效、很有杀伤力。又如,吴文的“提击”,也很有杀伤力,尽管动作不甚规范,但效果奇佳。还有一些球友,他们使用一些不知名的技术动作,甚至非常滑稽的动作,却能克敌制胜。

      以上是笔者的墙外之音、一孔之见,难免有片面、纰漏、偏执,甚至错误之处,可能与部分球友意见相左,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和谅解!
作者: 卓朗    時間: 2011-10-24 10:55

thx for sharing
作者: 小閒    時間: 2011-10-24 10:57

多謝提供!
作者: abccw    時間: 2011-10-24 11:06

長膠既精髓的確要用時間摸出黎。
作者: hungwahsun    時間: 2011-10-24 12:41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利器。量力而为,选择适合自己用的就是最好的了。
作者: 毛毛輝    時間: 2012-5-7 15:25

好文.言之有理
作者: carfielddog    時間: 2012-5-7 15:39

GOOG
作者: 葉師傅    時間: 2012-5-30 17:38

thx !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