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砌版討論] 球板軟硬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新手    時間: 2024-5-1 16:18     標題: 球板軟硬

其實佢講得有冇道理呢
定係呢啲唔可以作準
要視乎底板同膠皮
甚至同一款底板每一塊都有少少分別






“软板硬胶硬板软胶“这个说法局限性很大。最早的正确版本已经在传播中消失了,现在广泛传播的是不完整版。以下内容颠覆大部分器材爱好者既有认知,请做好心理建设,谨慎阅读。、 软板硬胶不走球,硬板软胶不吃球 如果你真的想按照“软板硬胶硬板软胶“这个说法去实践一下,那么你可能会选择这么两套配置,一套是vis配狂飙37柔,一套是stiga eg v2配41蓝省。至少这些器材是符合所谓的通常的“软硬”定性的,37柔比41蓝省度数低,更软。vis由于外置蓝芳碳的加持,刚猛硬挺。 等你真的贴好去试打一下呢,你发现vis配狂飙37柔还不错,速度还不错,不过没啥弧线,稍微用点力回球就压着对面球台底边了。另外一套软板硬胶呢不那么容易失误,不过你抡圆了胳膊去打,球速也不是特别快。稍微减力击球的话,球就下网了。大部分初学者都能打出以上弧线的区别,这些也都是性价比很高的必烧器材,欢迎各位器材爱好者亲自实验并且分享试打体会。 另一套硬板软胶的配置呢,是斯蒂卡纳米碳王9.8配天弓。这套就不建议器材爱好者折腾了,意思不大。我简单描述一下这套配置的手感,球一来就被弹飞了,手上都没怎么反应过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从形变的一致性角度来理解。天弓系海绵形变大,纳米碳王形变小,这两者形变程度不匹配,导致海绵形变充分时底板尚未“响应”,这种迟滞感非常要命。就像开大货车一脚油门下去了但是居然没啥动静,但你又得及时收住不然一会儿这车就开始横冲直撞,很难控制。同样的放到软板硬胶配置上,海绵稍微形变一点就触发了底板形变,但是当底板恢复形变吐球时,海绵无法响应底板的喷弹。底板已经duangduang了但是球速没快多少。因为板子的振动被海绵“闷”住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一条经验叫“日桧不能配狂飙",这些结论的确是能得到相互印证的。 因此我们简单地总结软板硬胶和硬板软胶的问题,“软板硬胶不走球”,“硬板软胶不吃球”。这句话是完整版,广大器材爱好者记住这个结论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以讹传讹只传了一半,可能是这句话太长了。 文章的下半部分我们考虑剩下的两种组合,软板软胶和硬板硬胶。 硬板硬胶要发力 典型配置为vis配41蓝国,如果力量足够的话当然非常好。但是狂飙很难适合所有人,有些人的打法就是不太契合狂飙的特性,特别是以灵巧、节奏、速度压制为主要得分手段的新生代球员。我也建议业余爱好者把路线打开,避免太多硬对抗的球,毕竟没有训练量和肌肉力量水平的保证很难打出专业队那种质量的回球。如果力量不够打透海绵,很难保证稳定的裹球感,也很难制造稳定的落台弧线。此时不如退化到硬板软胶。 软板软胶拼实力 “软板软胶”唯一的缺点就是速度稍微有点慢,剩下的都是优点,例如形变大,手感清晰,稳定可控。广大业余爱好者练球的话,用一套较软的配置保证动作质量和上台稳定性其实完全够用了。当然随着器材演进改革,软硬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在2023年,我们认为纯木七夹是比外置纤维板软的。当然小朋友启蒙学球就直接从外置纤维板开始好了,现在的外置纤维球板也没那么贵。年长一些的球友使用外置纤维也更省力一些。 小结 软板硬胶不走球,硬板软胶不吃球,硬板硬胶要发力,软板软胶拼实力。广大业余爱好者可以考虑软板软胶这类配置,建立起良好的手感之后再根据技术水平调整器材。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5318537?utm_id=0
作者: garytang2018    時間: 2024-5-2 12:49

打波打形變,軟硬只係形變程度唔同。
纖維硬一樣要用力,7夾板都可以好彈,編野就由佢啦。

[ 本帖最後由 garytang2018 於 2024-5-2 12:51 編輯 ]
作者: 寫工    時間: 2024-5-4 14:45

利申,幫大家分分段睇得無咁辛苦。


“軟板硬膠硬板軟膠“這個說法局限性很大。最早的正確版本已經在傳播中消失了,現在廣泛傳播的是不完整版。以下內容顛覆大部分器材愛好者既有認知,請做好心理建設,謹慎閱讀。

軟板硬膠不走球,硬板軟膠不吃球 如果你真的想按照“軟板硬膠硬板軟膠“這個說法去實踐一下,那麼你可能會選擇這麼兩套配置,一套是vis配狂飆37柔,一套是stiga eg v2配41藍省。至少這些器材是符合所謂的通常的“軟硬”定性的,37柔比41藍省度數低,更軟。vis由於外置藍芳碳的加持,剛猛硬挺。 等你真的貼好去試打一下呢,你發現vis配狂飆37柔還不錯,速度還不錯,不過沒啥弧線,稍微用點力回球就壓著對面球臺底邊了。

另外一套軟板硬膠呢不那麼容易失誤,不過你掄圓了胳膊去打,球速也不是特別快。稍微減力擊球的話,球就下網了。大部分初學者都能打出以上弧線的區別,這些也都是性價比很高的必燒器材,歡迎各位器材愛好者親自實驗並且分享試打體會。

另一套硬板軟膠的配置呢,是斯蒂卡納米碳王9.8配天弓。這套就不建議器材愛好者折騰了,意思不大。我簡單描述一下這套配置的手感,球一來就被彈飛了,手上都沒怎麼反應過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可以從形變的一致性角度來理解。天弓系海綿形變大,納米碳王形變小,這兩者形變程度不匹配,導致海綿形變充分時底板尚未“響應”,這種遲滯感非常要命。就像開大貨車一腳油門下去了但是居然沒啥動靜,但你又得及時收住不然一會兒這車就開始橫衝直撞,很難控制。

同樣的放到軟板硬膠配置上,海綿稍微形變一點就觸發了底板形變,但是當底板恢復形變吐球時,海綿無法回應底板的噴彈。底板已經duangduang了但是球速沒快多少。因為板子的振動被海綿“悶”住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一條經驗叫“日檜不能配狂飆",這些結論的確是能得到相互印證的。

因此我們簡單地總結軟板硬膠和硬板軟膠的問題,“軟板硬膠不走球”,“硬板軟膠不吃球”。這句話是完整版,廣大器材愛好者記住這個結論就可以了。至於為什麼以訛傳訛只傳了一半,可能是這句話太長了。 文章的下半部分我們考慮剩下的兩種組合,軟板軟膠和硬板硬膠。 硬板硬膠要發力 典型配置為vis配41藍國,如果力量足夠的話當然非常好。但是狂飆很難適合所有人,有些人的打法就是不太契合狂飆的特性,特別是以靈巧、節奏、速度壓制為主要得分手段的新生代球員。

我也建議業餘愛好者把路線打開,避免太多硬對抗的球,畢竟沒有訓練量和肌肉力量水準的保證很難打出專業隊那種品質的回球。如果力量不夠打透海綿,很難保證穩定的裹球感,也很難製造穩定的落台弧線。此時不如退化到硬板軟膠。 軟板軟膠拼實力 “軟板軟膠”唯一的缺點就是速度稍微有點慢,剩下的都是優點,例如形變大,手感清晰,穩定可控。

廣大業餘愛好者練球的話,用一套較軟的配置保證動作品質和上臺穩定性其實完全夠用了。當然隨著器材演進改革,軟硬標準也在發生變化。在2023年,我們認為純木七夾是比外置纖維板軟的。當然小朋友啟蒙學球就直接從外置纖維板開始好了,現在的外置纖維球板也沒那麼貴。年長一些的球友使用外置纖維也更省力一些。

小結軟板硬膠不走球,硬板軟膠不吃球,硬板硬膠要發力,軟板軟膠拼實力。廣大業餘愛好者可以考慮軟板軟膠這類配置,建立起良好的手感之後再根據技術水準調整器材。
作者: antony    時間: 2024-7-21 12:18

Thank you~~~~
作者: 寫工    時間: 2024-8-16 17:17

唔洗客氣
作者: old-cake    時間: 2024-8-16 23:51

我直板無綿長膠,比較喜歡軟板配軟長膠,硬板配硬長膠
作者: old-cake    時間: 2024-8-17 06:51



[ 本帖最後由 old-cake 於 2024-8-17 06:53 編輯 ]
作者: 寫工    時間: 2024-9-7 11:32

軟板配軟長膠可邪,硬板配硬長膠可攻?
要向大師請教。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