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2016年巴西奧運會乒乓球亞洲區預選賽香港賽區比賽有感
熊志超
作者按:本帖经作者修改后已发表在《中国体育教练员》杂志上,题目是:“内在注意力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竞赛能力的影响”
摘要:國際乒聯為了提高奧運預選賽的水準和觀賞性,規定:“本屆奧運會必須所有國家參賽的選手都要在預選賽出場才能按世界排名爭取2016年巴西裡約奧運會參賽名額”。這個規定對中國隊三選二處於劣勢,但世界排名第一的劉詩雯是根救命稻草,千載難逢的搏殺機會,只要奪冠加上世界排名的頭銜無疑在激烈的隊內競爭中占得先機。可惜她事與願違,太想贏反而被深層心理中的不合理信念所累,導致內在注意力破壞了她的無意識能力而影響技能的正常發揮,無可奈何地輸給了自己從來未曾輸過的對手,喪失了寶貴的機會。
關鍵字:奧運亞洲區預先賽香港區;劉詩雯;杜凱琹;內在注意力;無意識能力
前言
2016年巴西裡約奧運會乒乓球亞洲區預選賽上,中國隊如願奪得東亞區的兩個奧運會單打參賽名額(馬龍和李曉霞),但出乎意料的是劉詩雯、丁甯以及許昕相繼在“外戰”中輸球,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啊!劉國梁認為:“劉詩雯等3名主力輸給外隊選手,主要是因為此前並沒有當成奧運會的級別來看待預選賽,但來了之後發現比賽的性質遠不如普通公開賽簡單,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心理波動更大”[1]。筆者認為這種特殊性就是劉詩雯等3名主力對國際乒聯的新規定有種期盼!只要我奪冠加上世界排名,原先處於劣勢的我可能最後也能搭上末班車,而原先處於優勢的隊員如本次預選賽沒打好,最後確定單打名額可能會有變數等不同的心理因素在作祟。因此他們都是輸在太重視、太想贏得這場奧運會預選賽,從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發揮。那麼,為什麼高水準的運動員太想贏得某場對自己非常重要的比賽時,反而會輸給自己從來未曾輸過的對手呢?
1. 內在注意力破壞劉詩雯的無意識能力
1.1高水準運動員的無意識能力
任何一位高水準運動員在平時的技能訓練中都必須經過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越是有系統的訓練,條件反射越強烈,“隨著練習的增加、技術變得更加熟練時,注意的要求也隨之而減少。當技術執行完全達到自動化後,注意則被忽略,技術執行的過程成為潛意識的行為”[2]。也就是說,運動員到了這種境界,“已經忘記原先為了學習的方便而設立的招式,如果招式忘不掉,就是有意識,沒有完全轉化為無意識。當所有招式都忘記後,無意識的轉化才算成功,完全達到了技能的自動化。這種技能的自動化能力就稱為無意識能力。可見,有意識是膚淺的,只有澱積為無意識,才能產生強大無比的力量”[3]。
1.2 奧運會預選賽劉詩雯輸給杜凱琹案例心理分析
1)不合理的信念表現促使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按當時兩人的技術水準,劉詩雯比杜凱琹要高出很多(劉之前從沒沒輸過給杜),可是早不輸晚不輸偏偏就在奧運會預選賽輸,為什麼?筆者認為劉詩雯知道雖然自己是世界排名第一,但中國隊並非如國際乒聯認為的那樣誰世界排名第一就應該給誰上奧運單打名額,中國隊是三選二有自己的“國家戰略”,以往的奧運會每個國家都可按符合規定的世界排名者直接獲得奧運參賽資格,而本屆奧運會改變了過去的做法,必須所有國家參賽的選手都要在預選賽出場才能按世界排名爭取參賽名額。這是個對劉詩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只有本次預選賽拿到第一再加上世界排名第一的頭銜無疑在激烈的隊內競爭中占得先機,因此她在當時非常渴望通過這次預選賽奪冠就不必看教練組的眼色做人。然而這種機會太誘人、也太折騰人了,劉詩雯太想贏了!且劉詩雯意識到這可能是自己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機會了,這種不合理的信念表現促使其深層心理中存在著絕對化要求的想法“我必須贏得這場比賽,這是我最後的一次機會了”,因此她比誰都渴望得到這個奧運預選賽冠軍,所以她心理壓力比誰都要大。越是不能輸的關鍵比賽,她就越是想贏怕輸,結果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影響了她的正常發揮,無可奈何地喪失了寶貴的機會。
2)不合理的信念表現促使她努力把內在注意力引向已經自動化的技術上面去了
當一位過份在乎比賽結果的高水準運動員在高壓力環境下比賽發揮不了平時的正常水準是不足為奇的,在關係到能否拿下重要比賽壓力下,當劉詩雯認知到此次比賽的重要性時,頭腦往往比別人試圖付出更大的努力來確保技術執行過程的正確性。然而,對於運動員已經形成自動化的運動技能(無意識能力)而言,如果運動員額外努力試圖有意識地再控制執行過程,其自動化過程就會因有意識控制發生混亂,引起技術自動化(無意識能力)執行受阻。因為自動化是無意識的,罪魁禍首是這種不合理的信念表現促使她努力把內在注意力引向已經自動化的技術上面去了,把本來無意識的技術強加了意識,導致影響無意識能力的流暢發揮。
3)深層心理中存在不合理信念是與劉詩雯過往曾有過與眾不同的運動經歷有關
劉詩雯三大賽中的世界盃拿了四次之多,世乒賽卻一次也沒能問鼎,去年本該穩拿的第53屆世乒賽女單冠軍卻被丁寧受傷的10分鐘的醫療暫停給扼殺了。要知道中國隊歷來對奧運會最近的一屆世乒賽冠軍得主最為重視,幾乎是那屆誰獲冠軍誰就可獲得這一屆奧運單打名額。現在巴西奧運會將至,她渴望參賽的願望是非常強烈的,可是三人只有兩個名額,李曉霞是大滿貫得主且是本屆唯一有資格實現衛冕奧運女單冠軍的現役一姐,毋容置疑是教練組心中的奧運女單第一人選;丁寧貴為第53屆世乒賽女單冠軍,上屆奧運亞軍,雖然她對劉詩雯的勝率低,但對外能力和心理素質比劉詩雯強,因此劉詩雯想在教練組的心目中要改變對她的印象是很難的。理論上講,最公平的做法是三人打“生死戰”她才有機會殺出重圍,關鍵是教練組心目中的人選就是李曉霞和丁寧,這是出於“戰略”考慮,除非劉詩雯能借國際乒聯要求必須所有國家參賽的選手都要在預選賽出場才能按世界排名爭取參賽名額這一新規定且奪冠,此乃最後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個機會不亞於打“生死戰”,可惜第一場就爆冷輸給了香港新秀杜凱琹。
4)劉詩雯輸在心理而不是技術問題
“一個選手,不論你與多少人對壘,打多少場比賽,其實只有四個對手:比你強的、比你弱的、與你勢均力敵的和你自己。其中最主要的對手是自己”(劉偉語)。顯然劉詩雯在心理和膽略上沒有戰勝自己,因此他無法順利地執行預定戰術思想,被不合理信念拖累導致內在注意力破壞了她的無意識能力,影響了她技能的正常發揮,從而輸給了自己也就輸給了對手。像劉詩雯這種不尋常經歷在比賽中心理負擔會比常人重,有常人無法體驗的複雜的、深層的心理活動。因此,很難調整好心態,必須通過教練員賽前的逆境應對策略來調整她的心態。
2. 內在注意力幫助杜凱琹實現以弱勝強的夢想
與劉詩雯恰恰相反,內在注意力能幫助杜凱琹實現了以弱勝強的夢想。因為比賽中內在注意力對淺層心理應激調控是有利的,淺層心理應激是指運動員過往沒有複雜的運動經歷,只是在重大比賽關鍵時刻的高壓力下產生的心理應激,想贏怕輸的思想抬頭了(壓力大了),會影響運動員的技能發揮,通過內在注意力控制應激訓練,如運用思維替換法等一般都能得到解決。
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壓力的時候,往往是消極思維充滿了大腦。杜凱琹在與劉詩雯比賽中可能會想:“劉詩雯可不好打啊!我沒贏過他,輸定了”。如果杜凱琹任由這種負面的思維蔓延下去,心理能量就會處於較低的水準,就會影響技戰術水準的正常發揮;但只要她能轉念一想:“劉詩雯的壓力可能比自己還要大,她更渴望要拿到奧運預選賽資格,因此她很可能背上了比自己還要重的包袱,技術發揮就會打折扣,而自己只要打出平時的正常水準就有贏的希望”。杜凱琹的這種想法就是內在注意力把正面的思維取代了負面思維的一個正確的心理活動,這樣一來,杜凱琹的心態就擺在拼一拼的位置,心理能量就會處於較高的水準,負面的思維就會自然而然被取代、心態就會趨於正常、壓力也會減輕、技戰術水準的發揮才能得以保障,最終實現了以弱勝強的夢想。
3.對策
筆者認為解決劉詩雯深層心理中的不合理信念對策是教練員在培訓高水準運動員時就要細心觀察,在賽前應該是有跡象可循的(她太想要這個參賽資格了)。劉詩雯的技術已經非常厚實,應該抓心理這個主要矛盾。出賽前假如她的主管教練能多為隊員思考些比賽場上可能會出現的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想到劉詩雯目前的內心在想什麼?在比賽前與她多溝通,通過談心調整她的心態,樹立起她的自信心,排除她心中絕對化要求的想法,淡化她“我必須贏得這場比賽,這是我最後的機會”的想法。啟發她讓她想:“以前是怎麼贏對手的?現在也是這麼打,靠實力說話”。待她自己想通了,內在注意力就不會被大腦調動去破壞無意識能力了,比賽結果可能就會相反,這叫解鈴還須系鈴人,也是戰勝自我的具體表現。
舉個例子:王勵勤當年被李曉東教練打造成世界上最強悍的超一流高手,技術超群,具備了奪冠的實力。可是他因心理素質不過關,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後來主教練蔡振華把剛從歐洲回國的施之皓安排接手帶王勵勤,他的工作主要是和王勵勤談心,瞭解他心裡想什麼,把自己的成功經驗傳授給他,説明他提高認識,從而解開了他的心結。一旦想通了,王勵勤不久就奪取了2001年大阪第四十六屆世乒賽男單冠軍。
總括而言,比賽中的心態調整是屬於運動員的行為,但思想工作和心理調整方法卻是教練員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教練員只有淺層心理調整的指導能力是不夠的,如果運動員有過像劉詩雯那樣的不尋常經歷,其深層心理中必定存在不合理信念,在比賽中是很難調整心態的,因為這種經歷是致使其深層心理中存在著絕對化要求的想法(我必須贏得這場比賽),而這種不合理信念又是促使運動員努力把內在注意力引向已經自動化的技術上面去的元兇,最終導致無意識能力遭到破壞。所以必須通過教練員在賽前把運動員深層心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表現解決了,想贏怕輸的心理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4.討論
內在注意力在高水準運動員比賽中是把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弊。教練員們應對內在注意力進行正反兩方面的認識,如何讓內在注意力這把雙刃劍有利於我們的一面更加銳利,而使其消極的一面對我們的傷害逐漸減少,這是一個需要教練員們深入思考的問題。所以“打完才知改進,不是好教練”(蔡振華語)。我想我國教練員們都應該記憶猶新,應引起廣大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們足夠的重視!
在奧運會之前輸球也許是好事,不僅給隊員敲響了警鐘,而且給教練員留下了補救危機的機會。許昕和丁寧的輸球與劉詩雯如出一轍,都是深層心理中存在著絕對化要求的想法“我必須贏得這場比賽,這是我最後的一次機會了”,這種心態是人之常情,運動員帶著這種心態去比賽是很難調整的,對渴望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都是致命的,其結果是超出了運動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壓力和應激狀態下發揮失常。像這種失誤幾乎每次奧運會預選賽都會發生,如2008北京奧運預選賽王楠輸給了韓國的前中國運動員唐納序;2012倫敦奧運預選賽世界排名第一的馬龍輸給了日本名不見經傳的18歲小將丹羽孝希;今年更重滔覆轍三員世界排名一、二、三的大將被淘汰。這不能不說心理技能訓練恐怕是國乒教練組的薄弱環節,對此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這些例子說明中國隊如果不儘快加強和提高心理技能訓練,就很容易被日本、歐洲和其他強隊作為突破口。因為他們都知道中國隊內競爭非常殘酷,誰都輸不起球,所以壓力非常大,只要日本人、歐洲人能進入決賽,就有大的機會戰勝中國隊,本屆裡約奧運乒乓球團體冠亞軍決賽,日本隊的水穀隼就逆轉許昕從中國隊手中奪得寶貴的一分,對此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辛華.國乒獲東亞區兩單打名額 馬龍李曉霞"直通"裡約占先機[EB/OL] http://sports.eastday.com/s/20160415/u1ai9301030.html
[2]王進.運動競賽關鍵時刻的“發揮失常”:壓力下“Choking”現象[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128頁)。
[3]劉承宜.無意識的力量與舉國體制[EB/OL].http://www.tiyuol.com/bbs/viewth ... &extra=page%3D1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7-7-9 20:0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