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第53届單項世乒賽女單决賽有感
熊志超
引言
在剛剛結束的2015年中國蘇州第53届單項世乒賽女單冠亞軍决賽中,劉詩雯與丁寧爲我們呈現出一場打滿七局才分勝負的精彩慘烈的比賽。就在劉詩雯第7局2:0領先,延續了第5和第6局强勢的大好競技狀態下,許多人都認爲以劉詩雯這樣的氣勢打下去丁寧輸定了。遺憾的是丁寧此時爲了救一個看似必死無疑的球,而崴了脚,申請10分鐘的醫療暫停,這突如其來要命的“暫停”不僅救了她的命,還扼殺了劉詩雯眼看就要到手的冠軍夢。丁寧崴脚影響較小反而撿了個大便宜,這是她制勝的轉折點,同時也是導致劉詩雯心理崩潰的導火綫,是全場比賽的關鍵所在。從劉詩雯决賽遭遇丁寧那個“醫療暫停”導致心理崩潰引發的心理問題來看,心理技能訓練仍然是目前我國教練員的薄弱環節,應該引起我們足够的重視!
在點評劉丁之戰以前,先讓筆者分析一下他們的核心技術及技術風格。
劉詩雯是右手橫握球拍快攻結合兩面弧圈以先發制人打法,控制速度、旋轉、弧綫、能力突出、落點也不錯,只是力量稍顯不足的技術特長,以及以快、轉、准、攻、變而以快轉爲主的技術風格;是技術最先進、最全面的主力之一。她不僅正反手均衡,特長還特別突出——速度奇快。尤其是反手轉正手既快又有質量,因此,劉詩雯具有很强的競爭力。
丁寧是左手橫握球拍兩面弧圈結合快攻,以後發制人打法,控制旋轉、弧綫、落點能力突出,速度也不錯、只是力量稍顯不足的技術特長,以及以轉、穩、准、攻、變,而以特別穩健爲主的技術風格。雖然她的技術幷不是最先進、最全面、但她有一定的主動性,穩定性很好,以後發克制先發、以防守克制搏殺,以過人的相持能力照樣可以拖垮任何對手,這一點很像張怡寧。她還有一個顯著的優點,那就是誰和她打球,她都特別能纏、有股韌勁、和永不言敗的精神。
1. 劉丁大戰案例分析
劉詩雯本次决賽主要是采用“調左壓右”( 對付右手就是“調右壓左”)戰術與丁寧周旋,以她特有的反手轉正手、正手轉反手奇快的速度來衝破丁寧的穩固防綫,效果非常好。道理是劉詩雯抓住了丁寧移動的弱點。由于受到身體解剖結構的影響,丁寧向持拍手的同側移動(正手位)比向异側移動(回反手位)要容易和方便一些。于是,劉詩雯先打對方正手位幷且能够防其一板正手位進攻,再攻擊其反手位,那不就正好抓住了丁寧的步法移動弱點了嗎?不管發球搶攻還是接發球搶攻或是形成相持,劉詩雯由始至終貫徹這一戰術意圖,使得丁寧很不適應,失誤頻頻。第一局順利拿下後,劉詩雯仍然照版煮糊沿用這一戰術順順利利拿到了第二局的賽點10:8,糟糕的是劉詩雯沒能拿下這局比賽的勝利。這是丁寧制勝的第一個轉折點,接下來的第三、第四局被丁寧抓住了劉詩雯沒拿下第二局産生心理波動的機會,乘勝追擊以大分3:1取得較大的優勢。這對劉詩雯很不利,其實幷非丁寧打得好,第三局是劉詩雯受第二局影響自己沒打好,失誤過多輸的球。丁寧只是打好了第四局的後半部,丁寧以3:5落後于劉詩雯時打出了個小高潮,她以少有的一改以往後發制人的打法,而是主動出擊以牙還牙采用“調右壓左”戰術打劉詩雯,這一招在她手中使用同樣凑效,這樣,一下子就把落後的比分追上幷再次拿下第四局。這是丁寧全場比賽打得最好的一局,可惜後面再也看不到這種主動性的進攻,局面被背水一戰的劉詩雯牢牢控制在手中,劉一次又一次地發動快速凶狠的“調左壓右”戰術,打得丁寧抬不起頭來,很是被動。在1:3落後情况下,劉詩雯以11比8、11比9連扳2局,以3:3再次把這場慘烈的比賽推向决勝局的高潮。
2. 劉詩雯上演驚天大逆轉好戲未能如願案例分析
劉詩雯在大比分1:3落後時,沒有放弃。她顯然沒有過多考慮比賽結果,而是如何打好當下比賽的過程。畢竟她過往與丁寧交鋒勝多負少是丁寧的剋星,結果劉詩雯很自信地連追回兩局且第7局以2:0遙遙領先,她已逐漸調整好心態(心理能量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技術動作比先前流暢(失誤少了),即形勢對她很有利的時候,丁寧爲救一個看似必死無疑的球,而崴了脚,由此申請10分鐘的醫療暫停,這突如其來要命的“暫停”不僅救了她的命,還扼殺了劉詩雯眼看就要到手的冠軍夢。這是丁寧制勝的第二個轉折點,這一暫停對雙方的心理會影響很不一樣。丁寧這個暫停對她的士氣和信心影響不大,而劉詩雯第五、第六局强勢追平大比分且第7局2:0領先,眼看就要到手幷憧憬著驚天大逆轉奪冠的大好形勢下,被對方這個意想不到的“暫停”把正常的心理防綫給摧毀了。此時她的腦海裏開始涌現出許多負面的思維,她後悔(剛才第二局沒拿下來,否則就不會發生這種意想不到的情况)、 怨恨(今兒我的運氣也太差了,丁寧崴脚怎麽早不崴,偏偏在自己狀態最佳時崴,老天爺怎麽不是眷顧著我呢?),甚至腦子裏出現短暫的一片空白。此時此刻各種各樣複雜的負面思想占了上風,其深層心理中各種不合理的信念都表現出來了。如 “ 我必須贏得這場比賽,才能拿世界冠军;才能得到教練的信任;“輸掉這場比賽我就失去了奧運資格”;“我兩年前和李曉霞决賽輸掉了比賽,難道這回也難逃一劫”?凡此種種都是負面的思維,如此過多考慮比賽結果和想贏怕輸就會造成心理能量過高,同時導致過度的應激從而引起高度緊張和壓力,甚至出現焦慮,使技術動作變形,根本無法正常發揮水平。
我相信劉詩雯嘗試過用正面的思維把負面的蓋過去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可是沒有成功。運動員在沒經歷過這種意外的環境中比賽,在短時間是很難轉過彎來的。從心理層面來講,醫療暫停前後的心理落差用差之千里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從技術層面來講,劉詩雯的最佳技狀態被放冷了,這對任何級別的運動員都是致命的傷害。其結果是超出了劉詩雯的心理承受能力,導致她在壓力下犯錯,不够冷靜,表現在本來丁寧脚受傷節奏必然放慢(不是她改變節奏),劉詩雯還是用丁寧沒受傷時的快節奏打怎麽行呢?應該放慢節奏耐心與她周旋,找到了機會再下重手,把比分拉開,心態就會逐漸恢復正常,就不會輸掉比賽。另外,她被丁寧追平,甚至超越後,心急了。明明是我强于她且她還受傷呢,却又拿不下來(按常理劉詩雯會認爲比分應該領先拉大),這種由于自已感知的能力或技能水平與意識到的期望水平之間出現的不平衡現象就是産生心理性應激的表現形式。此時劉詩雯的心理能量會處于較低的水平,影響了其技術的發揮。在應激狀態下竟然失誤頻頻,最終屈居亞軍。可見,逆境中比賽的心態多么重要啊!本人認爲這不能怪劉詩雯無能(她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處在高壓力競賽情境中的運動員不得不在短時間內做出一個又一個的决策, 幷付之行動, 她的認知、動機, 甚至基本生理機制在這一過程中通常受到了限制, 要期望她在如此複雜的應激情况下總是表現出最佳思維與最佳行爲可能是誇大了人的 ‘完美’理性”〔1〕。反之, 教練員從脚踏實地的逆境應對開始做起,可能更有說服力。
3. 打完才知改進不是好教練
劉詩雯的主管教練恐怕事先沒有想到10分鐘的醫療暫停突發事件吧! 劉詩雯這次輸給丁寧很可惜,輸球原因不在技術而在擺脫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够强, 這種突發事件超出了運動員的能力範圍,運動員在比賽中遇到自己想像不到的困難時,想擺脫,可是擺脫不了。怎麽辦?我想這個責任追究起來應該是教練吧!“打完才知改進,不是好教練”。主管教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事先應該想到比賽有可能出現各種不利情况,在訓練時模擬過的話,運動員在比賽中遇到就會有心理準備、就能泰然處之,不至影響心態,就能正常發揮。這叫逆境應對策略訓練,顯然,劉詩雯的主管教練沒有做過這樣的訓練,也就是說,訓練還不到位。
4. 逆境應對策略
筆者對劉詩雯輸給丁寧這個案例進行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要導出“運動員在比賽中如何面對逆境的應對策略”的概念給大家。逆境應對策略探討是在競賽中運動員表現的最佳心理機制的研究中産生的,在現實中我們發現最佳心理機制實質是理想化的表現形式。這裏涉及到對理想競技表現的理解。傳統的運動心理學經典理論,例如“倒U形假說”指出,在“倒U形”曲綫上升範圍內,心理能量是積極的、正面的、驅動性的心理因素,比如出現堅强的意志力、頑强的拼搏精神、求勝欲望、必勝信心、專注的注意力,等等。在此範圍內,隨著心理能量的提升,運動成績也會提高。心理能量處于過低或過高水平都會影響運動績效。所以運動員要通過訓練學會調整自身的心理能量水平,使自己在比賽中能够處于最佳心理狀况,發揮自身的優勢,展示自已的技術水平〔2〕。然而這種理論在實踐中都面臨著操作上的困難,首先是如何找到最佳心理狀態,其次是如何引發最佳心理狀態,再次是如何保持最佳心理狀態〔3〕。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講,上述傳統的心理技能訓練方案受到挑戰。
筆者認爲真實理想的競技表現應該是:“在競賽中對逆境的成功應對。即便運動員不是處在最佳心理狀態上(指最佳心境、流暢狀態),只要能合理應對逆境,有效補償過失、調節自身,他/她仍有可能達自身潜能的最好表現。不應探討競賽中運動員表現的最佳心理機制,而應追求高壓力下運動行爲的有限合理性(指在不同情况下的合適的應對方案),應探討高壓力下運動表現的適應性機制” 〔4〕。
4.1. 逆境的應對策略案例分析
教練員要充分估計到比賽中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環境(逆境),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在賽前模擬逆境進行訓練,到正式比賽臨場遇到逆境時,運動員才有足够的心理準備去搏殺。此乃逆境應對策略,由我國心理學專家、國際運動心理學會秘書長姒剛彥教授首先提出。在他指導訓練下,羅雪娟在2003年游泳世錦賽時,依靠一個風險極大的心理戰術戰勝了澳大利亞蛙泳名將瓊斯而奪金。
以下是本人前幾年在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爲教練員舉辦的持續進修課程上聽姒剛彥教授講課時記錄下來的一個案例:他曾經爲多支國家隊提供過心理咨詢服務,其中“爲贏瓊斯,羅雪娟大膽搏殺”一例最爲令人稱道。羅雪娟在2003年游泳世錦賽時依靠一個風險極大的心理戰術戰勝了澳大利亞蛙泳名將瓊斯。“瓊斯在100米蛙泳的預賽中游出了新的世界紀錄,當時羅雪娟的壓力很大,爲了適應和改變這個逆境,羅雪娟入水後就全力衝刺,這讓瓊斯的戰術被打亂。”瓊斯如果跟隨,最後20米的衝刺可能會出現問題;如果不跟,瓊斯可能無法挽回差距。瓊斯心理出現波動,最終只能遺憾地目睹羅雪娟奪冠。姒剛彥表示,之前,羅雪娟在訓練中模擬過這樣的環境,搏殺時,她對衝刺的體能問題有足够的心理準備。
小結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同人類對待疾病的態度一樣,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是采取各種方法防患于未然,不是僅僅等到運動員在出現了問題再去治療、調控,而是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教練員事先教會運動員心理調控的方法及爲運動員設計在比賽中出現逆境時怎麽應對的實景模擬比賽訓練方案。讓運動員明白在比賽中出現意想不到的逆境是常有的事,當比賽真正遇到時運動員就會有心理準備,就能泰然處之。可見,如果劉詩雯的的主管教練在比賽前模擬過上述突發事件的話,在壓力很大的情况下打丁寧,就有免疫力,結果可能就會相反。顯然這種逆境應對策略比臨場的心理調節來得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姒剛彥 青少年運動員的逆境應對訓練.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3卷第3期185-186頁。
〔2〕熊志超 乒乓球運動員心理壓力分析及其解决對策.〔J〕乒乓世界,2010年第4期98頁。
〔3〕〔4〕姒剛彥 青少年運動員的逆境應對訓練.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3卷第3期185-186頁。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5-6 21:1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