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123
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深度剖析】反手台內擰拉技術要訣(交流正在進行中)

業餘想把擰拉練好是完全有可能的,方法對頭一堂課(1小時)我就能搞定。我教了很多業餘愛好者包括女子都一學就會,我寫這個帖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於2013年去瀋陽體育學院參加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時,與我同在快樂乒乓網一齊擔任技術交流版版主的橫板亂打盡地主之誼招待我,還邀請我與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打球,順便我在不到一小時內教會了他們幾位朋友,有位朋友學會後的高興勁難於言表。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回來後我在想業餘運動員很少有現場專業人士指導,如果我把擰拉的要點寫下來發帖不就可以幫助很多人嗎?於是就有了此帖,還挺火的。在此基礎上我把它上升到理論的層面並成功地發表在國家級學術核心期刊上。王皓式台內擰拉技術教學與訓練探討http://www.chinatyxk.com/editer/doc/2015471646457967.pdf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TOP

引用:
原帖由 h51860 於 2015-12-15 10:38 發表
業餘想把擰拉練好是完全有可能的,方法對頭一堂課(1小時)我就能搞定。我教了很多業餘愛好者包括女子都一學就會,我寫這個帖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於2013年去瀋陽體育學院參加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時,與我同在 ...
thank you,我就是要睇這樣的技術分析
樊振東ALC 典馳40度 D05 (正反手貼滿連護邊193)
林高遠ALC TD V22extra
奧恰ALC 典馳40度 D05

TOP

睇文章明但一做就難
正手:手掌
反手:手背

TOP

反手台內擰是可以擰出下旋球來的
大家注意了!反手台內擰出下旋球是下旋和上旋的結合體即混合旋轉球,預備動作:請左手持球,右手握拍。持拍手自然下垂(此時拍的正面向左,背面向右)向內轉180度後使剛才的正面向右,背面向左(剛好反過來了)且與球的右切面接近平行(不能平行否則沒有了切入角)。此時肘關節朝外略上揚(有利於手腕內旋)並高於手腕。擊球動作:當球從己方球臺彈起時,在球臺上升後期或高點期,球拍背面(拍頭)摩擦球的右後側中下部。手腕先橫向接觸球產生側下旋,再翻腕。動作要一氣呵成。你的拍頭與球接觸時是下旋的拍形就決定你擰的球帶有下旋性質。這個翻腕動作不僅僅起到上旋假動作的作用,它本身就是帶有上旋,即先下旋後上旋形成一個混合旋轉球。其原理跟發急長下旋球是一樣的。我這裡所說的急長下旋球不是純正的出臺急下旋球,而是既有下旋又有上旋,能迷惑對方,常常令對方誤以為是上旋球。我對學生解析發這種急長下旋球的分解動作是這樣的,接觸球時拍形後仰,拍頭磨擦球的中下部產生下旋,再立起球拍往前推撞。快速的連續動作是看不出兩部分動作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你的拍頭與球接觸時是下旋的拍形就決定你發的球帶有下旋性質。但前提條件是推撞的力要合適,大了不行(抵消了下旋成分與發急上沒什麼區別了),可以略微小於拍頭磨擦球的中下部產生下旋時的力,不能太小,否則看不到上旋成分就失去了迷惑對方的效果。所以這個尺度不好掌握,只有達到六四開(下旋六,上旋四)的話,對方一推或快撥就下網;一搓就冒高就是這個道理。 在實踐中運動員擰球時,時有下旋;時沒下旋(而是不轉或上旋球),就是沒掌握到火候。擰拉接觸球的右後側中下部時的力(產生下旋)要略大於翻腕動作(產生上旋),也就是說翻腕動作不要發力(順勢翻腕就行了)。否則擰拉出來的球就不是下旋球了,而是上旋球。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TOP

 44 123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