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過一些乒超比賽成績, 發現最近有好幾隊都因棄權而得零分
無疑, 打乒超的隊伍, 隊員以成年人居多, 所以我絕對相信, 棄權背後定必有一些重要原因
使領隊在千萬個無奈之下, 作出取捨
我覺得乒超的時間安排, 其實可以有小小彈性
以現行制度, 是大會安排, 指定一個日期, 時間, 要領隊confirm
理論上以每一隊上限20人的隊伍而言
出5個人, or minimum3個人, 是絕不苛刻
我個人亦認為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做法
然而, 棄權的隊伍正告訴我們, 現行做法對他們而言, 是有難度的
我是十分支持上兩季的乒超做法
那時跟現在一樣, 都是分開若干個小組
大會只是比一個時限, 要領隊聯絡另外幾隊作賽
無疑, 這個做法是有其缺點的
一些領隊可能在指定時限之內, 未能聯絡指定隊伍, 完成比賽
我相信這是當年大會要改制的其一原因
但, 我亦想指出, 這個做法其實有好多好處:
首先, 由雙方領隊共識日期, 時間, 棄權機會會減低
第二, 雖然說由領隊約時間, 會增加領隊的工作, 但事實上在約的過程中, 無形地跟其他領隊建立了一個互動的關係, 打乒超可能只係一個開始(beginning), or一個途徑(means), 但正因乒超約人這個動作, 為之後兩隊, 或更多隊, 製造出更多的交流機會, 這體現了hkttf--"more ball games, more fun"的理念. Now, if more and more teams are absent from the game, how do we get "more fun"? 雖然有人退出, 出席的一隊會全取15分, 但這卻令我會反思, what would I expect to get from HKTTF? More games, or more marks?
第三, 以前是有主場客場, 好似係由一隊去接待另一隊, 各隊因此要到不同地區作賽, 雖然, 每個場的球桌都是一樣, 但卻給我不同的感覺, 好似同乒工去過大角咀打比賽, 在打波之餘, 亦有人講了很多鬼故, 跟狂龍在北河街比賽, 同場亦有他們的定期聚會, 使我感受到他們的團結, 以及作為一個球員及領隊的風度
[ 本帖最後由 kei 於 2011-2-28 13:1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