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申,幫大家分分段睇得無咁辛苦。
“軟板硬膠硬板軟膠“這個說法局限性很大。最早的正確版本已經在傳播中消失了,現在廣泛傳播的是不完整版。以下內容顛覆大部分器材愛好者既有認知,請做好心理建設,謹慎閱讀。
軟板硬膠不走球,硬板軟膠不吃球 如果你真的想按照“軟板硬膠硬板軟膠“這個說法去實踐一下,那麼你可能會選擇這麼兩套配置,一套是vis配狂飆37柔,一套是stiga eg v2配41藍省。至少這些器材是符合所謂的通常的“軟硬”定性的,37柔比41藍省度數低,更軟。vis由於外置藍芳碳的加持,剛猛硬挺。 等你真的貼好去試打一下呢,你發現vis配狂飆37柔還不錯,速度還不錯,不過沒啥弧線,稍微用點力回球就壓著對面球臺底邊了。
另外一套軟板硬膠呢不那麼容易失誤,不過你掄圓了胳膊去打,球速也不是特別快。稍微減力擊球的話,球就下網了。大部分初學者都能打出以上弧線的區別,這些也都是性價比很高的必燒器材,歡迎各位器材愛好者親自實驗並且分享試打體會。
另一套硬板軟膠的配置呢,是斯蒂卡納米碳王9.8配天弓。這套就不建議器材愛好者折騰了,意思不大。我簡單描述一下這套配置的手感,球一來就被彈飛了,手上都沒怎麼反應過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可以從形變的一致性角度來理解。天弓系海綿形變大,納米碳王形變小,這兩者形變程度不匹配,導致海綿形變充分時底板尚未“響應”,這種遲滯感非常要命。就像開大貨車一腳油門下去了但是居然沒啥動靜,但你又得及時收住不然一會兒這車就開始橫衝直撞,很難控制。
同樣的放到軟板硬膠配置上,海綿稍微形變一點就觸發了底板形變,但是當底板恢復形變吐球時,海綿無法回應底板的噴彈。底板已經duangduang了但是球速沒快多少。因為板子的振動被海綿“悶”住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一條經驗叫“日檜不能配狂飆",這些結論的確是能得到相互印證的。
因此我們簡單地總結軟板硬膠和硬板軟膠的問題,“軟板硬膠不走球”,“硬板軟膠不吃球”。這句話是完整版,廣大器材愛好者記住這個結論就可以了。至於為什麼以訛傳訛只傳了一半,可能是這句話太長了。 文章的下半部分我們考慮剩下的兩種組合,軟板軟膠和硬板硬膠。 硬板硬膠要發力 典型配置為vis配41藍國,如果力量足夠的話當然非常好。但是狂飆很難適合所有人,有些人的打法就是不太契合狂飆的特性,特別是以靈巧、節奏、速度壓制為主要得分手段的新生代球員。
我也建議業餘愛好者把路線打開,避免太多硬對抗的球,畢竟沒有訓練量和肌肉力量水準的保證很難打出專業隊那種品質的回球。如果力量不夠打透海綿,很難保證穩定的裹球感,也很難製造穩定的落台弧線。此時不如退化到硬板軟膠。 軟板軟膠拼實力 “軟板軟膠”唯一的缺點就是速度稍微有點慢,剩下的都是優點,例如形變大,手感清晰,穩定可控。
廣大業餘愛好者練球的話,用一套較軟的配置保證動作品質和上臺穩定性其實完全夠用了。當然隨著器材演進改革,軟硬標準也在發生變化。在2023年,我們認為純木七夾是比外置纖維板軟的。當然小朋友啟蒙學球就直接從外置纖維板開始好了,現在的外置纖維球板也沒那麼貴。年長一些的球友使用外置纖維也更省力一些。
小結軟板硬膠不走球,硬板軟膠不吃球,硬板硬膠要發力,軟板軟膠拼實力。廣大業餘愛好者可以考慮軟板軟膠這類配置,建立起良好的手感之後再根據技術水準調整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