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高水準乒乓球運動員一分球比賽視頻(動畫)戰術案例分析45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高水準乒乓球運動員一分球比賽視頻(動畫)戰術案例分析45

高水準乒乓球運動員一分球比賽視頻(動畫)戰術案例分析45


原題目:最接近40+時代戰術打法要求的運動員浮出水面

熊志超


關鍵字:林高遠;樊振東; “雙邊直線”戰術;“雙邊斜線”戰術;“單邊直線”戰術;“單邊斜線”戰術;“結合戰術”;“疊加戰術”

從目前來看,男線最接近40+時代要求打法的運動員終於浮出水面,他就是林高遠,有人說他是男版的劉詩雯,筆者覺得有一定的道理。這是因為林高遠的打法有些像劉詩雯那樣擅長近台打“壓一邊,打另一邊”戰術(“雙邊斜線”、“雙邊直線”、“單邊直線”“單邊斜線”)且是疊加結合戰術,速度快,使用戰術既合理,又靈活多變,即可簡練的全反手,也能正、反手結合打戰術,比樊振東的打法有過之而無不及,是目前最為先進、最符合40+時代打法的新生代運動員。
從最近林高遠的戰績來看,在剛剛結束的第13屆全運會團體賽,林高遠連勝大滿貫馬龍、張繼科、世界冠軍許昕、世乒賽亞軍方博四大高手,帶領廣東隊闖進四強;在2017年第30屆亞洲杯乒乓球男單決賽中,林高遠4-2戰勝隊友樊振東榮獲冠軍;2017年9月24日,2017年國際乒聯奧地利公開賽男單決賽,林高遠4-1戰勝隊友閆安,獲得國際乒聯公開賽男單冠軍。
一系列驕人的戰績充分顯示了林高遠在國乒乃至國際乒壇的衝擊力勢不可擋,潛力無可限量,他的打法必將引領世界乒壇的潮流。筆者以第30屆亞洲杯乒乓球男單決賽一分球案例為例進行分析:
動畫來源:乒乓網
林高遠巧妙施“雙邊斜線“+“單邊斜線”疊加戰術案例分析
表1.雙方一分球戰術分析對話方塊
人員 內容
林:1.發短下旋至對方中間位
樊:2.接發球擺短中路
林:3入台反手擰拉斜線(對方反手位)
樊:4.反手位元回防直線(2、4板構成“雙邊直線“戰術)被動相持
林:5.反手反拉斜線(對方正手位)(3、5板構成“雙邊斜線“戰術)主動相持
樊:6.交叉撲右救回小斜線至對方中路(4、6板構成“單邊直線“戰術)被動相持
林:7.側身正手打直線(5、7板構成“單邊斜線“戰術)置對方于死地
樊:8.鞭長莫及。
戰術分析:
我們從雙方的戰術對話方塊所見,左撇子選手林高遠戰術意識和主動性都很強,第3和第5板使用了一個最有威脅的“雙邊斜線“戰術,由於其反手在中間打斜線有個優勢,就是對方不知道你要打左還是打右,林高遠選擇了第三板先壓對方反手,令樊振東第四板向左跨步有些被動,反手很難打出大角度的斜線球,就只能打直線,被林高遠抓住不放,第五板反手從容打斜線。再令樊振東被動交叉撲右正手第六板同樣難以打出大角度的斜線球,就只能打小斜回防中路,被林高遠候個正著側身正手打直線輕鬆搞定。這3、5、7板是兩個結合戰術的疊加(“雙邊斜線”+“單邊斜線”),先壓左再打右,然後又打左,威力強大。樊振東被林高遠連續兩個結合戰術的疊加打得他措手不及,因為林高遠戰術使用非常合理,他該用反手時就出手,該用正、反手結合時絕不用全正手,打得速度奇快,令樊振東回防不及。這就再次印證了現代施戰術者在近台能用正、反手結合打的戰術,就絕不使用全正手打,甚至全反手打更佳,的科學性。這叫打得好不如打得巧。因為動作越小連續疊加打結合戰術的速度就越快,快速銜接組合技、戰術之所以具有威脅性,原因在於:1)快速、連續給對手以高品質的球性刺激,會使對手因來不及反應而增加失誤頻次;2)縮短了兩板球或多板球之間的間隔時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對手的技術發揮。這是合理使用戰術的原則,也是技戰術打法先進的標誌。所以誰越早適應新的時代打法,誰就能引領潮流。林高遠就是最接近40+時代戰術打法的佼佼者。
由此可見,林高遠使用“壓一邊,打另一邊”戰術是目前國乒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位。“單邊直線”、“單邊斜線”、“雙邊斜線”、“雙邊直線”同屬“調右壓左”戰術範疇是目前40+時代的制勝熱詞,筆者統計過四十幾個高水準運動員一分球比賽戰術案例[24],發現進入相持階段的運動員能力普遍加強了,最後解決戰鬥用得最多、最有威脅的也是這幾個戰術,尤其是“雙邊斜線”更具威脅。這四個戰術都可破解“打中間伺機殺兩大角”戰術。而“打中間伺機殺兩大角”戰術也是破“調右壓左”或“壓左打右”戰術的最佳選擇,好比水能滅火,火也能燒幹水,說明了沒有一種戰術套路是百戰百勝的,所謂有效戰術都是針對某一特定戰術實施的,最終還是要看誰的戰術意識更強了。

後記:
國乒男女線除林高遠和劉詩雯外,其他運動員銜接技術水準遠遠沒達到40+時代的要求。有些銜接技術如同樣是“單邊直線”戰術(反手位打直線保正手)這個最常用的銜接技術出現機會時卻在一些國乒一線男、女隊員中視而不見,他們在比賽中自己的反手位打直線後,下一板不是因習慣性打中路球而錯過了打“雙邊直線”戰術的機會,就是反手位反手變直線以後完全沒有下一板等正手位的銜接的意識。而是等中間位,待斜線球來了才去追打錯失良機。好像僅僅是為了變直線調動一下對方那麼簡單,作為一名一線國手戰將都沒有銜接意識,實在是不應該啊!這與我國乒乓球運動的理論研究相對技術水準的發展較為滯後有關。打直線的目的是什麼?除了調動對方到空擋位,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對方“逢直變斜”的思維定式,為自己下一板在正手位元打直線(就是打“雙邊直線”戰術)或打斜線(就是“單邊直線”戰術)達到戰術目的。而正手位打直線保反手卻大行其道,如以王皓、張繼科為代表的反手擰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直線球保反手技術瘋魔全球。這樣參差不齊的銜接技術在國家隊隊員身上反映出什麼資訊?國手們的銜接技術很有限,只是一些零碎的經驗層面上的銜接意識,還沒有形成理論體系,只是局部的銜接,還停留在早期的經驗層面上。所以運動員表現出來的銜接技術就各不相同,這與他們從小沒經過銜接技術系統訓練有關。教練也沒有全面挖掘、整理銜接技術,對 “線路變化規律”的認識和研究不夠重視有關。更多的是靠運動員自己的打球經驗來銜接,這樣,銜接技術的掌握必然存在局限性。所以到現在為止,國乒也無法把銜接技術形成系統化訓練。加之38毫米時代的乒乓球的球速快(動力元素的作用很大),基本在前三或三、五板內已結束戰鬥,進入第五板以後的相持並不多見,所以當時對保障元素並不重視,很自然對銜接技術的需求也就沒有現在那麼迫切。筆者認為,小球時代(38毫米)和大球時代(40毫米)的習慣勢力仍然在不斷地干擾著他們現在的技戰術打法,以致40+時代應有的結合戰術和疊加戰術無法實施,需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現在從乒乓球發展的眼光來看,靠這些零碎的、局部的、經驗層面上的銜接技術到了40+時代早已經落伍了,必須以銜接理論為重點訓練迎頭趕上40+新時代的步伐。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7-11-8 10:00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TOP

想問~如果對方唔係左手~可做出同樣效果嗎~山川老C

TOP

分析得很有見地 謝謝

TOP

謝謝分享,有視頻對我這類打波新手,更容易理解

TOP

引用:
原帖由 豬奶迪 於 2017-11-7 21:56 發表
想問~如果對方唔係左手~可做出同樣效果嗎~山川老C
其實右手對右手重易,只不過你會好易 miss 尾二個板斜線因個旋轉唔同咗,你搵個波友試下就知

[ 本帖最後由 egghead1969 於 2017-11-8 07:57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