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尼康香港青少年乒乓也混「將」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3:36 移動
already be deleted

TOP

引用:
原帖由 速鳥 於 2015-8-10 17:53 發表
港將詹樂琳除了和中華台北球員參與雙人賽,更聯同馬來西亞球員參加團體賽。這樣安排或許默契不足,但是詹樂琳的教練卻稱:「聯隊反而令運動員有更多交流機會。」他解釋這讓球員觀察他國的球技,從而互相交流。和比賽 ...
請問有冇原整報導

TOP

TOP

reborn
「2015尼康香港青少年公開賽」- 乒乓也混「將」

「2015尼康香港青少年公開賽」曲終人散,卻發現有不少的混「將」出現,所指的是兩個國家或地區混合出賽。大家還記得今年蘇州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韓組合的許昕及梁夏銀?! 今次香港青少年公開賽亦有多對混「將」,最矚目應該是連奪三金的「中美配」- 中國的徐瑛彬及美國的劉玖祺,實力非同凡響。

然而雙打比賽需要講求合作性,當聯隊隊伍間的教練、指導方法和文化等皆有差異時,對比賽會否有很大影響?劉玖祺認為以上因素影響不大,最大的影響反而是練習時間不足。由於聯隊隊員以往並不是在同一地方訓練,到賽前才有互相練習的機會。所以雙方補位及救球等動作偶會出現恊調不足情況,需要以「邊打邊夾」的方法及利用比賽空餘時間進利練習,從而增加雙方的合拍性和敏捷度。

港將詹樂琳除了和中華台北球員參與雙人賽,更聯同馬來西亞球員參加團體賽。這樣安排或許默契不足,但是詹樂琳的教練卻稱:「聯隊反而令運動員有更多交流機會。」他解釋這讓球員觀察他國的球技,從而互相交流。和比賽勝利相比,這反而更有利球員日後的發展。

比賽會出現「一隊兩國�地」情況,大會技術總監陳昌麒教授指出,「聯隊主要透過球員自行配對,或是代表隊出現球員組隊不均的情況,如年齡符合大會要求時,便可組聯隊出賽。」中美聯隊和港台聯隊便因這兩個原因出現。陳教授亦表示,青少年比賽最主要目的是希望給予運動員更多機會,達到互相切磋的功效。或許下次欣賞比賽時,會發現更多有趣的聯隊組合!

  

學生記者:林冠存

[ 本帖最後由 jlamlam 於 2015-8-12 09:34 編輯 ]

TOP

不如等我分享今次經驗:
1. 總比賽人數有上限 (可上ITTF check)
2. 每個項目給與每個總會/地區的名額有限
3. 如參賽人數不足, 主辦方可加人去補足空缺 (今次外隊參加人數不足, 如韓國沒參加和有些只派很少球員參加). 所以今次香港可派70多人參加. 相信是歷年之冠.
4. 香港乒總是按球員的乒總排名去安排球員的優先次序, 高排名先參加
5. 如外隊參賽人數不足參加双打和團體, 先國際配對后本地配對 (所以中國配美國, 不是香港)(所以12歲去夾外隊打U18團體)
6.與外隊配對可用外隊名額, 香港名額沒有減少
7.香港名額港隊優先(公費給獲選拔球員), 多出給自費球員
如有錯漏, 請指正, 謝謝.

[ 本帖最後由 jlamlam 於 2015-8-12 15:01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