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香港乒乓總會 中級教練班技術講座導師發言稿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香港乒乓總會 中級教練班技術講座導師發言稿

香港乒乓總會
中級教練班技術講座導師發言稿


熊志超


作者按:本教練于2012年6月28日晚應邀為香港乒乓總會兩年一度的中級教練班講課(客席導師),現將全文公開發表在網上與乒乓球愛好者共同分享我的教學與訓練心得體會。由於內容頗長,筆者將分批上載。歡迎各位光臨雅正!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教練: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在中級教練班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學與訓練心得體會。同時,也非常感謝乒總余總監對我們教練員的關心和重視,特別是給我這個難得的機會,讓我與大家一起來學習、交流。
本人從事乒乓球教學與訓練已有15年,回顧那些年,我感觸頗多,現借此機會向各位領導及教練彙報和總結一下自己近年來在教學和訓練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
  今晚我的發言只是一己之見,目的是抛磚引玉,希望引起百家爭鳴,取長補短,攜手進步,期望香港乒壇繁榮。

理論篇

1.啟蒙訓練中教練員“以身教法”是個誤區
1.1“以身教法”不可取
  所謂“以身教法”就是教練員用自己打球的手法去教初學者學習正手攻,要求初學者按照他的手法去學,其結果是千人一面,誰教的像誰。本人在十幾年的教學與訓練過程中,看到了為數不少的教練在教學中存在著 “以身教法”的問題。有些教練可能會問,教練不是用自己的手法去教學生?拿什麼教學生。在我看來,“以身教法”不可取之處在于教練員動作不規範者不在少數,我教過一個學生,他的動作很小。我說你就不能動作大一點嗎?像我這樣伸出左右手(準備好攻球的姿勢),然後大臂帶動前臂兩手指尖向頭部前上方併攏,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型的前臂。他說:之前的教練要他把拍打到眼晴處。我明白了,他的前任教練是個打快攻的老運動員出身的教練,顯然這個快攻動作當時是規範的,但在弧圈球風靡世界的當今來看就不規範了。你沒有大臂如何體現出力量、速度、旋轉結合的優勢呢?可見教練的動作不規範,學生學到的動作自然就不規範。
  為什麼會出現“以身教法”這種現象呢?本人覺得一是教練員自恃過高,以為自己的動作正確、規範,照我教的去練准沒錯;二是不明確用什麼樣的規範或正確的動作去教學生。就必然會存在“以身教法”的問題。“以身教法”不可取之處還在於這個學到不規範動作的學生要被後來的教練糾正過來相當困難。
  我在以往的教學與訓練中還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我在xxx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校隊訓練時男隊主教練向我(校隊總教練)反映一個問題。他說從訓練班上來的B隊隊員技術動作很不規範,需要1年的時間糾正才能使用他們。我說這就是“以身教法”之過。為什麼男主教練要花這麼長時間來糾正呢?這裡面有個舊習慣勢力干擾新技能學習的過程,心理學中叫技能負遷移。(未完待续)
參考文獻:熊志超 淺談乒乓球運動員的個人特點《運動科學》

TOP

請問h51860是否熊教練本人?

TOP

是的,h51860=熊志超。

TOP

回復 3# 的帖子

TOP

正所謂(言傳身教),教練員通過合理動作示範加上正確講解,是絕對有必要的.不管初階以致高階,
乒總多年前為推廣乒乓球,教練發牌是十分寬鬆的,以至有不小(全講教練)的出現,他們的教學對象,大多是初學者,

TOP

熊教練,我想問下如果代表過香港青少年隊用(以身教法)你又點睇?
第2,有些教練動作唔規範,但有教練牌,都係因為以前考教練牌容易,包括1,2級,過去幾年考1,2級教練技術已經提高左好多,以前的教練牌亦不能沒收,有些教練未能將而家先進既技術去教授學生,正因為佢自己本身技術落後,停留係90年代,出名既教練,早就已經出名,我只可以講,技術普通既教練只能教初學,要教一些叻既學生,本身個教練都要有一定技術,而且要與時並進,唔知熊教練同唔同意?

TOP

回復 6# 的帖子

您再往下看我的回帖就有答案了。

TOP

1.2 運動技能負遷移
  究竟“運動技能負遷移”是甚麼呢?為甚麼學生改學新動作會如此困難呢?簡單的說,就是人們已經掌握的技能對學習新技能的干擾效應,即舊技能對學習新技能有負面影響,舊技能妨礙新技能的形成,心理學中叫技能負遷移。從運動技能形成的理論講,“每一個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一個建立神經聯繫的過程,而且新的技能的神經聯繫要超過舊的技能需時漫長且困難”。上面我提到的那個小學生,他的首位教練教給他的動作不規範,假如新的教練要學生改正過來。可首位教練教給學生的動作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一類神經聯繫,現在新教練改動作又要建立新的神經聯繫。如果前後兩種神精聯繫屬於不同類型的神精聯繫,這時就會產生技能負遷移,使學生難以學習新技能,除非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下功夫勤學苦練,才能形成新技能。假如新教練教的又不是規範的動作,學生豈不是很冤枉,教練豈不是誤人子弟了嗎?
下面以反手拉加轉弧圈球技術為例,進一步分析技能負遷移原因:
  由於拉加轉弧圈球的成功率取決於球與拍的接觸部位,也就是說球拍擊球前是在臺上還是台下。如果高於球臺上揮拍失誤率很高,因為球在臺上彈起會接觸到拍的中部偏下的位置,這是弱旋轉區;如果球拍低於球臺揮拍成功率很高,因為球在臺上彈起在下降前期時與球拍往上揮拍時能接觸到球拍的拍頭即強旋轉區。那麼,為什么拉球失誤的原因常常是“重心沒有下降,握拍手習慣了打上旋球的引拍位置(即高於球臺去拉球)”呢?這就是技能負遷移的表現。原來,學習直板橫打以前,反手位的來球,上旋引拍是由後往前揮拍的;而學習直板橫打後,拉下旋球必須重心下降、反手略微下垂,即引拍是向下的。“下旋引拍與上旋引拍”兩者之間的動作結構不同,屬於兩種不同的神經聯繫,你需要的是下旋引拍,但腦子裡還是上旋引拍的觀念一時轉不過彎來,這就是舊習慣勢力影響了新技能的掌握,也就是產生了運動技能負遷移,使運動員感到不容易掌握新技能。
  再舉個王皓的例子,王皓式直板橫打為什麼後無來者。我分析第一個原因是王皓兩次奧運會決賽輸球產生了王皓式直板橫打技術的信任危機,也難怪原來想學王皓式的初學者紛紛改變主意學橫板,畢竟直板的反手橫打技術就是從橫板移植過來的。第二個原因是半路出家的運動員學習王皓式直板橫打技術很難克服技能負遷移對學習新技術的干擾效應,因為你放棄了推擋技術後,它還會常常來干擾你的橫拉技術。由此可見王皓式直板橫打技術讓不少半路出家的運動員望而卻步。反觀馬琳式直板橫打技術就不同了,馬琳式之所以能取代王皓式直板橫打技術,成為主流是因為吳敬平教練很巧妙地回避了技能負遷移對學習新技術的干擾效應。
   例如吳敬平教練為馬琳設計的直板橫打模式:第一板防弧圈用推擋,關鍵時刻的相持用推擋,第一板防守用推擋後伺機轉攻時用反面,推擋變直線後對方拉直線時用反面,相持中可以用反面進行相持,撲正手回反手時用反面,近網遇下旋用反面擰、出臺下旋用反面拉(加轉)。這是回避技能負遷移影響的有效方法,非常適合半路出家的專業和業餘運動員學習。
   再舉個我國頂尖乒乓球運動員核心技術改造失敗案例,中國乒乓球隊王勵勤、張怡寧在備戰北京2008年奧運會期間,不約而同地進行技術改造,都遭遇到事與願違的困境。這一現象給國人留下了一大懸念。筆者分析,從心理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角度進行探討,質疑他們是技術改造引起了運動技能負遷移,最後導致核心技術無法正常發揮水準。王勵勤是在“老冤家”馬琳、中生代王皓及新生代馬龍等超一流高手激烈競爭下,尤其是王皓正、反手技術均衡的打法使王勵勤倍感壓力。他感覺自己的反手技術處於下風,有了“技術打法落後”之虞,從而進行技術改造,結果事與願違,導致技術水準下滑,從顛峰狀態不可思議地跌入低谷,面臨著尷尬和無奈的困境。據王勵勤介紹,最近一段時間(指當時)他正在進行一些打法上的調整,主要目的是改變此前過於依靠正手進攻的打法,加強自己的反手,使正反手能力進一步均衡。在我看來,他的問題主要是在王勵勤成長的年代,中國的橫板訓練模式是受直板的訓練模式影響,正手與反手之間的能力是以正手為主,反手為輔,兩者是第一與第二的關係;反手不是得分的主要手段,而是以防及配合正手得分為目的的打法。所以王勵勤中國式橫板正手是核心技術,反手是非核心技術。然而遺憾的是,王勵勤意圖改變原有打法,即放棄反手以防守和配合正手強攻為目的的打法(中國式橫板打法),希望練成反手以反拉、反沖作為進攻的手段,成為正反手技術均衡的新打法。由於反手位的來球釆用防或攻是兩種不同的神經聯繫,即反手的防與反拉、反沖的動作結構不同,屬於不同類的兩種動力定型(動力定型即達到完全系統化的條件反射),容易產生運動技能負遷移,使王勵勤感到很不容易掌握。最終導致失敗。張怡寧的情況類似,面對技術打法男性化的郭躍等新秀的強勢衝擊,橫板兩面反膠、一直以防守、相持見長的張怡寧也感覺自己的技術處於下風,同樣有了“技術打法落後”之虞。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先發制人與後發制人本來就沒有優劣之分。但是,張怡寧卻認為自己的弱點是速度、力量稍顯不足就要改進自己的打法,力圖增強前三板的速度、力量,更多地在前三板運用主動上手搏殺的先發制人戰術,希望打得更加積極主動,改變過去主要依靠相持球克敵制勝的局面。但現實並不如人所願,已經打了近二十年球的老隊員,早己經形成了後發制人的動力定型,要改變習慣成自然的技術風格談何容易。2007年上半年張怡寧幾乎是在屢戰屢敗中走過來的。她自己也曾經說:“在訓練中運用新技術之後,前三板增加了速度和提高了上手能力,但是實戰中運用並不習慣,而且前三板和相持球的銜接上,總是掌握不好” 〔6〕。先發制人新打法的採用,必須建立新的動力定型。由於來球釆用防或攻是兩個不相同的神經聯繫,動作結構關係不同,屬於不同類的兩種動力定型,因此容易產生運動技能負遷移,無疑會打破原有的動力定型。這就是為什麼張怡寧感到很難掌握新技術的原因。幸虧張怡寧經過一年多的低迷悟出了“新技術”帶給她的只是困境,魚(新技術風格)與熊掌(原來的打法風格)不可兼得,放棄了技術改造。並在奧運會上蟬聯女團、女單雙料冠軍。那個以前無往而不勝的世界一姐終於又回來了。
張怡甯回頭是岸充分證明,以後發克制先發、以防守克制搏殺,以過人的相持能力照樣可以拖垮任何對手。後發制人與先發制人只是兩種不同風格的打法,各有千秋。意圖將自己稱霸乒壇多年的後發制人改造為先發制人似乎不是明智之舉。
我今天在此之所以花這麼多時間講解技能負遷移,是因為負遷移干擾效應對運動員的訓練影響很大,它應該是教練員的必修課。我希望在座的所有教練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未完待续)
參考文獻:熊志超 王勵勤、張怡寧核心技術改造成敗芻議〔J〕體育學刊,2011年第3期http://www.chinatyxk.com/gb/qkqw_v.asp?bookid=3140 .
下篇:1.3 依据世界优秀选手的“规范动作”来教初学者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2-20 14:53 編輯 ]

TOP

其實香港的私人教練,係某程度上即是陪練,除了一些大陸教練和前港隊代表外,香港教練絕小是運動員出身的,教學水平參差在所難免, 如果有些教練自己都未被教好,不斷在教學中復制自己,這是最可悲的,只會像疫症般蔓延下去.

TOP

1.啟蒙訓練中教練員“以身教法”是個誤區
1.1“以身教法”不可取
拜讀了的大作,跟這標題何干.

TOP

小弟想討論研究一下“以身教法”不可取這個話題

小弟不材,只是香港裏的普通教練,只是想討論研究,絕無惡意,以身教法我認為是可取的。

第一:很多學員都會當自己的教練是半個偶像,如果教練做的動作自己都說自己是不正確,有何信心令學員學一套正確動作但教練自己不會做只會教的動作。

第二:教動作除了言語上,動作的模仿也是很重要的,如學員都不能模仿教練動作,那麼教練的動作示範也是無用,只能看不能學。

第三:所謂規範的動作也不會有一套特定動作,以最簡單的橫板為例,正反手的握板方法是一樣的握,還是正反手握法會調節改變,就由最簡單的握法每個人都不一致,打法動作也不一樣,有誰可以說那一個動作是最規範的動作。

第四:教練們原來的動作在重複練習和重複教學應該會對這些動作有較深入的了解,例如發力的時間、動作的幅度、對不同旋轉和球的高度用這個動作來調節的心得、要領,如果教練不是用最擅長的動作
去教學員,而是用世上普遍認為最規範的動作,例如馬龍的動作教,教練或可教到表面的動作,就但教不到深入的心得。打球不能只有動作,要有對球的了解,要不然個個都不需要教練,只要對馬龍的動作重複做上萬次就能上甲,不是,要對擊球動作有了解才能打好乒乓球。

但我在上述所說的以身教法是可取的情況下,條件是教練們本身是有質素,在我看來質素不是國一、二,不是甲、乙,是指身體發力協調、流暢, 能僅每個技術身體的發力動作和發力的要領。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x^=) +10 有水平 2015-3-1 01:58

TOP

回復 11# 的帖子

下篇:“1.3 依据世界优秀选手的“规范动作”来教初学者”将会讲到您讨论的问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擇魚 於 2015-2-20 13:19 發表
1.啟蒙訓練中教練員“以身教法”是個誤區
1.1“以身教法”不可取
拜讀了的大作,跟這標題何干.
1.3 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初學者
       那麽,我們應該依據什麽準則來教初學者呢?
       本人認爲,正手攻技術並沒固定死的動作,當今世界前二十名優秀選手的擊球動作各有千秋,幾乎沒有一個動作是相同的,因此很難說誰是最好的,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動作規範的正手攻技術。所以每個教練員都應該在自己的頭腦中儲存優秀運動員的正確的正手攻揮拍擊球“規範動作”的構圖,作爲指導初學者學習正手攻球的技術動作。應該教規範的正手攻技術,而不是教你自己的(特長)技術。


已出自多年前了
再次出自熊教練....

(若未能有效教出教出正手攻球技術,怎做4+2撲右打也是徒勞或做得不太好,正手攻球技術只是基礎而已)

待你再續...

TOP

1.3 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初學者
  那麼,我們應該依據什麼準則來教初學者呢?
本人認為,正手攻技術並沒固定死的動作,當今世界前二十名優秀選手的擊球動作各有千秋,幾乎沒有一個動作是相同的,因此很難說誰是最好的,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動作規範的正手攻技術。所以每個教練員都應該在自己的頭腦中儲存優秀運動員的正確的正手攻揮拍擊球“規範動作”的構圖,作為指導初學者學習正手攻球的技術動作。應該教規範的正手攻技術,而不是教你自己的(特長)技術。
  也許有教練會問,你的這個訓練理念是怎麼悟出來的呢?其實,我是受余總監的啟發。記得大約在兩年前我與余總監交談討論過一個話題,她說國內有位教練打球動作不規範卻教出許多動作很規範的優秀運動員來,當時我也不理解,為什麼教練打球動作不規範卻教出動作很規範的運動員來?帶著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才有所觸悟。其實這位教練不是用自己打球的手法去教學生,後來我還遇到了我現在一位學生的啟蒙教練也就是杜海琴的啟蒙教練,於是我們探討起乒乓球的教學與訓練來,他說他觀察過很多國乒優秀運動員,他覺得王楠的動作最規範,尤其是她的反手攻動作。談話中我驚喜地發現,原來他也是和我一樣是用優秀運動員的規範動作來教學生的。很榮幸我們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很幸運遇到了一位知音。從此我更堅定了我的教學信念。同時我很敬佩余總監敏銳的專業眼光,首先發現問題,然後讓我思考問題,最後與教練們一起解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還要重要,因為發現不了問題就無所謂解決問題。從這個意義來講,發現問題是一種智慧。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教練員都應該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有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談戀愛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男生或女生的腦子裡,往往都有一幅理想物件的構圖,當看到可吸引自己眼球的人出現後,就會將那人的外貌、特點與自己的拼圖進行比對。一旦吻合,便展開追求攻勢。同樣道理,教練們的腦子裡也應該有一幅理想優秀運動員規範揮拍擊球的構圖,當教練指導學員時看到他揮拍動作出現後,就會將他的揮拍動作與自己的拼圖進行比對(不是教練自己的動作)。一旦吻合,便立馬叫好:“就是這個動作!”就算他打出來的動作不符合要求,教練都應該以腦中的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糾正不規範的動作。如果每個教練都能做到以自己腦中的優秀運動員的規範動作為藍本,而不是自己的動作來教學生,那麼,不管你是運動員出身的教練員,還是半路出家的教練員,教出來的學生技術動作都是規範的。我想這應該是一種先進的訓練理念;也是今天我要重點與大家一起探討的課題。我覺得應該提倡一種規範化的教學模式,把“以身教法”的觀念扭轉過來。
參考文獻:熊志超 淺談乒乓球運動員的個人特點《運動科學》論壇http://www.vo2max.com.cn/read.php?tid=22653
思考討論題內容
1.我們不提倡教練員“以身教法”,那麼教練員的規範動作從哪裡來?
2.初學者跟不同風格的教練員學乒乓球宜多不宜少,還是宜少不宜多?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2-20 19:48 編輯 ]

TOP

我見過一個很有熱誠的爸爸親自教自己的女兒打球,他有自知,沒有要求女兒學他的技術動作,(他只是發多球,偶爾擋兩板球)而他更多的參考世界和本地一些前列球員的打法,技術動作.當女兒打得不好時,他便暴跳如雷,嚷道:(你看人家是怎樣打球的)可這麼多年了.他的女兒仍然只有X苗水平,葫蘆沒有畫成,他心目中的理想藍圖更無從實現.

TOP

引用:
原帖由 h51860 於 2015-2-20 19:42 發表
1.3 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初學者
  那麼,我們應該依據什麼準則來教初學者呢?
本人認為,正手攻技術並沒固定死的動作,當今世界前二十名優秀選手的擊球動作各有千秋,幾乎沒有一個動作是相同的,因 ...
這個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初學者小弟是非常認同,因為小弟的動作也是想按照馬龍的動作去學,奈何學極都唔係太似(這個不是重點 ),如果教學是以單對單來教,應該容易做到你說的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初學者,但香港很多初學者的階段都是以訓練班開始為先,有些訓練班的比例甚至會超過1比10或以上,那是不是教練不可以示範動作,學員不可以跟著教練做徒手動作,如果這是對的,香港很多訓練班的教學都是錯,例如:新一代、級別班、青苖。可能這些班的教練都是誤人子弟,因為小弟都曾在上述的班別實習過,教練會示範動作(教練未有說過他這個動作是世界那一個選手的動作,我想應該是他自己的動作),學員都有跟著做徙手動作。那香港乒乓總會其下的訓練班是否應帶頭改革教學的方式,教練不可示範動作,只能在堂上播放世界優秀選手的動作。

[ 本帖最後由 乒乓小王子 於 2015-2-20 23:26 編輯 ]

TOP

最後總結,我相信教學沒有一致性,只有適合與否,有學員可以只是模仿教練而去練到規範動作(因為教練動作相當規範),有學員可以跟一個完全不僅拉球的教練學僅拉孤圈球(因為教練有方法),以身教法是可取的,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也是可取,不能以一刀切的方法否定其他教學的可行性,我相信在香港的教練正反手動作規範比世界頭20正反手動作規範得多的教練是有的,雖然不多  。教學應該是百花齊放,才可顯得教與學的可貴性。如果日後乒總下達命令 ,所有教練在教每一種技術只能依據某些世界級球員動作去教,我相信日後的教學會單調、缺乏創新。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擇魚 於 2015-2-20 22:51 發表
我見過一個很有熱誠的爸爸親自教自己的女兒打球,他有自知,沒有要求女兒學他的技術動作,(他只是發多球,偶爾擋兩板球)而他更多的參考世界和本地一些前列球員的打法,技術動作.當女兒打得不好時,他便暴跳如雷,嚷道:(你看人家是怎樣打球的)可這麼多年了.他的女兒仍然只有X苗水平,葫蘆沒有畫成,他心目中的理想藍圖更無從實現.(你看 ...
回復 15#16  的帖子
謝熊教練 2年多前6月中其中一堂客席的堂~
試試為熊教練 回答 問題 若未能詳細 回答 還請 熊教練再補充

估計爸爸還沒掌握技術要令,擊球動作的要求,借力發力,步法要求
這個亦關係到運動技能負遷移的問題.意識概念較難自發地去產生,要在教授時與實際要求相結合下進行意識灌溉
意識可理解成一個思路或觀點,意識是愛思想支配,各項意識定是通過技術,戰術的運用才可得而體現

總括   技術靠練 意識靠悟

16
熊教練解釋中指出不是不可,而是沒有打出規範的動作亦能教出優秀的學員
前提而已教練本身必須要認識擊球動作的結構,去觀察動作,才能發現錯誤及糾正錯誤
熊教練所針對的是亦是進階訓練目前不足之處
目前本地大部份基層教練在確定球員打法意識相當簿弱,具體表現在訓練內容欠缺
針對性,普遍練一些(通識)內容,千篇一律..
早期訓練開始捉住由引導到領悟再加實踐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這個亦要求到你對專項運動意識重要性的理解
待續!!!!



2.初學者跟不同風格的教練員學乒乓球宜多不宜少,還是宜少不宜多?

量化訓練及突出不同風格之特長這是基礎,這亦回應到16的問題
宜多宜少不太敢答..留待熊教練解說~~~

[ 本帖最後由 WOUTERTSANG 於 2015-2-21 00:54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WOUTERTSANG 於 2015-2-21 00:35 發表


回復 15#16  的帖子
謝熊教練 2年多前6月中其中一堂客席的堂~
試試為熊教練 回答 問題 若未能詳細 回答 還請 熊教練再補充

估計爸爸還沒掌握技術要令,擊球動作的要求,借力發力,步法要求
這個亦關係到運動技 ...
但凡持拍擊球類運動,都有它的共通性,如上文所述,乒乓球教練可以教壁球,網球,羽毛球.......了

TOP

精彩, 乒總訓練係超錯, 所以個個打私鐘,
引用:
原帖由 乒乓小王子 於 2015-2-20 23:23 發表

這個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初學者小弟是非常認同,因為小弟的動作也是想按照馬龍的動作去學,奈何學極都唔係太似(這個不是重點 ),如果教學是以單對單來教,應該容易做到你說的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