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12
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深度剖析】反手台內擰拉技術要訣(交流正在進行中)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在2014年世界盃科龍開戰以前筆者曾對張繼科最擅長的反手擰拉正手位台內短下旋球進行過中肯的分析與預測:“儘管奧恰第三板把張繼科第二板反手擰拉正手位短下旋球與下一板(第四板回反手位)的銜接給破了,但絲毫影響不了反手台內擰技術的先進性,因為正手位短檯使用反手擰實現了檯內無死角,充分說明了反手擰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的正確性和先進性,它是不可抗拒的、是大勢所趨。使用者只要入台交替使用斜、直線及做好下一板的銜接,對方就沒辦法應付了”。果然不出筆者所料,張繼科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盃冠亞軍決賽中入台交替使用斜、直線的使用和成功率相當高。筆者統計了一下,張繼科入台擰拉正手位台內短下旋斜、直線的比例是六四開,擰直線是六,擰斜線是四。擰斜線的成功率是四次直接得分(第一局使用一次;第三局使用兩次,其中一次是在11:11接發球直接得分;第七局10:10接發球直接得分),兩次失誤,一次間接得分。這個成功率是相當難能可貴的,要知道反手在正手位側身擰斜線難度很大比擰直線要難得多,它起到了擾亂對方保護自己的特長技術---反手擰拉正手位台內短下旋直線技術的目的。(未完待續)

TOP

反觀馬龍對付反手擰拉正手位台內短下旋直線技術,有得有失。
       得,就是他以側身正手退一步反拉直線,此招很絕,他與奧恰反手搶先發力沖斜線有異曲同工之妙由。但威脅性比奧恰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奧恰運用的是常規戰術,即“逢直變斜”戰術。而馬龍運用的是反常規戰術“同線回接”,道理是張繼科入台(正手位元)擰直線就是利用對方“逢直變斜”的思維定勢快速回反手位銜接下一板的,那麼馬龍回直線就是反張繼科的思維定勢且是正手反拉,殺傷力強大。馬龍此招不失為破反手擰拉正手位台內短下旋直線技術豐富了內容,也因此從張繼科手中拿下不少分。
      失,就是馬龍道高一尺,張繼科魔高一丈,張抓住馬龍向後側身正手反拉的動作大還原慢的弱點,斜直線並用來牽制住馬龍,常常令馬龍措手不及。張繼科的這一變化是馬龍沒有預料到的,也是張繼科此次贏球的法寶之一。
     通過科龍對決給了我們警示,就是現在對付反手擰拉正手位台內短下旋直線技術要正、反手並用,技術不能單一。由此可見,反手擰拉正手位台內短下旋球技術更加成熟了。

TOP

反手如何在正手位側身擰拉斜線?
張繼科在結束不久的世界盃冠亞軍決賽中入台正手位擰拉台內短下旋球時,交替使用斜、直線的使用和成功率相當高。尤其是反手在正手位側身擰斜線難度很大比擰直線要難得多,它起到了擾亂對方保護自己原特長技術---反手擰拉正手位台內短下旋直線技術的目的。我看完比賽自己試了下,的確比擰直線難,但並不是難到可望不可即的地步,其實就像雙打接發球側身擰差不多,這是王皓04年與孔令輝獲男雙世錦賽冠軍時率先時用的技術。這是一個創新,而且很有用。筆者對此印象深刻,筆者的反手擰拉技術正是在雙打練習及比賽中,以接發球側身反手擰拉獲得提高和教學靈感並運用此法訓練運動員多年,效果很好。接發球側身反手擰斜線的關鍵技術不在手上(手上功夫與擰直線是一樣的),而在於側身時的步法要比擰直線時多一個小碎步調整,使身體面向斜線方向才反手擰。我昨天讓我的女弟子試了下,很成功,她馬上就掌握了。現在拿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們能起到抛磚引玉的效果。

TOP

筆者在上文(3、9、11、12樓)中總結出反手台內擰拉3個難點和2個要點,今天補充第3個要點:
      當球從己方檯面彈起時,在球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拍與球接觸瞬間前手要把球拍握得緊緊的,以手腕為主同時前臂幾乎伸直加速迎前發力擰拉才能吃得住球,球拍背面向球的正中上部摩擦(以右手持拍為例)。揮拍運行軌跡略大於180度(半圓周長) 左右,摩擦方向向前為主略微向上(不是水準方向),球盡可能與拍接觸時停留時間久一點,以便增加回球的旋轉,使弧線更低,從而使回球更加穩定。
     大家可能有疑問,拉球前不是應該放鬆嗎?弧圈型運動員要在擊球前使手臂放鬆,只有使手臂充分放鬆才能在擊球瞬間讓肌肉突然收縮而產生極大的爆發力。沒錯這是拉出臺的弧圈球就得這樣,因為出檯球有廣闊的空間和時間讓你的手臂自由下垂或轉腰引拍,而台內球沒有這些條件,拍與球的接觸時間是轉瞬即逝的,你看到球在高點時再握緊球拍來得及嗎?所以在擰拉之前就要把球拍握得緊緊的,碰球時才能吃得住球,就是這個道理。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2-20 10:07 編輯 ]

TOP

能擰拉就不要挑打了
     很多業餘愛好者持有“手腕力量要求很大,會導致質量嚴重不足而難以完成擰拉技術動作。”的想法,因此退而求其次學挑打,有這必要嗎?實質他們是沒有掌握正確擰拉方法所致,其實擰拉要求手腕力沒有你們想像得要有多大,方法對頭了許多業餘女運動員都能擰拉就說明擰拉關鍵不在力量有多大,而在技巧(摩擦)。步法也很簡單,單步入台,並步或跳步還原即可,與挑打基本一至。各位愛好者:你們在學擰拉遇到困難時,不妨再回頭看看本帖三個難點和三個要點及其相關的訓練方法,本帖已形成系統性論述了,是目前乒乓技術比較前沿的討論帖,值得信賴。謹記:能擰拉就不要挑打了。(未完待续)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2-21 11:10 編輯 ]

TOP

業餘運動員在沒有專業教練現場指導的情況下,訓練初期都會遇到一些難題,如球不斷下網,此時先不要心急,不要灰心,試著改變一下訓練方法,比如讓陪練者不要發太轉的下旋球,這樣容易上手些。待訓練後期下網球少了(學員的進度有別),擰球出界外是必然的,不必洩氣,實際上此時你的擰拉就快要成功了。這表明你已基本掌握了擰拉技巧,擰出界外的原因是陪練者發的球不太轉,加轉以後就不會出臺了,也就是說,恭喜你!你成功了。

TOP

我在2012年寫"接發球反手擰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技術分析---以第51屆世乒賽男團決賽為例"這篇文章時預言,女運動員也會很快掌握王皓式台內擰拉技術並出現在國際比賽場上。果然新加坡的馮天微率先在剛剛結束的女子世界盃團體賽中使用了(或許她更早就使用了,我們沒看到而已),王皓式台內擰拉技術是直板或橫板橫向以前沖式擰拉;反觀國乒女將還是橫板豎直向下以加轉科貝爾式擰拉,這種擰拉早已落伍。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那一位能王皓式台內擰拉呢?有點不正常啊!(未完待续)

TOP

之所以說國乒女線對待“王皓式台內擰拉”技術不感冒,我感到奇怪,是因為國乒女線不是高喊女子技術男性化嗎?後來發現不對路,又改口乒乓球女子技術男性化的訓練理念應該是女子技術男性化的意識。可是我們從“王皓式台內擰拉”這項先進的技術裡看不到國乒女線有半點的男性化的意識,看到的是較落後的科貝爾式擰拉且現在使用得越來越少,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盃女子團體賽幾乎沒使用過擰拉,代之而使用劈長等對方先拉起加轉再反拉的套路,技術單一完全與女子技術男性化的意識不沾邊。這就釋放出國乒女線換帥後已經摒棄了女子技術男性化的所謂理念信號,估計他們認為女線擰不出男線的品質來,與其說擰出品質不高的上旋被人反拉,還不如說劈長下旋讓對方先拉起自己反拉更有戰鬥力。(未完待续)

TOP

之前我在擔心國乒女線使用落後的科貝爾式擰拉且現在越來越少人使用,可能是另一種信號,那就是她們也開始覺醒了。在剛剛結束不久的迪拜世界盃賽中我發現了新加坡馮天薇已經在使用王皓式台內擰拉了,無獨有偶,在剛剛結束的科威特公開賽上丁寧也開始使用王皓式台內擰拉。不過,品質還不是很高,被李曉霞輕鬆反拉拍死。要知道反拉對方從台內擰拉的球比從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出臺加轉弧圈球要容易很多,所以拧拉台内球后要有后续的衔接很重要。往下将有精彩的,不容错过的衔接内容(40楼)。(未完待續)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9-5 17:58 編輯 ]

TOP

在本帖的基础上撰写的学术论文:“王皓式台内拧拉技术教学与训练探讨 ”这是我的最新作品,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体育学刊》2015年第2期上。敬请雅正!
http://www.chinatyxk.com/editer/doc/2015471646457967.pdf

TOP

有人說“張繼科的擰拉,又轉又拐還很快,落點還很活。這樣對方很難在第一時間預判和搶攻,所以這項技術很大程度限制了對手的進攻,並且自己佔據了主動。”不錯,這句話用在張繼科早期(2011年)還是可以的,現在一點都不靈了。張繼科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現在誰都不怕張的台內擰,他們都讓張先擰起來然後反拉,造成張自己很被動。那麼,怎麼辦呢?難道張不敢用它了嗎?非也,他只要銜接就行。不是簡單的二四銜接(已過時了),而是二四六形成一個整體的銜接。我為隊員設計的訓練處方都是這樣,我認為這叫銜接技術前三板。例子(訓練處方):如反手位元台內擰直線(第二板)銜接正手位元正手沖直線(第四板),如對方還不死回反手位元再拉直線(第六板);反手位台內擰斜線(第二板)被對方側身反拉斜線(第三板)時,防一板直線(第四板)轉正手位元再沖直線/斜線;正手位元台內反手擰直線(第二板)被被對方反手反拉斜線(第三板)時,反手位反手變中路(第四板),再殺兩大角(第六板);正手位台內反手擰斜線(第二板)銜接正手位連續對拉等。
     可見,第二板擰拉出品質不是很強也沒關係(王皓就屬此類),關鍵是後續的銜接。這種練習最好是用2對1多球單練結合單球來完成。當然發搶就是三五七的銜接了。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9-19 11:39 編輯 ]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TOP

業餘想把擰拉練好是完全有可能的,方法對頭一堂課(1小時)我就能搞定。我教了很多業餘愛好者包括女子都一學就會,我寫這個帖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於2013年去瀋陽體育學院參加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時,與我同在快樂乒乓網一齊擔任技術交流版版主的橫板亂打盡地主之誼招待我,還邀請我與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打球,順便我在不到一小時內教會了他們幾位朋友,有位朋友學會後的高興勁難於言表。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回來後我在想業餘運動員很少有現場專業人士指導,如果我把擰拉的要點寫下來發帖不就可以幫助很多人嗎?於是就有了此帖,還挺火的。在此基礎上我把它上升到理論的層面並成功地發表在國家級學術核心期刊上。王皓式台內擰拉技術教學與訓練探討http://www.chinatyxk.com/editer/doc/2015471646457967.pdf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TOP

反手台內擰是可以擰出下旋球來的
大家注意了!反手台內擰出下旋球是下旋和上旋的結合體即混合旋轉球,預備動作:請左手持球,右手握拍。持拍手自然下垂(此時拍的正面向左,背面向右)向內轉180度後使剛才的正面向右,背面向左(剛好反過來了)且與球的右切面接近平行(不能平行否則沒有了切入角)。此時肘關節朝外略上揚(有利於手腕內旋)並高於手腕。擊球動作:當球從己方球臺彈起時,在球臺上升後期或高點期,球拍背面(拍頭)摩擦球的右後側中下部。手腕先橫向接觸球產生側下旋,再翻腕。動作要一氣呵成。你的拍頭與球接觸時是下旋的拍形就決定你擰的球帶有下旋性質。這個翻腕動作不僅僅起到上旋假動作的作用,它本身就是帶有上旋,即先下旋後上旋形成一個混合旋轉球。其原理跟發急長下旋球是一樣的。我這裡所說的急長下旋球不是純正的出臺急下旋球,而是既有下旋又有上旋,能迷惑對方,常常令對方誤以為是上旋球。我對學生解析發這種急長下旋球的分解動作是這樣的,接觸球時拍形後仰,拍頭磨擦球的中下部產生下旋,再立起球拍往前推撞。快速的連續動作是看不出兩部分動作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你的拍頭與球接觸時是下旋的拍形就決定你發的球帶有下旋性質。但前提條件是推撞的力要合適,大了不行(抵消了下旋成分與發急上沒什麼區別了),可以略微小於拍頭磨擦球的中下部產生下旋時的力,不能太小,否則看不到上旋成分就失去了迷惑對方的效果。所以這個尺度不好掌握,只有達到六四開(下旋六,上旋四)的話,對方一推或快撥就下網;一搓就冒高就是這個道理。 在實踐中運動員擰球時,時有下旋;時沒下旋(而是不轉或上旋球),就是沒掌握到火候。擰拉接觸球的右後側中下部時的力(產生下旋)要略大於翻腕動作(產生上旋),也就是說翻腕動作不要發力(順勢翻腕就行了)。否則擰拉出來的球就不是下旋球了,而是上旋球。
自信心是每一次比赛胜利的保证,而胜利又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最终成为运动员的一种霸气。

TOP

 33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