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放鬆能讓你的移動更加的順暢和靈活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https://youtu.be/HMZ0sTbEIts
乒乓球訓練步伐的幾個方法

https://youtu.be/x2T1NqEDvZM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5-1 09:38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轉腰或轉胯的討論
https://youtu.be/ux2SJFMI2Ow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8-23 15:13 編輯 ]

TOP

https://youtu.be/gbnFZWDZ1vU

洋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0OPVuU4Ttsu1a9lW5r4Sg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6-1 08:53 編輯 ]

TOP

【技術】一直以來被“冤枉”的大臂,終於平反!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142439&mobile=2




       一談及“大臂”,大家要么噤若寒蟬,有所顧慮,要么就容易陷入“是大臂帶小臂還是小臂帶大臂”的爭論中。


       實際上,如果把乒乓球動作框架看作一個整體,那麼要使動作“協調”的話,就不能忽視該框架中的各個部分,同樣,對於“大臂”也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1、隨著器材和技術的發展,“大臂”越來越重要了

       之所以很多人在談及“大臂”時有顧慮,這和早期的乒乓球訓練理念有關。 38mm小球時代的近台快攻技術,教練強調的是“快收小臂”,這樣一來就導致現在很多人只要一說到“大臂”就像見到什麼洪水猛獸似的。

然而,隨著40+塑料球的推廣使用及弧圈球的盛行,你會逐漸發現再怎麼努力“快收小臂”都很難打出高質量的球,尤其是在中遠台。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教練提出來“先推後收”(或“先迎後收”)的原因,而在這個“推”的過程中就比原先更強調“大臂”的作用。


2、引拍,是“打開大臂”而不是“拉大臂”

       這一點是業餘球友最容易犯的錯誤,同時也是大家質疑“大臂”的重要原因。

而要想用文字來解釋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實際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好在我平時積累了這方面的經驗,也幫助了不少球友糾正了這個問題,現在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具體說就是:“拉大臂”是“以肩膀為軸”,而“打開大臂”是“以大臂骨為軸”。

       什麼意思呢?我們平時常說的引拍“拉肘/拉手”這一錯誤動作本質上就是大臂以肩膀為軸前後拉動,而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大臂打開、小臂側擺”,怎麼“打開”呢?即大臂是在豎直方向轉動,或者形象點說是以自身的“大臂骨”為軸轉動。





3、揮拍,要用上大臂“前頂”的力量

       不少朋友覺得在中遠台打不出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於強調收小臂的作用而忽視了大臂的“前頂”力量。

所以,中遠台擊球要想打出質量來,收小臂的時機就顯得很重要:收早了,沒有發揮大臂的“前頂”作用;收晚了,弧線又控制不好。


4、是“大臂帶小臂”還是“小臂帶大臂”?

       這是一個大家爭論已久的話題。

關於這個爭論,我個人覺得意義不太大,因為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近台擊球,凸顯的是“快”而不是發力(因為近台很多時候是靠“借力”,尤其是早期的近台快攻打法),這樣一來小臂就用得更多些,如果你非要說什麼“大臂帶小臂”的話,至少速度顯得“慢”而跟不上吧;而中遠台擊球,自身的主動發力就更多些,如果這個時候再強調什麼“小臂帶大臂”怎麼可能打出力量?


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著眼於動作框架的“整體性”,結合每一次擊球的實際情況做到身體各部分(還不僅僅是大臂和小臂的問題)之間的協調用力,換句話說就是你動作得做“完整”,不要只強調某一部分的作用而忽視其它部分的作用。

TOP

https://youtu.be/rUI4dry_5S4
https://youtu.be/NbNbgB08z-E
https://youtu.be/wvqxqBSkSiU
以上最值得研究參考的應是王吉生老師的乒乓球三把匙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側拐球與側旋球的區別(1)



    側拐球與側旋球被部分球友看作同一類旋轉球。其實,它們是性質完全不相同的兩大類旋轉球。



    側旋球包括左側旋球、右側旋球;側拐球包括順旋球與逆旋球。它們在定義、旋轉方向、旋轉平面、旋轉軸、打出該種旋轉球的方法(拍型、摩擦方向、擊球動作)、飛行弧線、弧線側向彎曲原理、弧線側向彎曲時間段、被對方球拍平擋接球時的表現、觀察與判斷方法、應對技術動作、旋轉性質等等許多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8-6 09:35 編輯 ]

TOP

王吉生教練主講“三把鑰匙”乒乓球暑期招生

課程安排:學習、體驗、調整、理解合理擊球用力訓練

(參觀球拍製造廠,了解更多球拍製造過程,試用新品)

訓練時間:5天制、10天制

招生人數:30(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招生人群:中、小學生、成人、教練也可帶學員參加

付款方式:支付寶:18611163053(王旭)      農行6228480010199710715收款人:王旭

訓練地點: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龍河高新技術產區科技成果孵化園(22號樓)京津冀乒乓球國際交流中心

招生諮詢電話:15076622272(馬老師)(QQ、微信同步)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TOP

淺談動量原理。綜合討論2017-08-08 15:488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bigheadghost15樓主

1樓

5 小時前

我已經看到很多帖子裡提到動量原理。我不得不說,很多帖子裡對動量原理的理解是有一定問題的。

隨便引用其中一個帖子的說法,(其實都差不多)
“球板和球撞擊後,球板的動量越接近0(不可能為0),球速會越大,如果撞擊後(球脫板後)你的球板仍然以很快速度運動的話,那麼你的球速就會相對減弱,多體會這個原理的運用。”


    表面看好像沒有啥問題。解釋一下動量原理
    碰撞前碰撞後,系統的動量守恆。


    所謂動量有兩種計算方式。
    F*T, 其中 F是物體受力,T是受力時間。
    另外一種是 
    M*V, 就是物體的質量乘以運動速度。


    照帖子裡說,拍子的動量要完全傳遞給球,所以擊球後手要停下來,那麼球才能最大速度的傳出去。也就是
    總動量  == 球動量 + 拍子動量, 為了提高球速度,盡量讓拍子擊球後動量為0.


    好像沒啥問題呀。為什麼我說很多帖子裡引用動量原理是有問題的,有可能把一些球友帶到歪路上呢。


    那你擊球後使勁停住手,球就變快了麼?不會,原因很簡單,因為你肌肉發力對拍子做了功,你修改了系統的總動量。


    也就是, 
    擊球前動量 = 拍速 * 拍子質量量, + 球速 *球質量
    擊球後總動量 = 擊球前動動量 - F * T,  這裡損失的動量就是你因為肌肉僵硬,手臂後縮引起的動量損失。


    所以說,擊球的時候手要放鬆,道理就在這裡。千萬不要為了把拍子速度降低,人為的用手臂肌肉停住拍子。這是絕對錯誤的。


    那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的正確使用動量守恆呢?


    實際上,這裡應該把整個人體作為封閉系統來分析。


    總動量 = 人體質量 * 重心移動速度 + 手臂的質量 * 手臂相對身體的速度 + 球的質量 * 球的速度。

    其實大家可以看到,球的初始動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人體質量遠大於手臂的質量,假如說是10倍差的話,那麼人體重心的移動速度的作用就是手臂速度的 10倍,
    所以早期弧圈比較強調“收小臂”, 所謂收小臂就是增加手臂的速度。
    現在弧圈比較強調腿腰的協調發力,主要是去增加身體的速度。

觸球後呢,左腿突然制動,讓力量傳到板頭把球擊打出去,這裡我還是不能簡單的用動量守恆,因為腿去製動,就明顯有一個負的動量存在,不好定性分析,其實不適合正確的理解。

我覺得比較合適的理解方式是從旋轉動量上理解。你看滑冰運動員,如果要快速旋轉,那麼他們的手臂就會抱起來,如果要降低速度,就會把手臂張開,旋轉動量一定的時候,旋轉速度跟質心離圓心的距離是成反比的。 (有人幫我編輯下麼?上個動圖什麼的?俺是土包子,不會上)

也就是你要盡量讓圓心離質心得距離最近,那麼拍速就能達到最大,自然球速就能最大。我們不可能像滑冰運動員一樣把手臂抱起來,因為那樣就打不到球了。我們只能把旋轉的圓心挪向球。


也就是擊球的時候,


    1. 一開始整個身體因為蹬腿轉腰而動量積蓄到最大,這個時候圓心是左腿。右腿蹬,身體繞左腿旋轉。很多視頻都講過了。


    2. 左腿制動 --》 起根本就是為了改變圓心,使得身體停止旋轉,而圓心從腳移動到腿到胯,通過大臂改變為肘部。現代弧圈是不使用大臂的。所以圓心很快就從左腿順著身體來到肘部。拍子現在是繞肘部旋轉。制動過程中肯定要損失動量,但是只要拍速由於質心圓心距離變短而得到的增益大於製動損失動量,那麼就是合理的。


    3. 肘部製動 --》 圓心變為手腕,拍子現在繞腕旋轉。


    4. 真正的高手手指發力--》 實際我個人理解,無非是吧圓心又改變為虎口以上。手指其實發不出來多少力量,就算發出來了,也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能把質心離圓心的距離縮短一半,總動量不變的情況下,其實就得到了2倍的板速。即使因為製動損失一部分動量,只要最後板頭的速度增加了,那就得到了總體的增益了。


這就是所謂的 “鞭打效應”的根本所在。你想想,從左腿到拍頭的距離,跟拍頭到虎口的距離,起碼差了10好幾倍。只要你制動的過程不損失個10倍以上動量,肯定板頭速度要大大增加。


所以正手弧圈的整個動作有幾個要點


    1.先蹬腿發力 --》 腿部力量大


    2. 重心必須移動 --》 身體質量大, 重心移動才能積累龐大的初始動量


    3. 手必須松 --》 手臂力量對總體動量貢獻太小,如果發僵很容易造成動量損失 (縮手之類的情況), 而且不利與發力的穩定


    4. 增加板頭的速度不在於手臂發力,而在於移動圓心,從左腿順著身體一路上移到手腕, 初學者應該移動到肘,移動到大臂是錯誤的。


    5, 肌肉發力的部位跟當前的圓心有絕對直接關係,這裡列幾個常見的錯誤。


    a. 手臂發力太早 -- 當你蹬腿繞左腿為圓心的時候,你手臂發力毫無意義,因為手臂質量比人體身體質量差太遠,你只會破壞身體的平衡。


    b. 左腿制動以後,圓心已經已經上移到肘部,這時候身體繼續轉意義很小,不能再增加板頭的速度了,只會破壞擊球的穩定性。這個時候能做的事情是收小臂。


    c。左腿不制動, 不制動,你圓心無法上移, 整個動作繞左腿,絕對力量雖然大,版頭速度不高。


    d。擊球動作的末端,強行手臂前推也毫無意義。這時候圓心在手腕。


    e。任何時候大臂發力都無意義。增加的力量不多,穩定性破壞不小。


所以說,力量從腿傳到手到板頭,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實際就是整個揮拍過程的圓心位置的移動。關鍵在於拍子繞著哪裡旋轉?圓心一路上移到了肘部,發力自然就很順暢合理。

不信自己做個實驗,你放平,伸直了右手手,站直了,然後水平旋轉或者揮拍,不需要太快,然後你用左手突然把右手的臂彎擋住,你就發現你自己的前臂快速的切到你自己胸口上了。這才是收小臂的真諦。要是把自己的胸口砸青了還是頭上砸個包出來,我概不負責。真有可能,不誇張,我女兒頭上的包可以證明。 

TOP

https://youtu.be/ElwPwPYYstY
前衝弧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wPwPYYstY&feature=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0-12 13:08 編輯 ]

TOP

拉弧圈球的力量除了身體的能力之外,還有個打球技巧的問題。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1、腰胯為軸
  力量與重心有一定的關係,甚至是非常密切的關係。有一個認識必須建立——乒乓球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真正的發力是從下盤發起的,由踝關節、膝關節到腰胯,再一直到手腕。最理想的發力是,說得玄一點兒,就像氣功一樣,中間的環節像一個管道,都是暢通無阻的,都是比較順的,動作非常協調,技巧非常地好,力才能串到手上,才能真正作用到球上。 

2、手腕引動
  再一個重點就是手腕的引動。尤其是拉弧圈,手腕要加速,要帶動前臂的收縮。繃著手用前臂收,根本就收不快,因為手腕是僵硬的,而手腕放鬆,手腕一加速,即使前臂僵硬了也能加速。所以引拍以後,應該是手腕、手指的加速帶動前臂的加速。只要把這一點和剛才說的重心“中樞”掌握好了,你再運用力量時就會受益無窮。

3、出手集中
  在參與發力的各環節中,哪裡離球最近?其實還是手離球最近。即便你大臂、前臂用得再好,如果手指手腕在擊球時沒有什麼反應、沒有任何動作,用我們專業的話說,它是“空”的,不會有良好的感覺。從這個角度說,莊則棟經常講制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直板擊球的時候,大拇指要轉,後面的手指要頂。發球也是一樣,根據發球的方向,側上提,側下切。手指手腕做完動作以後立刻放鬆,如此松→緊→松→緊,才能出手集中,這對製動、對擊球的力量頗有幫助。

4、加速運動
  很多人其實不乏力量,但他在打球時把力量都浪費了。為什麼浪費了呢?他的整個擊球過程,無時無刻沒有用力,這就變成了一種勻速的用力。假如把力量分為十份,他一起手就在用力,等揮拍到擊球點的時候,他的力量已經用去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了。所以,他只剩一半的力量,不足以把球有效地打過去,因此回球旋轉不強、力量不夠,甚至調節都不好——因為他想發力,但是由於一直在用力,動作已經僵硬了。還是強調擊球的有效性,強調留出加速距離。儘管有難度,但這種技巧必須掌握:揮拍擊球的前半程,你的肌肉僅保持適度的緊張,而把你的力量主要留給後半程,加力,包括加轉摩擦,都是在後半程完成的。

5、有張有弛
實際打球過程中,很多人全是手的還原,而沒有重心的還原。結果,身體的力量用不上,連續性也不好。為什麼?就因為缺乏運動的一張一弛之道。
為什麼談重心比較多,因為不只是乒乓球,每項運動都有重心,每項運動都需要一張一弛。從生理學講,如果肌肉一直是緊張的,那麼整個傳導系統、反應系統都是緊張的,肌肉活動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0-27 10:21 編輯 ]

TOP

TOP

https://youtu.be/-DIe4NsNHEE

https://youtu.be/H3YoNyrlvbM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1-1 09:47 編輯 ]

TOP

TOP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a=page%3D1&mobile=2
胯的作用
http://www.hdplive.net/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21-9-6 15:47 編輯 ]

TOP

TOP

灣灣亂聊基本功——重心(一)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前言:看到許多球友和我以前一樣不切實際的瞎弄,長時間的停滯不前做著無用功,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非常心疼,感觸頗多由此發了一貼,有部分球友希望把學球心得體會更詳細與他們分享,如果此辦法真能讓球友漲球,哪怕只有一個人練好,我也必須付出十倍努力幫助,就像“濕父”、“教練”、“濕胸們”敦敦教誨一樣。


    大徹大悟 茅塞頓開

    和所有乒乓球愛好者一樣,特別喜歡看電視轉播中運動員多板數的相持對慫,被行雲流水、力拔山兮的氣概所震撼,感覺帥呆了,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和他們一樣。


某日,偷偷的模擬的一下全台攻,通過連續攻的體驗,終於大徹大悟、茅塞頓開,原來打乒乓球和手一毛錢關係都木有,腳不到位,同時重心也不可能到位,重心不到位就沒法回原位,更別提擊球了,手離球一大截,妄談什麼發力打球,妄談什麼全台攻,毫無意義。


    通過實驗,認識到腳和重心以及蹬轉在練習中、實戰中其實都是保持一致的,在沒有解決好重心的情況下,說什麼練什麼都是浮雲。說起收小臂打球就惱怒不已,白白浪費了三年的時間,造成手永遠比腰腿快,我咋就怎麼逗皮啊,一天到晚就拿著手瞎比劃,試一下全台攻不就知道手和腳在打球中起個什麼作用了嗎?懊惱的恨不得給自己頭上長得貌似是腦袋,其實是傻瓜上問候一套組合拳。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了學球的標杆,紙上談兵、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徹底滾蛋。


    按照順序 逐個突破

     想明白道理之後,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首先要解決的是重心問題。人體自然垂直向下作用力最大的地方,即為重心。例如“金雞獨立”造型,支撐腿是右腳,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手會自然伸開,重心會全壓在右腳上,這個很容易體會。


    怎麼在打球移動中踩實重心呢?怎樣才能做到快速重心轉移呢?慢慢摸索,由淺到深,自創武功,收穫頗多。全程身心放鬆,用心感受重力的震撼。

    1.原地慢跑,踩踩踩!

    2.加快節奏壓低重心速跑,為了保持平衡,雙手會很自然的放在腹前,有點打球準備狀態的意思。

3.把腳稍分開,原地兩邊踩踩踩,感受膝蓋受到重力的壓迫,別挺著,膝蓋也放鬆(敢不放鬆,半月板變成碎月板,腳丫子也得無條件放鬆),讓重力透過膝蓋直接壓到腳上。

    4.加快左右踩踏速度(重心轉移速度),會發現一加速兩支腳掌會和地面大面積接觸,嚴重影響速度。

5.為了加速,不得不再次壓低重心掂起腳來,讓腳前掌接觸地面,但是也快不起來,你只能一隻腳一隻腳老老實實踩實地面,將全身重量壓在上面,發力蹬回。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只有這樣才能、才叫結結實實踩住重心了。然後發力把全部身體重量向前向上彈出,這才叫的蹬,這才叫用身體打球。


試一試,可以連續左右蹬幾下,非常非常費力,這也解釋了國手為什麼打一局球就大汗淋漓,而業餘球友打個三五局一點感覺都沒有,區別就在於國手發力靠強有力以身帶手的蹬轉而業餘發力靠走靠手,一個是準確有力,一個是軟弱無力。


    通過踩實重心,發現的自然現象。

放鬆、含胸收腹在此項練習中始終貫穿全過程,我反複試驗過,如果不做好這兩項,將大大減緩兩腳之間重心轉移速度,這兩項也是打乒乓球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用腳找點以及踩住重心後,為了頂住強大的身體慣性,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不至於摔跤,含胸收腹壓低重心,手也會自然甩開,呈現出引拍的動作。


    假象實戰,如何及時調整重心的高低程度呢?

    前文講過腳和重心以及蹬轉在練習中、實戰中其實都是保持一致的。打球過程中,來球或高或低,或上旋或下旋,如何及時調整重心的高低程度呢?膝蓋的彎曲程度是調整重心高低的重要元素,來球高時,踩重心時不用壓到膝蓋,直接用腳前掌發力蹬轉,來球低時,放鬆膝蓋,重心透過膝蓋,壓在腳外側,用整隻腳發力蹬轉。 (濕父講過,腿部像個安了彈簧一樣,壓得越實,彈力越好)。

    打乒乓球有容錯率的,需要作出很多調整才能做到精確打擊,上述為打球中大方向的身體調整,以後會講到詳細的各種調整順序。


    利用一切機會苦練

    怎麼練習呢?沒事的時候都來一段踩踩踩,每天這樣的機會大把的,等人,等車,或者和球友在球館聊天的時候都可以,甚至是上衛生間的時候,都可以像一隻猴子一樣,左右踩著重心躥進去的。別不好意思,習慣成自然,說不准人家一看還誇,鍛煉身體真會利用時間,其實,當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去,是不會在乎別人說的,燕雀焉能懂得鴻鵠之志。


   告誡

如果誰照此方法,一個月後告訴我已經學會踩重心和重心轉移了,今後不再練習了,那麼恭喜你,最佳腦殘獎非你莫屬,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這是要天天練、反反复复練的問題,要把有意識的行為變成身體本能行為。


    總結

通過踩重心和重心轉換的練習,找到了放鬆、調整重心、含胸收腹的訓練方法,當時也沒想到有什麼用,一門心思就是踩踩踩,就想怎麼才能使重心轉換快點,現在回想起來,大有用處,不經意間我還練了體能和腳部力量,隨之而來的是體重大幅度下降,“身輕好似雲中燕“”時,能量自然大爆發。肌肉酸痛也循序漸進發生改變,先是大小腿,然後是臀部、腹部,肩膀胳膊酸痛和我說88了,俺也不愛和你玩,快走永別。


事後得知,其實專業選手是有大量的體能訓練的,主要是下肢錘煉,而我們業餘總是在手臂徒勞的做文章,總覺得自己的手臂不夠粗壯而拼命揮揮揮,大家可以看看國手,下肢普遍肌肉發達,而上肢呢,可能還不如各位業餘的。


我還發現了學球奇怪的規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拼命想改正什麼卻根本改變不了,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一不小心就破了,破解時覺得太輕鬆了,解決問題為嘛要去鑽牛角尖浪費時間,而不順手牽羊呢?實踐中寶貴的經驗。


引用一句話“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這樣的練習,只要有意識的把重心踩好,腿部受到外部強加的壓力,身體本能反應會急於擺脫,自然發力蹬起,釋放能量,什麼含胸收腹、放鬆、蹬,引拍,以身帶手都順帶自然完成了,根本不用單獨練習體會,多省事啊,只是多費點氣而已。打乒乓所有動作都是有關聯的,離開出發點(重心)的任何單獨練習,個人覺得幾乎很難成為一個體系。當然,有人會不贊同,不奇怪。我就天天踩踩踩,你就天天揮揮揮吧,嘿嘿,胳膊擰得過大腿貌似木有聽說過啊!


    知心愛人的朋友——球友們,欲知蹬轉收,且聽下回分解!唉,重心,蹬都好講,唯獨這轉......!


十八灣瞎談野球和練球之結合【乒乓網】

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191198-1-1.html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6 11:19 編輯 ]

TOP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乒乓講堂--關於乒乓球技術之拉弧圈的力量從哪裡來?綜合討論2017-12-15 13:511



loyalwei29樓主

1樓

2 小時前

    要明確拉球的力量從哪裡來,換句話說,拉球的力量是怎樣產生的,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明白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拉球時,身體有哪些部位、哪些肌肉群參與了運動。


從拉弧圈的動作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全身幾乎所有的大肌肉群都會不同程度的加入到拉弧圈的動作中來,從腿部到腰部,然後是上肢,包括大臂和小臂,最後是手腕、手指,都協調的參加了進來。不同的是,每次拉球,根據需要來使用力量,比如,台內拉球,主要是前臂(小臂)和手腕、手指的力量,近台拉,大、小臂的發力比較明顯,而中遠台,或主動進攻、搶位較好的情況下,全身的肌肉都會動員起來。肌肉群參與的越多,產生的力量就越大。





    第二,是拉球時肌肉的用力順序。


    要產生較大的力量,就必須強調肌肉的用力順序,這叫用力順達。只有用力順達,才能產生合力。那麼,拉球時的用力順序究竟應該怎樣呢?


    基本的原則是從下到上,從遠到近,即從下肢、到軀幹,再到上肢,不能錯位,不能顛倒。比如,有的人在拉球的時候儘管上肢向前向上,但臀部卻有往下坐的毛病,這樣,腰部的用力與上肢的用力方向就根本相反,不僅形成不了合力,還影響到身體重心的還原,對後續動作的跟進產生負面作用,這就叫用力不順。再比如,上肢在拉球時,不是大臂帶動小臂,而是以小臂的動作為主,用小臂來帶動大臂,這都對發力有所影響。





    第三是用力的方式。


    拉球需要的是速度力量,即爆發力。尤其對手臂的加速運動有特別的要求,我們可以用甩鞭子來比如這種用力的方式,鞭子掄起來後突然發力,就會發出啪的響聲,掄的越順,發力越快,力量就越大,聲音也就越響。拉球也是同樣的道理,引拍時上肢要放鬆並適當打開,迎球時要順勢(即協調配合下肢與腰部的力量),重點是在大、小臂的加速運動上,形成類似於甩的的動作。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15 16:39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右手握住一顆乒乓球,站在一個空曠的場地裡,用弧圈球的動作將球扔出去,如果你能輕鬆的將球拋遠,說明你的發力機制越好。就像游泳一樣,會游泳的人,即輕鬆又快。你扔5分鐘,100個球左右,你的理解和感悟會突飛猛進,因為你會發現自己越扔越遠。練習過程中,會有這樣的感受:

1.放鬆。是拉球的重中之重。無論引拍還是發力,整個手臂都是放鬆的,出手瞬間,大臂會稍微繃點勁,肘部以下依然放鬆。同時,你也可以試試手臂緊張是什麼效果,感覺用了很大力量,但球就是扔不遠,因為緊張會產生對抗力。

2.身體發力。球扔的遠,力源是蹬地轉腰,而手臂只是順勢一甩,將速度傳至手指。你也可以試試不蹬地、不轉腰是什麼效果,扔不遠的。

3.收小臂。收小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收小臂不是主動的發力,而是一種順勢而為,如果“1、2”做好了,小臂自然會快收,加速將球拋出去。我在上文中提到,為什麼大臂要稍微繃點勁呢?因為大臂繃點勁,會突然制動,而小臂會沿著慣性加速收縮,這就是雙節棍的原理。你也以試試主動收小臂的效果,感覺比較費勁,而且扔的不遠。

4.協調。協調的本質是為了合力。這是一種感覺,需要量的積累,但100個球之內,你肯定會做的協調,找到這種感覺。

5.空揮拍。至此你已經掌握了發力機制,拿起球拍按照你自己領悟的要領去揮。你會發現,這種發力機制和之前大有不同,這就對了,說明你改進了、進步了!記住這種感覺,去球檯試一試吧。

6.連續拋球。你可以節奏是先慢後快,練習連續拉球,重點是球與球之間身體鬆緊度的調節。這種練習的好處是:效果直觀,對比明顯,不用別人指導,自己就能篩選出最優化的動作。拉下旋向前上方扔球,要扔的高扔的遠,拉上旋是向前扔。反手的練習也同理。

   最後要強調的是,這種方法並非能在5分鐘內學會拉弧圈球。因為弧圈球技術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死”的,一方面是“活”的。

  “死”的方面是發力機制,它就好比是數學公式,無論是誰、在哪都得這麼用,可以速成;

  “活”的方面是指找點、​​取位、板型調節及打磨比例的調節,這個不能速成,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總結。也就是說,你記住了數學公式不一定會解應用題,但反過來,記不住公式肯定解不出題。這就是發力機制與實際應用的辯證關係。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12-21 21:27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