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放鬆能讓你的移動更加的順暢和靈活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TOP

TOP

TOP

TOP

TOP

TOP

TOP

https://youtu.be/YEsoYFI-vlI
正手攻大臂問題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6-11-26 17:01 編輯 ]

TOP

http://hkttf.com/viewthread.php?tid=87132&extra=page%3D1
衝下旋球技術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8-8 23:50 編輯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2/2 上午11:34] hung keung wong: https://youtu.be/rUI4dry_5S4
[2/2 上午11:47] hung keung wong: https://youtu.be/NbNbgB08z-E

TOP

https://youtu.be/wvqxqBSkSiU
乒乓球三把匙,王吉生老師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4 09:47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page=1&mobile=2

看完《三把鑰匙》觀後感

厚德載物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借用習主席針對台灣的一句話作為開頭語,也是觀後感的關鍵詞。

      首先第一把鑰匙的中心思想“軀幹帶動四肢”就是嚴重的方向性錯誤,基礎力量是錯誤的,之後的所有細節都只是麻袋上繡花。        

      從身體結構上說,腿部承載的是整體重量,而腰部承載的是軀幹(包括上肢)的重量,摸一摸肌肉的大小分部就能得知一二。上帝創造的物種,不是隨便分佈的。

論絕對力量:腿部力量遠大於軀幹力量;

論支撐力度:力量源頭來之與支撐點的反作用力,腿部的支撐是地面,而軀幹的支撐是建立在獲得地面支撐的腿部;

論周轉範圍:腿部的周轉範圍遠大於軀幹的周轉範圍;


      基於以上三點,應該是下肢帶動軀幹,軀幹帶動上肢。 “軀幹帶動四肢”之說,純屬笑話。


乒乓運動是圓周運動(正手逆時針轉體,反手順時針轉體),不是直線運動(向前),將球擊出左邊線,不是身體轉多了,也不是轉早了,而是觸球點錯了,如果觸球點是在身體右側或側後,而不是正前方,可能會是右邊線出界。鍊子球總看過吧,身體轉了好幾圈,鍊子球最終是從網罩唯一的缺口直線飛出去的吧?鍊子球朝哪個方向直線飛出去,取決於在圓周運動的哪個點撒手,乒乓球朝那個方向直線擊出,取決於圓周運動的哪個點觸球,所不同的是乒乓球可通過板型的包或撇,調節改變出球方向。


基礎力量不好,就會依賴於調節及輔助,但凡發力不通暢(發力結構順序有問題),調節動作必多,諸如:扭腰、拐肘、抬肘、翻腕、扣腕等. .....所謂頂撥就是翻腕+扣腕。


      橫拍握拍要點是前兩指捏著,後三指扶著,扶著也不是鬆懈,握拍還要講究緊而不僵,鬆而不晃。為了所謂的頂撥,讓出拍柄的活動空隙即為晃,這是握拍大忌。浪費拍柄作用力臂的槓桿效應。


      來球無論上旋下旋是高是低,拉球引拍拍頭都應該低於來球,只不過拉上旋引拍高度比拉下旋高一點。防弧圈球引拍更高一點(在檯面),板型前傾幅度大一點,而不能是翹拍頭,翹著的拍頭只能用來“捂”,可沒法帶。看濕父按王吉生的要求防弧圈的示範,我都替濕父憋屈。


      總結:根據《三把鑰匙》所說,所比劃、所示範來判斷,王吉生專家不會打橫拍、不會打橫拍反膠、更不會拉弧圈 。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4 18:39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131444&mobile=2
探討三把鑰匙的內涵woodwater
探討三把鑰匙的內涵
       三把鑰匙說:1 軀幹帶動四肢;2 橫板正手擊球時食指頂撥和旋擦,反手擊球時拇指頂撥和旋擦;3 調節拍頭高低可以控制弧線。有球友認為三把鑰匙中有錯誤。比如,有的認為軀幹帶動四肢是可笑錯誤的說法,有的認為,身體各個關節是連桿不是槓桿,有的認為視頻中掌心虛空食指頂撥和旋擦是握拍晃動,有的認為王教練說的調節拍頭高低就是拍頭上翹一種形態。單從一個動作一個示範,似乎從各個角度否定三把鑰匙的基本觀點。

      本人認為,如果我們只是專註一個長者不太完美的示範,糾纏於動作本身,不去理解其滄桑總結語言及其邏輯框架背後的深刻內涵,勢必可以用自己立場和未經時間洗滌未見昇華的觀點力證其“錯誤”。對三把鑰匙的理解需要站在更高層次、更廣的視角來理解。也許這樣,我們再重新觀看視頻的時候,發現其對於各類球友有決定性啟發作用。

      首先,討論軀幹帶動四肢的問題。部分球友認為,軀幹帶動四肢是可笑的。他們認為,雙腿支撐著軀幹,雙腿驅動軀幹,只觀察這個表象,幾乎就立即可以認為,軀幹帶動四肢是錯誤的,軀幹是絕不可能帶動下肢的。但是假如我們站在更廣視角來看,單腿為軸蹬地(主要垂直蹬地發力)另腿輔助點地(施加切向擾動)驅動軀幹旋轉,軀幹旋轉後再帶動另一腿(點地施加切向擾動的腿)和手的旋轉,這個合理吧。大家都喜歡的例子-鏈球運動是這樣的吧,芭蕾舞運動旋轉也是這樣的吧。單腿為軸產生的旋轉慣性和離心力是最大的,鏈球和乒乓球都需要這個最大的離心力。這個離心力怎麼來的呢?軀幹在單腿軸支撐摩擦地面擾動後旋轉並帶動另外一側上下肢旋轉而產生的。乒乓球擊球需要左右兩側這樣的離心力,就是說當我們反手擊球的時候,右腿為軸,左轉軀幹帶動左腿(找點)和持拍手左轉(引拍),蓄勢產生離心趨勢而發力。無論怎麼理解,軀幹帶動四肢都是自然的。只是需要我們自己分辨語言的瑕疵,不是緊盯瑕疵,而是利用既有知識 取其精華,忽視其自然表達的不足。彌補語言的瑕疵,可以這麼說:“軀幹旋轉帶動非軸側的上下肢運動”“軀幹旋轉帶動持拍手引拍,帶動一腳站位”,這樣是不是合理了?這與之前的腰帶手引拍和擊球是不是統一了?軀幹帶動四肢被誤解,關鍵在於軀幹帶動下肢不被承認。但這卻是軀幹帶動四肢更為新穎獨到的地方。軀幹帶動四肢的說法,在腰帶手(帶上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另外一腳找球的運動,也是軀幹帶動的。可以預見,既有和未來實踐可以證明,這個觀點在連續重複的乒乓球往返運動,不僅節省引拍環節的體力消耗(資深李教練觀點),也節省了找球環節的步伐運動能量。

      再說依靠食指頂撥和旋擦的問題。力達指尖、力灌板頭可以看做是發力的極致境界。不管從下肢開始到指尖的環節中,各個關節如何運動,擊球力量總是從握拍手傳到拍子的,這些關節中最近球拍的就是食指根關節。三把鑰匙中的第二把其實就是強調了這個關節,並沒有否定之前經過大量實踐證明的各個較大關節(踝關節、髖腰、緊背、沉鎖肩、墜軸、控腕)的運動趨勢。就說,頂撥和旋擦不僅僅是一個食指出力,所有環節的力量都要傳遞到這里通過最近球拍的手掌和食指調控協調最後傳遞到球拍,單純的食指頂撥和旋擦是存在的,是需要的,但擊球合力不僅僅是單純的食指頂撥和旋擦,應包括傳力環節中的各個發力部分的合力。食指為配合手掌合理傳遞來自其它環節的合力,保持合理的握拍鬆緊間隙和虛空,這個應該是順其自然而為之。不能說是握拍晃動吧。

    再說調節拍頭高低問題。拍頭低弧線高,拍頭高弧線低,表達的是一種控制關係,這與之前的共識並不存在衝突。教學視頻僅就三種情況調節高低是合理的,不可能把複雜乒乓球運動中所有情況都來調節一次吧。誠然視頻中範例出現了一種拍頭上翹的形態,但是,這種形態在特定情況下是正確的。調節拍頭高低四字的含義絕不是認為任何情況下要拍頭上翹吧。

   最後再說視頻中認為關節是槓桿的問題。許多人認為,在物理上以標準物理槓桿定義衡量,關節是連桿不是槓桿。誠然,這樣更符合物理學的標准定義。但是,僅在物理學中,連桿和槓桿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或者說槓桿是連桿的一種直線硬連接特例。連桿和槓桿相同之處比差別多。假如這樣定義槓桿:由一個通過開合運動傳遞力量的支點及其動力臂和阻力臂組成的傳力環節。比如肩關節:繃緊的後背是動力臂,大臂是阻力臂;肘關節:大臂是動力臂,小臂是阻力臂;腕關節:小臂是動力臂,手是阻力臂;食指根關節:手是動力臂,食指是阻力。關節之間是連續運作的,前一個關節的阻力臂即是下一個關節的動力臂,這些都是長臂驅動短臂的。這樣看的話,對於非物理學家的乒乓球愛好者,關節作為槓桿的說法,似乎不錯,而且大都是省力放大槓桿。畢竟擊球力量是靠關節接力傳遞的。

     本文所有觀點都是自己長期閱讀乒乓網和其它互聯網帖子自學理解而出的,未有正經理論學習而得。個人所學中許多關於乒乓球經典細節精華知識來自於對三把鑰匙持較大保留的厚德載物教練(球友),也有許多來自對身體運動環節教學解析獨到形象透徹的徐璇教授,儘管上述觀點依據不充分,觀點可能與之相左,但確實是本人目前的深刻體會。所以,只為窮究乒乓球發力原理不為針對個人而虛妄言之。因而難免錯誤地謬論,不當之處,敬請各位糾正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4 18:35 編輯 ]

TOP

TOP

TOP

TOP

TOP

https://gl.baidu.com/view/01e9cde9ddccda38366baf51
學乒乓球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7 09:41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