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從邵逸夫身上學到的四個教訓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3:36 移動

從邵逸夫身上學到的四個教訓

今日肯定有不少關於邵逸夫爵士的生平,但要有幾件事,大家還是可能看漏了眼:
一,邵逸夫2010年才卸任行政主席職務,當時已經是一百有三,是有史以來年紀最大,也是任期最長的上市公司主席。事實上,1967年11月19日無綫電視啟播,也是邵逸夫的生日,那一天他已經60歲。人家可以60歲才創業,之後繼續工作近50年,那些廿歲出頭嚷着要四十歲退休的人,有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有甚麼意義?

二,根據維基百科,邵逸夫1924年開始參與電影製作,18歲就做攝影師。那些年,電影是高新科技,十來歲的邵逸夫不去讀書去拍電影,就像今天那些搞科網創業的年輕人一樣。廿世紀初,電影是政治多於生意,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電影被各國政府用來做宣傳工具。不過,邵逸夫簡單得多,他的電影就是娛樂觀眾賺錢。當年的社會棟樑可能認為這個人眼中只有錢,幾十年後,銅錢上多了點歲月痕跡,邵氏電影也變了文物。

三,1967年無綫電視啟播,比當年的暴動,對日後的影響更大。七十年代粵語文化興起之後,香港人才有香港人這個身分意識。香港人和澳門人對主權移交以及身分問題有如此差異,最主要的因素,正是身分認同。但正如之前所講,邵逸夫做生意只是做生意,也沒有想到最終竟然在幾十年之後,香港政治最大的一個結,竟然源於他創立無綫電視。話說回頭,除了成功奠定粵語文化,香港人身分,無綫也建立了觀眾「睇電視」的習慣;說邵逸夫是Marketing殿堂級人物,絕不為過。

四,從前,拍一套電影,據說最快要七天,是世界級的速度。無綫電視拍劇集的效率,遠高於此。這種劇集製作的Re-engineering,既是世界第一,也曾經是舉世無雙。曾幾何時,香港無論在電影和電視,都是文化產業的創意中心,後來淪落到要政府去促進發展;只差了一點創業精神,氣氛已經差天共地。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原來, 忠於自己岡位, 愛自己工作的人, 是十分受人尊敬的
曾經, 我也不斷嚷著幾時可以退休, 但有趣地, 年紀越大, 反而少想這個問題

TOP

最欣賞邵先生是他有種沉實, 不像首富般因自己的地位而發表偉論
<-->
.

TOP

邱先生擁有最強大的傳播工具但從不談或參與政治, 安守本分, 可敬!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