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文接龍 (每人每天最多十次)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3:36 移動
3. 省略......

TOP

(接龙: 3 略嫌太紧)
引用:
原帖由 fastloopattack 於 2016/12/24 02:19 發表

[quote]原帖由 fastloopattack 於 2016/12/24 02:19 發表

引用:
原帖由 SSPSK 於 2016-12-22 02:44 PM 發表
個人理解如下:
應該可以用 E=1/2MV^2 去解釋能量,質量及速度的關係,E(Energy)代表能量,M(Mass)代表質量,V(Velocity)代表速度。

假如打球者體力不變,打球力度不變,施加於球拍的能量E就不變,用重一點的球拍 ...
E=1/2MV2

這公式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解釋很多乒乓球的問題,例如:
1. 假設你身體的體能極限是只能夠最多發出E的力量,若果你突然換了一塊新球拍,重量比用開的重,即是M增加了,所以揮拍速度就下降了,打出去的波球速就慢了,在現實中,確實是換了超重的球拍,當體能不支援,直的會慢左,所以理論和現實是一致的。
2. 假設你換了比較重的球拍,即是M增加了,你的體能可以支援你使用新的球拍,要保持你的揮拍速度保持不變,你當然要增加你的體力去打球啦,即是E也增加了,在現實中,確實需要用多啲體力去揮動比較重的球拍,才能保持揮拍速度不會下降。
3. 假設你没有更換球拍,你最近進行了體能訓練,肌肉的爆發力增強了,你可以比從前增加了體能力量去打波,所以打出去的球速也快了,即是V增加了。

結論:力學的理論其實可以和乒乓球運動息息相關,懂得靈活運用科學理論,可以幫助乒乓球運動的技術改良。

[ 本帖最後由 fastloopattack 於 2016-12-24 02:35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fastloopattack 於 2016/12/24 02:47 發表

引用:
原帖由 Joseph 於 2016-12-22 01:08 PM 發表
各位师兄真系好劲同好有心。但我们一般乒乓爱好者,很想知道现今球重量增加了,板和胶的重量应怎樣配对才会适合呢?

那跟个人负重、身 ...
是一條非常好的問題,值得探討!

球拍重量增加了,到底其他配置,例如:膠皮海棉、球員的負重、年齡....,有甚麼互動關係呢?

其實,這問題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是:最近國際乒聯改了球例,實行了採用新的40+大波,個波的重量增加了,個波的體積增加了,引致風阻也增加了,這對於器材,例如:底板、膠皮、球員的負重、年齡....,有甚麽互動關係呢?

最關鍵的是球員的體能是否能夠支援40+大波所增加的負荷?

若果可以的話,根據力學原則,你可以透過增加自己發出的力量去應付,以保証你打出去的球速不會下降,方法可以是:
1. 增加球拍的重量F=MA(M是增加了的球拍重量)
2. 增加球員的重量FMA(M是增加了的球員重量,在身體靈活性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從前是瘦仔,努力鍜練增強了肌肉,增了磅,打球自然就大力左)

若果因為要打大波,要用比較重的底板去打,到底膠皮海棉應如何配置?

這視乎球員的體能(E)是否可以透過適當的鍜鍊而有所提昇?

E=1/2MV2

若果可以的話,球員的揮拍速度不會因為重量增加了而下降,所以不必更換其他配置。

若果不可以的話,球員的揮拍速度(V)會因為重量增加了而下降,所以必須要從其他配置入手補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換比較輕的膠皮海棉,把球拍的總重量保持不變。

至於球員年齡的問題,未完全發育的小朋友及長者,由於體能不及壯年的球員,所以不可能大幅增加體能去支援增加了重量的球拍,而又能夠保持揮拍速度不受影響,所以解決方法是不要增加球拍的總重量,可以改為更換比較輕的膠皮海棉,以保持球拍總重量不變,可以採用比較輕而彈性更強的膠皮海棉。

有没有指標?

没有適合全世界的指標,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特質都不同。想知道甚麽配置最適合你,唯一方法就是做實驗,即是透過實際打球,找出你打球感覺既舒服,也有不錯威力的球拍配置。

[ 本帖最後由 fastloopattack 於 2016-12-24 03:27 編輯 ]
引用
引用:
原帖由 fastloopattack 於 2016/12/24 16:54 發表

引用:
原帖由 TomLai 於 2016-12-24 09:05 AM 發表

我很感謝FAST師兄給我們寫了一個很實在的試打感受. 但我覺得最好不要在一個非學術性的論壇提出一些沒有必要提出的學術命題.
FAST師兄的動量守恆公式跟少伯(不是SSPSK剛才記錯了)師兄的動量守恆公式不一樣. ANDREW ...
我解釋一下啦,其實動量守恆公式是可以適用於多件物體撞擊,公式是M1V1+M2V2+M3V3....+MnVn=M1Va+M2Vb+M3Vc+....+MnVx

小弟是簡化版,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只想硏究球拍重量增加對於打波的速度的影響,因為科學硏究通常都是以這個方法去single out一個困素,若果考慮太多變數,過份複雜化,就得不出結論了。我的公式可以視為,個波原本速度是0,後來受到球拍擊打後,就產生了速度,球拍的動能完全轉移到個波,所以打波後,球拍的揮動速度是0,所以我的公式在這個情況下是對的。

若果批評我的公式太過簡單,不夠複雜,不符合現實打波模式,例如:個波一開始已經是帶有反方向的速度,球拍擊打完個波後,並没有停止,而且還有很漫長的多餘後續動作浪費動量,.....。

若果要這樣才算嚴緊的話,范兄所提出的公式也有問題,他所提出的只有兩件都是錯的,因為現實中,個波是先撞擊膠皮,然後膠皮再撞擊海棉,海棉再撞擊膠水,膠水再撞擊底板,底板再撞擊手指....

[ 本帖最後由 fastloopattack 於 2016-12-24 17:04 編輯 ]
(未完成)

[ 本帖最後由 范少伯 於 2016-12-31 13:08 編輯 ]
易筋経 > 九陽真経 > 笑傲江湖 > 養魚

TOP

緊張大師.......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接龍:4 市场主导)

初中物理 Chapter 1 Motion

通常课本是由 motion (運動) 開始講。為咗描述啲嘢点郁,會用幾個符号:
s: distance 或者 displacement
u: initial velocity (開始時的速度)
v: final velocity (最终的速度)
a: acceleration (加速度)
t: time (时间)

啲符号同字眼都算通用,但有時都会有啲變化。系有啲烦但见得多会應付到。

以上其実都系 for 一啲简単既情況,一件物件有好多郁法。通常初学会先集中講 “行直缐“。例如拋起個乒乓球,垂直上せ垂直落。或者击球一刻當塊板直衝埋個球度。

Motion 都有啲複雜既算式,暂时唔講住。講多少少定義都好夠。主要系铺路講之后既 force (力)。

s 系距离就好易明。例如将個球拋高 16 cm, 即系 s = 16 cm = 0.16 m。(上正下负嗰啲问题暂时都唔重要)。

u 同 v 其実都系速度。如果某情況只系講 1 個速度,通常就会用 v 喱個符号。如果講 1 件嘢変速,就多数会用 u 同 v,但也有人喜歡用 v1せv2。如果講 2 件嘢唔同速度,也可能会用 VaせVb。。。英文字母得嗰 26 個,系唔夠用。如果個情況亂,使用符号時,最好講清楚當時啲符号喺嗰次讨論入面代表乜。

v 既基本定義,其中较常用既系 v = s / t, 即系 “速度 = 距离 / 时间“ (有时都有啲细節会导致一啲変化,暂时唔講)。例如你 10 秒跑到 100 m, 即系
v = s / t = 100 m / 10 s = 10 m s^-1

* m s^-1 即系 m/s 即系 “米每秒“。 個 ^ 即系 “次方“。“负次方“ 即系在分母的次方。(無数底系会覚得难,feel free to ask, 唔好客気)。
* 留意 s 出现咗 2 次。第一次系以 “変数“ 形式出现,代表 “距离“。第 2 次系 “秒“,系単位。都系幾浑亂,靠细心,睇得多就会熟。
* 通常 在下 会将一条公式译做一句说话来记。例如 v = s / t, 即系: 速度 等如 每秒行幾多米。留意,原来好多时条份缐(或除号)都系 “每“ 咁解。

最后系 加速度 a, 加速度即系话系一段时间入面加咗速,即系 “每秒 速度変咗幾多“。可以试下用頭先個方法,将句说话変番做公式,答案就系
a = (v - u ) / t 。

例如拋起一個球,直上直落,以最高点开始计,下跌咗 1 秒,速度変咗 10 m/s。咁 a = ? 首先大家会列出资料:
t = 1 s
a = ?
v = 10 m/s
u = 0 (*當智力题,惗下点解 u = 0)

开工, a = (v - u)/ t
= (10 - 0) / 1
= 10 m s^-2

*加速度既単位,暂时死背吧。

(未完成)

[ 本帖最後由 范少伯 於 2017-1-6 16:24 編輯 ]
易筋経 > 九陽真経 > 笑傲江湖 > 養魚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接龍:5 犬马亨通)

初中物理 Chapter 2 (Part A) Force 的 1 些基本概念

通常講完 motion 就会学 force (力)。初学来講,幾個 topics 中, force 既内容较多,而也実在系 mechanics (力学) 既中心思想。當然高中课程複雜好多,2Dせ多個物件互动,再高级啲会加入 differenciation (微積分),就更複雜了。

首先講下乜嘢系 physics 中的 force, (因为 forceせ力 喱两個字,日常生活中好多唔同意思せ定義,所以要留意与现在学術介中普遍使用的定義如何区分)。

要講 force 系乜系唔易。简単来講可以用幾個情況去理解せ去记。

首先系如果有 1 件物件,由唔郁変郁,咁即系佢受咗 1 度力 (有 force),例如発球时,個球本来喺你掌心唔郁,跟住你将佢向上用 “力“ 拋,就系由唔郁変郁既例,你隻手喺球底向上推,就系 1 度 force。

第 2 系 1 件物件変速,可以系加速,亦可以系減速。例如発球,個球離開隻手之后向上飛,你以为個球凌空就無嘢畀 force 佢啦,但佢向上飛系越来越慢,原来系地心吸力 (gravitational force) 将佢向下拉。

第 3 系转向。例如你将個球水平咁打咗出去せ没有旋转,概念上大家应该先假设佢会继续 1 条直缐,水平咁飛。事実系佢 1 路飛 1 路会向下曲墜,即系有 “转向“。喱個转向其実系由 gravitational force 做成的。(转向 已经是 2D 了,对入门来说是比较深入的例子。)

(要注意有些情況系因为 forces 的互相抵消而平衡,並不是没有 force。例如你発球前,球在你手上静止未动,難道嗰 1 刻就無 gravitation force 吗? 对於個球来講,嗰 1 刻其実系有 2 個 forces。1 是向下的 gravitational force,另 1 就系你隻手托住個球既向上既承托力。两個 forces 洽好方向相反せ力度相同,就好似抵消咗咁。其実两個力都無消失到,只系鬪力,打和。)

第 4 系其実仲要考虑埋旋转。对初学来講,“旋转“ 又令到问题複雜咗。喱度暂时不多講。可以用类比的方式去思考,有無 “開始旋转“せ越转越快せ旋转轴的方向改变?起码是可以判断到有無 force 影响紧 1 個物件了。

* Force 有时真的是很艰深的课题。不要勉強钉死在這裡。有時是先看之后的部份(當中有多些例子せ计算)再回来番看時就会突然明白得更透徹的。

* 還有要留意在生活中せ物理学中也有好些词语容易同 force 混淆。例如能量(energy)せ衝力せ威力。。。所以有些人会用中文说话,但物理的词语都用英文,感覚会易啲分清楚。

(未完成)

[ 本帖最後由 范少伯 於 2017-1-6 22:00 編輯 ]
易筋経 > 九陽真経 > 笑傲江湖 > 養魚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接龍:6 肉麻)

初中物理 Chapter 2 (Part B) Force 的 1 些種类せ例子

(未完成)

[ 本帖最後由 范少伯 於 2017-1-6 22:02 編輯 ]
易筋経 > 九陽真経 > 笑傲江湖 > 養魚

TOP

麻醉
<-->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7 团结。。。。。。。。

初中物理 Chapter 2 (Part C) Newton's Laws of Motion

牛顿定律 (Newton's Laws) 総共有 3,超简単せ超约略来講:
1st Law: 停開就停 郁開就郁
2nd Law: F = m a
3rd Law: action = reaction

以上系很多初学者念口王せ简単幾句せ大概记住学紧啲乜而矣。细節繁複,要慢慢逐 1 学習。

1st Law 系话 1 件物件既 motion,喺無 net force (無 force 或者啲 forces 平衡晒) 既情況下,会保持不変。意思即系,例如 1 本書放喺桌上,4 平 8 稳,無啦啦佢系唔会自己郁。。。

(未完成)

[ 本帖最後由 范少伯 於 2017-1-7 20:29 編輯 ]
易筋経 > 九陽真経 > 笑傲江湖 > 養魚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慧眼

TOP

訓導)))))))))

陳李張王何吳劉甘余, 曾于歐周伍郭藍呂魯邱畢許雷陸林白蔡黎田

TOP

2. 渡過幾多煙花的晚上 曾走過幾多燈飾美夢工場∼

TOP

景區)))))))))

陳李張王何吳劉甘余, 曾于歐周伍郭藍呂魯邱畢許雷陸林白蔡黎田

TOP

區域。。。。。。。。。。
紅雙喜DM SP500 SIGMA2 EURO 天弓5
nittaku 玻璃鳥  omg4 pro  rastant
木結他 m1jp R7
紅羽鳥 omg4 euro R7

TOP

4. 域多利監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