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原點, 究竟是小朋友給自己壓力, 還是大人給小朋友壓力??
以前, 即大概是我少時打球的年代, 父母要搵食, 實在懶理打甚麼波, 只知是健康的運動, 打得開心便會支持.
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我打了卅年球, 父母從未看過我一場. 但他們很自豪我曾贏不少獎項, 亦很鼓勵我繼續打球及參加學校的練習. 壓力, 只在於代表的學校及對自己的要求.
現今的小朋友可以說是很幸福, 父母會盡量滿足子女. 不是歧視, 就算拿綜援的, 也要想辦法給子女一部不錯的電腦, 也要子女有生活質素. 比起以往, 父母早出晚歸, 辛勞一天都只為兩餐, 子女根本無錢買球拍. 所以, 我們這一代的球手, 落場打球的目的, 不只是為了跟某某鬥, 不是要取甚麼成績, 而是要打一場盡力的球, 珍惜每一場球賽.
但現在家庭生活質素好了, 生個小朋友也要好好的來過親子活動. 父母要好好培育小朋友, 就拿錢去給他們來學學這些, 學學那些. 使了錢去學乒乓球, 當要希望子女學有所成, 出人頭地. 壓力就在這一刻開始,
起初每位家長都說: "我個仔/女學波, 都係為左有樣運動, 好過打機丫嘛...."
當他們的子女打得一兩年可以出賽時 ,父母對子女成績的慾望大了: "哎也, 對面果個都唔係咁好波呢, 點解你會輸嫁, 你頭先打乜野波呀......."
在打多好幾年, 子女已成為打得不錯的球手, 甚至有排名時: "你打好D呀, 我比左好多錢你學波嫁. 有無攪錯呀, 浪費我D錢, 輸左比呢個人, 你要扣好多分嫁................"
細路打波的壓力從何來, 大家心中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