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迎前與發力傳遞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迎前與發力傳遞

[原創]弧圈球的秘密(2)-迎前與發力傳遞
http://wk.baidu.com/view/7435280a33687e21af45a9cd#2

這內容本來是結合在[原創]弧圈球的秘密--發力與磨擦帖子中,但是那篇文章已經太長了,往下看的人可能不多,所以我還是把它拆成兩篇文章.

呵呵 談完了磨擦 該談 發力了

打球的發力, 只分兩部分.

1. 手臂發力

2. 身體腿腰發力

小臂發力大概不用我說了吧... 呵呵就是觸板時, 發力加速收縮沒什麼額外的學問. 接下來要談的發力, 主要是來自腿腰的力量-- 也就是一些高手教練們強調的迎前再迎前! 這兩個力量, 如果沒有結合起來, 各做各的, 動作再大, 也是浪費力氣--這就是人們說的發力不協調.怎樣可以結合身體的發力跟手的發力? 那就是人們常講的發力集中.

發力如何集中? 集中到哪?很簡單的邏輯... 我們是用拍子來打球, 所以所有力量應該集中在拍子. 手抓拍打球, 手的發力傳遞到拍子, 這容易理解. 那身體的力量如何集中到手再到拍子?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力量傳遞.身體力量如何傳遞到手臂, 來達到發力集中的目的?

思考一下, 手臂如果都不動, 如何打到球? 如何還可以發力?

是不是轉個腰, 通過肩膀跟手臂的連接, 就能傳遞力量到手, 帶著拍子迎前擊球? 接下來就是腿了..腿如何傳遞力量到手? 這就是為何人們常說打球時要有重心轉移的原因了.

重心應該如何轉移?

既然重心轉移的目的, 是為了傳遞腿的力量到拍子, 那麼重心轉移 帶動身體 前迎 的方向 就必須 跟擊球方向 一致, 否則就浪費了力氣.

手臂的發力 要訓練很簡單. 但是腿腰力量 要能很確實的傳遞力量到手臂, 很多人都做不好.

腿腰發力的迎前發力, 不在於動作的大小, 而是力量必須正確的傳遞, 達到發力集中, 四兩撥千金.

先看一下職業教練 解釋拉球動作的文章 裡面有提到 迎前 的動作.

[轉貼]吳敬平教練談正手拉球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點

基本站位:兩腿張開與肩的寬度為差不多相同,身體稍微前傾,重心在前腳掌上,拉球時,身體向右轉(以右手為例),重心放在右腳上,在轉腰的過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傾(拇指用力壓住球板,食指稍微放鬆,中指頂住球板),板型前傾的角度因來球的旋轉不同而調整。

擊球原理:擊球的時候,以右手為例,首先是腿上發力,向左蹬腿,身體重心從右腳向左腳轉換,交換重心,身體前迎,身體前迎的方向要和擊球的方向一致。然後是腰上發力,用腰帶動大臂轉動,把力傳遞到前臂,在擊球一瞬間,收縮前臂用力擊球。

我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

從引拍 到 手臂發力擊球 之前 , 身體必須帶動 整隻手臂, 進而帶動拍子 往擊球點 往前迎去.

近台快攻時 這個迎前動作不大, 拉球的迎前 動作較大 且明顯...

這個迎前(or 前迎)的力量 來自 腿的重心轉移+轉髖帶腰的力量.

拉球時, 兩腿要站開立些, 這樣 前迎的力量更大 .

迎前的目的跟作用

1. 運用重心轉移的力量2. 確實做好以腿帶髖以髖帶腰以腰帶手的動作3. 把腿腰力量傳遞到手力量集中後, 手再發力4. 運用腿腰迎前力量,小臂可以專注於往上磨擦的咬球動作就好像火車高速行駛你在火車上往上跳, 在車外的人看到你是往前+往上跳的道理相同. 如果火車還沒加速,你就往上跳, 那往前力量就不足. 想要有往前力量, 你除了要往上跳還要往前跳, 那麼力量就被分散. 小臂的發力也是如此.

用身體打球

前迎動作做不好的人, 就無法體會用腳打球的 用身體打球 等 境界.

業餘球友到了某個水平要再提高, 一定要會運用身體的力量才行-- 用腳打球用身體控球. 這也是我最近在幾個文章一直強調呼籲的. 很多高手教練都說迎前很重要, 這個迎前的力量, 就是腿髖腰肩手的力量傳遞.會運用身體力量的人, 基本上不怎麼收臂, 光靠身體力量, 就已經很有爆發力. 能夠早日體會到這一點的球友, 相信日後的進步會是一日千里. 也許大家對用腳打球覺得很深澳很難體會或者養成習慣.. 其實大家問題都一樣, 打球的第一個動作引拍, 就沒有用身體引拍右腳沒感覺繃緊如何用腳打球用身體打球? 呵呵.. 引拍方式的對錯, 是很重要的關鍵打球就三個動作, 引拍前迎收臂擊球. 前面兩個動作都是為了第三個動作來做準備.

引拍 迎前 就像彈簧要先壓縮蓄力再釋放能量一樣, 就是身體發力的來源!!!

迎前的扇形理論

前迎時, 以身體為軸拍子的運行軌跡是一個扇形面積. 拉球時, 大臂稍微展開讓這扇型面積要大. 拉球時, 要有甩鐵餅的動作, 指的就是做出這個扇型平面來發力.拉前衝時, 這個扇形平面比較平, 拉加轉時, 這個平面就比較立(豎) . 所以前迎不只是向前發力, 還有向上發力前迎後,小臂收縮的方向, 也要順著這個扇形平面來收, 才能完整的傳遞腿腰的力量.

前迎 是用身體去找擊球點.. 不是用手臂去找球

前迎 是身體的腿腰發力 不是手臂發力

前迎 不是提早擊球, 而是 身體快 出手慢.

前迎 不可以 臂比肩先行.

迎前 有幾個意義.. 呵呵 我來說明白些..

1. 避免磨擦太薄

2. 不能只是用小臂力量 還要用身體力量

3. 有身體前迎 小臂收縮 兩階段的發力, 避免還沒觸球 小臂已經僵硬, 造成咬球不好 而且容易拉漏.

4. 迎前是腿腰發力, 除了向前的力量, 還有向上的力量 (引拍右肩後轉下沉, 迎前時, 右肩往前上迎去 帶動手臂)

5. 先充分引拍, 才能前迎的空間.

6. 先迎前帶動拍子向前, 觸球才收小臂, 可以避免擊球時間過早.

學習誤區

1. 別忘了! 迎前之前 還有向右後引拍的動作阿... 所以 迎前不是人直接往前傾倒阿...呵呵..... 別誤解了!!!

2. "迎前"不是提早擊球阿!!! 事實上剛好相反, 如果沒有了腿腰發力 前迎動作 直接揮小臂 反而是擊球過早 呵呵 請多體會.

圖解說明 從引拍到拍子觸球前的動作 就是 迎前 的腿腰發力.

引拍

迎前分解動作 1

迎前 2

迎前 3 --觸球 才開始收小臂

看下圖, 兩條紅線跟拍子軌跡形成一個"扇形" 平面. 拉球時, 要有甩鐵餅的動作, 指的就是做出這個扇型平面來發力. 擊球點在右腿上方附近,離身體近,增加發力磨擦的距離. 所以迎前並非提早打球也不是把擊球時機往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迎前的練習方法

您可以試試看 大臂 小臂 都放鬆不動

只用身體力量 轉動 去擊球.. 先不管進球率.

這樣你的身體就會 被迫去 前迎.否則碰不到球.

慢慢的你再開始收小臂.

重心轉移的意義

重心轉移 的目的, 為的是加大轉腰的發力.

如果沒有重心的轉移, 轉腰變成自轉, 沒有施力點. 重心先右移再往左移, 為的就是讓轉腰發力有個支撐點. 腿只是反作用力的支點, 是被動的. 真正主動發力的是腰 .

如果重心轉移的力量 沒化解成 轉腰的力量, 沒有把力量傳遞到 腰 再到手, 那就會不平衡 導致 不協調現象.

不要太強調去 蹬腿, 蹬過頭了 動作會很奇怪 也浪費力氣. 引拍時先讓腿有個壓力, 就如 彈簧壓縮一樣, 先壓縮, 再把力量釋放出來 帶動轉腰.

重心轉移的練習

我建議重心轉移的練習當中 先不要配合收臂, 手臂放鬆.

重心轉移的目的, 是為了把腿的力量往上傳遞到手 到拍子.

要用心去感覺 體會.

發力集中快速入門

目前我練正手弧圈, 要快速找到發力集中的感覺, 有個竅門. 對我 還有 幾個學球的人, 都很有效果

手臂發力, 大概沒什麼集中不集中問題, 學問不大. 問題大都出在, 腿腰發力 如何傳遞 並且集中在 觸球那個瞬間.

我的方法是...請人餵球(或者用發球機) , 餵出強烈下旋. 然後拉球. 拉球時, 手臂全部放鬆絕不發力. 只靠腿腰力量拉. 拉過了, 再把下旋加轉再練. 記住, 手臂完全不用收縮板型固定. 大臂腕部完全不發力.

這樣的訓練 除了 可以找出腿腰的力量, 更可以體會 手臂的放鬆, 去除手臂多餘的動作之後, 更容易抓住 咬球的手感.

這方法, 我屢試不爽.. 別懷疑喔, 不刻意收小臂 一樣可以拉前衝... 拉出加轉. 而且還挺輕鬆的呢.

外弧難嗎? 這樣練法很容易打出外弧式弧圈呢.


本文由第一文庫網(www.wenku1.com)首發,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版權和隱私投訴:[email protected]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8 13:44 編輯 ]

TOP

http://wk.baidu.com/view/088b6c2 ... pcf=2&re=view#2           弧圈球的秘密——發力與磨擦 

    許多人用了全身力氣拉球,還是拉不轉,可能就是沒能體會拉球的"拉"字. 學會近台快攻之後的變化,會是學會"抽打",那個還不算是拉球。
    很多業餘球友都把快攻的發力抽打看成是前衝弧圈。其實是兩回事! 那種抽打方式以撞擊為主、摩擦為輔,上旋不強,球的飛行軌跡沒什麼弧度,控制不好就容易打飛或掛網,但是速度很快,很爆。真正的弧圈球就是要打出弧線、速度與旋轉兼俱。近台的不轉球球夠高,直接用快攻方式,發力抽打有時比弧圈好用。近台拉弧圈大都用在拉下旋球較多。用抽打的方式來拉球,即使是有明顯拉球的動作,但由於小臂太早發力加速,不利於咬球摩擦,拉的球會不夠轉。
    大家也都知道,如何正確發力並且摩擦充分產生強烈上旋,就是弧圈球的重大關鍵。問題是,怎樣做到發力集中?怎樣做到摩擦充分? 
    抽打式拉球——小臂先發力加速,在拍子運行最高速的時候磨擦球。因為拍子提高速度後才擊球,球碰到拍子立刻彈開,摩擦時間短暫,無法充分摩擦,但是擊球的速度快。  
摩擦式拉球——手臂先放鬆,蓄力待發,腿腰發力,以腰帶手"迎前",迎前的過程手控拍子,先對準球而小臂不發力,拍子在接觸球的瞬間小臂才收縮發力,這就是所謂的發力集中來磨擦球。 (正確的拉球動作。還得靠腿腰手的力量傳遞。並非只靠手臂發力)
    一個是高速摩擦,一個是發力加速磨擦。這就是最大的差別!!!
    拉球,可以想像把球先停在拍子上,然後用力磨擦。這跟 "把球甩出去的感覺" 是相近的說法。注意以下幾點:
    1、球拍接觸球之前,小臂不可先加速收縮,球觸板的瞬間才發力磨擦——用力不等於快速。
    2、拉球的擊球時機,一定要比快攻晚些,不可在上升期就擊球,節奏要對。拉球的時機在球的高點到下降前期之間,太晚也不好拉,太早容易撞板 不容易控制弧線。
    3、小臂發力之前的前迎力量主要來自身體——腿的重心轉移,加上轉腰力量。如果用小臂去前迎往上的摩擦力量就會被分散掉不夠集中。前迎是用身體去找球,不是手臂!
    4、前衝弧圈是往前摩擦多些(不是往前撞擊多) ,所以引拍稍高;加轉弧圈是往上摩擦多些,所以引拍稍低。這是最基本的定義。
    5、理解如何做好球拍"咬球"動作,手腕自然會為了咬球而轉動。特意去轉腕來作好咬球,反而容易走歪路,發力錯誤繞遠路。以上的發力摩擦方式體會的好,呵呵.. 什麼咬球、吃球、包球,什麼先鬆後緊、什麼打磨結合又打又磨.. 大概就都能迎刃而解! 

    [轉貼]吳敬平教練談正手拉球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點基本站位:兩腿張開與肩的寬度為差不多相同,身體稍微前傾,重心在前腳掌上,拉球時,身體向右轉(以右手為例),重心放在右腳上,在轉腰的過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傾,前傾的角度因來球的旋轉不同而調整。擊球原理:擊球的時候,以右手為例,首先是腿上發力,向左蹬腿,身體重心從右腳向左腳轉換,交換重心,身體前迎,身體前迎的方向要和擊球的方向一致。然後是腰上發力,用腰帶動大臂轉動,把力傳遞到前臂,在擊球一瞬間,收縮前臂用力擊球。為何高速摩擦的旋轉度比加速磨擦弱呢 ? 抽打是高速摩擦。既然是高速,撞擊的多,脫板的時間也早,磨擦的時間過短。也由於小臂提早往上收縮,難以在觸球瞬間控制好板型,再多做磨擦。 (小臂提早收縮 影響很大) 再來談發力的分力問題。抽打的撞擊跟摩擦的比例是撞擊大於磨擦,用同樣的力氣抽打跟拉球,用在磨擦上的力量又有所不同。快速摩擦還有咬球問題,海棉還沒咬到球,磨擦係數還不大的時候,就提早脫板。  
    綜合以上幾個看法有
    1. 高速摩擦脫板早,磨擦時間太短。
    2. 高速摩擦 咬球不夠充分 (滑掉了) 。
    3. 抽打由於小臂提早發力加速,板型控制不利於咬球,容易撞擊過多,提早脫板 (打磨比例不對),也就是力量用在磨擦方向的分力不足。
再談拉球,從觸板到脫板的時間稍微拉長些,小臂發力讓這個距離有一個加速度在,並非等速,磨擦距離越長最後的速度也會越快,但是此時球的表面已經跟球拍是同步的(抽打是球拍快球並沒有同步旋轉),同步旋轉直到脫板 
    關於拉球發力的主要來源——迎前  小臂收縮之前,還有一個腿腰發力的迎前力量跟速度,觸球時小臂再發力加速收縮。如果還沒磨擦到球,小臂已經收縮,很難做好咬球動作,摩擦也可能會太薄 (沒咬住球) ,球會提早脫板。  我以前就是先加速才觸球,磨擦都過薄,咬球做的不好,也常常拉空、拉漏。如果忽略咬球、吃球的因素,則在最高速去磨擦球的說法就沒問題。高速摩擦也比較容易產生過多的撞擊,而無法讓球停留在拍子的時間加長,磨擦不完全。如果身體不動,必須單靠小臂收縮來磨擦球,那又不同了。沒有身體前迎帶來的初速度,小臂就必須提早發力加速後再擊球,但是那樣的力量跟旋轉都有限。兩段式發力磨擦(前迎+收臂) 也是讓我拉弧圈球技術一大提高的領悟關鍵。 非常多的業餘球友,都太注重手上功夫,以為收小臂是拉球的關鍵,其實迎前的發力才是拉球的最主要靈魂。  
弧圈是力量與摩擦的結合缺一不可! 真正前衝弧圈的上旋力道還是很強的,只是弧線稍低、速度較快! 前衝弧圈還是以摩擦為主!  小臂若是提前發力收縮,除了容易拉空、拉漏,也不利於咬球的動作,球拉的不夠轉,很容易擋回。許多球友應該有過此經驗,明明已經發了全力拉衝,卻是被對方輕輕一擋,球回來的快又低,自己反而來不及反應。這種拉衝方式,上旋不夠轉,只能叫前衝拉球,不叫前衝弧圈。也許有人說,那是因為不夠爆... 呵呵要爆,那就直接用快攻抽打,不是更爆嗎? 那還是不能叫弧圈阿....  另外,我也發現小臂在觸球瞬間才發力的方式, "快帶" 對方打回來的上旋球,也會變的更容易!快帶的方式打的出來,反拉弧圈的境界就近了... 的練習方法  1. 站在中遠台的位置,左手裡抓一顆球,右手持拍  2. 將球從網子高度,在右腰前將球放下,讓他自動彈起,不要用力丟,就是要球彈不高,你才會有往上拉的動作。  3. 等球彈到最高點時,快速收小臂,發力摩擦球。 4. 記得拉球的關鍵是,球拍接觸到球的瞬間,才發力摩擦。  5. 剛開始練習時,擊球放慢些,放鬆些,力量收些,免的一開始就揮空。  6. 有無進台不重要,重要的是體會發力摩擦的要訣。  7. 用身體的力量帶動手臂往上提拉,不要抬高肘來拉球。  因為球很低,所以不拉球鐵定掛網。一但撞擊過多,也會打飛或者掛網。你嘗試拉出弧線,拉出旋轉。旋轉越強,弧線會越低。咬球越好,拉進台球的落點會越靠近網。那麼您就成功了,  結語: 所謂的爆衝弧圈,就是爆發力集中的厚摩擦弧圈,並不是單純的先撞擊後摩擦的方式。業餘的球友想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循序漸進,要先打出"轉"來,真正領悟咬球的觀念,學會發力集中來摩擦球,學會往上摩擦與向前摩擦的不同發力方式. ... 這些都做到了,再來就是爆發力的訓練了... 沒有其他捷徑。弧圈球再怎麼繞,還是逃不出發力與摩擦的範圍。用王大力的影片來說明腿腰發力前迎與小臂發力收縮磨擦兩階段拉球的發力方式  注意,球拍觸球前,小臂是不發力的!!!  觀察重點: 觸球之前的前迎階段,大臂隨腰轉動,小臂蓄力待發(甩鐵餅的感覺) ,觸球時才收前臂發力摩擦,前衝弧圈的發力,除了往上發力,還要往前發力多些,引拍較高,擊球點較早是為了配合往前發力摩擦。由於佔位問題,從反手位拉右斜線到對方反手位, 所以小臂收縮的不明顯,研判是為了 控制擊球方向。順序是-> 向右後引拍,腿腰發力前迎,觸球收臂摩擦,順勢收拍(注意拍型並沒有前傾很多,磨擦不能過薄,必須頂住球來摩擦)  呵呵談完了磨擦,該談發力了  打球的發力,只分兩部分。  1. 手臂發力  2. 身體腿腰發力  小臂發力大概不用我說了吧... 呵呵 就是觸板時,發力加速收縮,沒什麼額外的學問。接下來要談的發力,主要是來自腿腰的力量-- 也就是一些高手教練們強調的迎前、再迎前!  這兩個力量,如果沒有結合起來,各做各的,動作再大,也是浪費力氣--這就是人們說的發力不協調。  怎樣可以結合身體的發力跟手的發力?那就是人們常講的發力集中。  發力如何集中? 集中到哪? 很簡單的邏輯... 我們是用拍子來打球,所以所有力量應該集中在拍子。  手抓拍打球,手的發力傳遞到拍子,這容易理解。那身體的力量如何集中到手、再到拍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力量傳遞。身體力量如何傳遞到手臂,來達到發力集中的目的?  思考一下,手臂如果都不動,如何打到球? 如何還可以發力?  是不是轉個腰,通過肩膀跟手臂的連接,就能傳遞力量到手,帶著拍子迎前擊球?  接下來就是腿了..腿如何傳遞力量到手? 這就是為何人們常說打球時要有重心轉移的原因了。  重心應該如何轉移?  既然重心轉移的目的,是為了傳遞腿的力量到拍子,那麼重心轉移帶動身體前迎的方向,就必須跟擊球方向一致,否則就浪費了力氣。  手臂的發力,要訓練很簡單。但是腿腰力量,要能很確實的傳遞力量到手臂,很多人都做不好。  腿腰發力的迎前發力,不在於動作的大小,而是力量必須正確的傳遞,達到發力集中,四兩撥千金。先看一下職業教練解釋拉球動作的文章,裡面有提到迎前的動作。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8 13:42 編輯 ]

TOP

NICE
<-->
.

TOP

咁多字,冇心機睇,有冇視頻?

TOP

回復 4# 的帖子

https://youtu.be/rUI4dry_5S4
和基礎用力視頻有D相同

TOP

多謝分享
水谷隼:“練夠10,000小時後先好問點解”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太專業的長,要雖有專業教練指點指點
技巧可以用錢買,
但體能一定要自已練,
質量一定就要靠克苦。

TOP

實在受不了強國人那種囉囉嗦嗦的作風,與香港人的精簡作風格格不入,乞求轉載前先去蕪存菁。而且強國人大多人云亦云,真正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有如鳯毛驎角,價值不大。

曾經努力尋找直拍反手攻的技術,浪費了不少寶貴時間後才發現他們都是不懂偏偏裝懂,反而比他們懂得更多的韓國人肯坦率承認技術的不足之處,所以我寧願看外國人的文章多於強國人的。不過王皓的教學視頻是個例外,他對握拍技術有深入研究而且肯無私分享,很多強國人未完全明白其中的關鍵卻輕率地將他的橫打功夫說成是天生手腕特別柔軟,真是可笑。

更不喜歡強國人濫用迎前一詞,中文有迎接一詞,迎前是什麼東西?而且前移動作可以是直線前移,也可以是旋轉前移,說得不清不楚不如不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