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乒乓球三把匙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乒乓球三把匙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多謝分享

TOP

多謝

TOP

多謝分享!!!!

TOP

好多時忘記帶一兩把
<-->
.

TOP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page=1&mobile=2
看完《三把鑰匙》觀後感

厚德載物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借用習主席針對台灣的一句話作為開頭語,也是觀後感的關鍵詞。

      首先第一把鑰匙的中心思想“軀幹帶動四肢”就是嚴重的方向性錯誤,基礎力量是錯誤的,之後的所有細節都只是麻袋上繡花。        

       從身體結構上說,腿部承載的是整體重量,而腰部承載的是軀幹(包括上肢)的重量,摸一摸肌肉的大小分部就能得知一二。上帝創造的物種,不是隨便分佈的。

論絕對力量:腿部力量遠大於軀幹力量;

論支撐力度:力量源頭來之與支撐點的反作用力,腿部的支撐是地面,而軀幹的支撐是建立在獲得地面支撐的腿部;

論周轉範圍:腿部的周轉範圍遠大於軀幹的周轉範圍;


      基於以上三點,應該是下肢帶動軀幹,軀幹帶動上肢。 “軀幹帶動四肢”之說,純屬笑話。


乒乓運動是圓周運動(正手逆時針轉體,反手順時針轉體),不是直線運動(向前),將球擊出左邊線,不是身體轉多了,也不是轉早了,而是觸球點錯了,如果觸球點是在身體右側或側後,而不是正前方,可能會是右邊線出界。鍊子球總看過吧,身體轉了好幾圈,鍊子球最終是從網罩唯一的缺口直線飛出去的吧?鍊子球朝哪個方向直線飛出去,取決於在圓周運動的哪個點撒手,乒乓球朝那個方向直線擊出,取決於圓周運動的哪個點觸球,所不同的是乒乓球可通過板型的包或撇,調節改變出球方向。


基礎力量不好,就會依賴於調節及輔助,但凡發力不通暢(發力結構順序有問題),調節動作必多,諸如:扭腰、拐肘、抬肘、翻腕、扣腕等. .....所謂頂撥就是翻腕+扣腕。


      橫拍握拍要點是前兩指捏著,後三指扶著,扶著也不是鬆懈,握拍還要講究緊而不僵,鬆而不晃。為了所謂的頂撥,讓出拍柄的活動空隙即為晃,這是握拍大忌。浪費拍柄作用力臂的槓桿效應。


      來球無論上旋下旋是高是低,拉球引拍拍頭都應該低於來球,只不過拉上旋引拍高度比拉下旋高一點。防弧圈球引拍更高一點(在檯面),板型前傾幅度大一點,而不能是翹拍頭,翹著的拍頭只能用來“捂”,可沒法帶。看濕父按王吉生的要求防弧圈的示範,我都替濕父憋屈。


      總結:根據《三把鑰匙》所說,所比劃、所示範來判斷,王吉生專家不會打橫拍、不會打橫拍反膠、更不會拉弧圈 。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4 21:02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131444&mobile=2討三把鑰匙的內涵woodwater
探討三把鑰匙的內涵
       三把鑰匙說:1 軀幹帶動四肢;2 橫板正手擊球時食指頂撥和旋擦,反手擊球時拇指頂撥和旋擦;3 調節拍頭高低可以控制弧線。有球友認為三把鑰匙中有錯誤。比如,有的認為軀幹帶動四肢是可笑錯誤的說法,有的認為,身體各個關節是連桿不是槓桿,有的認為視頻中掌心虛空食指頂撥和旋擦是握拍晃動,有的認為王教練說的調節拍頭高低就是拍頭上翹一種形態。單從一個動作一個示範,似乎從各個角度否定三把鑰匙的基本觀點。

      本人認為,如果我們只是專註一個長者不太完美的示範,糾纏於動作本身,不去理解其滄桑總結語言及其邏輯框架背後的深刻內涵,勢必可以用自己立場和未經時間洗滌未見昇華的觀點力證其“錯誤”。對三把鑰匙的理解需要站在更高層次、更廣的視角來理解。也許這樣,我們再重新觀看視頻的時候,發現其對於各類球友有決定性啟發作用。

      首先,討論軀幹帶動四肢的問題。部分球友認為,軀幹帶動四肢是可笑的。他們認為,雙腿支撐著軀幹,雙腿驅動軀幹,只觀察這個表象,幾乎就立即可以認為,軀幹帶動四肢是錯誤的,軀幹是絕不可能帶動下肢的。但是假如我們站在更廣視角來看,單腿為軸蹬地(主要垂直蹬地發力)另腿輔助點地(施加切向擾動)驅動軀幹旋轉,軀幹旋轉後再帶動另一腿(點地施加切向擾動的腿)和手的旋轉,這個合理吧。大家都喜歡的例子-鏈球運動是這樣的吧,芭蕾舞運動旋轉也是這樣的吧。單腿為軸產生的旋轉慣性和離心力是最大的,鏈球和乒乓球都需要這個最大的離心力。這個離心力怎麼來的呢?軀幹在單腿軸支撐摩擦地面擾動後旋轉並帶動另外一側上下肢旋轉而產生的。乒乓球擊球需要左右兩側這樣的離心力,就是說當我們反手擊球的時候,右腿為軸,左轉軀幹帶動左腿(找點)和持拍手左轉(引拍),蓄勢產生離心趨勢而發力。無論怎麼理解,軀幹帶動四肢都是自然的。只是需要我們自己分辨語言的瑕疵,不是緊盯瑕疵,而是利用既有知識 取其精華,忽視其自然表達的不足。彌補語言的瑕疵,可以這麼說:“軀幹旋轉帶動非軸側的上下肢運動”“軀幹旋轉帶動持拍手引拍,帶動一腳站位”,這樣是不是合理了?這與之前的腰帶手引拍和擊球是不是統一了?軀幹帶動四肢被誤解,關鍵在於軀幹帶動下肢不被承認。但這卻是軀幹帶動四肢更為新穎獨到的地方。軀幹帶動四肢的說法,在腰帶手(帶上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另外一腳找球的運動,也是軀幹帶動的。可以預見,既有和未來實踐可以證明,這個觀點在連續重複的乒乓球往返運動,不僅節省引拍環節的體力消耗(資深李教練觀點),也節省了找球環節的步伐運動能量。

      再說依靠食指頂撥和旋擦的問題。力達指尖、力灌板頭可以看做是發力的極致境界。不管從下肢開始到指尖的環節中,各個關節如何運動,擊球力量總是從握拍手傳到拍子的,這些關節中最近球拍的就是食指根關節。三把鑰匙中的第二把其實就是強調了這個關節,並沒有否定之前經過大量實踐證明的各個較大關節(踝關節、髖腰、緊背、沉鎖肩、墜軸、控腕)的運動趨勢。就說,頂撥和旋擦不僅僅是一個食指出力,所有環節的力量都要傳遞到這里通過最近球拍的手掌和食指調控協調最後傳遞到球拍,單純的食指頂撥和旋擦是存在的,是需要的,但擊球合力不僅僅是單純的食指頂撥和旋擦,應包括傳力環節中的各個發力部分的合力。食指為配合手掌合理傳遞來自其它環節的合力,保持合理的握拍鬆緊間隙和虛空,這個應該是順其自然而為之。不能說是握拍晃動吧。

    再說調節拍頭高低問題。拍頭低弧線高,拍頭高弧線低,表達的是一種控制關係,這與之前的共識並不存在衝突。教學視頻僅就三種情況調節高低是合理的,不可能把複雜乒乓球運動中所有情況都來調節一次吧。誠然視頻中範例出現了一種拍頭上翹的形態,但是,這種形態在特定情況下是正確的。調節拍頭高低四字的含義絕不是認為任何情況下要拍頭上翹吧。

   最後再說視頻中認為關節是槓桿的問題。許多人認為,在物理上以標準物理槓桿定義衡量,關節是連桿不是槓桿。誠然,這樣更符合物理學的標准定義。但是,僅在物理學中,連桿和槓桿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或者說槓桿是連桿的一種直線硬連接特例。連桿和槓桿相同之處比差別多。假如這樣定義槓桿:由一個通過開合運動傳遞力量的支點及其動力臂和阻力臂組成的傳力環節。比如肩關節:繃緊的後背是動力臂,大臂是阻力臂;肘關節:大臂是動力臂,小臂是阻力臂;腕關節:小臂是動力臂,手是阻力臂;食指根關節:手是動力臂,食指是阻力。關節之間是連續運作的,前一個關節的阻力臂即是下一個關節的動力臂,這些都是長臂驅動短臂的。這樣看的話,對於非物理學家的乒乓球愛好者,關節作為槓桿的說法,似乎不錯,而且大都是省力放大槓桿。畢竟擊球力量是靠關節接力傳遞的。

     本文所有觀點都是自己長期閱讀乒乓網和其它互聯網帖子自學理解而出的,未有正經理論學習而得。個人所學中許多關於乒乓球經典細節精華知識來自於對三把鑰匙持較大保留的厚德載物教練(球友),也有許多來自對身體運動環節教學解析獨到形象透徹的徐璇教授,儘管上述觀點依據不充分,觀點可能與之相左,但確實是本人目前的深刻體會。所以,只為窮究乒乓球發力原理不為針對個人而虛妄言之。因而難免錯誤地謬論,不當之處,敬請各位糾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4 21:00 編輯 ]

TOP

關於一把鑰匙的傳說
- 本文出自乒乓網,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131537-1-1.html最近三把鑰匙引起的反應不小,贊成和反對的帖子都有。好不熱鬧,在this情景下,本人不得不觀看好幾遍三把鑰匙的視頻。三把鑰匙的第二把與第三把好像分歧不大,關鍵是第一把,爭論頗多,在此我也想談一下我的看法。
1,軀幹帶動四肢,我寧願相信是王老先生的口誤。要是軀幹帶動上肢絕對沒有異議。軀幹帶動下肢就不好那麼理解了,儘管球友木水做了很多解釋,但我總覺得過於牽強。說服力不強,反正我不認可。
2,旋轉軸,球友nanhu00011的帖子提到這個詞,經過詢問,方可得知,旋轉軸在支撐腳上。我恍然大悟,我說王老先生的動作演示怎麼那麼彆扭,原來如此呀。都是蹬轉王老先生肢體動作與濕父完全不同。王老先生蹬轉時,重心與右腳在一條垂直線上。而濕父的重心在兩腿之間。所以王老先生看著扭屁股。王老先生的擊球有側向擊球的趨勢。王老先生是在右腳上轉體擊完球再將重心移到左腳。擊球時重心在右腳上,軀幹帶動手臂,只能是緩慢的旋轉,因為一隻腳提供不了多大扭矩。我本以為王老先生年老體邁,動作緩慢有情可原。通過上述分析,及本人的實驗,其實不然。高級教練,世界人生,估計沒有打球的機會。和打球的不一定是高級教練一樣。大家不必計較。近三十年各國運動員,沒有和王老先生這樣發力的。或許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運動員是這樣的。
近代運動員都是兩腳開立,將重心放在兩腳中間,以小碎步調整身體。英文怎麼說_什麼意思_解釋_例句_用法 - 舉個例子,舉個例子,這個例子舉個很好。百米賽跑,要重心前移兩手著地才能快速啟動。王老先生一開始,否定了重心中間說。說那樣轉身幅度小,不利於軀幹的運動,所以要重心放在腳上,才可轉的幅度大。但是他忘了,幅度是大了,速度可慢了,發不出力了,而且相當難控制身體。乒乓球講的是發力集中。不是緩慢的轉動。有人疑惑說,不是常有重心右腳移左腳說法,其實這是強調蹬轉的不那麼嚴格的一種說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將重心移到腳上。至少是正常打球時不能夠這樣。如果這樣,那麼球的位置在哪兒合適,我們是不要伸手夠著打球?
希望初學球友有所鑑別,多用腦打球,多觀摩優秀運動員的視頻,能夠博採眾長。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5 12:47 編輯 ]

TOP

一、《乒乓球三把鑰匙》是什麼?能開什麼鎖?



      三把鑰匙,使技術動作問題變得簡單。我們基層的教練、乒乓球愛好者,經常遇到技術動作的問題,三把鑰匙就是為了解決我們技術動作中間的瑕疵。

      什麼是技術動作?所有的技術動作,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是肌肉的用力行為,而不是規範的姿勢,因此三把鑰匙是追求合理的肌肉用力的一個解決方法,因此我們如果能夠盡快地掌握這些方法,就可以迅速地解決所有乒乓球技術問題。下面我就具體介紹一下,三把鑰匙哪三把。

       二、第一把鑰匙:基礎用力(軀幹帶動四肢)

      我們所謂合理的技術動作,合理的肌肉用力,首先要符合人體的生物力學的用力,人體的生理力學的用力有一個規律就是軀幹帶動四肢。

所有的四肢的動作都是在軀幹的帶動和引導下實現的,我們的第一個軀幹帶動四肢的這把鑰匙是我們擊球的基礎用力,我們能把球從球檯這面擊到網的那面,首先要用軀幹的力量,那我具體講一下軀幹的動作,我們以正手攻球為例:

我們軀幹是指四肢和頭以外的部份,當我們正手攻球的時候,我們需要引拍,這個時候應該是軀幹帶動向後引拍,也就是我們說的轉腰帶動引拍,當我們準備迎前擊球的時候,應該是軀幹帶動揮拍,也就是轉腰帶動揮拍,這就是軀幹帶動四肢。我們的引拍和揮拍的動作決定了我的擊球方向,我們可以作一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把球放在這兒,對吧,這個球現在是靜止的,我的手臂也不揮動,看看我的軀幹能把球打到什麼地方去,引拍,擊球,這個是軀幹的力量,我們再做一遍,引拍,擊球,這時候我手臂沒有動,但是我軀幹的力量已經作用於球,這就是基礎的問題,通常我們正手攻球容易出現的問題。


      三、軀幹帶動上肢發力的關鍵時間點是:揮拍到觸球的這個時期

特別是在啟蒙教學出現的問題,就是說我們引拍的時候不是軀幹帶動,而是手臂拉動,經常我們會做這樣的動作,引拍,擊球,這樣的手臂拉動軀幹的動作,一引拍就把重心全部放在右腿上了,這時候軀幹實際上沒有向後轉動,因此重心在向左前移的時候你再做動作,你往前的力量是不夠的。



我再做一個示範,如果說我用現在經常會出現問題的動作來教正手攻球的話,是引拍帶動軀幹,重心移到右腿,然後我們再蹬地轉腰,蹬轉重心移動左腿,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看看這個力量是上哪兒去的。這就不是往前為主了,我把這兩個動作對比一下。




      第一個軀幹帶動四肢,先轉帶動引拍,再轉帶動揮拍,這個球正好到那個斜線對角。如果我是一下子重心就移動右腿。是揮拍帶動軀幹的話,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站在這個位置沒動,就會出現這個情況,然後蹬地,轉,這個就是跟我們的擊球方向用力方向不一致,因為你沒有用上軀幹的力量,你只是用了蹬地轉移重心的力量,你轉移重心的力量,蹬地它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往前的,要不就往左,要不就往上。

      所以第一把鑰匙就是要解決你基礎用力的問題,正手攻球的基礎用力它就往前走,也就是說你給它一個前進力它才能夠過網,所以這是第一把鑰匙。

      四、髖關節轉動才是轉腰的核心

通常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看到一些小朋友們他們出現很多的手臂的亂七八糟的問題,那麼我們首先要檢查一下他的軀幹動作是不是對的,檢查軀幹動作是否正確首先檢查一下他的用力順序是不是正確,是不是軀幹先動帶動揮拍還是揮拍扯動軀幹。如果我們檢查到他是軀幹帶動四肢帶動揮拍,這就對了。但是往往出現他不能夠軀幹帶動揮動的原因是什麼,也就是他轉腰不好。他不會轉腰的原因是什麼?他在準備的時候他把重心放在兩腳之間,這個時候他只能扭動肩膀,他的髖關節,我們通常說的轉腰是指你的髖關節。





這個髖關節不能作大幅的轉動,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要轉的話必須只有一個圓心,才能充分轉動,像我們說軀幹帶動四肢的正確的轉動應該是重心在左腿,也就是說以左腿為圓心往後轉動,這時候才能轉起來,當你擊球的時候移到右腿,往前轉動才能轉起來,如果你把這個重心放在兩腿左右就很難轉起來,你只能扭扭肩膀,所以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他不能夠做到軀幹帶動引拍和揮拍的原因在於他不會轉腰,他之所以不會轉腰就是因為他找不到一個圓心,沒有圓心很難轉腰,所以這一點來說就是我們第一把鑰匙要解決的問題。

      五、用第一把鑰匙(基礎用力)打開正手攻球核心用力這把鎖

以簡單的正手攻球為例,你先檢查一下他的用力順序是不是軀幹先動,無論是向後引拍還是迎前擊球,是不是軀幹先動,還是揮拍先動,調整這個順序的時候你看看他的軀幹動作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夠轉起來、如果轉不起來那你就要檢查一下他的重心是不是放在一個腿上,如果他重心擱在中心那他也轉不起來,這就是第一把鑰匙。

      現在我們利用第一把鑰匙,軀幹帶動四肢的用力,來解釋一個完整的正手攻球動作的用力行為:

      首先,我們把這個正手攻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腰帶動個引拍。為了轉腰更充分,我們應該把身體的重心置於左腿,這樣有處於以左腿為軸向後轉腰,同時右腿可以調節位置去找球。

        第二階段:轉腰帶動揮拍。當你的右腿找到球的位置的時候,你把重心移到右腿上,以右腿為支點支撐著身體重心向前轉腰,這個過程是發力過程。這個球之所以能打過去或者打得有力完全是在這階段,這個階段是軀幹帶動了揮拍迎前,經常我們所謂的迎前也是在這個階段。重心移動右腿,以右腿為軸往前發力,作用於球,軀幹的力量作用於球。

       第三階段,等球出手了,立刻重心轉到左腿,使這個揮拍慣性到這就停住了。當這個球已經脫離了球板,或者我們的力量已經作用於球,球已經飛出去的時候。我們應該迅速地將重心移動左腿,這樣就便於這個慣性的動作到左腿,就剎住了,如果我不移動左腿就會出現一下轉到頭了,就不利於連續進攻。

      我們再重新做一遍第一階段,然後引拍,向後轉腰帶動引拍。

      下面我們請郭師傅來給我們示範一下正手攻球:





郭師傅迎前擊球的用力他是在轉腰往前,在往前,大家看他的髖關節,是往前用力帶動球拍,往前用力,但是打完了以後當球已經離開球拍的時候,他的重心轉到左腿,剎住了他的動作的慣性。

在擊球之前你稍微停一下,迎前,這個時候擊球,等球出手了繼續揮拍,這個引拍,往後,擊球之前迎球轉動,這時候是擊球了,因為隨著慣性繼續揮拍,重心到了左腿,就剎住了這個動作,否則那他就無限慣性下去,影響你連續進攻。

這段是擊球用力,我們第一把鑰匙軀幹帶動四肢講的就是如何利用軀幹的力量把球打過去,這個力量從哪兒來呢,就從軀幹這兒來的,力量就從軀幹上來的,右腿這時候支撐著軀幹,軀幹往前轉,迎前轉,這時候就作用於球,把球能夠推過去,這樣打過去,這是我們講的正手攻球的向前用力的這部分。當球離開了手,這時候重心順著揮拍慣性到了左腿,這時候由於左腿撐住了重心,這個動作就剎住了,可以及時進行第二板連續進攻,這是第三部分。

      六、用非完整動作展現第一把鑰匙的基礎用力

      下面用多球讓郭師傅演示一下我們觸球之前,給球飛過網的力量是怎麼用出來的,我們不做完整的動作,只做第二部分向前用力的動作。



這時候郭師傅的動作只有往前用力的動作,大家看他軀幹特別是從後面看,你看他軀幹,看這個部分,這個力量,這時候他重心沒有轉過去,但他已經給足了向前擊球的力量了,這一板是非常關鍵的。

這時候他把動作做完整了,這就擊完球以後順著他揮拍慣性,重心移到左腿了,你看他過程中,往前的力量做足了,這個前進的弧線就很好,這裡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說,當你這個重心在右腿往前轉腰的時候,還沒打到球重心就走了,偏到左邊去了,這容易下網,這個時候容易下網了,因為你轉腰的力量,軀幹往前的力量不夠,所以就容易下網了。

      七、用第一把鑰匙展示正手快帶、反帶技術

下面我們用第一把鑰匙去解釋一下反帶反拉快帶的正手擊球動作,我們剛才做的是普通的正手攻球,現在如果我們要反拉對手拉過來的弧圈球,或者快攻球,那我們要如何利用軀幹的力量呢?

因為對手拉過來的是有進攻力的球,我們容易出界,所以一般是我們的軀幹的力量先向前傾,帶動揮拍,把球帶過去,這個是一個合力擊球的動作,借力加力的擊球動作,也是軀幹帶動揮拍,所以大家看到往前傾的動作在先,揮拍在後,我們請郭師傅做一個示範,大家看,他的軀幹先往下下降,壓住球的動作,用軀乾壓住的動作來帶動揮拍。
http://www.pingpangwang.com/bulu ... page%3D1&page=1

TOP

《乒乓球三把钥匙》第2集:第二把钥匙(调节用力)

单独点击打开视频独立播放页面http://cloud.youku.com/services/ ... nt=9dadd620df57e1d9












一、第二把钥匙:调节用力 下面,我们讲三把钥匙中的第二把钥匙:调节用力。人体的关节都是杠杆,我们如何在触球时候根据我们的需要调节击球的弧线、旋转、速度。这个动作是非常小的,是在触球一瞬间做的动作,我们把它适当地扩大,使大家看得清楚,调节用力是两个力组成的。

二、顶拨力和旋擦力 一个力我们叫顶拨力,也是触球之前这一瞬间球拍背面的手指顶拨用力。一个是旋擦力,也就是说在顶住的同时顶住球摩擦球。我们还是拿正手攻球为例,当我们躯干带动挥拍的力量作用于球的一瞬间,球拍背面的食指有一个顶拨的作用,这是很小的动作。








我徒手做得慢一点,是这样一个顶拨的动作,这是食指在用力的顶拨动作,朝什么方向顶拨,朝我们击球方向顶拨,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球比较低需要往前上方用力,这个顶拨就变成这样的用力。拉球经常是这样的,如果这个球比较高,直接就顶拨了,甚至更高还有往前下方用力的顶拨。所以这个顶拨力实际上是往击球方向的一种手指的用力,在触球的一瞬间给予一个球加速,就把躯干的力量透过手指加速过去。









我们拿一筐球来演示一下,我们做慢一点,如果高我们就往下,如果这球低我们就往前上方顶拨,这是顶拨力,顶拨力是调节用力的第一步,那么现在的进攻都是需要制造弧线的,特别是弧圈球需要摩擦球的,我们的摩擦球是什么,是在顶住球的同时,顶住球往前走的同时旋转前臂摩擦,叫内旋前臂摩擦,如果是反手是外旋,正手是内旋前臂摩擦,那么现在一般的说法叫打摩,或者我们简单说是切线摩擦。
我们主张的是滚动摩擦是旋转摩擦,也就是说当你球顶球往前走的时候,前臂转动跟进摩擦,是这样一个动作,不是我们说的这样一个动作,这是切线摩擦,这是滚动旋转摩擦,所以我们管它叫它旋擦。
顶拨加旋擦就是这两个力混在一起,透过前臂内旋的力和手指往前顶的力,都是通过这个球拍背面的食指作用于球,顶住球往前摩擦,这就是第二把钥匙,调节用力,那怎么调节呢?

三、调节用力的调节方法 有的球需要的旋转强一点,因此你内旋的动作用力多,顶拨的力量就 小,有的球需要速度快一点,旋转不要那么强,顶拨力量要多,旋擦力量要小,我们所谓的手感实际就在顶拨和旋擦这两个力之间进行调整,顶得多还是旋擦得多,还有在顶拨的方向上作调整,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手感,当拉下旋球的时候,我们怎样运用这个顶拨加旋擦的力呢?一个我们一般拉下旋球都是拉高点刚刚下降这个时间,我们的球拍在转腰带动球拍接触球的一瞬间,你的球拍背面的食指往前上方顶拨。
这是我们接触球的中上部往前上方顶拨,然后迅速地前臂内旋,顶住球往前旋转摩擦,这样就把下旋球拉起来了,如果我们需要弧线更高,我们就旋擦得多,顶得少一点,如果我们需要往前速度更快,前冲,我们往前顶得多,旋擦的动作稍微慢一点。
下面,请郭湿父做一下示范








大家看,郭湿父的拍型,他原来是立着的,他打完以后有个前臂内旋的动作。前臂内旋的动作,顶住球往前摩擦,这时他往前多了,他要往高多的时候他就顶得少一点。
这里面我们跟传统的说法最不同的地方,传统是讲究收前臂摩擦,或者我们简单说叫切线摩擦,就是直线摩擦,现在我们讲究的是旋转摩擦,也就说在顶住球的时候跟着球后我们兜住球裹住球,跟着球往前走的时候内旋前臂摩擦,这样摩擦,不是这样摩擦,所以大家要理解现代的弧圈球之所以拉打都能融为一体,就是因为它已经改变了直线的切线摩擦,收前臂摩擦改成了往前顶住,根据我们要打的弧线往前顶住旋转前臂摩擦,这样的话,攻和拉之间只是差了一点,差哪一点呢?攻的时候就顶得多一点,拉的时候呢转得多一点,转多一点就变成拉,转得多一点变成拉,顶得多一点就变成攻,所以攻和拉就在手指头上的变化,在前臂转动上的变化,不是在收前臂或者手抬高手放下的变化,这就是现代的进攻技术,已经把往前的速度和旋转的速度融为一体,而不是拉是拉打是打,这就是为什么说你们看现在运动员他们触球时都很简单。不象过去要拉就放下手来,要攻就提起手来,不是这么复杂。
我们现在要掌握顶拨加旋擦,这是击球一瞬间的动作,这个动作很小,如果不演示几乎看不出来,我们做一个慢的动作,就这个正手我把它分解,顶拨是这样,这个球拍背面的这个食指往前顶,这不是手腕动作啊,手腕动作是这样的,我们是握拍的时候让这个球拍在手里面。









由于你手指的动作,球拍在手里面产生一个杠杆的用力,撬那个球一下,然后在顶住球的瞬间,前臂内旋跟进摩擦,所以是顶、擦。我现在做得比较夸张一点,顶、擦,其实是这一下就过去了。而不是收前臂摩擦,现在请郭湿父再做一个示范。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131048-1-1.html

TOP

《乒乓球三把钥匙》第3集:第三把钥匙(辅助用力)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131297-1-1.html
点击单独打开视频播放网址
http://cloud.youku.com/services/ ... nt=9dadd620df57e1d9

所謂輔助用力包括合理握拍的輔助用力和拍頭預置位置的輔助用力這兩部分。

首先講合理握拍,我們橫板的握拍大家都會握,但是握拍的手指如何用力呢,怎麼樣用力才合理呢, 應該握拍的前兩個手指,拇指和食指用力,而後面三個手指扶住拍柄,放鬆,這時候我就可以很輕鬆地做出頂撥用力,後面放鬆,這個頂撥力就很輕鬆地做出來。










如果後面攥緊,往前面的頂撥力,前面手指再做頂撥力就很困難,所以我們在教或者自己練球的時候,我們握拍應該是前面手指用力,後面放鬆,保持這個球拍問題,前面手指用力,正手攻球的時候是食指用力,反手攻球的時候是拇指用力,而不是後面攥緊,這就不好用力了,這是第一步。

直板合理握拍最主要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我們球拍背面貼靠在虎口的位置,我們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把球拍背面貼靠在虎口食指根部的這個關節的硬的地方,貼靠在這個地方,這樣的話我們握拍就很容易做出頂撥用力。直拍的頂撥用力是中指用力來頂撥這個球拍,如果說我們特別是小朋友,他沒必要搓,一下就把整個拍柄握到虎口的柔軟的地方,埋到虎口裡面去了,這時候你頂撥用力是很難做出來的,所以一定要調整讓球拍的背面貼靠在,食指根部硬的地方,這樣很容易做出來,這就是直拍合理握拍的輔助用力。

那麼第二部分就是拍頭的預置位置,如果我們的拍頭,所謂拍頭就是拍子的頂端,我們拉球需要製造弧線的時候,拉球或者攻比網低的或跟網差不多高的球,需要有個弧線,這個時候我們的拍頭在擊球前應該保持比擊球點略低的位置,這樣就很容易製造弧線,如果說這個球比較高,我們可以直接打過去,我們拍頭就可以和球的高度保持一致,我們打對攻的時候,借力發力反帶都可以用這樣的拍頭。

如果說我們防禦對方拉這一個加轉弧圈球或者連續拉,我的拍頭再提起來一點,這樣就很容易把弧線壓下去,拍頭的預置位置控制弧線有很大的作用,我們拍頭位置合適,弧線就很容易製造很容易控制,直扳也是一樣,如果你拉球的時候你的拍頭也就是頂部低於來球,這很容易製造弧線,如果對方拉你或者對方攻你快帶的時候拍頭就稍微提起來一點,甚至你拉很轉的弧圈球的時候你拍頭還要提起來,盡量這樣才能壓住球,所以我們可以說主動製造弧線的拍頭要放下來,低於來球,借力加力的時候拍頭適當提高,防禦為主的球盡量提高拍頭,這樣很容易把弧線控制下來,這就是我們輔助用力的第二部分。

現在三把鑰匙講完了,那我們把一個整體的動作作一個示範,還是拿正手攻球為例,第一把鑰匙軀幹帶動四肢,轉動軀幹向後帶動引拍,然後帶動軀幹向前迎前擊球,當觸球的一瞬間,手指頂撥用力,這時候握板一定要前面手指用力,後面手指放鬆,不要攥緊拍柄,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做頂撥用力,然後頂住球以後,需要製造弧線,轉動前臂摩擦,這個時候我們要看,這個球需要壓下去的話我們拍頭提起來一點,這個球需要弧線高的時候我們拍頭放下來一點,這就是我們說的第三把鑰匙。

當你這個球頂撥加旋擦球出手了,我們的重心應當順勢轉到左腿,這個揮拍慣性也就被剎住了,然後準備第二板擊球和連續進攻,這就是三把鑰匙形容一個正手攻球的全過程。
我們現在做一個示範,如果對方來一個下旋球,我們需要製造弧線,我們拍頭低於這個球,這時候拍頭低於來球,如果發一個上旋球我拍頭就提高一點,如果是弧圈球我要擋,拍頭要高於來球,甚至於扣殺球也一樣,你給個高球,給高一點輔助用力我們主要重點做拍頭預置位置和球的關係的調整,拍頭在觸球之前低於來球這樣有利於製造摩擦製造弧線,拍頭與球等高我們有利於借力加力的進攻,拍頭提起來高於來球有利於防禦特別是接加轉弧圈。










下面我們請郭濕父作示範,現在我們作拍頭低於來球的,大家要注意看這個擊球一瞬間之前他的拍頭位置是不是低於來球,拍頭要掉下來,這樣就有利於製造弧線。即使拉前衝弧圈也可以用這樣的拍頭,這樣弧線就好。










下面我們提高觸球前的拍頭位置防禦對方的進攻球和這個加轉弧圈球,請郭濕父作一個示範,這時候大家看,他拍頭起來了,觸球之前他拍頭位置提起來高於來球,一般的借力防禦拍頭要提起來,這樣很容易把弧線壓下來,三把鑰匙是依據擊球技術動作是肌肉的用力行為這個原理總結出來的,解決技術動作的有效方法,軀幹帶動四肢解決我們擊球的基礎用力問題,就是揮拍的導向用力,只要軀幹的用力正確了,揮拍隨著軀幹動,就不會出大的毛病,然後觸球瞬間頂撥加旋擦用力實際是解決觸球的調節問題是調節用力,是增加旋轉、控制弧線還是提升加速度,然後第三把鑰匙,握拍的合理性,握拍用力的合理性和這個拍頭的預置位置,可以幫助前兩把鑰匙能夠更省力地把球擊過去。










總的原則是利用三把鑰匙迅速提高你的駕馭擊球的能力,球要在你手上聽你的話,那我們就需要掌握三把鑰匙這個擊球用力的行為。好了,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如何, 乒乓球, 小朋友, 上海, 钥匙
本主题由 嘉嘉宝 于 前天 09:39 PM 添加图标 已排版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131297-1-1.html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5 15:12 編輯 ]

TOP

回復 7# 的帖子

咁有趣,我識得有個波友(後生個時係某地區代表隊隊員),佢講既野同三把钥匙大同少異,特別係包住波個到,佢打中直粒仔單面。

TOP

jlsylbs

发表于 2016-8-7 21:28:44
解析乒乓球击球动作的三把钥匙
“一切技术动作----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肌肉的用力行为”
因此学习、掌握乒乓球击球动作是一个不断追求合理用力行为的过程,而不是苛求“动作规范”的过程。

第一把钥匙-----下肢推动身体,躯干带动四肢
依据“蹬地移动身体,转腰用力击球”的分工--在整个击球动作中,腿的作用是支撑用力;腰的作用是转向用力;手的作用的调节用力。











正手进攻动作身体相关部位的肌肉用力分工
1.左腿支撑身体重心,并以此为轴向后放转腰(转向用力)
2.转腰用力带动引拍的同时也带动右腿移动
3身体重心迅速转至找到合适位置的右腿上
4随即以右腿支撑身体为轴向击球方向转腰(转向用力)
5当转腰用力带动手臂挥拍作用于击球的瞬间。。。
6握拍手操控球拍做调节用力,用以驾驭击球的弧线轨迹

第二把要是--人体的关节结构都是速度杠杆
乒乓球击球瞬间的动作用力就是手指操控球拍的“杠、旋”用力。击球人的所谓“手感”就是指击球瞬间手指驾驭球拍在“顶拨力”---“杠”与“旋擦力”---“旋”之间做差别用力调节的能力。

横拍正手进攻击球瞬间的“杠、旋”调节用力
1击球瞬间球拍在持拍食指向前的“顶拨力”作用下呈现向前的(杠杆)运动顶住来球
2随即前臂带动手腕、手指做内旋动作
3其作用力传递集中到食指
4操控球拍做“旋擦”动作,驾驭击球弧线轨迹

直拍正手进攻击球瞬间的“杠、旋”调节用力
1.击球瞬间球拍在持拍手中指向前的“顶拨力”作用下呈现向前的(杠杆)运动
2.顶住来球,随即前臂带动手腕、手指做内旋动作
3.其作用力传递集中到中指
4.操控球拍做“旋擦”动作,驾驭击球弧线轨迹











第三把钥匙--弧线是击球命中的保证
制造弧线的摩擦用力与击球前球拍顶部(拍头)与来球的相对位置有关。低于来球的位置有利于制造弧线的动作用力,提高拍头的位置就能压低弧线的轨迹。











反手拧拉击球瞬间拍头提前低于来球
箭头处可以看到反手拧拉击球瞬间前球拍的拍头部分低于来球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了提供摩擦击球的弧线。











正手快带弧圈球击球瞬间拍头预先提起
箭头处可以看到正手快带弧圈球击球瞬间前球拍的拍头部分提起与来球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压低摩擦击球的弧线。

解析乒乓球击球动作的三把钥匙:概念理解

击球时间

当来球从乒乓球台跳起后,其运动过程都会经过球的上升期、高点期至下降期三个时间阶段,不同击球技术需要把握住最佳的来球时间短击球,以确保击球的准确性和战术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击球时间。











触球部位

击球瞬间,乒乓球拍接触球体的部位就是所谓的“触球部位”,包括顶部、中上部、中下部、底部和内侧、外侧等。不同击球技术根据需要都有各自要求的不同触球部位。











基础用力

击球瞬间的腿部支撑用力和转腰用力作用于球就是技术动作的“基础用力”,击球用力合理可以保证击球稳定。











调节用力

击球瞬间在控制拍形角度和触球部位的同时,手指和手臂配合,驾驭球拍做“顶拨”与“旋擦”混合用力动作,并提供不同击球变化,主动调节上述两种用力之间的比例,就是所谓的“调节用力”,当基础用力作用于球,调节用力是确保准确和高效的关键。转自《动库商城》
- 本文出自乒乓网,原文地址: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98756-1-1.html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5 18:09 編輯 ]

TOP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131829&mobile=2
乒乓球妙招.高招.怪招與損招(原創續篇之二)

縱觀國內已有的乒乓球專業網站,應該講還是'乒乓網'上對乒球的視頻教學、公開課、問題解答與綜合討論辦得繪聲繪色、生動活潑一些,我喜愛'乒乓網',每天必看時而寫點文字。近來王吉生教練在乒乓網上發布了'三把鑰匙'視頻教學與配套文字,引起了一些回饋反應,我以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氛圍,在此我以一個曾經的十年校園乒乓球隊員和業餘乒乓球教練的歷練,以一個古稀老翁的理解認知與視角分析,淺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屬一家之言,錯漏難免。
首先,我要告訴球友與網友的是:對於這次關於'三把鑰匙'網上的討論我是一個'折中'與'和稀泥'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理解,不能一概以'錯'與'對'論之,這倒的確不是圓滑之道,因為乒乓球技術的理解與講解不是一個簡淺的事情,特別對於乒乓球微觀細節的表達更顯艱難,很多概念竟只能意會而無法精準的表達。
開筆之前有一點我覺得有必要表達一下,這就是一個公開網絡用語選詞的問題,對於一個'論點'與'論題',不論其錯對如否都應該各人善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理由,不要有貶低輕視與反感的態度,更不能有惡語傷人,網絡有辯論才顯活力,'心平氣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以理服人,和諧熱烈'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



        言歸正傳。
一、王吉生教練在乒乓網上發布的'三把鑰匙'視頻教學與配套文字我以為是一個對於民間乒乓球技術的具有特色的精到的分析與細膩的講解,任何一個認真細緻學習體會的球友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對普遍所存在的對乒乓球技術理解的誤區的辨析會有很大的核心深邃的提示、啟示與糾正,此教材實屬難得,感謝王吉生教練的辛勞付出。
二、有的球友網友提出完全相反相佐的觀點與意見,我認為各有其理,不能簡而議之,淺而論之,很多事情是存在多種理解感受,存在多維正確,就此我也淺談一下己之管見,以供研討。



         三、關於‘軀幹帶動四肢’:
我以為這是一個形像比擬之說,不能字面理解之,這句話貌似違背生理物理原理,其實它是在強調強化'軀幹力',或者可以理解為身體力與'重心力'的作用,深入體會用詞之意是可以說得通的,不必太計較字面表淺,這種強化的形像比擬我倒以為突出了主題。
       ‘基礎用力’是打好球的基礎之基,一切論述就是圍繞著這個基礎力展開。
正手攻球的擊球方向問題:
這裡涉及一個最為難於講清楚難於精準表達的所謂'重心'概念,恰恰對於這個'重心力'的正確理解與運用是專業與業餘的一個認知意識的分界嶺,它摸不著看不見,虛擬得很,但確切存在,必須用之還要用之得當用之充分,物理原理之中的'勢能'與'位能'的概念都屬此類,精心體會之人也不應理解不了。
        我一再強調打乒乓球不動腦是打不好的,對乒乓球技術的理解需要空間想像力,需要化虛擬概念為實沉動作的辨識模仿能力,這是成為乒乓球高手的基礎能力。
        談到‘重心’,與之相關的出現了所謂的‘圓心’論,這是一個要點。這個地方有一些分歧之見。



         轉腰動作的‘圓心’在哪裡?
王教練在表達'基礎用力'這'第一把鑰匙'時費了很大的功夫來敘述一個業餘球界普遍存在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抓得非常好,很關鍵,可惜這個涉及到一些虛無縹緲而真實存在的重要的乒球概念的論述不是好說的清楚明白眾人易懂的,其實,很多球友正手攻球與拉球,發不上力,的確往往向上向左,前向力嚴重不足,使不上勁,王教練所講述的方式方法聽起來迷霧重重,做起來倒應該是這個理,他指出了問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那麼轉腰動作的‘圓心’究竟在哪裡?我以為各有各的說法,都不能一概論錯對。
        文字表述一律以右手持拍為例。
從人之身體的腰部而言,人的腰以兩腳之間為圓心轉圓在擊球轉腰中是可以認為客觀存在的,但不能懸在空中虛無轉腰,這得有個力的支撐點,這就是左腳或右腳,它們蹬地得到的反作用力,它是轉腰的動能來源,這是打球的原動力,王教練強調的是先蹬左腳,讓'重心'有個蓄勢而動的啟動,而之後'重心'在右腳蹬地過程中轉腰,我看這是以腳為中心,目標物是球拍沿著腳轉圓,腰部自然隨動,我認為這時不用去提'腰'的事,各是各的,都在自然態的轉動,僅此而已,這裡是容易產生歧意,不提為好,說關鍵核心的。
至於所謂的腰帶手還是手帶腰的順序問題,其核心還是在於擊球的過程中有沒有使用到'重心力'即'身體力'的問題,如果手臂先於腰而動自然沒有使用上重心力,而以腰即身體帶手臂則是同時整體動作的,應該不存在順序問題,我一再強調擊球是整體平面轉磨盤式的轉動,這樣的平面動作其動能在圓周邊沿的持拍手所握的球拍觸球擊球時就如同鏈球一放手球就沿此點的切線方向飛出去,用對觸球時間點和拍形的控制球就能前向飛行,很多教材強調擊球使用重心力,前送重心力是一貫的教學表述,核心就是需要將重心力朝前送出去,送重心力的根基當然發源於右腳的蹬地,就這麼簡單,不去講解重心在不在兩腿之間轉腰,而要強調擊球時的腳部底座的基礎架構要穩,所謂含胸微彎重心前傾,先蹬左腳蓄勢將重心落實到右腳,隨即蹬右腳前送重心力,右前方擊球,要避開手先動會發生球朝左或朝上的講解,應該講純粹用手臂打球,也能將球按前行的方向走的,擊球方向取決於拍形方向和擊球觸球時間的早遲。我以為以‘重心’和‘圓心’為題表述它在哪裡,例如在兩腳間,沒有圓心很難轉腰等等用這樣的說法來表述相對虛擬的概念的形態容易發生歧意。
關於髖關節即'轉髖'的問題也是向前使用'重心力'的核心議題,近期有位國家級教練說:近來專業運動員對於大球不強調轉腰,而是轉髖,動作小小的,避免傷腰。
我的看法:這還是'重心力'的使用問題,髖關節作為硬體支撐點,它在蹬腳反作用力的'源動力'的驅動下,呈一種擰腰的態勢,所謂'轉'就是存在重心的轉移,而'擰'強調的是一種'勢能'的啟動,看一個擊球者有沒有前向使用'重心力'就看他的動作形態中有沒有隨勢的轉膝轉肩,腰部處在身體的中段,'轉髖'正確就會有自然態的隨勢轉膝轉肩,腰部自然而然就同步隨勢轉動了,所以我總是強調轉髖,這就提示虛轉腰發不上力是重心力使用不當,不到位或者沒有使用'重心力'。
王教練文章中所提到的'調節用力'中的'頂撥力'和'旋擦力'以及'輔助用力'中的'握拍'的輔助用力和'拍頭預置'位置的輔助用力,我以為這是極為精到的講解,盡顯切身體悟,屬經驗之談,對人很有啟發。當然有人會提出不同的握拍方法,我以為各有其理,不必深究,核心原則還是握拍有利於擊球穩定有力就行,各人有各人的習慣。

      待續

絲雨

2017年2月6日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6 22:27 編輯 ]

TOP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