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銜接也是戰術 主動防守話被動爲主動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銜接也是戰術 主動防守話被動爲主動

本文來自:快樂乒乓網 作者:熊志超(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香港乒乓總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注冊中級教練)
原文地址:http://www.happypingpang.cn/news ... a38caee1c?uid=99962

前言
過去我們常聽說前三板以及其後的第四、五板技術,壹般情況下,應當把它們作爲壹個整體來考慮。也就是第二、四(第三、五)甚至其後的六、八(七、九)板要銜接起來,到底怎麽銜接?乒乓球教科書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而讀者對銜接技術是個什麽概念?銜接技術與戰術之間又是什麽關系?前文已有所交代。筆者乘【說戰術征文】這個東風將自己從事乒乓球十幾年教學與訓練中積累的經驗加以總結,並把銜接技術也是戰術的下篇從主動防守說開去整理成文,希望能夠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1.主動防守戰術分析
運動員第二板接正手位短球回擺到對方正手位(或對方反手位)近網是事先已設下了其反手位有空檔這個圈套,誘對方回其反手位,然後第四板迅速側身發力沖直線(或側身拉斜線),再交叉撲右拉第六板直線(或沖斜線)等等。這是“運動員事先設計好套路,有意給對方進攻的機會,預測對方的回球線路,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點擊球,在防守中謀求勝利或爲轉攻創造更大的可能性”〔1〕這種打法叫主動防守戰術。從銜接這個意義來講,它與“線路變化”規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筆者建議兩者的結合即“線路變化規律” +“主動防守戰術”就構成了近台相持的“銜接技術”。運動員就是依靠這種“線路變化”和“主動防守”意識來預判對方下壹板的回球路線。下面筆者將列舉多個實際戰例進行分析:

1.1“4+2側身撲右打主動防守”戰術術和“2+4側身撲右打攻防轉換”戰術戰例
以前面介紹過的主動防守戰術兩個例子爲例,其壹,有時運動員側身接發球搶攻雖然搶在最佳的擊球點(第二點)上,但被對方借力打回頭(空檔位)時,交叉撲右不可能再打上升點,只能打下降點(第四點)來過渡壹板,形成攻防轉換的局面(由主動相持變爲被動相持),這就是“2+4側身撲右打”技術。其二,有時運動員側身來不及在最佳點(第二點)沖斜線,就只能拉加轉(下降第四點)過渡,由于對方貼直線的可能性最大(運動員已估計到對方回球線路),故可提前迅速交叉撲右打最佳的第二點,形成主動防守局面(由被動相持變爲主動相持),這就是“4+2側身撲右打”技術。

戰術分析:
“4+2側身撲右打”和“2+4側身撲右打”的第二板擺短都是接發球搶攻者事先設下的圈套(接搶者反手位有空檔),誘對方回我反手位,然後第四板迅速側身,前者在第四點(被動)挂起加轉斜線;後者在第二點(主動)沖直線。表面看來後者比前者優勢明顯,但假如被對方打回頭(空檔位)時,到了第六板兩者的戰況就大不壹樣了,前者形成主動防守的局面(主動相持)而後者形成攻防轉換的局面(被動相持)。這說明了比賽場上是瞬息萬變的,如果說第二與第四板的銜接充分體現了主動防守意識的話,那幺,第六與第八板的銜接靠的就是第六板打線路變化意識起的作用。打中路是最佳選擇,爲第八板創造有利條件;打斜線(反調右)次之;打直線最被動。可見主動防守意識在比賽中,尤其是接發球搶攻第二板控制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爲第四板創造有利條件。而線路變化這種意識也貫穿于整個比賽當中,如發球搶攻和接發球搶攻段(前段)及形成攻防轉換後的相持段(後段)都離不開它。兩者的結合是成爲乒乓球高手必不可少的條件。

1.2以“接發球反手擰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戰術戰例
反手擰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並非新技術,早在09年第49屆世乒賽“反手擰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技術”已經是王皓很成熟的技術了,這項技術後來被2011年的《乒乓世界》評爲年度技術,第51屆世乒團體賽張繼科把該項技術使用的出神入化,令人歎爲觀止。可是長期以來該項技術備受質疑。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傳統觀念認爲反手比正手弱,何來優勢可言,這是壹個原因。另外,人們難以理解正手位使用反手技術的原因是,它給人們壹種不正規、太依賴反手的不規範感覺,有違常識。其實大家在懷疑這項技術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反手位不也常常側身用正手攻嗎?爲什麽人們能接受反手位的相持應多使用側身正手攻而正手位的短球就不能接受反手擰拉呢?

戰術分析:
之所以反手相持要多側身使用正手攻,是因爲正手的力量比反手大得多,能起到強烈的節奏變化作用而令對方失誤,不過,反手相持側身正手打涉及到正手位空檔的風險問題,運動員必須經過正統的步法訓練,交叉撲右打回頭技術要過硬才能有底氣側身正手打,這是提高反手相持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壹點是支撐反手位相持多使用側身正手攻的理據。那麽,反手擰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的使用理據又是什麽呢?

反手台內擰拉技術解決了正手位短球和中間位短球的難題,因爲這兩個位置的球基本上是所有打法的軟肋。發搶者就是針對這個軟肋來發球的,由于正手握拍方式的影響和限制,無論正手用什麽台內技術(如正手挑、擰),其手腕兒都沒有反手那麽靈活,所以在正手位也無法使用正手做出類似于反手“擰拉”這樣的技術動作。而如果到了正手位利用反手擰拉去接球的話,比正手做出的任何技術都要強。不僅擊球的穩定性和攻擊性會大大增加,而且能夠直接破壞對方的發球搶攻,甚至直接得分。至于有些人擔心反手位留下較大空檔問題,如果讀者看完筆者下面的進壹步分析,妳會發現這種顧慮是多余的。

反手接搶在正手位台內擰留下的反手位空擋風險與正手側身後留下的正手位空檔相比,前者要小得多。以本戰例爲例子,如前者單步入台第二板接正手位短球擰直線是事先已設下了其反手位有空檔這個圈套,誘對方回其反手位,然後第四板迅速回反手位反手斜線相持,再側身第六板正手沖斜(直)線(如對方不死的話)等等。這是“運動員事先設計好套路,有意給對方進攻的機會,預測對方的回球線路,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點擊球,在防守中謀求勝利或爲轉攻創造更大的可能性”〔1〕。這就是主動防守戰術。而正手台內反手擰直線,對方回斜線的機率很大(擰直線者利用了對方“逢直變斜”這個思維定式),這就是“線路變化規律” 。這是“運動員按照乒乓球“線路變化”的規律預判對方的回球線路,並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點擊球”〔2〕。從銜接這個意義來講,“主動防守戰術”與“線路變化”規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的結合即“主動防守戰術” +“線路變化規律”就構成了近台相持的“銜接技術”。可見第二板擰完後的退台還原是有准備的打第四甚至第六板銜接技術,有了這個技、戰術保證,才能夠放心入正手位短台使用擰拉技術(前後步法的小移動),是主動相持。而後者側身正手打要的是壹板打死對方,如果被對方回到正手空擋就只好交叉撲右打了(左右大範圍移動),是被動相持。

由此可見“反手位的相持多使用側身正手攻”與“反手擰拉正手台內短下旋球的使用”都是正、反手技術相互之間取長補短的關系,從訓練學的角度來說,兩者之間關系是相輔相承的壹個整體技術,它們之間的差距不應相差太遠,差距肯定會有,只要不形成特長與特短的關系而是第壹與第二的關系即可。

1.3運用主動防守戰術意識,兩次使用“調右壓左”戰術來破解對方的反“調右壓左”戰術戰例

器材:8張球台,壹個攔截多球大網,300個球。

訓練內容:兩次使用“調右壓左” 戰術,實際上就是用“主動防守”和“調右壓左”結合

起來的戰術來破解反“調右壓左”戰術(見表1)。

訓練方法:用多球單練反複練習以下內容,A、B雙方需交換角色。

表1  用結合戰術破反“調右壓左”戰術

人員      內容

教練  :1供下旋短球至A運動員正手位

A運動員:2入台劈長斜線(調右)

B運動員:3墊跨步正手拉斜線(反調右)

A運動員:4正手快帶直線(壓左)

B運動員:5反手撕斜線(反壓左)

A運動員:6 反手位反手變直線(再次調右)

B運動員:7 交叉撲右打斜線

A運動員:8正手快帶直線(再壓左)

訓練要求:多球單練後,必須進行單球對練。

戰術訓練分析:
這個訓練處方對B運動員而言,是個很好的步法訓練(從反手位被調動到正手位,又回反手位,再次被迫折返正手位,又回反手位。),因爲在擺速訓練當中異側兩種不同的技術連接要與同側,兩種不同的技術練習連接困難得多,在這裏反手攻結合正手拉,正手拉(攻)結合反手攻在銜接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對A運動員而言,第壹次使用調右壓左戰術是誘B運動員使用反“調右壓左”戰術,B運動員壹般不會想到A運動員會再次使用調右壓左戰術,也就是說,A運動員對B運動員的每壹步“棋”都是了如指掌,是打有准備之仗。

訓練目的:提高主動防守戰術意識的同時步法也得到了鍛練。

1.4提高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其後的中遠台相持球能力訓練處方

器材:壹張球台,100個球,壹個紙盒。
訓練方法:多球單練(C供短下旋不定點球至A運動員全台,A全正手劈長對方B正手位,使雙方正手形成→拉加轉→反拉加轉→正手相持對拉的局面),三人沒有主次之分,A、B、C必須輪換著壹個供多球;另外兩個打單球,直至球死再接著下壹輪的練習。這個訓練內容實質是過弧圈關的練習內容(見表2)。

表2 過弧圈關的練習內容

回合               人員           內容

                   C運動員:1供不定點短下旋球至A運動員全台
                   A運動員:2正手劈長斜線(與第四板形成主動防守的局面)
第壹回合     B運動員:3正手挂起斜線
                   A運動員:4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斜線)/直線
第二回合     B運動員:5近台對拉/反手回斜線
                   A運動員:6中台對拉/反手中台拉斜線
第三回合     B運動員:7中台對拉/側身正手中台對拉斜線
                   A運動員:8中遠台對拉/側身正手中遠台對拉斜線
第四回合     B運動員:9中遠台對拉/側身位正手中遠台對拉斜線
                   A運動員:10中遠台對拉/側身位正手中遠台拉直線(直至球死)
單球練習:三位運動員A、B、C輪換角色練習以上內容。

戰術訓練分析:
業余乒乓球運動員要想成爲真正的乒乓球高手就必須過弧圈關,除了掌握拉弧圈球和防弧(快帶、貼)外,還要學會近台正手反拉(反手敲打)對方從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這是反拉、連續對拉弧圈球的基礎。只要掌握了這項技術,妳就站在了比別人高壹個檔次之上;只要掌握了這項技術其它弧圈球技術就能迎刃而解。

這是個綜合能力的訓練,通過這個訓練可以熟練掌握劈長、拉加轉、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提高正手近、中、遠台相持能力。這個訓練的重點在A運動員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練好這項技術(反拉第二點即上升期),後面的連續對拉能力也會迎刃而解。運動員不要被這個練習內容嚇倒了,壹開始練習時可能很快就失誤了,但通過壹段時間的練習後就能對拉到更多。這是成爲乒乓球業余高手必須掌握的銜接技術。

1.5提高近台反手敲打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其後轉正手相持球能力訓練處方

還記不記得瓦爾德內爾當年用壹招主動防守戰術即接發球搓長給劉國梁的反手位讓他側身先拉起高吊,然後反手敲打直線。這是當年瓦爾德內爾對付劉國梁的有效戰術,老瓦屢試不爽,堪稱橫板對付直板的經典戰例(見表3):

表3 近台反手敲打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

人員 內容
劉:1發短下旋至對方反手位
瓦:2反手同線回搓反手位
劉:3側身正手拉高吊斜線
瓦:4反手敲打直線
劉:5撲右盡力搶救
瓦:6銜接正手位的相持對拉

戰術訓練分析:
拉弧圈球或防弧圈球通常都是以斜線爲主(求穩)直線爲輔的原則,但不是絕對的,如果對方的球速不很快、不很轉或比網高我們就要考慮多打直線更有殺傷力。敲打要點是眼睛緊盯來球,反手追來球的落點,來球高過球網,往下敲;來球與球網同高,板型稍前傾向前撞擊打在球的上升後期即第二點上。

結語
應該指出,“線路變化”這個規律不是壹成不變的,我們可以用“同線回接”技術來打破它。比如壹方接搶打直線(欲施線路變化規律戰術)用多了,另壹方就會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而運用“同線回接”既可破對方的“線路變化”戰術。
從乒乓球戰術角度來看,“線路變化”規律是明的戰術,而“主動防守” 則是暗的戰術,兩者既可以相互兼容,也是可以相互制約的。前者運用得較多,而後者的時機運用得好時,殺傷力更大。它雖具有前後兩板的銜接效果,但要冒壹定風險,不易常用。運動員在使用銜接技術時可考慮首選前者,次選後者。兩者結合使用是明智之舉,形成優勢互補。
銜接技術在千變萬化的比賽當中是無處不在的,只要妳善于結合線路變化規律戰術和主動防守戰術,靈活地加以運用就能在比賽中搶占先機。

TOP

如果有片就好
<-->
.

TOP

thanks

TOP

可以學到如何成為華拿@@
主拍:Nittaku Waldner Manchester
正:Nittaku Flyatt Hard 2.0
反:Butterfly BryceHighSpeed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