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有post講開大家少時打波事件, 不如我們來過老餅同學會吹吹水吧!
我少時最愛在柴灣傷健協會打球, 那裏可算是當時巨星雲集的地方. 有學界, 香港冠軍, 有港隊級人馬等等. 最記得傷健協會打波的地方不大, 只得一張檯, 但每日下午二時至六時必定有十位八位球手在"打躉".
在沒有猜檯, 無得訂場, 及當時還在打廿一分的情況下, 實在無法跟排隊的波友逐一對戰. 所以就出現了"考試"這制度. 每位跟隊等打波的波友都必先要考試合格才可跟做"皇"的打廿一分. 這一個是當時最常用的方法.
當年家長為兩餐已沒有時間看子女打球, 亦無多餘錢給子女找私人教練學波, 因此, 大家學習打球的地方便是社區中心, 小童群益會, 傷健協會或街檯(即要猜檯用鐵網的一種).
我們要"考試"合格, 或再大貪一點要做"皇", 我們必要自強, 努力打球, 四出找高手打波. 沒有父母金錢支持及私人教練的我們, 反而技術進步得很快, 可以說"波, 是我們的朋友".
雖然我們或未及現今有系統的訓練, 使到年輕球手走向國際的機會, 但總可說我們是從小到大都打快樂乒乓球. 波友們不會說是是非非, 父母更不會因為我們在社區中心被冷待, 或沒機會代表學校出賽而要求甚麼公平, 公正及公開的報告等等.
人, 簡單一點, 可能會更開心, 更快樂.
(這句說話未必人人認同, 但起碼我這樣想法會輕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