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蔡振華將接替崔大林主管中國足協

蔡振華將接替崔大林主管中國足協

消息說蔡振華將接替崔大林主管中國足協

(商台)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16:05
主管足球的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崔大林即將退休,內地傳媒報道,體育總局最年輕的副局長、四十八歲的乒乓球名宿蔡振華,好可能接替崔大林,主管中國足協工作 。 蔡振華以治軍嚴謹著稱 ,是中國乒乓球過去十五年稱霸全球的主要功臣,目前兼任乒協和羽毛球協會主席。

TOP

咁都得? 唔係掛

TOP

汪大昭:蔡振華是國乒拚命三郎 炒「蔡」請慎重!

2010-07-30 09:44:28   特約評論員汪大昭述評 有必要說明,本文與蔡振華是否接受分管足球項目無關,只是奉《體壇週報》編輯之命,寫一篇我所知道的蔡振華的稿子,更無意幹擾國家體育總局工作安排。

  這兩天,關於蔡振華接替崔大林分管足球事務的傳言滿天飛,誰也弄不清蔡振華是不是也「被」了。至少,體育總局並未在任何場合宣佈過這項分工。而且,作為國家機關和政府主管部門,高層負責人的工作劃分不是必須向社會宣佈,不像幾個月前韋迪的調動那樣要在第一時間公之於眾,畢竟這不是一項任命。非要把每一位副職官員分管哪項事務像上醫院看病分科挂號一樣對位,我一向不喜歡這路子。誠然,工作劃分也不是秘密,幹起來就都清楚了,倘徒有其名而不作為,又有何用?尤其是本已多災多難的中國足球,千萬別再攤上這樣的官員。

  有報載,體育總局找蔡振華談了什麼,對蔡振華有如此這般的希望,而蔡振華又表示什麼,會怎樣,不會怎樣。看上去,似乎撰寫此稿的記者就在身邊旁聽總局與蔡振華的談話。豈不知,這樣的信息賣得越多,質疑也越多。

  蔡振華打球時我還在上大學,他打球算得上聰明加凶狠,是中國隊里的拚命三郎。球風如人,打球的路子正是蔡振華性格的表露,爭強好勝,不甘人後。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男隊跌至世界第七。蔡振華回國接任主教練,立志翻身。當時,隊伍觸底反彈,但是,以孔令輝為代表的一茬新人能否擔起重任,主教練的作用很關鍵。蔡振華抓住了機會,助中國隊重奪斯韋思林杯。

  此後,蔡振華先後在國家隊和乒羽中心當家,對任何一次挫折都力求最短時間內予以扭轉。2003年世乒賽和2004年奧運會,中國隊接連兩次無緣男單金牌。記得在雅典賽場外,中國選手得勝後,我曾向蔡振華表示祝賀,他卻皺著眉頭。贏了球還不滿意,總要為隊員挑毛病,這是蔡振華的習慣。對於國際乒聯幾次改革舉措,蔡振華明確表示不讚成,前不久關於奧運名額限制的爭議中,蔡振華的態度很能說明問題。

  同為球類運動,大球與小球有太多的不同,大球是集體項目,其基礎需要規模;小球是個人作戰,不一定必須有成批量的尖子人才。去年5月,蔡振華代表國家體育總局出席中國排協代表大會。他的發言既有乒乓球和女排同為優勢項目,對於社會壓力感同身受,又有大球與小球規律差異,業務上不見得都能舉一反三之處。例如,他強調技術創新,大賽上大家都想拿出秘密武器克敵制勝,此前一般比賽中又怕手段用得太早,要見好就收,讓對手感到你有新東西,又來不及適應,這樣就能形成心理威懾。這段話明顯更適合乒乓球,而不是現代排球對抗的焦點。在信息手段發達的時代,技術秘密對乒乓球還有作用,即便看過對手打球的人,不經過交鋒,還是摸不準力量、旋轉、角度等特點。但對排球來說,主要比的不是技術創新,而是技術質量。更何況足球,就是世界盃賽上,連奇兵都不存在,誰也不可能靠秘密武器制勝。

  蔡振華果真分管足球,也只是「分管」,而不是主抓。足球的要害是社會影響,而不是競技成績,雖說兩者關係密不可分,但前者事關大局,後者只是一個運動項目的範疇。奇怪的是韋迪從水上到足球,被說成外行,這一次熱炒卻說蔡振華屬於業務型幹部,懂得競技規律。其實,分管項目的總局負責人和項目中心的負責人都只是管理者,又不是當教練,怎麼會水上的管足球就是外行,乒羽的管足球就是內行呢?說不定以後調乒羽記者跑足球呢,哪有什麼內行外行!管理項目有方,過問業務有度,不管是蔡振華還是別的人,都適用。

TOP

蔡官乒羽管咗, 足都有機會管埋

TOP

好消息呀....

TOP

發新話題